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已來,關於王陽明寫得最好的一本書不是神奇的聖人,也不是明朝一哥,一本最真實的王陽明傳記。
不妖魔不神化,33篇陽明詩文分析,44位陽明信徒微故事,18副珍藏圖畫,還原最真實的千古聖人王陽明翔實的一生:叛逆、問道、格竹、中舉、入獄、貶官、悟道、崛起、平賊、戡亂……三真不朽,千古唯一。
中國統治階級的思想碰撞,陽明心學與程朱理學的末日決戰。
還原正德皇帝朱厚照、造反寧王朱宸濠、風流才子唐伯虎、一代奸臣嚴嵩的真實歷史形象。 ……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毛澤東&蔣介石兩大對立面共奉的心靈導師
曾國藩&梁啟超守舊、維新派共推的心學大師
孫中山&東鄉平八郎中日軍神共同的戰略導師
毛澤東承襲王陽明“詭譎奇襲”的軍事思想,以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利益,指揮三次反圍剿、四渡赤水、三大戰役等中國解放戰爭的經典戰例.
蔣介石在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基礎上提出“力行哲學”,以“治心即為治兵之本”為軍隊最高精神指導,取得血戰台兒莊、萬家嶺大捷、長沙會戰、冬季攻勢等抗日戰爭勝利
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也。
——《明史》
王學絕非獨善其身之學,而救世良藥,未有切如是者。
——梁啟超
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曾國藩
名人推薦:毛澤東&蔣介石兩大對立面共奉的心靈導師
曾國藩&梁啟超守舊、維新派共推的心學大師
孫中山&東鄉平八郎中日軍神共同的戰略導師
毛澤東承襲王陽明“詭譎奇襲”的軍事思想,以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利益,指揮三次反圍剿、四渡赤水、三大戰役等中國解放戰爭的經典戰例.
蔣介石在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基礎上提出“力行哲學”,以“治心即為治兵之本”為軍隊最高精神指導,取得血戰台兒莊、萬家嶺大捷、長沙會戰、冬季攻勢等抗日戰爭勝利
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也。
——《明史》
王學絕非獨善其身之學,而...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平民的種子,貴族的根兒
一、1472年的中國,天災民變,內憂外患
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大明帝國已傳八帝,國祚一百零三年。這一百年間,人才輩出,風起雲湧,力挽狂瀾的有、蓋世無雙的有、英明操蛋的也有,總之不斷變化,推陳出新,你方唱罷我登場。百年歲月裡,王氏祖墳上的莊稼割了一茬又一茬,直到成化八年,終於冒了青煙。
大明一代,最犀利的人物登場了!
沒錯,他就是王陽明,一個兇猛的聖賢。
成化八年是龍年,這一年雖未發生江山易主的重大事件,但要說流年不利,一點也不過分。中華大地如大海汪洋,時時刻刻,波濤洶湧。
正月,兵部尚書白圭給憲宗朱見深提交了一份軍事計劃,集結十萬兵力,對直接威脅帝國北疆國防安全的韃靼進行主動出擊,朱見深同意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國家的一次軍事行動,牽涉甚廣。當時河南、山西等地在鬧飢荒,百姓餓死的挺多,但該交糧交糧,該交稅交稅,無條件支持國家軍事行動。五月份,兵力集結完畢,總督王越率兵出征。王越算一號人物,日後他的墳墓正是由王陽明督造的。很明顯,這次軍事行動雷聲大雨點小,得不償失,仗一直打到次年九月份才算結束。戰果是重創韃靼,使其向北遷徙,不敢進犯,得數歲之安。
還是在這一年正月裡,國內形勢不容樂觀。兵部準備對外族用兵的同一時間,四川榮縣爆發了農民起義。這場起義規模不大也不小,持續時間短,又很快鎮壓平定,所以也容易被人們忘卻。
五月,安南(今越南)越界。憲宗時黎灝為安南國王,過了兩天消停日子,自負國富兵強,出兵進犯廣西、廣州,以圖雲南。兵部以軍事外交手段力阻進犯。後來這廝也沒消停,成化十五年又來了,守臣力阻,出來晃悠一圈,又回去了。
七月,天災頻臨,東南沿海地區遭遇特大洪水襲擊,看規模應該是百年一遇。波及杭州、紹興、嘉興、湖州、寧波五府,淹沒禾田、沖毀房屋、農畜牧業破壞嚴重,經濟損失巨大,直接死亡二萬八千四百六十餘人,失踪無算。
北擊韃靼、川蜀起義、南阻安南、東南洪水,民變、天災、內憂、外患……國祚一百零三年的大明帝國,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
王陽明就在這樣的年頭里誕生了!
