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德勒茲所“發明”的諸多概念——裝置、褶子、差異與重複、電影與欲望——是理解他的哲學方法的關鍵:它們致力於擾亂特定的知識體系,使之敞開並將其與知識體系內部和外部的其他概念聯繫起來。本書中簡短易懂的各章都將聚焦於德勒茲的某個概念,闡釋它們的含義並展示這些概念的用途。各篇文章的作者也會探究這些概念如何相互銜接、交叉和聯繫,以及它們如何偏離後現代思想的其他領域。內容提要在第1部分“哲學”中,每位作者都對概念進行了定位,它們和啟發了德勒茲思考的哲學家們息息相關。第1章“力”的作者提出,這個術語的重要性涉及德勒茲對斯賓諾莎和尼采的重新理解;第2章處理“表現”這個概念,以幫助讀者理解這個概念如何能夠一如既往地擴展到德勒茲和加塔利在《千高原》裡就力的“口令”和闡釋的集體裝置展開的一連串思考;第3章通過把德勒茲的思想視為他康得之運動的表徵,向讀者講述了那個重要的對子,即“差異—重複”;第4章研究了德勒茲和加塔利*廣為人知的一個術語,即“欲望”。第2部分,即“相遇”中的文章,允許作者們把特定概念作為手段,顯示它們在其他領域中的活動、效用和生產力。第5章處理的是“意義—級數”這個對子;第6章論述了“事件”這個重要概念,並強調了《差異與重複》和《意義的邏輯》,還把這個概念和德勒茲*後的課程聯繫了起來;第7章探究了“裝置”這個概念,首先探究了它在德勒茲和加塔利作品中的政治意義,然後探究了一個裝置在技術領域和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運作方式;第8章經由“微觀政治”這個概念,解釋了德勒茲和加塔利如何為理解並反抗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宏觀政治力量提供了可能的手段;第9章思考了“生成-女人”這個頗受爭議的術語;第10章涉及另一個頻繁與德勒茲和加塔利聯繫在一起的術語——“少數”,該章展示了他們與卡夫卡作品的密切聯繫如何了文學而進入少數人在政治和藝術領域中的表現與實驗;第11章論述了在政治和藝術上仍然可能引起強烈反應的一對術語,即“風格與口吃”;第12章處理的是“感覺的邏輯”,解釋了德勒茲對法蘭西斯.培根的繪畫的評論如何為他提供了另一種“做”哲學的方式;第13章論述了德勒茲在兩本論電影的書中提出的相互聯繫的幾個關鍵概念,以此揭示了德勒茲提出一門電影哲學時所採用的方法。第3部分“褶子”起到了一個總系索詞的作用。第14章不僅探究了“情動”和“情狀”的不同意義,而且探究了這些術語在德勒茲同代人的著作中如何聚集在一起,又是如何地彼此不同;第15章討論的是德勒茲論述過的“褶子”和“折疊”的諸般過程;第16章論述的是德勒茲終身的計畫,以便闡明一種既具批評性又具臨床性的症狀學;“哲學”構成了第17章的主體,並討論了這個被發明出來的概念的哲學可能性。目錄作者介紹致謝書名縮寫導論:吉爾.德勒茲,友誼中的一生第1部分哲學1力2表現3差異,重複4欲望第2部分相遇5意義、級數6事件7裝置8微觀政治9生成-女人10少數11風格,口吃12感覺的邏輯13電影第3部分褶子14從情狀到靈魂15褶子與折疊16批評,臨床17哲學生平年表參考文獻索引作者介紹編者簡介查理斯.j.斯蒂瓦爾(charles j. stivale)是韋恩州立大學傑出的法語教授。他已經編了兩期《物質》(substance,1984,1991),均和德勒茲、加塔利有關;他還出版了《德勒茲和加塔利的雙重思想》(the two-fold thought of deleuze and guattari,1998)及《吉爾.德勒茲abc》(gilles deleuze’s abcs,2008);與尤金.w.霍蘭德和丹尼爾.w. 史密斯合編了《吉爾.德勒茲》(gilles deleuze,2009);與馬克.萊斯特合譯了德勒茲的《意義的邏輯》(the logic of sense,1990);與朱塞佩.梅基亞合譯了弗朗哥.貝拉爾迪(比福)的《費力克斯.加塔利》(felix guattari,2008)。譯者簡介田延 男,1990年生於陝西西安。2008年9月—2015年7月就讀于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獲文學學士和碩士學位。2015年9月起在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學位,其間曾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塔夫茨大學國際文學與文化研究系訪學一年。譯有《導讀阿爾都塞》和《導讀巴赫金》。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無折 | 2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查理斯.j.斯蒂瓦爾
