綜覽快思慢想 以色列裔美國心理學家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在二○一一年出版的《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一書中,探索人類決策的過程。他深入剖析神經科學與大腦的運作方式,提供實用的見解,並生動闡述這兩種在人類心智並行運作的思考系統:快思與慢想。 康納曼將系統一的思考方式(快思)定義為自動化的、直覺的、受情緒影響的;系統二(慢想)則代表較緩慢、更深思熟慮與更符合邏輯的思考模式。透過了解這兩個思考系統,你可以更理解自己在做決定時,用的是哪個系統,並改善自己的決策過程。 康納曼的研究影響許多人對決策、神經科學和行為心理學的理解,包括:進一步理解直覺在決策過程扮演的角色;事後回顧時,容易以後見之明評斷先前決策的局限性;金錢、其他隱約不易察覺的因素和偏見對決策的影響。
*花時間分析自己如何做出關鍵決策 面對棘手或複雜的決策時,試著放慢腳步,花點時間啟動系統二的思考方式。不妨反問自己一些問題,例如:有哪些其他選項?它們各有哪些利弊?你的目標或優先要務是什麼?做這個決定(或不做這個決定)的長期潛在影響為何? 但是要小心,勿因過度謹慎或過度思考而陷入「分析癱瘓」(paralysis by analysis)。如果你要做的決定屬於系統一類型,最佳方式是立即採取行動,果斷實現計畫。
你可以讀這部經典 Edmondson, A. C.(2023)。心理安全感的力量:別讓沉默扼殺了你和團隊的未來!(朱靜女譯)。天下雜誌。(原著出版於2018年)
【摘錄3】_11 黑天鵝事件 預期不可知的意外
綜覽黑天鵝事件 黑天鵝事件表示一個離群值—它罕見、事先沒有被預測到、不符正常或傳統預期。黑天鵝事件會產生重大衝擊,但大家在事後回顧檢討時,往往會找各種理由解釋和合理化它。黑天鵝事件以各種方式塑造並影響現代世界,無論是透過技術和科學的發展,還是商業、教育、文化和政治的變革。 隨著世界的連結愈緊密,黑天鵝事件的影響力也就愈大。 人類的天性和我們大腦習慣在事件發生後找原因,然後再細化這些解釋,讓黑天鵝事件看起來不那麼隨機、比較可預測且更易於理解。這種後見之明的偏見(事後偏見,hindsight bias)會造成盲點,影響所及,我們可能 無法從錯誤中汲取教訓。 美國哲學家兼作家納西姆.尼古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二○○七年出版了《黑天鵝效應》(The Black Swan: Theory of the HighlyImprobable)。他曾做過期權交易員,指出有些行業更容易出現事後偏見,而大腦可透過再訓練辨識出黑天鵝事件,並克服根深柢固的認知偏見。
黑天鵝事件的關鍵概念 塔雷伯表示,直到十七世紀末,「舊世界」(歐洲和中東)的人民都還相信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僅因為沒有人見過其他顏色的天鵝。直到荷蘭探險家威廉.德.弗拉明(Willem de Vlamingh)在一六九七年抵達澳洲時,發現黑羽天鵝,自此,大家才將黑天鵝視為常見的普通動物。這就是塔雷伯「黑天鵝理論」概念的起源:當事件尚未出現時,它們看似絕不可能或幾乎不可能發生,後來卻變成稀鬆平常。人會吸收各種解釋,並將其正常化。 以下是一些黑天鵝事件的例子。 • 九一一恐怖攻擊:紐約世貿大樓和華府五角大廈遭到恐怖攻擊的可能性極低,但對全球政治和安全造成重大影響。 • 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機:蓬勃發展的房地產市場崩潰,隨後發生的金融危機出乎大家意料,對全球經濟造成深遠影響。 其他黑天鵝事件的例子,包括:自然災害、顛覆性技術和政治動盪。這些事件通常罕見且對社會具重大影響力。 政策分析師米歇爾.