故事要從一個神奇的夢說起。
王陽明出生在餘姚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明屬紹興府,歷史悠久,名人輩出,虞世南、謝遷、錢德洪、黃宗羲、葉憲祖等均出於此。
餘姚恰在此次洪水襲擊範圍之內。老王家幸運地躲過了水患,可愛的洪水猛獸並沒有沖毀這個家庭的希望,只是略有些焦急和擔憂。因為王陽明母親鄭氏的預產期大約在五月份,結果沒生。等到了七月,洪水來了,帶走了兩萬多人的生命,留下無數不完整的家庭,殘破的、狼藉的、痛苦的。王陽明父親王華痛苦,祖父母更痛苦,爺爺奶奶想見孫子的殷切期望遠遠大於王華盼為人父的願望。
眼瞅要過了九月,兒媳婦那兒還沒動靜。王陽明的奶奶岑氏相當著急,兒媳婦鄭氏懷孕十四個月,孩子還沒生,太不正常了。早產兒常見,晚產兒不多見,疏於正常的即是病態。按照現代醫學的觀點,晚產對胎兒壞處頗多,體重大、成活率低、壽命短、易患肺疾——最後王陽明恰恰死在了肺病上,與他晚產四個月不無關係。
老太太受不了煎熬,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終於她做了個夢,很玄乎很浪漫。她夢見衣著華麗的神仙敲鑼打鼓,踏雲而來,給她送來一個孫子。老太太高興,一樂樂醒了,忽聞一聲嘹亮的嬰兒啼哭——王陽明就這樣神奇地誕生了!時間為成化八年九月丁亥日,公曆紀年1472年10月31日,龍年。
王陽明的出生無疑給這個災區家庭帶來了生活的希望和精神之慰藉,全家沉浸在一片喜悅中。岑氏又將自己做的夢告訴了大家。爺爺王天敘老先生,在當地非常有名氣,算是民間特級教師,人們都親切地稱呼他的號——竹軒翁。他聽後,覺得妙不可言,既是從雲中來,那麼小孫子乾脆叫王雲吧!故事迅速傳遍鄉里阡陌,鄉親們尤感神奇,王雲出生的那座房子也被稱之為“瑞雲樓”,成就了“瑞雲送子”的美麗傳說。瑞雲樓今在餘姚市,原址焚毀於清乾隆年間,現為寧波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二十四年後,王陽明的重要弟子錢德洪也出生在此。
王陽明的第一個名字“王雲”,叫了五年,後來改了,因為不改說不出話。
王家是出過“嘉議大夫、禮部右侍郎,新建伯”的官宦家庭,這些都是榮譽頭銜,沒什麼實惠的東西。在本朝,老王家並未出現響噹噹的牛人,順著族譜往上數幾代,那叫一個震撼。王陽明的家族是有著“中華第一望族”之稱的瑯琊王氏。這個家族對政治、文化的影響以及輝煌程度,燦若星河,其他任何一個家族難及其項背,沒法子相比。
瑯琊王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周靈王的太子姬晉。姬晉天性聰穎,直言不諱,因直諫被貶為庶人,三年後去世。姬晉之子宗敬後官至司徒,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亂,辭官致仕了,時人稱呼他為王家,於是以王為姓,為瑯琊王氏、太原王氏的祖先。九世孫王翦,以及子王賁、孫王離俱為秦國名將。尤其王翦,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為秦兼併六國一統天下立下了蓋世功勳。到了秦末,王離長子王元為避戰禍,遷徙到瑯琊郡(今山東省膠南市境),是為瑯琊王氏開基之祖。
