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盛世是傳統中國的巔峰,GDP佔全球三分之一,國庫充盈,四海臣服,威加海內,但光鮮的外表卻掩蓋不了內在的腐爛。中國歷史上最縝密、最完善、最牢固的專制統治,培養出來的民眾只能做“奴隸”,自私、麻木、冷漠、對公共事務毫不關心;屈服於皇權淫威的官員們用貪腐侵蝕著帝國的肌體;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文字獄打斷了士人的脊骨,從此中國的知識分子再也沒能站起來;1793年,馬戛爾尼來華,在世界大勢面前整個帝國茫然無知,錯失了最後一次主動融入世界的機會,種下了鴉片戰爭的種子。
本書為讀者描繪了一幅五彩斑斕的“盛世”圖景,通過對乾隆時代的解構深刻揭示了近代中國失落的秘密。
作者簡介:
張宏杰,蒙古族,1972年生於遼寧。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曾先後就職於某大型金融機構及某大學。著有《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等。即將出版作品有《坐天下很累》及《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
信箱:zhj1368@163.com微博:http://weibo.com/zhjwb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本書在世界視野下對乾隆時代進行了全面的考察,分析近代以來中國落後的根源。
與當時西方主張民主、自由與人權的革命、改革相比,乾隆時代不過是一個只有生存權而無發展權的盛世。
乾隆放棄了中國最後一次主動融入世界的機會,直接帶來了近代以來中國的屈辱。他欠下的債我們今天還在還!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本書在世界視野下對乾隆時代進行了全面的考察,分析近代以來中國落後的根源。
與當時西方主張民主、自由與人權的革命、改革相比,乾隆時代不過是一個只有生存權而無發展權的盛世。
乾隆放棄了中國最後一次主動融入世界的機會,直接帶來了近代以來中國的屈辱。他欠下的債我們今天還在還!
章節試閱
經過九個月的行駛,英國使團終於抵達了中國海面。
乾隆盛世是中國史上的登峰造極,一直為後世所艷稱。為了向遠人展示帝國的富庶繁榮,皇帝更是精心準備,一擲千金。那麼,這樣一個空
前絕後的傳統盛世,在英國人眼中是什麼樣子呢?
英國人首先註意到的是這個東方大國的人口眾多和市井生活的繁榮。從馬可?波羅時代起,這一點就一直為歐洲人所驚嘆。關於中國的人口,長期以來在歐洲是一個謎。馬可波羅說,汗八里城(元代蒙古人對大都的稱呼,即今北京市)的“人數之多……是世人想不到的”。 (《馬可?波羅遊記》)這已經讓歐洲人產生懷疑,明清時傳教士的說話更令人難以相信:全人類人口的三分之一會集中在一個國家之內,而這個國家的面積雖然廣大,也不過是整個陸地面積的十二分之一。不過英國人的訪問為歐洲得出了定論:“人們給予這個國家人口數量的上限不僅是可能的,甚至是真實的。”(斯當東《英使謁見乾隆紀實》)
人口眾多的最有力證明是自然資源的稀缺。英國人剛剛抵達中國就感覺到了這一點。
1793年7月初,英國艦隊抵達第一片中國領土舟山群島。由於遇到落潮,“克拉倫斯”號只得在一個叫六橫島的小島邊拋錨稍停。英國人想“利用等候潮水的時間上岸對中國領土進行第一次的觀光”,於是他們爬上了六橫島。爬過海邊陡峭的石壁後,他們在山下發現了一塊人工填海填出來的小平原。很顯然,為了造出這塊小平原,本地的居民們沒少費力氣。 “為了防止海水的沖洗,前面築了一條三十呎高的土堤。但這塊平原的面積並不大,我們懷疑花費這樣大的力氣搞出這麼小的一塊土地來是否合算。平原上種的是稻米,耕作得很精細。”(斯當東《英使謁見乾隆紀實》)