渥克(Michele Wucker)在二○一六年出版的《灰犀牛:危機就在眼前,為何我們選擇視而不見?》(The Gray Rhino: How toRecognize and Act on the Obvious Dangers We Ignore)一書中,同樣以顏色和動物當成象徵概念。類似黑天鵝事件,灰犀牛也代表幾乎不可能發生、但可能 造成重大危害的高影響力事件。然而,不同於完全出乎意料的黑天鵝事件,灰犀牛事件則是指近在眼前的明顯威脅,卻往往被大家忽視或淡化。渥克認為,灰犀牛事件比黑天鵝事件更常見,也更危險,因為它們常被人們漠視或嗤之以鼻,所以採取行動因應時,經常為時已晚。 然而,如果處理不當,黑天鵝與灰犀牛事件都可能造成重大傷害。 新冠肺炎大流行病究竟是黑天鵝還是灰犀牛,目前還無法蓋棺論定。就其快速的傳染力、擴及全球的影響範圍與嚴重程度而言,新冠肺炎看起來可能是黑天鵝事件,但實際上,許多專家與公共衛生組織事前都已預測會出現全球大流行病的風險,這也許可將它歸類為灰犀牛事件。在新型病毒爆發 前,已有人明確警告這種可能性,並呼籲必須採取預防措施。因此,儘管具體的病毒類型和爆發時間可能還不確定,但全球大流行病的總體風險是顯而易見且被視為已知的威脅,但許多政府和組織卻選擇忽視或未充分應對。
綜覽快思慢想 以色列裔美國心理學家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在二○一一年出版的《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一書中,探索人類決策的過程。他深入剖析神經科學與大腦的運作方式,提供實用的見解,並生動闡述這兩種在人類心智並行運作的思考系統:快思與慢想。 康納曼將系統一的思考方式(快思)定義為自動化的、直覺的、受情緒影響的;系統二(慢想)則代表較緩慢、更深思熟慮與更符合邏輯的思考模式。透過了解這兩個思考系統,你可...
綜覽快思慢想 以色列裔美國心理學家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在二○一一年出版的《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一書中,探索人類決策的過程。他深入剖析神經科學與大腦的運作方式,提供實用的見解,並生動闡述這兩種在人類心智並行運作的思考系統:快思與慢想。 康納曼將系統一的思考方式(快思)定義為自動化的、直覺的、受情緒影響的;系統二(慢想)則代表較緩慢、更深思熟慮與更符合邏輯的思考模式。透過了解這兩個思考系統,你可以更理解自己在做決定時,用的是哪個系統,並改善自己的決策過程。 康納曼的研究影響許多人對決策、神經科學和行為心理學的理解,包括:進一步理解直覺在決策過程扮演的角色;事後回顧時,容易以後見之明評斷先前決策的局限性;金錢、其他隱約不易察覺的因素和偏見對決策的影響。
*花時間分析自己如何做出關鍵決策 面對棘手或複雜的決策時,試著放慢腳步,花點時間啟動系統二的思考方式。不妨反問自己一些問題,例如:有哪些其他選項?它們各有哪些利弊?你的目標或優先要務是什麼?做這個決定(或不做這個決定)的長期潛在影響為何? 但是要小心,勿因過度謹慎或過度思考而陷入「分析癱瘓」(paralysis by analysis)。如果你要做的決定屬於系統一類型,最佳方式是立即採取行動,果斷實現計畫。
你可以讀這部經典 Edmondson, A. C.(2023)。心理安全感的力量:別讓沉默扼殺了你和團隊的未來!(朱靜女譯)。天下雜誌。(原著出版於2018年)
【摘錄3】_11 黑天鵝事件 預期不可知的意外