魏晉南北朝時期,瑯琊王氏達到了頂峰。
魏朝時,王祥(官至太尉)、王覽進入帝國政治中心,家族也興盛起來。再經過東晉實際建立者王導(王覽之孫)等子孫的努力,王氏家族一躍成為東晉的主要政治力量,時有“王與(司)馬共天下”之說……門閥士族,輝煌至極,文臣武將,名人輩出。
從漢至唐,王氏家族光宰相就出了九十二人。其他世家出名人都論“個”,幾百年出那麼幾個就已經很了不起了,瑯琊王氏則論“批”,名人一批一批出現並涵蓋各個方面,隨便叫出一個,均在歷史上文化上佔有一席之地,比如孝子王祥,《二十四孝圖》第十八篇“臥冰求鯉”講的就是他的故事,載於《搜神記》;名士王戎,竹林七賢之一,其故事載於《世說新語》;書聖王羲之(王覽一脈)最能代表瑯琊王氏的家族文化,族人其他書法家有王導、王獻之、王珣、僧智永(唐朝時期,出家人)。
王羲之少時隨父王曠先後徙居建康、山陰(今天的南京、紹興)等地,從此瑯琊王氏在江浙地區紮下根來。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的《烏衣巷》讚歎的便是瑯琊王氏和東晉謝氏兩大文化家族。盛極必衰,當年“王與馬共天下”的時代結束了,家族的輝煌唯憧憬敬仰。在歷史的長河中,瑯琊王氏從帝國中心走向平民階層,從世家淪為百姓。王氏在朝代更迭興亡中,輾轉遷徙,顛沛流離。
元末明初,一個算卦的打破了老王家平靜的生活。
王陽明六世祖王綱對易學研究甚深,苦於天下大亂,報國無門,只好撿《易經》最常用的那門手藝——卜卦算命,以此養家糊口。王綱的忽悠水平放在今天也是大師級別水平,出去招搖撞騙,完全不在話下。王綱神龍見首不見尾,行踪詭異,喜歡往深山老林渺無人煙的地方鑽,碰到他一次就像白日見鬼似的,相當不容易。這也算一種營銷手段吧。人云亦云,王綱的事蹟口口相傳,以訛傳訛,名聲愈來愈大,儼然半仙也。
某次,王綱遇到了“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的劉基,今天我們習慣叫他劉伯溫,也是個算卦的。兩個神漢相見恨晚,彼此捧臭腳,說將來皆能名垂青史永垂不朽云云。劉伯溫見王綱長得風神俊美,談吐儒雅不俗,當即與之結交,並提議天下大亂,男兒志在四方,吾輩當闖蕩江湖,立不朽之宏業。王綱沒吱聲,好酒好菜招待了他,然後把他送下山。王綱表示名利於我如浮雲,希冀老死山林,品嚐“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的精神食糧,日後兄弟飛黃騰達了,千萬別回來找我。
劉伯溫以為他說的是客套話,並未在意。沒想到多年之後,劉伯溫果然發達,成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首席智囊。劉伯溫想起當年算卦的王綱,於是向朱元璋舉薦。此時,王綱已年逾古稀。朱元璋見到王綱時大為驚詫,七十多歲的人,駐顏有術,給人一種仙風道骨的感覺。遂讓王綱擔任大明帝國兵部郎中,官階正五品,相當於國防部司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不管王綱願意不願意,生拉硬拽到朝廷當官,老死山林的夙願被劉伯溫那個嘴欠的給打破了。