這就是展現在英國人面前的典型中國國情:土地稀缺,人口密布。這有點出乎英國人的預料。在他們的印像中,中國固然人口眾多,但同時疆土也極其遼闊。他們完全沒有預料到這個東方大國的人口壓力已經到了難以承受的地步。
隨著後面行程對中國的深入,他們越來越體會到土地對中國人的珍貴:
中國的全部土地,只有極少數例外,主要是種植人吃的糧食。中國沒有大的牧場,也沒有專為種植牲口吃的燕麥、豆類和蕪菁等等。除了皇帝的御花園外,全國很少公園和其他公共娛樂遊玩地帶。中國交通主要依靠水路,公路既少又窄。全國沒有公地。大地主們也不肯劃出大塊土地來不事生產而改作娛樂或者運動的場所。所有耕地從不休耕。 (斯當東《英使謁見乾隆紀實》)
確實,傳統中國似乎從來沒有“公園”和“休耕”的概念。土地在我們眼中,唯一的使命就是生產糧食,養活更多的人口。
歷史學家們認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實際的人口數比政府統計的還要多。乾隆晚年中國人均耕地的樂觀估計是3.5畝,而同時期的英國,人均佔有耕地10畝,是中國的3倍。此外,當時英國還有800萬英畝荒地,也就是說,全英國每人尚能擁有1英畝(合6畝左右)的土地儲備。整個歐洲情況與英國相似,“歐洲是一個遍布草原、休耕地和森林的地區,它從來不缺少可耕地”。 (謝和耐《中國社會史》)了解了這個事實,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英國人對中國的耕地緊張狀況如此驚訝了。
從上岸的第一天起,英國人就開始持續不斷地驚嘆中國的人口眾多。使團總管巴羅說:“要說有什麼令人驚嘆的話,那就是人口之眾多。自到達之日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每天都蜂擁到岸邊來。”(約翰?巴羅《我看乾隆盛世》)每到一處,大路邊總是站滿了看客。根據一路上的見聞,副使斯當東判斷,中國的人口密度比歐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還要多1/3。也就是說,馬戛爾尼到中國時,中國人口估計在3.5億左右。
英國人的第二印像是中國社會生活的緊張繁忙和商業的興旺發達。
到達舟山群島後,不熟悉中國海況的英國人在浙江海岸停留了幾天,為的是等中國官員為他們尋找到北上的領航員。
利用這個時間,他們來到一里地之外的一個小縣城——定海觀光。
他們主要關注的還是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定海在他們眼裡是一個小而繁榮的城市。 “定海非常近似威尼斯,不過較小一點……城內服裝店、食品店和家具店很多,陳列佈置得相當講究……整個城市充滿了活潑生動的氣氛。為了生存的需要,人人都必須做工。事實上人人都在勞動,無人過著寄生的生活。我們看到男人們忙碌地走在街上,女人們在商店裡購貨。”(斯當東《英使謁見乾隆紀實》)
一群金發碧眼的怪物出現在東方小城的街頭,我們可以想見其轟動的程度。 “無數好奇群眾爭先恐後地把我們包圍起來……我們最後走到一個廟宇裡去躲避群眾。”巴羅的描寫總是更生動:“人人都想把頭伸到轎窗前來滿足一下好奇心,咧著嘴笑嘻嘻地喊一聲:紅毛!”(約翰?巴羅《我看乾隆盛世》)這些睜大眼睛好奇地盯著英國人的定海百姓哪裡能想到40多年後將要來臨的災難。
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小縣城已經令英國人對中國商業的高度繁榮和中國人在人口壓力下的緊張生活有所了解,後來中國的其他城市,特別是最大的城市北京給他們的印象當然更為深刻。
在浙江海岸稍作停留後,使團船隻繼續北上,抵達大沽口。在這裡,他們換乘吃水淺的中國小船,沿白河前往北京。
來到北京,英國人馬上被迎面而來的商業氣息拍了個跟頭。副使斯當東說:“(北京東郊)鋪石的街道上擠滿了人。商店,作坊和顧客之多,處處表示出興盛繁榮的氣象。”“街道上的房子絕大部分是商店,外面油漆裝潢近似通州府商店,但要大得多……商店門外掛著角燈、紗燈、絲燈或者紙燈,極精巧之能事。商店內外充滿了各種貨物。”(斯當東《英使謁見乾隆紀實》)
