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結合臨證醫案,將陰陽五行、五臟六腑、氣血津液、經絡、病因病機、治則治法等中醫傳統理論以口語化的形式加以闡述,較之中醫學專著更加直觀和生動,較之養生科普圖書更加嚴謹和可信,適於廣大中醫愛好者學習了解中醫防病治病和養生保健知識。
作者簡介:
丁宇,男,39歲,解放軍總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北京針灸學會理事,專業技術委員會委員,國家統編教材《針刀醫學診斷學》編委。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漫說中醫
中醫是什麼?經絡是什麼?什麼是虛?什麼是實?什麼是脾胃?什麼風寒?什麼是濕熱?什麼是上火?
這樣的問題,時常有患者問我。
在門診往往很忙,只能蜻蜓點水地簡單說說。但是,很多時候我想把這些中醫的概念和理念介紹給大家。因為中醫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太需要了解了,這是一門了解後就可以應用的醫學。它無需儀器設備、無需檢驗檢查,甚至不需要藥物,它是真正的平民醫學。
中醫玄妙嗎?很神奇嗎?很難懂嗎?
其實中醫並不難,中醫很簡單,只不過大家從小到大,學的課本里就沒有和中醫有關的內容。生理衛生、生物、化學等,都是西醫的知識,我們的思維習慣都是按照西醫的習慣來。什麼腎虛啊、上火啦之類的名詞,都是長輩口中說出來的,可以說中醫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今天我在這裡,簡單地講講中醫,講講簡單的中醫。你會發現,中醫真的誰都可以學會,啥時候都可以應用。
一、秀才學醫,籠中抓雞
記得我剛上大學,學習中醫的第一堂課《中醫基礎理論》時,白髮蒼蒼的老教授就鼓勵我們說:“自古以來,一直流傳了一句俗語'秀才學醫,籠中抓雞' 。你們已經高中畢業了,你們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都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古時候的'秀才',如果你們學不會學不好,是你們沒有用心,而不是因為中醫玄奧。”一晃18年過去了,這一情景依然歷歷在目,中醫確實是一門簡單實用的醫學,是一門可以讓學習者受用終身的科學。
今天我也把這句話送給親愛的讀者,不管你們是否曾經接觸過中醫,只要你認認真真看完這本書,你就會在合上書本時說:“原來中醫就是這麼一回事”。
它並不玄妙,也沒有故作姿態,更不是“偽科學”。相反,它可以說是平民的科學、百姓的科學。它不會包含如細胞、基因、分子生物等老百姓永遠接觸不到的東西。它深入到每個人的衣食住行的每一方面,它可以給每個人貼心的指導。
說實在話,作為一名醫生,從事臨床工作十幾年了,我經常為自己作為一名中醫醫生而煩惱。因為現在的社會,西醫學才是主流醫學,國家和醫院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西醫學的研究和建設,它的宣傳力度和社會的認知程度都遠遠超過了中醫。
但是,西醫是精英醫學,是醫學家的醫學。西醫分科極細,往往一個領域,一個醫生只精通其中一小部分。比如我所在的醫院,骨科是目前發展最好的科室,有九個病區,也就是有九個亞專科,骨關節、骨腫瘤、創傷外傷、脊柱、顯微外科等。病區裡面的醫生往往都固定下來,比如他是創傷外科的專家,您請他做骨腫瘤的手術,他會一口拒絕您,因為骨腫瘤對於他也非專長。可想而知,不同的外科之間,外科和內科之間,相互了解的就更少了。因此,對於老百姓,西醫學就更加難以理解。所以有的醫生往往會說“說了你也不懂”——很多時候不能怪醫生,說實話,確實只能粗淺地說個大概,越深入的東西越不好解釋。
而中醫則不然,其實讓病人懂中醫很容易。它只需要病人了解中醫是怎麼一回事,了解中醫的基礎理論就可以了解中醫治療各種各樣疾病的思路和方法。中醫治療疾病都是在基礎理論的框架中產生出來的,而且了解了中醫的基礎理論,就會對自身的健康保健有了很好的認識和提高。了解了陰陽五行,就可以知飲食起居甚至是生活百態;了解臟腑經絡、氣血津液,就可以無需儀器檢查,明了自身的健康狀況;了解了什麼是外感六淫、內傷七情,就可以正確地趨利避害。
知道了這一些,你找中醫看不同的疾病,醫生一說你就能明白為什麼會得病,為什麼需要這麼治療。醫生只不過比你更懂得辨證分析和組方用藥。
因此,中醫是平民的醫學,百姓的醫學,之所以讓人覺得玄妙、不好理解,就是中醫的思想理論體係不能夠被人了解。就是因為中醫不是主流醫學,往往我們中醫師給患者看病解釋病情,都要用西醫的理論和術語,不然患者就不認可。講到這裡,我又要說一件我很鬱悶的事。我所在的醫院自從2003年“非典”以後,根據北京市的要求,常設了發熱門診。因為發熱門診很辛苦,又是初建,所以是各科抽調人員輪流去。那是2005年的夏天,輪到我去發熱門診待了2個月。當時病人特別的多,有時一天看120多人。有一天晚班,我匆匆扒了兩口飯就去接班了。到了晚上8點,病人越來越多,醫生看得快不如病人來得快啊。這時來了一位四十歲左右的婦女,帶了個十幾歲發熱的孩子來看病,給他開了些輸液和口服的藥物,告訴他們什麼是消炎藥,什麼是退熱藥,如何服用——我覺得已經說得很詳細了。過一會兒那位婦女拿著藥回來了說:“這退熱藥怎麼沒寫著有退熱的作用啊?”