王綱“晚節不保”,霉運自從他被強行拉到朝廷當官便如影隨行。時逢廣東民變,王綱負責平叛部隊的後勤補給。王綱與兒子王彥達一同上了前線,在運糧的路上王綱被叛軍強盜殺害。強盜還威脅王彥達,要求他入夥。王彥達正氣凜然,哭了一通,請求速死。叛軍首領被王彥達這種精神所感動,把他放了回去。
王彥達用羊皮裹著父親的屍體回到了京城,朝廷見此大為讚歎,正好可以樹立典型,以振軍心。王彥達拒絕了,他心裡不是滋味。強盜尚且被他的精神感動,朝廷竟然無動於衷,簡直比強盜還強盜。他們本在餘姚老家過著平靜的生活,朝廷一紙任命書,改變了王氏家族的命運。王彥達他皇權極度痛恨,反正死的不是他們的老子,沒人能體會他淒惶的心情。王彥達自此默然一生,心灰意冷,臨死前對兒子王與准說了三個字:“勿做官!”哀莫大於心死,這三個字包含了他對朝廷對政治對仕途的各種鄙視與反感。
此時,燕王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王與準一方面秉承父命,一方面避亂政治,隱居在老家餘姚,不復出焉。王與準不是吸風飲露的神仙,他還得吃飯,於是重操爺爺卜卦相面舊業,混口飯吃。
王與準天性聰敏,時間一長,名氣逐漸大了,紹興府內孺婦皆知。朱棣踐祚,一手炮製方孝孺案寒了天下文士的心。為挽回這一局面,朝廷在全國范圍內搜索飽學之士,補充國家公務員隊伍。但凡會誦個“床前明月光”的主兒,只要是活的,全部挖出來做官。名震紹興府的王與準自然在名冊之內。王與準堅決不出山,地方政府二話沒說,直接抓人。去不去不是你說了算,名額有限,國家強制,即便你不能出仕,家裡總要有個人去做官,比拉壯丁還邪乎。抓人去做官,好神奇的世道。
王與準不辱父命,逃跑了,在跑路過程中摔斷了腿,成了傷殘人士,朝廷因此放他一馬。王與準非常感激摔斷他腿的那塊石頭,自號遁石翁,自此隱居,一心一意地研究起學問來。王與準又一想,識時務者為俊傑,個人的力量終究弱小,不能與龐大的國家機器對抗。另外,王家祖孫三代經歷坎坷,中國命運也跟著天翻地覆,元亡了,明成立了,朱元璋恐怖統治結束了,朱棣踐祚消停了,於情於理,也到了出仕做官的年代。就這樣,王與準之子王世傑代替父親出仕做官。
王世傑就一書呆子,除了吟詩作對之外,不會幹別的,在朝廷裡面沒幹幾年,被人踢出了群,灰溜溜地回老家種地為生。母親對這個不成器的兒子痛心疾首,臨死前對他說,你也沒個謀生手段,若是不做官,後代子孫都得活活餓死。王世傑點點頭,收拾心情重新上路。可惜,這次任命狀還沒有下來,王世傑也去世了。
現在輪到王陽明的爺爺王天敘登場,到了他那輩兒,祖上給他留下了一本傷痛故事集,還有一堆書。時逢天下承平,河清海晏,可是王天敘依舊隱居餘姚,終身未仕。王天敘的生活十分愜意,讀讀書、教教學、種點竹子、編個筐什麼的。隱居者未必是高人,但高人通常喜歡隱居,現在或可叫潛水。潛水時間長了容易被踢出群,隱居時間長了能夠隱成名。老王家從高祖父那時開始,漸漸地隱出了名氣,再經過竹軒翁王天敘繼續歸隱,著書立傳,名氣更大了。朝廷也有所表示,兩世贈嘉議大夫、禮部右侍郎。
王氏家族的榮耀,即將要在王華、王陽明父子這裡,綻放光彩。
2010年,中國奢侈品消費高達400億歐元,波斯頓諮詢公司人員表示三年之內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近年來中國富人從財富上和人數上都增加不少,但相對於西方延續百年的上流貴族制,所謂的中國上流社會也只是一種形容,還不是一種社會形態,一個階層。法國媒體評論稱:外國上流社會是看不見的階層,中國“上流社會”把地位穿在身上、頂在頭上,遠遠不具備“上流社會”的屬性。
