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靜默中,聆聽上帝的聲音,
在禱告中,與神建立深刻的關係,
在貧窮軟弱中,尋見真正的喜樂與勇氣。
《靜水流深》帶領我們走進歷史長河,見證八位基督信仰靈修大師的生命故事與教導:從伊瓦格魯斯的靈修地圖,到茱利安的神聖之愛;從方濟的貧窮讚歌,到肯培的謙卑實踐;從蓋恩夫人的內在生活,到潘霍華的門徒代價;牟敦從分離的夢中醒來,盧雲在軟弱中找到回家的路――他們不僅在各自的時代具有代表性,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教導能夠穿越時空,對今日的信徒仍有深刻的啟發意義。
特別是在步調快速的後現代生活中,我們需要學習古代聖徒們的智慧,不只是在知識層面的認識,更要在生命中效法他們;從如何面對試探與軟弱,到如何活出愛與合一;從如何操練禱告與安靜,到如何在失落中仍然盼望神的同在。這就是靜水流深的奧祕——在表面的日光之下,蘊藏著改變世界的力量。
《靜水流深》是一本帶領讀者深入靈修傳統的寶貴之作。周學信老師梳理了從沙漠教父到近代靈修大師的思想與實踐,使我們看見靈命塑造的多元樣貌。不論是殉道者的靈修、神聖閱讀的操練,或是默觀與貧窮的靈性意涵,本書都幫助我們超越狹隘的理解,進入更完整的屬靈視野。
好評推薦:
「靈修不只是個人的退隱,更是深入世界、活出整全生命的實踐。《靜水流深》提醒我們,大公教會歷世歷代累積的靈修傳統,不僅是思想資源,更是生命的實踐指南,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操練。」――董家驊,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
作者簡介:
周學信(Samuel H. H. Chiow)
當代華人教會界備受尊敬的神學家、靈修學者與教育家。
1957年生於新北市,隨宣教士父母先後定居於菲律賓、日本及美國。十二歲蒙召獻身,自中學起即在美國接受聖經與神學教育。1980年畢業於以宣教聞名的哥倫比亞國際大學,1983年芝加哥三一神學院道學碩士,1988年聖路易大學哲學博士,專攻歷史神學,主要研究早期教父神學及政教關係。1998年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後研究,2000年美國柏克萊聯合神學研究院訪問學者。
1988年回到台灣,在中華福音神學院任教至今,曾任高雄聖光神學院院長,目前為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會歷史與神學教授,近年來推動基督徒屬靈生命成長以及靈修生活的深化,致力於探究靈修神學、當代神學與公共神學。
針對基督信仰靈修傳統,進行深入而廣泛的研究――從早期教會到當代的各個靈修傳統;特別針對沙漠教父傳統、中世紀神祕主義、改革宗靈修學,以及現代靈修復興運動等領域。在《靜水流深》一書中,周老師以獨特視角串聯起跨越十六個世紀的八位靈修大師,展現基督信仰靈修傳統的連續性和多樣性――透過他們的生平背景和神學特色,幫助現代基督徒重新發現靈性生活的深度和豐富性,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寧靜,在忙碌的生活中體驗與神同行的喜樂。
著有《無以名之的雲》、《拉比傳奇》、《行動的原點》、《神學通識30課》(以上為校園出版),《靈恩神學與歷史探討》、《可有一席為你?》、《踏不死的麥種》、《不可討價還價的神?》(以上為華神出版),《靈閱:生命塑造讀經法》(真哪噠出版),《向山舉目》(宇宙光出版)。透過文字與講道分享,將學術研究與公共參與交織相融,作出最有力的實踐。
