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漫畫猶太教哥布林模式媽媽是房子兒童選讀零內耗溝通季暢銷讀冊選讀升職兵法五十歲後別教出混蛋更新粒線體
暫不供貨

(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埃利.維瑟爾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06-10-01

ISBN/ISSN:9867174593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書況:普通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夜》是作者對二次大戰納粹集中營的回憶錄。1944年,當身為猶太人的作者與家人被趕出家門、送至奧許維茲集中營時,他還是十五歲的少年。在這段恐怖的經歷中,他面對家人的死亡、自己天真的逝去,以及人類絕對的邪惡所帶來的深刻絕望。

本書是作者1958年的處女作,出版近50年以來,已翻譯成30多種語文,被譽為與《安妮的日記》以及義大利作家普利摩.李維(Primo Levi)回憶錄《如果這是一個人》(If This Is a Man)齊名的經典作品。他不僅詳述出集中營裡每日生活中的驚恐、荒謬與無處不在的殘忍虐待,更不斷試圖詰問納粹大屠殺的本質、背景與後遺症。他控訴上帝不公,卻又常不自覺地向上帝祈禱。身為虔誠的猶太教信徒,他很想知道:「慈悲的上帝到哪兒去了?」

本書最初以意第緒語寫成,名為「而世界依然緘默」,首先譯成法文,但被多數出版社退稿。後來經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里亞克數月的走訪、書信往來以及電話聯繫,才終於由「子夜出版社」付梓出版。法文書名La Nuit直譯為「夜」,便是暗喻集中營的歷程就如無盡的夜,也是一生中最恐怖的夜。

本書的出版目的,就如作者在今年新出的英文版的新序裡最後所說,是「為了今天的年輕人、為了明日即將誕生的孩子」,「強迫自己作見證,他不想讓自己的過去變成他們的未來。」

作者簡介:

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意第緒語作家,文學與非文學著作合計超過40本。波士頓大學安德魯.美隆人文科講座教授,並被授與最高榮譽的「校級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資格。1985年美國總統雷根授予他國會金質勳章,1992年老布希總統授予他總統自由勳章,也是《時代》雜誌選出今年全球100位最有影響力人士之一。

1928年出生於西格赫特(Sighet,現屬於羅馬尼亞),二次大戰期間他和家人都被納粹送往集中營,父母和小妹死於營中,只有他和兩位姊姊僥倖生還。戰後他在法國孤兒院生活了幾年,於巴黎索邦(Sorbonne)大學攻讀文學、哲學與心理學,並擔任猶太報紙記者。《夜》是他第一本著作,也是其後創作的基礎。藉由創作與演講,他關心猶太人與其他同樣遭遇迫害族群的處境。曾於1980-1986年擔任美國大屠殺紀念委員會主席。

維瑟爾於1963年成為美國公民,現與妻子住在康乃狄克。

譯者簡介:

政大廣告系畢業,法國普瓦堤大學表演藝術系電影與視聽研究碩士、辭語學與表現博士候選人,目前從事法文翻譯與教學。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1960年推出英文版時首刷只有3000本,花了三年才賣光。今年一月重新推出英文平裝版,由作者妻子MarionWiesel親自翻譯,並立刻獲得歐普拉讀書俱樂部於1/16週一強力推薦,當晚即熱賣登上amazon排行榜第一名,出版社加印100萬冊平裝版與15萬冊精裝本。歐普拉隨後特別陪同作者重回奧許維茲悼念,並對全美中學生舉辦心得作文比賽。年初至今,本書廣受各方重視,登上《紐約時報》、《出版者週刊》、《洛杉磯時報》、《今日美國》等各大排行榜第一名,熱度持續不墜。此書已是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高中生與大學生的必讀教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第一章就好像他從未有過姓氏一樣,大家都叫他「教堂執事莫舍」,他在哈西迪【1】猶太教堂當雜役。即使他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我的童年城鎮外西凡尼亞的錫蓋特的猶太人都很喜歡他。一般說來,城裡的居民雖會援助窮人,但並不喜歡他們,「教堂執事莫舍」則是例外,他的存在不打擾他人,他擁有讓自己變得透明、微不足道的本領。就外型而言,他帶著小丑般的笨拙,加上孤兒似的羞怯個性,引人會心一笑。我喜歡他恍惚的眼神,老是到遠方漫遊。他話不多,但愛唱歌,應該說隨意哼唱。從他斷斷續續的哼唱裡,我們約略聽到聖靈的苦難、上天的流亡,按...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