王陽明的家族是完完全全的上流社會,縱然家族衰微,但他們身上依舊流動著貴族的血液與品格。
貴族必要有錢,但有錢未必是貴族。
二、貴人語遲是疾病
細眉鳳目、活潑可愛的小王雲給王家人帶來無限驚喜。時間一長,驚喜卻變成了驚悚。
王雲到了牙牙學語的時候,還不會說話,晚產兒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新生兒通常在七個月左右學語,兩三歲完全可以說話。 《論語?學而》曰:“貴人語遲,敏於行卻不訥於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竹軒翁乃飽學之士,貴人開口說話晚的道理他自然知曉,內心略有那麼一點小興奮,看來“語遲”的小王雲將來不一般,稍安勿躁,耐心等待吧!
一直等到王雲五歲,到了打醬油的年齡,跟著一群孩子滿街瘋跑,唯獨王云不會說話。長輩看著心裡不是滋味,貴人語遲漸漸地變成了王家人的心病。幾歲後才能說話的名人也有很多,譬如愛因斯坦,說話晚多為生理原因,有些人偏要說這是某種天降大任之始肇,毫無科學根據。話又說回來,諸多問題科學也解釋不清楚。
竹軒翁沒轍,正日坐愁城時,驚喜來了。
某次,王雲與一群孩子嬉戲,有個和尚路過,後經過證實那是一名得道高僧,機鋒不可觸。像這種高僧作息時間不固定,四處雲遊,通常神出鬼沒的。和尚仔細端詳王雲,搖搖頭,拍拍他額頭,嘆息道:“好個孩兒,可惜道破。”說完,飄然而去,仙踪難覓。和尚知道王雲為什麼不會說話,人家不能嘰里呱啦地說一堆白話文,而是一百句濃縮成一句說,那叫做玄機,得道高僧,大抵如此。一群小朋友弄不懂那位和尚大叔說的話什麼意思,就把這事兒告訴了竹軒翁。
竹軒翁想了半晌,反复念著“好個孩兒,可惜道破”八個字,突然靈光一現,懂了!前有夫人“瑞雲送子”之夢,小孫子遂名為雲,云者,說也,道破了天機,還怎麼說話?甭管是真是假,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竹軒翁立馬給孫子改名為“守仁”,於是見證奇蹟的時刻出現了——王陽明說話了。
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後世尊稱王陽明。
“守仁”一名,語出《論語?衛靈公三十三》:“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大概意思是說:利用聰明才智得到你想要的東西,譬如權力、金錢、美女,倘若不想方設法去維護鞏固既得之物,即便得到,早晚也會失去,這與治理百姓的道理大致相同。對於聖人之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竊以為這是一種態度:伏案筆耕的工作態度、茶餘飯後的生活態度和智仁莊禮的人生態度。
改了名字後,王陽明能說話了,而奇蹟還沒有結束。
王家上下終於從心病中解脫出來,生活走向正軌。有那麼一天,百無聊賴的王陽明實在憋得難受,也學著爺爺自娛自樂,口誦詩書,都是竹軒翁讀過的東西。一家人大為驚詫,因為沒人刻意教授他什麼,就問他從哪兒學來的?