我說:“這叫新癀片,是中藥製劑,你看上面寫了功效能夠清熱解毒,可以起到退熱的作用。”
那位婦女還是不信我的話:“可是上面說明沒有寫著治療發熱啊,你給我解釋解釋這藥怎麼退熱的。”
我無語,怎麼解釋?從哪裡開始解釋?要解釋新癀片為什麼會退熱,先得解釋人為什麼會發熱,再解釋新癀片的藥理機制是什麼,然後再解釋新癀片作用在哪個環節,這是最粗淺的解釋。就這樣我起碼得和這位一點不懂的女同志講上1小時,看看診室門外焦急的人群,我就說:“我們醫院一直用這藥退熱,我用這藥已經用了10年了,效果挺好的”。
婦女就此不依不饒,“讓你解釋不解釋,什麼態度!用10年怎麼了,你用錯10年的藥了唄。”
這件事情至今讓我記憶猶新,現在心平氣和地想想,患者對中醫的術語“清熱”的含義不懂,是導致糾紛產生的原因。
中醫認為扁桃體炎是熱毒壅盛,應當清熱解毒,新癀片是很對症的藥。但是患者就糾纏於說明書上沒有“退熱”這一說,實際上新癀片確實退熱效果很好,在我們這個以西醫為主的大型三甲醫院中,它的應用非常廣泛,是各科發熱患者的首選用藥,可見它的療效是非常肯定的。可是,就因為它是中藥,它的說明書是按照中醫的理論體係來闡述的,對中醫理論不了解的患者,理解上就有困難。
千錯萬錯,看來只能怪中醫理論、術語、知識不普及。
中醫是易知、易懂、易用的平民醫學。每一個知中醫、懂中醫的人,都會迷醉其中,我也是其中一員。
作為一個職業,中醫免不了清貧,作為一個興趣,它能讓你終身受益。
中醫的歷史源遠流長,無數本典籍,無數位醫家——從他們那裡,獲得了知識,獲得了精神,更獲得了對人生和世界的感悟。
中醫是什麼?經絡是什麼?什麼是虛?什麼是實?什麼是脾胃?什麼風寒?什麼是濕熱?什麼是上火?
這樣的問題,時常有患者問我。
在門診往往很忙,只能蜻蜓點水地簡單說說。但是,很多時候我想把這些中醫的概念和理念介紹給大家。因為中醫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太需要了解了,這是一門了解後就可以應用的醫學。它無需儀器設備、無需檢驗檢查,甚至不需要藥物,它是真正的平民醫學。
中醫玄妙嗎?很神奇嗎?很難懂嗎?