章節試閱
這個系列的課程內容,選擇過去兩千年來教會重要的靈修學者,尤其後面幾堂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近代靈修大師對靈修的貢獻。過去兩千年教會重要的靈修學者所留下的作品,讓我們不得不好好地閱讀。我在神學院常常鼓勵學生要多讀書,一個傳道人應該是一個書蟲,但台灣的教會文化比較是活動型的,多於讓牧者可以安靜下來,在神面前等候祂,同時準備他所要宣揚的道。
早期教會的靈修傳統
第一位要談的靈修大師,要回到最早教會的靈修傳統,早期教會有很多的靈修學者值得學習,這次要談的是本都的伊瓦格魯斯(Evagrius Ponticus, 345-399)。被稱為本都的伊瓦格魯斯,是因為他出生在本都。彼得前書一章1節提到:彼得寫信給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庇推尼的教會。彼得提到的教會是那個地區的教會,聖經談教會的時候不只是談到家的教會,也談到一個城市的教會,如哥林多的教會、羅馬的教會,也會談到一個地區的教會。
伊瓦格魯斯生在本都,在現今土耳其北邊靠近黑海的地區,他是歷史人物,所以必須注意到他的時代(A.D. 345-399),他是第四到第五世紀的一位重要人物,跟希波的奧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 354-430)的時代有所重疊,且早於奧古斯丁。
在進入靈修大師的世界前,也許大家對這個世界很陌生,代表我們必須要更多的去拜訪這個時代。很多弟兄姐妹對於早期教會的事蹟、人物或神學,可能不太熟悉,但是那個時代的神學所留下的寶貴教導,跟今天的神學與信仰有著密切的關係,包括伊瓦格魯斯教導的靈修原則,甚至於他的靈修原則也影響到今日的醫學研究。
我的一個學生幾年前取得英國德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博士學位,他研究伊瓦格魯斯的靈修教導應用在心靈痛苦的人身上,包括憂鬱症。其實靈修大師很早就對人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在現代的一些醫院,或是輔導、心理諮商領域,往往會引用伊瓦格魯斯的教導。
為主殉道的靈修觀
最早的靈修是殉道靈修,殉道靈修非常特別,在早期教會,跟隨耶穌是要命的,跟隨耶穌的人被抓的機率非常高,很多時候這些基督徒生命的結局就是為主殉道。殉道者覺得他們是被神揀選,對殉道有著崇高的看法,甚至於很多早期教會的弟兄姊妹都期待為主殉道。
為什麼會那麼期待為主殉道呢?並不是他們想死,乃是他們在殉道這件事上可以貼近主耶穌基督的生命。就像洗禮帶給我們生命,我們是與主耶穌基督同死、同埋葬、同復活;在殉道的事上,殉道者可以完全貼近耶穌的生命,因為主耶穌是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
台灣從過去到現在都在談門徒訓練,大家對門徒訓練的印象就是上課,課上完了就是門徒,把門徒課程化。但是做門徒不是一門課程,過去兩千年的教會歷史讓我們看到,做門徒是跟隨耶穌,效法祂的生命。大家很熟悉的一位近代的牧師及神學家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 1906-1945),他的生命可以讓人很快地想到以生命來付出,他就是做耶穌門徒的那位潘霍華。