王陽明說:“爺爺讀書的時候我都已經記住啦!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竹軒翁高興極了,但他不讓小孫子流於壓力,主張率性而為,潛移默化。
王陽明對兒童教曾說過: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譬之時雨春風,沾被卉木,莫不萌動發越,自然日長月化。若冰霜剝落,則生意蕭索,日就枯槁矣。
他的見解極為深刻,非常符合今日中國孩子的教育情況。王陽明說不要抑制孩子的天性,施加過多壓力,要去鼓勵他們,向孩子感興趣的方向引導。後來陽明信徒之一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基於陽明理論,總結出了寓教於樂的現代教育方法——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任校長時見男生王友拿泥塊丟同學,當即制止,叫到辦公室準備訓斥。哪知陶拿出一顆糖果給王:“這是獎勵你的,因你按時到校,我卻遲到。”王驚異接過。陶又拿出一顆糖果:“這也是獎勵你的。因我制止你,你就住手,那是對我尊重。”陶拿出了第三顆糖果:“這也是獎勵你的。你用泥塊砸的同學因不守遊戲規則,欺負女生,這證明你善良正直,有與壞人作鬥爭的勇氣。”王泣不成聲:“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是自己的同學。”陶笑著拿出第四顆糖果:“這也是獎勵你的,因為你能正確認識錯誤。”
這就是陶行知著名教育之典範——四顆糖的故事。
從此,竹軒翁最大的愛好是抱著孫子讀書,有時候自娛自樂,有時候也給準備科考的王華等人傳道解惑。
男孩不淘氣,長大沒出息。開口說話的王陽明給家里人帶來了驚喜,同時也到了上房揭瓦的年齡,家裡有多少房子也不夠他拆的。就在別的小朋友淘氣得不亦樂乎的時候,王陽明忽然迷上了象棋。他安安靜靜地看著別人對弈,學會之後又與別人對弈,竟可達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執迷程度令人心驚膽戰。
人生就像糖餅,多咬幾口才知道甜。
象棋是王陽明的第一張大餅,饜足繼求,彷彿如何也不能滿足於他。如果他一直堅持下去,很可能成為聶衛平級別的大師。當年聶衛平與陳毅對弈,那時他只有10歲,執著圍棋,極其癡狂。兩人對弈過程中,陳拿出北冰洋汽水給聶喝。於是,聶一邊下棋一邊喝汽水,不知不覺喝了十多瓶,竟然忘記了上廁所。蘇東坡的“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說的即是執著的態度。
王陽明似乎也有此境界。換了現在,父母必會把孩子扔到培訓班去,然後偷偷暗笑,坐等將來出一個大師級人物。王華不這麼想,象棋終究是娛樂活動,孩子從小不務正業,長大了還了得?
2009年,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想像力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在中國的中小學生中,認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像力的只佔4.7%,而希望培養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只佔14.9%。因此,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鄭強痛批教育低齡化趨勢,他說:“中國的孩子不是輸在起跑在線,而是被搞死在起跑在線!”
