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漫畫猶太教哥布林模式媽媽是房子兒童選讀零內耗溝通季暢銷讀冊選讀升職兵法五十歲後別教出混蛋更新粒線體
暫不供貨

人生的悲劇從當個「乖孩子」開始(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加藤諦三|譯者:巫文嘉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2-23

ISBN/ISSN:9789573279440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42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從扮演「乖孩子」那刻起,人生的悲劇就開始了!
請告訴自己,
我們有機會與權利做自己生命的主角,而非他者人生的配角!


◆日本心理學大師加藤諦三繼《為何我們總是如此不安?》、《為什麼我們愛得這麼累》,又一經典著作在台出版!
◆當人生第一段的人際關係──「親子關係」遭遇了失敗,也就預告下一段人際關係也會跟著觸礁,無論是與伴侶之間或是其他人之間……
◆靈魂深處的不安感如何擺脫?一起回溯到最初的起點--幼孩時期的我們,從這個階段開始抽絲剝繭。


從小,被大人教導的我們都深信:「乖巧」就有理、「聽從」便無罪;
大人總說:「聽我的才對!」、「不要這樣或那樣做」……
但當你問「為什麼」時,他們卻說不出個所以然,只是回答:「你就是要聽話才乖!」
然而,其實在我們學會「順從」的那刻起,真正的自我便被扼殺了。
人生走到這,你從來都不是你,早已死在過去的某個當下。

而「乖孩子」這道魔咒,緊緊箝制了我們一輩子的思考與行動,因為──
◎不做自己,因為那不夠好。
◎不敢拒絕他人或害怕被他人拒絕,因為會給人「添麻煩」。
◎無法信任自己,因為從小到大沒有人告訴你:「你做得到!」
◎不相信任何人,因為與他人交心,可能會被傷害或被利用。
◎不敢表露真實情緒,因為別人一旦知道真實的你是什麼模樣,就再也不會靠近你、愛你。

忽視幼年時期留下的心靈傷痕,我們長大成人後,對於生命只覺得虛無且令人徬徨,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存在,痛苦地活在這世上。

還得時常討人歡心,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違背本性,導致工作中毒、戀愛依存、憂鬱症、家庭暴力、拒絕上學……等種種問題。但眼前這些瓶頸、解不開的心結,其實只要回溯幼年時期,找出問題根源,答案就會浮現!

★在愛情裡總是跌跌撞撞的你,要明白──
我們唯有扎根於這個世界,才能夠無須獨占某個人而仍擁有安全感。
★對人與人之間總是過敏不已的你,要知道──
一個無法相信他人者,其實也無法信任自己。
★不想跟爸媽拉近距離或總是不理解孩子心情的你,要懂得──
不要期待自己的貢獻能讓對方多看自己一眼,而必須單純地為自己的貢獻感到喜悅。

請告訴自己,我們有機會與權利將這齣悲劇扭轉成皆大歡喜的結局,做自己生命的主角,而非他者人生的配角!

當我們學會接受真實的自己,便能夠修補傷痕、淡化苦楚,並且領悟到:
不管怎樣,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專屬的幸福!

作者簡介:

加藤諦三 Kato Taizo

一九三八年出生,東京人。曾就讀東京大學教養學院教養學系,並從東京大學研究所社會學研究科畢業。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五年於美國哈佛大學擔任研究員。主要的著作有:《為何我們總是如此不安?》(方舟文化)、《為什麼我們愛得這麼累》(寶瓶文化)等等。

譯者簡介:

巫文嘉

東吳日研所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

譯有《百圓可樂如何賣千萬》(天下雜誌)、《為什麼員工一週就離職》(寶鼎)等書。目前任新聞編譯。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米米/親子部落客、李佳燕/「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發起人、李崇建/作家‧千樹成林作文創辦人、吳姵瑩/諮商心理師、周志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周慕姿/諮商心理師、洪仲清/臨床心理師、陳鴻彬/諮商心理師‧資深輔導教師、黃益中/熱血公民教師‧《思辨》作者、彭菊仙/親子作家、蘇仰志/雜學校校長

(以姓名筆畫排列)
作者序
序言 幼年的心理創傷,支配人們的一生

遭父母棄之不顧的恐懼

孩子心中懷著各種恐懼,其中一種就是害怕被父母遺棄。對孩子來說,這是相當不得了的。這樣的懼怕之心會讓孩子違背本性,更在往後的人生留下難以抹滅的後遺症,徹底支配著這個人。

幼年時期曾經有過如此恐懼的孩子,即使長大成人也不容易擺脫陰影。舉例來說,這類人總是不斷揣測他人心思,想方設法讓對方把注意力留在自己身上,或者總是替對方做牛做馬。這樣的人就算拚了老命,卻陷入不安徬徨、憂煩無限的泥沼裡。弄到後來,他們時時刻刻都得繃緊神經,原本應該辦得到的事也...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序言  幼年的心理創傷支配人們的一生
遭父母棄之不顧的恐懼
無法信賴自己,並輕視自身的苦楚

第1章 為什麼「乖孩子」是問題
某個「乖孩子」的悲劇
「作好事、得褒獎」的陷阱
「我都做到這種地步了……」
隱藏的神經質愛情索求
開朗又溫順的乖孩子是精神上的自殺者
不安罩頂而無法自拔,所以扮演「乖孩子」
企圖把孩子當精神奴隸的父母
持續背叛自己會對生命絕望
乖孩子核心裡的「厭惡」情感
由於「應該表現出的自己」而失去自我
放棄自我渴求,實現父母願望

第2章 過剩的愛與支配欲
孩子淪為父母精神糾葛的犧牲品...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