綜覽黑天鵝事件 黑天鵝事件表示一個離群值—它罕見、事先沒有被預測到、不符正常或傳統預期。黑天鵝事件會產生重大衝擊,但大家在事後回顧檢討時,往往會找各種理由解釋和合理化它。黑天鵝事件以各種方式塑造並影響現代世界,無論是透過技術和科學的發展,還是商業、教育、文化和政治的變革。 隨著世界的連結愈緊密,黑天鵝事件的影響力也就愈大。 人類的天性和我們大腦習慣在事件發生後找原因,然後再細化這些解釋,讓黑天鵝事件看起來不那麼隨機、比較可預測且更易於理解。這種後見之明的偏見(事後偏見,hindsight bias)會造成盲點,影響所及,我們可能 無法從錯誤中汲取教訓。 美國哲學家兼作家納西姆.尼古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二○○七年出版了《黑天鵝效應》(The Black Swan: Theory of the HighlyImprobable)。他曾做過期權交易員,指出有些行業更容易出現事後偏見,而大腦可透過再訓練辨識出黑天鵝事件,並克服根深柢固的認知偏見。
黑天鵝事件的關鍵概念 塔雷伯表示,直到十七世紀末,「舊世界」(歐洲和中東)的人民都還相信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僅因為沒有人見過其他顏色的天鵝。直到荷蘭探險家威廉.德.弗拉明(Willem de Vlamingh)在一六九七年抵達澳洲時,發現黑羽天鵝,自此,大家才將黑天鵝視為常見的普通動物。這就是塔雷伯「黑天鵝理論」概念的起源:當事件尚未出現時,它們看似絕不可能或幾乎不可能發生,後來卻變成稀鬆平常。人會吸收各種解釋,並將其正常化。 以下是一些黑天鵝事件的例子。 • 九一一恐怖攻擊:紐約世貿大樓和華府五角大廈遭到恐怖攻擊的可能性極低,但對全球政治和安全造成重大影響。 • 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機:蓬勃發展的房地產市場崩潰,隨後發生的金融危機出乎大家意料,對全球經濟造成深遠影響。 其他黑天鵝事件的例子,包括:自然災害、顛覆性技術和政治動盪。這些事件通常罕見且對社會具重大影響力。 政策分析師米歇爾.渥克(Michele Wucker)在二○一六年出版的《灰犀牛:危機就在眼前,為何我們選擇視而不見?》(The Gray Rhino: How toRecognize and Act on the Obvious Dangers We Ignore)一書中,同樣以顏色和動物當成象徵概念。類似黑天鵝事件,灰犀牛也代表幾乎不可能發生、但可能 造成重大危害的高影響力事件。然而,不同於完全出乎意料的黑天鵝事件,灰犀牛事件則是指近在眼前的明顯威脅,卻往往被大家忽視或淡化。渥克認為,灰犀牛事件比黑天鵝事件更常見,也更危險,因為它們常被人們漠視或嗤之以鼻,所以採取行動因應時,經常為時已晚。 然而,如果處理不當,黑天鵝與灰犀牛事件都可能造成重大傷害。 新冠肺炎大流行病究竟是黑天鵝還是灰犀牛,目前還無法蓋棺論定。就其快速的傳染力、擴及全球的影響範圍與嚴重程度而言,新冠肺炎看起來可能是黑天鵝事件,但實際上,許多專家與公共衛生組織事前都已預測會出現全球大流行病的風險,這也許可將它歸類為灰犀牛事件。在新型病毒爆發 前,已有人明確警告這種可能性,並呼籲必須採取預防措施。因此,儘管具體的病毒類型和爆發時間可能還不確定,但全球大流行病的總體風險是顯而易見且被視為已知的威脅,但許多政府和組織卻選擇忽視或未充分應對。
綜覽快思慢想 以色列裔美國心理學家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在二○一一年出版的《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一書中,探索人類決策的過程。他深入剖析神經科學與大腦的運作方式,提供實用的見解,並生動闡述這兩種在人類心智並行運作的思考系統:快思與慢想。 康納曼將系統一的思考方式(快思)定義為自動化的、直覺的、受情緒影響的;系統二(慢想)則代表較緩慢、更深思熟慮與更符合邏輯的思考模式。透過了解這兩個思考系統,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