最早的殉道靈修,殉道者是被神揀選的,他們期待被神揀選,為主殉道。本文要談的伊瓦格魯斯是第四∼五世紀的人物,第四世紀時有一個很大的政治轉變——是關於當時的羅馬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 the Great, 272-337)相信耶穌。不論信耶穌或重生得救,我們多半受到十九世紀的奮興主義的影響,然而早期教會的信耶穌或是重生得救的教導和神學,跟我們今天的理解非常不同。
君士坦丁大帝在米爾維安橋之役打敗了對手——東方的羅馬皇帝——就聯合了東西羅馬帝國。他能夠打贏這場戰爭,是看到天上一個異象,他要靠著耶穌基督的力量、靠著神的力量來征服,神的確讓他打贏了。很快的,對於教會的逼迫就踩了緊急剎車,整個逼迫就停了下來;不出幾年,教會變成羅馬帝國的合法宗教。基督信仰合法化得到帝國的支持,因為皇帝君士坦丁也成為基督徒——他說自己是第十三個使徒,他覺得自己是跟隨主耶穌基督的皇帝。
四世紀沙漠修道運動
進入伊瓦格魯斯的靈修教導前,需要先對第四世紀的背景有些了解。君士坦丁大帝使基督教成為國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宗教,這帶來另一個靈修運動——即沙漠靈修運動,或者說修道靈修運動。這是一個滿龐大也非常激進的運動,出現在第四世紀的巴勒斯坦和埃及,成千上萬的人搬遷到曠野沙漠,發展出一種新的基督徒生活,沿著尼羅河畔建築了龐大的修道院。今天仍然可以看到這些有著上千年歷史的修道院遺跡,很多已成為廢墟。
當時埃及的亞歷山大是早期教會一個非常重要的城市,有一位主教亞他拿修(Athanasius of Alexandria, c. 296-373),他本是亞歷山大教區的主教祕書,後來成為主教,他寫了很多書,其中一本很重要的書是《安東尼傳》(The Life of Anthony, 收錄於《沙漠教父言行錄》〔The Sayings of the Desert Fathers〕,北京:三聯書店),他在書中提到當時在沙漠曠野的情況:
從此以後,在山崗上建立了許多隱修院,於是曠野就成為隱修士的城市,他們離開自己的家庭,註冊成為天上的公民。
這段話讓我們了解到,沿著尼羅河畔,曠野成為隱修士的城市,居住了很多的修道士,他們不但居住在曠野地方,還建立了城市,他們的生活也非常獨特。後面跟大家談到伊瓦格魯斯的時候,會提到他們在靈修上有非常獨特的教導,包括如何禱告。
有人問過牧師要如何禱告嗎?過去有些人從國外來,教導弟兄姊妹如何說方言、說預言,大家對這部分很感興趣;但是很少有人問牧師或特會講員,可不可以教導我們如何禱告?若是熟悉西方的靈修傳統,會發現幾乎每個年代都有教導禱告的方法;不但講禱告,還有幫助當時的信徒如何過生命成長的生活。
我很少聽到牧師問傳道、弟兄姊妹:「你今年有沒有比去年更愛耶穌?你今年有沒有比去年更像主耶穌基督?你是不是一位跟隨耶穌、學習耶穌的人?」伊瓦格魯斯以及那個時代的靈修學者,他們在這方面有非常多的教導,包括屬靈的導引,如何聆聽上帝的聲音,如何了解神在我們生命中的帶領。
可能我們也沒有被牧師教導過,如何來聆聽神?甚至有些教會的弟兄姊妹談到聆聽神的時候會很不高興,會問你在講什麼,覺得這好像是一種神祕主義,跟我們的生命有什麼關係呢?但我們忘了我們的神是那位會說話的神,是啟示的神,所以早期的靈修學者也教導關於屬靈生命的導引,如何聆聽神,如何分辨神在我們生命裡面的帶領,到底神在我們生命不同階段的引導是什麼。
第四世紀有一本非常重要的修道靈修著作《沙漠教父言行錄》,記載了早期教父的教導和話語,他們的教導非常精簡、精練,很多是透過故事來教導靈修的原則。沙漠靈修傳統中有一個重要的故事,談到一位年輕的修士去找他的老師,著名的埃及靈修學者馬卡里烏斯(Macarius of Egypt, c. 300-391),年輕修士問老師可不可以給他一句話,幫助他能夠得救。