其實中醫並不難,中醫很簡單,只不過大家從小到大,學的課本里就沒有和中醫有關的內容。生理衛生、生物、化學等,都是西醫的知識,我們的思維習慣都是按照西醫的習慣來。什麼腎虛啊、上火啦之類的名詞,都是長輩口中說出來的,可以說中醫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今天我在這裡,簡單地講講中醫,講講簡單的中醫。你會發現,中醫真的誰都可以學會,啥時候都可以應用。
一、秀才學醫,籠中抓雞
記得我剛上大學,學習中醫的第一堂課《中醫基礎理論》時,白髮蒼蒼的老教授就鼓勵我們說:“自古以來,一直流傳了一句俗語'秀才學醫,籠中抓雞' 。你們已經高中畢業了,你們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都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古時候的'秀才',如果你們學不會學不好,是你們沒有用心,而不是因為中醫玄奧。”一晃18年過去了,這一情景依然歷歷在目,中醫確實是一門簡單實用的醫學,是一門可以讓學習者受用終身的科學。
今天我也把這句話送給親愛的讀者,不管你們是否曾經接觸過中醫,只要你認認真真看完這本書,你就會在合上書本時說:“原來中醫就是這麼一回事”。
它並不玄妙,也沒有故作姿態,更不是“偽科學”。相反,它可以說是平民的科學、百姓的科學。它不會包含如細胞、基因、分子生物等老百姓永遠接觸不到的東西。它深入到每個人的衣食住行的每一方面,它可以給每個人貼心的指導。
說實在話,作為一名醫生,從事臨床工作十幾年了,我經常為自己作為一名中醫醫生而煩惱。因為現在的社會,西醫學才是主流醫學,國家和醫院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西醫學的研究和建設,它的宣傳力度和社會的認知程度都遠遠超過了中醫。
但是,西醫是精英醫學,是醫學家的醫學。西醫分科極細,往往一個領域,一個醫生只精通其中一小部分。比如我所在的醫院,骨科是目前發展最好的科室,有九個病區,也就是有九個亞專科,骨關節、骨腫瘤、創傷外傷、脊柱、顯微外科等。病區裡面的醫生往往都固定下來,比如他是創傷外科的專家,您請他做骨腫瘤的手術,他會一口拒絕您,因為骨腫瘤對於他也非專長。可想而知,不同的外科之間,外科和內科之間,相互了解的就更少了。因此,對於老百姓,西醫學就更加難以理解。所以有的醫生往往會說“說了你也不懂”——很多時候不能怪醫生,說實話,確實只能粗淺地說個大概,越深入的東西越不好解釋。
而中醫則不然,其實讓病人懂中醫很容易。它只需要病人了解中醫是怎麼一回事,了解中醫的基礎理論就可以了解中醫治療各種各樣疾病的思路和方法。中醫治療疾病都是在基礎理論的框架中產生出來的,而且了解了中醫的基礎理論,就會對自身的健康保健有了很好的認識和提高。了解了陰陽五行,就可以知飲食起居甚至是生活百態;了解臟腑經絡、氣血津液,就可以無需儀器檢查,明了自身的健康狀況;了解了什麼是外感六淫、內傷七情,就可以正確地趨利避害。
知道了這一些,你找中醫看不同的疾病,醫生一說你就能明白為什麼會得病,為什麼需要這麼治療。醫生只不過比你更懂得辨證分析和組方用藥。
因此,中醫是平民的醫學,百姓的醫學,之所以讓人覺得玄妙、不好理解,就是中醫的思想理論體係不能夠被人了解。就是因為中醫不是主流醫學,往往我們中醫師給患者看病解釋病情,都要用西醫的理論和術語,不然患者就不認可。講到這裡,我又要說一件我很鬱悶的事。我所在的醫院自從2003年“非典”以後,根據北京市的要求,常設了發熱門診。因為發熱門診很辛苦,又是初建,所以是各科抽調人員輪流去。那是2005年的夏天,輪到我去發熱門診待了2個月。當時病人特別的多,有時一天看120多人。有一天晚班,我匆匆扒了兩口飯就去接班了。到了晚上8點,病人越來越多,醫生看得快不如病人來得快啊。這時來了一位四十歲左右的婦女,帶了個十幾歲發熱的孩子來看病,給他開了些輸液和口服的藥物,告訴他們什麼是消炎藥,什麼是退熱藥,如何服用——我覺得已經說得很詳細了。過一會兒那位婦女拿著藥回來了說:“這退熱藥怎麼沒寫著有退熱的作用啊?”
我說:“這叫新癀片,是中藥製劑,你看上面寫了功效能夠清熱解毒,可以起到退熱的作用。”
那位婦女還是不信我的話:“可是上面說明沒有寫著治療發熱啊,你給我解釋解釋這藥怎麼退熱的。”
我無語,怎麼解釋?從哪裡開始解釋?要解釋新癀片為什麼會退熱,先得解釋人為什麼會發熱,再解釋新癀片的藥理機制是什麼,然後再解釋新癀片作用在哪個環節,這是最粗淺的解釋。就這樣我起碼得和這位一點不懂的女同志講上1小時,看看診室門外焦急的人群,我就說:“我們醫院一直用這藥退熱,我用這藥已經用了10年了,效果挺好的”。
婦女就此不依不饒,“讓你解釋不解釋,什麼態度!用10年怎麼了,你用錯10年的藥了唄。”
這件事情至今讓我記憶猶新,現在心平氣和地想想,患者對中醫的術語“清熱”的含義不懂,是導致糾紛產生的原因。
中醫認為扁桃體炎是熱毒壅盛,應當清熱解毒,新癀片是很對症的藥。但是患者就糾纏於說明書上沒有“退熱”這一說,實際上新癀片確實退熱效果很好,在我們這個以西醫為主的大型三甲醫院中,它的應用非常廣泛,是各科發熱患者的首選用藥,可見它的療效是非常肯定的。可是,就因為它是中藥,它的說明書是按照中醫的理論體係來闡述的,對中醫理論不了解的患者,理解上就有困難。
千錯萬錯,看來只能怪中醫理論、術語、知識不普及。
第一章 漫說中醫
中醫是什麼?經絡是什麼?什麼是虛?什麼是實?什麼是脾胃?什麼風寒?什麼是濕熱?什麼是上火?