巴羅的記載則更加詳細生動:
穿過城門走上那種大路之後,我們眼前馬上就展現了一種非常奇特的景象。大路兩旁各是一溜屋宇,全為商舖和貨棧,門前展示著各自的獨特貨物。商舖前一般都豎著大木柱。柱頂高過屋簷,柱身刻著鎦金大字,標明所售貨物以及店主的誠信名聲。
……流動的匠作如補鍋匠、剃頭匠、鞋匠和鐵匠,賣茶、水果、米飯和其他吃食的攤販,以及商舖門前展示的貨物,把一條寬闊的大路擠得只剩中央一線。
……一切都在移動。大路兩側也塞滿了巨大的人流。或買或賣,或以貨易貨,各取所需。眾聲喧嘩,既有小販的吆喝,也有其他的爭吵……捧貨筐的小販、演雜技的、變戲法的、算命的、走方郎中和江湖醫生、說相聲的和賣唱的,擠成一堆。 (約翰‧巴羅《我看乾隆盛世》)
中國人是有著商業天才的民族,自古以來一直如此。雖然英國是商業大國,但乾隆時代中國國內商業的繁盛仍然令英國人大開眼界。雖然中國歷史上一直實行輕商主義,但中國人的商業本能從來沒有被熄滅過。事實上,每當天下太平之後不久,中國各地的商業都會迅速勃興。乾隆時期的商業繁盛在中國歷史上並非首次,不過由於其巨大的人口基數和財富基數,卻肯定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從這個意義上說,英國人目睹並見證了乾隆盛世的一個側面。
經過九個月的行駛,英國使團終於抵達了中國海面。
乾隆盛世是中國史上的登峰造極,一直為後世所艷稱。為了向遠人展示帝國的富庶繁榮,皇帝更是精心準備,一擲千金。那麼,這樣一個空
前絕後的傳統盛世,在英國人眼中是什麼樣子呢?
英國人首先註意到的是這個東方大國的人口眾多和市井生活的繁榮。從馬可?波羅時代起,這一點就一直為歐洲人所驚嘆。關於中國的人口,長期以來在歐洲是一個謎。馬可波羅說,汗八里城(元代蒙古人對大都的稱呼,即今北京市)的“人數之多……是世人想不到的”。 (《馬可?波羅遊記》)這已經讓歐洲人產生懷疑...
目錄
第一章 帝國遺產的繼承人
一 被八字決定的歷史
二 毫無心理準備的接班
三 轉變帝國的航向
第二章 盛世的保障——集權
一 政治改革的犧牲品
二 馭臣之術
第三章 統治風格劇變——孝賢皇后之殤
一 長恨歌
二 乾隆十三年的風暴
第四章 權臣的結局
一 張廷玉的過人之處
二 被皇帝玩弄於股掌之間
第五章 盛世之巔
一 “以民為本”
二 “盛世”的武功
三 “盛世”的四個支點
第六章 文字獄——盛世須用重典
一 打擊“越級上訪”
二 儒家治國理想的破滅
三 消滅記憶
四 大清的“精神文明建設”
五 由馴身到馴心
第七章 盛世的崩坍
一 尹壯圖的奏摺
二 大規模動蕩的前奏
三 帝王私慾
四 和珅與議罪銀
五 腐敗集團化
六 君臣賭局
七 中國人的“盛世夢”
第八章 鴉片戰爭的種子
一 世界留給中國的最後一個機會
二 英國人眼中的“康乾盛世”
三 帝國的遺傳基因
第九章 烈日餘暉
一 權力平穩交接
二 “千古第一全人”
三 太上皇
尾聲 萬劫不復的沉淪
跋:乾隆皇帝的外表、性格及傳說
第一章 帝國遺產的繼承人
一 被八字決定的歷史
二 毫無心理準備的接班
三 轉變帝國的航向
第二章 盛世的保障——集權
一 政治改革的犧牲品
二 馭臣之術
第三章 統治風格劇變——孝賢皇后之殤
一 長恨歌
二 乾隆十三年的風暴
第四章 權臣的結局
一 張廷玉的過人之處
二 被皇帝玩弄於股掌之間
第五章 盛世之巔
一 “以民為本”
二 “盛世”的武功
三 “盛世”的四個支點
第六章 文字獄——盛世須用重典
一 打擊“越級上訪”
二 儒家治國理想的破滅
三 消滅記憶
四 大清的“精神文明建設”
五 由馴身到馴心
...
商品資料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10-01ISBN/ISSN:9787543887114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2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