定價:NT$ 620
限量商品已售完
吉爾.德勒茲所“發明”的諸多概念——裝置、褶子、差異與重複、電影與欲望——是理解他的哲學方法的關鍵:它們致力於擾亂特定的知識體系,使之敞開並將其與知識體系內部和外部的其他概念聯繫起來。本書中簡短易懂的各章都將聚焦於德勒茲的某個概念,闡釋它們的含義並展示這些概念的用途。各篇文章的作者也會探究這些概念如何相互銜接、交叉和聯繫,以及它們如何偏離後現代思想的其他領域。內容提要在第1部分“哲學”中,每位作者都對概念進行了定位,它們和啟發了德勒茲思考的哲學家們息息相關。第1章“力”的作者提出,這個術語的重要性涉及德勒茲對斯賓諾莎和尼采的重新理解;第2章處理“表現”這個概念,以幫助讀者理解這個概念如何能夠一如既往地擴展到德勒茲和加塔利在《千高原》裡就力的“口令”和闡釋的集體裝置展開的一連串思考;第3章通過把德勒茲的思想視為他康得之運動的表徵,向讀者講述了那個重要的對子,即“差異—重複”;第4章研究了德勒茲和加塔利*廣為人知的一個術語,即“欲望”。第2部分,即“相遇”中的文章,允許作者們把特定概念作為手段,顯示它們在其他領域中的活動、效用和生產力。第5章處理的是“意義—級數”這個對子;第6章論述了“事件”這個重要概念,並強調了《差異與重複》和《意義的邏輯》,還把這個概念和德勒茲*後的課程聯繫了起來;第7章探究了“裝置”這個概念,首先探究了它在德勒茲和加塔利作品中的政治意義,然後探究了一個裝置在技術領域和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運作方式;第8章經由“微觀政治”這個概念,解釋了德勒茲和加塔利如何為理解並反抗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宏觀政治力量提供了可能的手段;第9章思考了“生成-女人”這個頗受爭議的術語;第10章涉及另一個頻繁與德勒茲和加塔利聯繫在一起的術語——“少數”,該章展示了他們與卡夫卡作品的密切聯繫如何了文學而進入少數人在政治和藝術領域中的表現與實驗;第11章論述了在政治和藝術上仍然可能引起強烈反應的一對術語,即“風格與口吃”;第12章處理的是“感覺的邏輯”,解釋了德勒茲對法蘭西斯.培根的繪畫的評論如何為他提供了另一種“做”哲學的方式;第13章論述了德勒茲在兩本論電影的書中提出的相互聯繫的幾個關鍵概念,以此揭示了德勒茲提出一門電影哲學時所採用的方法。第3部分“褶子”起到了一個總系索詞的作用。第14章不僅探究了“情動”和“情狀”的不同意義,而且探究了這些術語在德勒茲同代人的著作中如何聚集在一起,又是如何地彼此不同;第15章討論的是德勒茲論述過的“褶子”和“折疊”的諸般過程;第16章論述的是德勒茲終身的計畫,以便闡明一種既具批評性又具臨床性的症狀學;“哲學”構成了第17章的主體,並討論了這個被發明出來的概念的哲學可能性。目錄作者介紹致謝書名縮寫導論:吉爾.德勒茲,友誼中的一生第1部分哲學1力2表現3差異,重複4欲望第2部分相遇5意義、級數6事件7裝置8微觀政治9生成-女人10少數11風格,口吃12感覺的邏輯13電影第3部分褶子14從情狀到靈魂15褶子與折疊16批評,臨床17哲學生平年表參考文獻索引作者介紹編者簡介查理斯.j.斯蒂瓦爾(charles j. stivale)是韋恩州立大學傑出的法語教授。他已經編了兩期《物質》(substance,1984,1991),均和德勒茲、加塔利有關;他還出版了《德勒茲和加塔利的雙重思想》(the two-fold thought of deleuze and guattari,1998)及《吉爾.德勒茲abc》(gilles deleuze’s abcs,2008);與尤金.w.霍蘭德和丹尼爾.w. 史密斯合編了《吉爾.德勒茲》(gilles deleuze,2009);與馬克.萊斯特合譯了德勒茲的《意義的邏輯》(the logic of sense,1990);與朱塞佩.梅基亞合譯了弗朗哥.貝拉爾迪(比福)的《費力克斯.加塔利》(felix guattari,2008)。譯者簡介田延 男,1990年生於陝西西安。2008年9月—2015年7月就讀于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獲文學學士和碩士學位。2015年9月起在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學位,其間曾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塔夫茨大學國際文學與文化研究系訪學一年。譯有《導讀阿爾都塞》和《導讀巴赫金》。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無折 | 2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