這樣的問題,時常有患者問我。
在門診往往很忙,只能蜻蜓點水地簡單說說。但是,很多時候我想把這些中醫的概念和理念介紹給大家。因為中醫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太需要了解了,這是一門了解後就可以應用的醫學。它無需儀器設備、無需檢驗檢查,甚至不需要藥物,它是真正的平民醫學。
中醫玄妙嗎?很神奇嗎?很難懂嗎?
其實中醫並不難,中醫很簡單,只不過大家從小到大,學的課本里就沒有和中醫有關的內容。生理衛生、生物...
作者序
中醫很熱嗎?從中央電視台到地方電視台,到處是中醫健康養生保健的講座,看起來很熱。但是,中醫卻不是主流醫學,中醫在中國的醫療體系中,只佔了很有限的一部分。中醫只是西方醫學“有益的必要的”補充,甚至有一部分人還質疑其“科學性”,有人還理直氣壯地說:“陰陽五行,那不就是迷信嗎!” 對於這些言論,中醫界很多人保持沉默,然而,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有一部分百姓還是會因此對中醫產生偏見。於此,我有些痛心,發源於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說,在中國有淪為“迷信”的可能。 “陰陽五行”對於中醫來說是無可辯駁的哲學基石。 “陰陽五行”學說應用於中醫,分析人體的生理病理變化,我相信是恰如其分的。我雖人微言輕,但是總想找個機會說說,這本書就是我的機會。現代醫學的發展,追求的是“高精尖新”,那麼,“簡便效廉”這個中醫的特性就顯得“不合時宜”,中醫也就必然被主流醫學拒之門外,只有流落於江湖市井中才能體現其不朽的生命力。這就是為何中醫可以在電視台、書籍、報刊中大行其道,而不能在醫院中佔據重要地位的原因。因為中醫是平民的醫學,是百姓醫學。它告訴您的不單是如何治病、如何防病,更重要的是告訴您如何生活、如何處世,它讓每個了解它的人都成為自己的醫生。也許它的要求和這浮躁的社會有些格格不入,但是終究有一天它會被證明:依此行之,方是正道,才得健康。中醫的陰陽五行並非玄妙、難以理解。它是從生活自然中歸納演繹出來的理論,之所以給人以玄妙的感受原因有二:一是它不見於主流教學和媒體,從小我們接受的都是基因、病毒、解剖的教育,與此相反,大多數人都是在小說中了解到的陰陽五行;二是中醫的書籍多為文言文,講述基礎理論部分尤其如此,讓人不好理解。長期以來都有個願望,希望大家能夠多多了解中醫知識,一是讓大家能夠按照中醫的理論來生活保健,二是讓我與患者溝通時不用那麼費勁。雖然現在媒體里關於中醫的講座很多,但是限於形式只能講中醫的很少一部分,而且為了追求講座的效果,經常把效果誇大,絕對化。 “某某病按壓某穴,立刻就好,用什麼藥,立竿見影”,要是長期這麼宣傳,也會讓患者對中醫產生錯誤的理解。為了讓更多的人正確地理解中醫,讓中醫成為百姓維護自身健康唾手可得的工具。我決定寫這本《陰陽五行匯中醫》,以白話、病例、實例為主來述說中醫基礎理論。如果順利的話,我將繼續用這種方法寫《望聞問切知百病》《四氣五味嘗百草》《君臣佐使話方劑》《奇正縱橫明經絡》《天人合一悟養生》,把基礎、診斷、中藥、方劑、經絡、養生以簡單明白的方式呈現出來,讓所有愛好中醫、愛好健康的人能夠比較系統地了解中醫。本書稿幾經修改,自己仍不滿意,總覺得尚未將事理徹底說清,尤其是後半部分,還是有些艱澀。只是水平有限,悻悻作罷。愛好相同者謂之同道,職業相同者謂之同行,願以此書與同道共同參詳,望同行不吝指正。
中醫很熱嗎?從中央電視台到地方電視台,到處是中醫健康養生保健的講座,看起來很熱。但是,中醫卻不是主流醫學,中醫在中國的醫療體系中,只佔了很有限的一部分。中醫只是西方醫學“有益的必要的”補充,甚至有一部分人還質疑其“科學性”,有人還理直氣壯地說:“陰陽五行,那不就是迷信嗎!” 對於這些言論,中醫界很多人保持沉默,然而,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有一部分百姓還是會因此對中醫產生偏見。於此,我有些痛心,發源於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說,在中國有淪為“迷信”的可能。 “陰陽五行”對於中醫來說是無可辯駁的哲學基石。 “...