馬卡里烏斯就給了這位年輕修士一句話,他說:「你可不可以到墳墓去臭罵墳墓中的死人?」年輕修士雖然覺得很奇怪,但是他願意接受老師的建議,就到墳墓去咒罵那些死人,罵完之後,他回去跟老師報告。這時馬卡里烏斯又說:「你做完了這件事,我要你再做另一件事,你可不可以再回到墳墓去讚美那些死人?」這位修士又回到墳墓當中去讚美那些死人,他說了很多讚美的話之後,又回到老師面前。
馬卡里烏斯對年輕修士說:「你去咒罵或讚美那些死人的時候,他們有沒有說話?有沒有回應呢?」修士說:他們都沒有回應,也沒有說任何讚美或咒罵他的話。這時馬卡里烏斯就跟他說:「一個人要怎麼得救呢?就是要成為一個死人,不在意別人怎麼說你,不管別人怎麼讚美你或者咒罵你,你要像一個死人一樣,才會真正的得救。」
不曉得弟兄姊妹如何理解這個故事?可能我們一想到或談到得救的概念時,是從教會裡學習到的很狹窄的觀念,把得救說成一種個人的經歷,的確,得救有個人的面向,其中很多是承襲自宗教改革運動的選擇及信仰教導:信仰是非常個人化的信仰。
但如同這個故事所提到的,得救不僅是我們個人與神的破裂關係需要彌補,更重要的是包括個人生命的改變、個人生命的成長。馬卡里烏斯教導這位年輕修士,生命的成長得救在於成為一個死人,不在意別人怎麼說你,不在意別人怎麼罵你,這才是真正的得救,真正的生命成長。這是沙漠教父教導沙漠修士的例子之一,伊瓦格魯斯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供他的靈修教導。
這個系列的課程內容,選擇過去兩千年來教會重要的靈修學者,尤其後面幾堂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近代靈修大師對靈修的貢獻。過去兩千年教會重要的靈修學者所留下的作品,讓我們不得不好好地閱讀。我在神學院常常鼓勵學生要多讀書,一個傳道人應該是一個書蟲,但台灣的教會文化比較是活動型的,多於讓牧者可以安靜下來,在神面前等候祂,同時準備他所要宣揚的道。
早期教會的靈修傳統
第一位要談的靈修大師,要回到最早教會的靈修傳統,早期教會有很多的靈修學者值得學習,這次要談的是本都的伊瓦格魯斯(Evagrius Ponticus, 345-399)。被稱為本...
作者序
推薦序
同往朝聖之路
《靜水流深》是一本你絕對不能錯過的作品。周學信老師邀請我們同往朝聖之路,重遇基督,他對八位靈修大師的深刻論述實在是同類作品中的佳作!本書的信息量甚高且豐富,每章都分為兩部分——生平和靈修。前者藉故事娓娓道來,後者藉清晰的神學性講解並加上對當代教會語重心詳的提醒。
沙漠退隱者伊瓦格魯斯的靈修只有神祕感和苦修嗎?作者的看法是否定的。神學與禱告的關係同樣是伊瓦格魯斯的關注,但他的形態是在無言無語、靜默、安息和仰望中接觸神。隱修者亦早已注意到心靈健康,如何培養不動心無偏情的生命特質,並透過神的形塑,轉化負面情緒成為德行。
中世紀的茱利安在她生命垂危中的靜修默觀,竟然孕育了她對神聖之愛的啟示各種深刻的靈修體會;要了解她默觀的「錨地」—— 隱居祈禱的地方——如何形塑她成為切慕神的門徒,她為何看生命如榛子,視愛就是神的意圖;神如母親般看顧我們,祂將使一切變得美好。你要讀這些動人的靈性內容嗎?
我們熟悉方濟竭力效法基督和活出神貧的人生,但對於他寫作的讚歌並當中的創造神學也許比較陌生。周老師具體地勾劃出方濟在黑暗痛苦中成書的讚歌和背後創造神學的理念,又指出方濟靈程中的信念:「一個願意選擇過貧窮生活的人,是幫助他更多的把生命聚焦在主耶穌基督身上。」再者,愛人與追求和平共融的心靈是同樣重要的。
