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文學大辭典(1840~1919)》內容簡介:中國近代文學高舉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反對內外壓迫者,爭取民族獨立與民主自由,自中英鴉片戰爭至辛亥革命,表現了一貫的愛國主義與民主主義的新特點。適應現實政治社會運動的需要,輸入新事物、新名詞、新思想以及新的文學觀念,傳統文學理論發生了鮮明的變化和發展。批判乾嘉考據學和程朱理學,通經致用,文學亦有其用,成為近代的進步思潮。以梁啟超為代表,文學發出了革命的呼聲。傳統文學的歷史地位動搖了,出入街談巷議、不入“九流”“四庫”的小說,成為文學的“最上乘”。小說的理論、創作,外國小說的翻譯,以及中國古典小說的探索和新評價,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的局面,獲得了盛極一時的成績。資產階級改良派和革命派都重視小說,以小說為開通民智最有效的工具。
魯迅于20世紀初留學日本,始習醫學,曾用章回小說形式翻譯法國凡爾納的科學小說《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還是著眼于開通民智提高國民文化的問題。后舍醫學而研究文藝,提倡文藝運動,以為文藝可以振奮民族精神,改造國民性。作《摩羅詩力說》,論述19世紀上半紀西方進步的文藝思想。同時與其二弟共同翻譯出版了一本《域外小說集》。其中《謾》、《默》、《四月》三篇是魯迅的譯文。這時他們翻譯小說,目的在于介紹新文藝,引進“異域文術新宗”,藉以創造中國新文藝,并以之轉移國民性情,改造國民的精神和思想。后又創作短篇小說《懷舊》。論述中國小說的歷史發展,著《中國小說史略》。其最后三篇就是近代小說的研究和論述。
商品資料
出版社:黃山書社出版日期:1995-12-01ISBN/ISSN:7806300066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33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