目錄
第一章 漫說中醫
一、秀才學醫,籠中抓雞
二、毋庸置疑的科學中醫
三、第一部經典——《黃帝內經》
四、中西醫的分水嶺——《傷寒雜病論》
五、中醫的理念
(一)整體觀念
(二)辨證論治
六、中醫的心
第二章 中醫學的哲學
一、中醫的矛盾論:陰陽學說
(一)天地之陰陽
(二)人身之陰陽
(三)陰陽的相生相剋、相互制約、相互轉化
(四)斷陰陽,治百病
二、中醫的聯繫論:五行學說
(一)五行是什麼
(二)五行的世界
(三)五行的相生相剋
三、神奇的陰陽五行
第三章 中醫的核心:五臟六腑
一、五臟
(一)心(附:心包絡)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腎
二、六腑
(一)膽
(二)胃
(三)小腸
(四)大腸
(五)膀胱
(六)三焦
三、奇恆之府
(一)腦
(二)髓
(三)骨
(四)脈
(五)胞宮
第四章 中醫的精髓:氣血津液
一、生命之根本為氣
(一)什麼是氣
(二)氣的生成
(三)氣的功能
(四)氣的分類
二、生命之基礎為血
(一)什麼是血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循行
(四)血的生理功能
三、生命的儲存為津液
(一)津液的代謝
(二)津液的功能
四、氣血精津液的關係
(一)氣與血的關係
(二)氣與津液的關係
(三)血與津液的關係
第五章 中醫的網絡:經絡
一、經絡的組成和經絡的作用
(一)經絡的組成
(二)經絡的作用
二、十二經脈
(一)手太陰肺經
(二)手陽明大腸經
(三)足陽明胃經
(四)足太陰脾經
(五)手少陰心經
(六)手太陽小腸經
(七)足太陽膀胱經
(八)足少陰腎經
(九)手厥陰心包經
(十)手少陽三焦經
(十一)足少陽膽經
(十二)足厥陰肝經
三、奇經八脈
(一)督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二)任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三)衝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四)帶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五)陰蹺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六)陽蹺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七)陰維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八)陽維脈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第六章 人為什麼會生病
一、病因
(一)外感病因
(二)內傷病因
(三)病理性因素
(四)其他病因
二、發病機制
(一)邪正鬥爭與發病
(二)影響發病的因素
(三)什麼是虛實
(四)陰陽失調
(五)氣血失調
(六)津液失常
(七)臟腑病機
(八)內生“五氣”病機
第七章 如何才能祛病延年
一、天人合一是養生的基本法則
(一)想要長壽,就一定要知道為什麼會衰老
(二)如何養生——減緩衰老的三種原則
二、平衡陰陽五行是治病的基本方法
(一)調整陰陽
(二)平衡寒熱虛實
(三)扶正祛邪
(四)調和氣血
(五)調整臟腑
後 記
第一章 漫說中醫
一、秀才學醫,籠中抓雞
二、毋庸置疑的科學中醫
三、第一部經典——《黃帝內經》
四、中西醫的分水嶺——《傷寒雜病論》
五、中醫的理念
(一)整體觀念
(二)辨證論治
六、中醫的心
第二章 中醫學的哲學
一、中醫的矛盾論:陰陽學說
(一)天地之陰陽
(二)人身之陰陽
(三)陰陽的相生相剋、相互制約、相互轉化
(四)斷陰陽,治百病
二、中醫的聯繫論:五行學說
(一)五行是什麼
(二)五行的世界
(三)五行的相生相剋
三、神奇的陰陽五行
第三章 中醫的...
商品資料
出版社: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11-01ISBN/ISSN:9787509161609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4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