論到肯培,作者期望去校正我們對跟隨主作門徒的看法。肯培提到與神聯合、讓神感動,被滌盡的過程,又指出默想基督生平就是邁向主耶穌的生命特質,並複製在個人生命中的途徑。肯培對合一的看法是強調與神關係的深化、默想基督和操練謙卑的不可或缺。周老師在書中引用肯培的話:「最高深且最有益的學問就是對自己具有正確的認識和低微的估計。」提醒我們要走這條內心的路。
透過蓋恩夫人的講論,作者好像是在拆除屏障,揭開神祕主義的面紗,使我們體會靈修傳統的寶貴。蓋恩夫人的靈修是整全的,除了聖靈工作的果效,降服地把自己融化在神裡面,追求完全滿足的寧靜,默然被愛和生命的重整,讓基督在我裡面活著的生命寫照之外,她是一位重視宣教和門徒訓練的人物。
周老師在論述潘霍華的靈修進路時,突出他強調的兩個信念:重價的恩典和團契靈修;此外,潘霍華還提到靈裡合一的關係、屬靈操練和代禱。這一章有幾個不能忽略的重點:不要把福音或恩典教義變得很廉價的偶像化,靈修神學是門徒的靈修神學。還有,要分辨靈裡的團契與魂的團契,這些提醒都引人深思。
牟敦和盧雲的靈修對當代教會有很深的影響。周老師分析牟敦的靈修神學是純淨和默觀的,牟頓抱入世之心,對文學、社會公義並和平都關心,但又意識到「真我是在神裡面建構的」。作者對這位著作等身,卻似無言的靈修師傅,並他活出的生命有很到位的分析。
最後,周老師從軟弱神學來窺視盧雲的靈修;由此,他看到盧雲的靈修中有追求被愛、向下移動、浪子回頭等元素。這位坦誠、透明地面對掙扎的靈修人物,他怎樣又是神學教授、宣教士和殘障者的朋友呢?盧雲對基督的跟隨卻好像是走在一條回家的路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華人教會缺乏歷史感,追求新潮,在多元變幻的世俗迷失了。周老師以充滿活力和生命力的文字,回訪歷史、探索先賢的內心掙扎,值得你仔細和默觀的閱讀。這書的神學表述並不深澀,但條理分明,入木三分,蘊含著牧養情懷,每一個章節都像在邀請你接觸自己的心靈,鼓勵你去重尋更新和勇氣。
蔡貴恆
靈根自植國際網絡創辦人及會長
作者序
神同在的藝術
教師無處不有,惟缺向學之人。
曾有一位修士來到該撒利亞的巴西流面前,說道:「父啊,願您賜給我一句話。」巴西流回答:「你要盡心盡意地愛主你的上帝。」修士隨即離去。二十年後,他再次回來,說:「父啊,我已竭力遵行您的話語;現在,求您再給我一句話。」巴西流說:「你要愛人如己。」修士再次以順服之心領受,矢志遵行。
誠如那位年輕修士謙卑地造訪巴西流,我們也應以同樣的態度來到教會歷史的靈修大師面前。對於那些尋求的人,他們提供的絕對不是空洞的言談,而是活潑的真理──簡短有力,足堪持守終生。如同那位修士歸來,只為領受新的話語,我們也應當以聆聽和順服的姿態來到這些導師面前。向靈修大師學習,不僅僅是出於歷史的好奇心,而是一種靈魂的學徒訓練──尋求那塑造我們、管教我們,差遣我們重新回到生命,活出所領受的智慧之道。
今日的靈修導師指引我們走向上帝國度裡的未來。邀請我們與自己的心靈相遇,從而幫助他人得著相同的益處。他們是永生神的記號,敬畏自身內裡的奧祕,並以生命與文字揭示上帝慈愛的奧祕。他們活出「心靈的態度」,體現了獨特的價值觀——感恩傳遞出一種謙卑的信念:我們需要上帝,也需要他人在我們的生命中。信靠堅定了我們與自己、與他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憐憫使我們能夠感同身受他人的痛苦與喜悅,設身處地,從當事人的角度看事情。以憐憫之心傾聽的人,能在有形之中傳遞上帝赦罪的臨在。
這些屬靈導師的持久影響力,來自於他們提供的榜樣和教導。不只是歷史人物或者重要作家,他們信實的見證了一種出於神同在所形塑的生活方式;體現了一種出於真理的願景,根植於所處時代,卻又超越了那個時代,為每一代人提供了關於信仰的生動詮釋。
本書介紹的八位靈修大師來自多元背景——有男、有女;有天主教徒、東正教徒和新教徒;有修士,也有平信徒;有神祕主義者、改革家和牧師。他們的共同點,是深信那位在耶穌基督裡啟示的神,持續對這個充滿需要的世界訴說慈愛的智慧話語。他們的生命與教導邀請我們——不只是研讀他們,更要進入一種學徒關係,學習活出神同在的藝術。
本書的篇章,並非單純為八位靈修大師書寫傳記,因此它們不只是敘事性的,更是闡釋性的。為了使尋求屬靈深度的人能夠有所理解,每章皆呈現靈修大師的生命故事,突顯其核心教導,勾勒其歷史影響,並探討其教導如何塑造今日信徒的生命。本書目的並非將他們奉為不可觸碰的偶像,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同伴和導師。
我們來到這些人物面前,正如埃提阿伯的太監在使徒行傳八章中來到以賽亞書卷前:「若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同樣地,本書各篇章,也擔當著教導者的角色,幫助讀者學習八位靈修大師的生命智慧,明白他們的言行榜樣如何帶來生命的轉化。透過向這八位屬靈大師學習,盼望讀者不僅能夠得著上帝的光照,還能帶來更深刻的悔改、更偉大的愛,進而更忠心地與上帝同行。
致謝
因著《靜水流深》一書的出版,我想要感謝一路上伴我同行的諸多美好人士。這本書的內容來自於我在宇宙光開設的系列講座課程:「基督信仰靈修大師八講」,由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精心策劃與熱心主持。感謝每一位前來參與的朋友們,不論是在實體或是線上——你們的聆聽與用心提問,不吝於挑戰我的觀點——著實地給了我極大的鼓勵。
我想要對宇宙光編輯團隊金薇華姊妹及王曉春姊妹致上最誠摯的謝忱,你們的異象和委身是這項出版計畫背後的火花。和宇宙光出版團隊一起,你們以一貫的高效率和親切態度,全心投入使得這一切成為可能;更要感謝總編輯張蓮娣姊妹對於這項出版計畫的支持、鼓勵與信任。感謝文字整理同工俞壽成姊妹,不辭辛勞地將我的講稿轉寫成為文字;若沒有你孜孜不倦地用心聆聽錄音、對照講稿謄寫整理,講座的內容永遠不可能被收錄成書。
我要特別感謝禮賢會有福堂胡紹明牧師,以事奉閒暇時間,耐心地、逐字逐句地為此書作最後的審稿,並且協助修訂,直到最後得以出版。這種細緻用心的慷慨幫助,乃極少數作者有幸獲得的禮物。
感謝我的華神同工、朋友和學生們——你們一直激勵著我不斷地去探索兩千年來基督信仰豐富的靈修寶藏。你們的鼓勵如同一股溫柔的推動力量,使我得以持續投身專注於更深入的研究中。感謝中華福音神學院,感謝你們讓我能夠自由地教導、寫作與分享——透過退修會、研討會和講道。
最後,感謝我摯愛的妻子陳美蓉女士,以及我們親愛的女兒周誾和周劼——在我寫作的每一個季節裡,你們一直都是我的天使。你們的耐心,你們的愛心,還有你們願意給我寫作所需用的時間和空間……;這本書,以及我的所有作品,建立在你們的安靜守望與無私陪伴之上,讓我永遠銘感於心!
來自我的內心深處——感謝大家!
周學信
桃園八德,華神院區,2025年8月
推薦序
同往朝聖之路
《靜水流深》是一本你絕對不能錯過的作品。周學信老師邀請我們同往朝聖之路,重遇基督,他對八位靈修大師的深刻論述實在是同類作品中的佳作!本書的信息量甚高且豐富,每章都分為兩部分——生平和靈修。前者藉故事娓娓道來,後者藉清晰的神學性講解並加上對當代教會語重心詳的提醒。
沙漠退隱者伊瓦格魯斯的靈修只有神祕感和苦修嗎?作者的看法是否定的。神學與禱告的關係同樣是伊瓦格魯斯的關注,但他的形態是在無言無語、靜默、安息和仰望中接觸神。隱修者亦早已注意到心靈健康,如何培養不動心無偏情的生命特質,...
目錄
推薦序 同往朝聖之路/蔡貴恆 011
作者序 神同在的藝術/周學信 014
致謝 017
第一堂課 本都的伊瓦格魯斯
——四世紀沙漠修道運動代表
早期教會的靈修傳統 020
為主殉道的靈修觀 021
四世紀沙漠修道運動 023
伊瓦格魯斯的生平背景 029
伊瓦格魯斯的靈修教導 036
靈命旅程地圖 043
第一個階段—— 苦修的生活 043
第二個階段—— 神祕知識的生活 047
默觀的三個元素 048
第一個元素:「靜默」 048
第二個元素:「安息」 049
第三個元素:「仰望」 050
神學就是禱告 052
第一個特質是不斷的 053
第二個特質是超越圖像 053
第三個特質是無言的 054
第二堂課 諾里奇的茱利安
——十四世紀英國著名神祕家
茱利安的生平背景 060
教會的錨 064
三種恩惠 066
錨地和錨地居 071
在廣闊的水下 072
一切將會好的 073
神聖之愛的16 個啟示 075
茱利安的靈修神學 082
1. 基督寶貴的內住 084
2. 接納外邦人 085
3. 基督的事工 085
4. 基督與教會的親密 086
5. 在基督裡的超凡經歷 086
神祕主義就是更深的經歷上帝 087
第三堂課 阿西西的方濟
——貧窮中的喜樂.關愛受造大地
方濟的生平背景 093
擁抱痲瘋病人 096
方濟的十字架 097
放棄世界,跟隨基督 101
身上的聖痕 102
方濟的靈修 107
方濟與貧窮夫人 107
願意委身於貧窮 110
真實的愛的關係 113
方濟的讚歌 115
《受造物的讚歌》 117
《太陽弟兄讚歌》 122
第四堂課 多馬斯.肯培
——效法基督的關鍵在於實踐與生活
多馬斯.肯培的生平背景 129
多馬斯.肯培的著作概述 133
靈命成長的三個階段 135
第一個階段:滌淨之道 137
第二個階段:光照之道 138
第三個階段:合一之道 139
《效法基督》的主要內容 139
第一章 效法基督與輕看世界的虛榮 141
第二章 論自卑 147
第三章 論真理 150
第四章 行事的睿智 152
第九章 論順從 153
第五堂課 蓋恩夫人
——單單讓神愛你
蓋恩夫人的生平背景 158
什麼是寂靜主義? 169
被動的默觀 170
與上帝合一 171
順服上帝的旨意 171
超然的無我 171
內在性 171
被控為異端 173
蓋恩夫人的靈修教導 177
《簡易祈禱法》 179
自我的放下 181
禱告就是跟神深刻互動的關係 183
第六堂課 潘霍華
——踏不死的麥種
潘霍華的生平背景 189
早年階段(1923-1930) 190
基礎階段(1930-1933) 191
專注階段(1933-1940) 193
解放階段(1940-1945) 199
潘霍華的靈修神學 202
一、門徒靈修 203
廉價的恩典
重價的恩典
二、團契靈修 209
1. 靈裡的團契V.S.魂裡的團契
2. 共同的日子
3. 獨處的日子
4. 信徒的服事
第七堂課 多瑪斯.牟敦
—— 長夜中的無言傳道者
修道院和修道傳統 226
為何修道士要剃髮? 227
多瑪斯.牟敦的生平 229
寫作的恩賜 229
獻身進入修道院 233
成為暢銷書作家 233
從分離的夢中醒來 235
投入公義與和平的議題 237
牟敦談靈修:真我,假我 239
尋找真實的自我 242
回到內心純淨之處 245
默觀之道 248
活在愛的共融 251
第八堂課 亨利.盧雲
——尋找一條回家的路
盧雲的生平背景 256
紮實的神學教育 259
向下移動的生命 263
盧雲和亞當 265
盧雲的靈性學 266
被愛 266
身體與道成肉身的靈性 269
軟弱神學 271
聖餐 275
死亡 277
向下的移動 278
力爭上游 279
附錄一 聖經是神的話,聖詩是人的回應 281
附錄二 教會聖詩選 295
附錄三 參考書目 302
附錄四 圖片來源 313
推薦序 同往朝聖之路/蔡貴恆 011
作者序 神同在的藝術/周學信 014
致謝 017
第一堂課 本都的伊瓦格魯斯
——四世紀沙漠修道運動代表
早期教會的靈修傳統 020
為主殉道的靈修觀 021
四世紀沙漠修道運動 023
伊瓦格魯斯的生平背景 029
伊瓦格魯斯的靈修教導 036
靈命旅程地圖 043
第一個階段—— 苦修的生活 043
第二個階段—— 神祕知識的生活 047
默觀的三個元素 048
第一個元素:「靜默」 048
第二個元素:「安息」 049
第三個元素:「仰望」 050
神學就是禱告 052
第一個特質是不斷的 053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