王華見王陽明如此痴迷於象棋,極為震怒,一生氣把象棋扔進了水里。
王陽明嘴一撅,鬱悶了好幾天,寫下了一首很有水平的象棋詩:
象棋終日樂悠悠,苦被嚴親一旦丟。
兵卒墜河皆不救,將軍溺水一齊休。
車行千里隨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響一聲天地震,忽然驚起臥龍愁。
學而優則仕,才是王華所謂的正業。那些奇巧淫計,旁門左道,終究登不上檯面。
王氏家族隱居隱出了名氣,朝廷有所表示,贈與過很多官職。誰都明白那是虛銜,竹軒翁年紀大了,隱居慣了,出仕做官非他願。朝廷三番五次舉薦,再不出仕說不過去。當今天下,政局平穩,出仕做官的希望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王華的頭上。
王陽明父親王華老好人一個,政治上沒什麼建樹,道德修養卻非常高。話說當年王華六歲的時候,在池塘玩耍,一醉漢路過丟了錢袋。王華撿到了,袋子裡有許多金銀。王華沒有拿走,而是等著失主回來,完璧歸趙。果然,失主回來尋找,王華如數奉還。失主十分感謝他,拿出一點銀兩以示酬謝。王華正色說,請不要以為我不識數,一袋銀子我都不要,還在乎你這一點嗎?從此,王華名聲大噪。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王家的生活像一幅幅水墨畫,煙雨江南,留白年華。終於,王華不負眾望,於成化十七年(1481年)辛丑科殿試,舉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一人,也就是狀元。
孩子考上重本段,都得放兩掛鞭擺一桌,何況家裡出了個狀元,由此可見竹軒翁的教育水平非同一般。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殿試前三名,狀元王華、榜眼黃珣、探花張天瑞,其中前兩名都是紹興府餘姚縣人。第二名黃珣一定受到過竹軒翁他老人家的點撥。
王華十年寒窗,狀元及第,竹軒翁老爺子非常高興,也算對得起祖上,不辱瑯琊王氏之族名。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此時膝下承歡的小孫子,日後那才真叫一個犀利兇猛。
三、兩首開光小詩與佛無關
王華考中狀元,餘姚縣上下皆大歡喜。竹軒翁最高興了,這是他多年教育生涯的最佳例子。王華非常孝順,迎接老爹和兒子去京城生活。大半輩子了,還沒出過遠門,也沒見過北京的繁榮。竹軒翁帶著小孫子,欣然前往。
這一年,王陽明十一歲。
竹軒翁路經金山寺,夜宿於此。
關於金山寺傳說眾多,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白蛇傳》中的著名橋段“水漫金山”,讓金山寺聞名遐邇。此外,相傳金山妙高峰上的妙高台,是宋朝金山寺高僧佛印建造的,離地約有三十米,上面有閣。蘇東坡與佛印、寶覺、圓通等法師友人,經常來此遊玩。相傳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的中秋,蘇東坡與友人重遊金山,月色寂寂,江風獵獵,面對此情此景蘇東一蹴而就,寫下了千古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實際上是蘇東坡在密州時所作,傳說不可信,但這不能影響金山在文人墨客心中的形象。另,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金兀術率十萬金兵南下朝鎮江殺來,浙西製置使韓世忠與夫人梁紅玉率領八千水師,奮死抵抗。利用有利地形,將敵人引入黃天蕩,進行圍殲。雙方交戰時,梁紅玉在金山寺制高點妙高台上為將士們擊鼓助威。韓世忠率部破敵,金兀術損失慘重,折戟沉沙。於是“梁紅玉擊鼓戰金山”的故事,流芳千古。
聽說竹軒翁王天敘來了,當地的一些朋友為他舉行了盛大歡迎宴會,觥籌交錯,不亦樂乎。文化人喝酒喜歡起高調,竹軒翁他們也不例外,何況他是今科狀元之父,都想見識見識他的才學。吟詩作對之類,自然而然少不了。有人提議即景賦詩,屬於即興創作,有一定難度,最考驗人的才華,水平有高有低,主要是娛樂。
竹軒翁耐著性子聽完那些老先生哼哼唧唧的詩作,輪到了他,大家側耳傾聽,肅然起敬,那是培養出狀元的人,詩才定然非比尋常。竹軒翁吭哧了半天,臉憋得通紅,愣是沒整出來。正在尷尬之際,立在竹軒翁旁邊的王陽明開口說我有一詩,竹軒翁忙命他吟來:
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
此詩一出,震撼全場。
明時金山寺在長江中心,與今日金山寺地理位置不一樣。是以王陽明說相對於浩瀚的長江而言,金山寺像拳頭那麼大個。因為金山獨立於江心之中,明屬揚州府,所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妙高台是金山最高處,宋時蘇東坡曾在妙高台上舞劍作詩。後兩句說,喝醉了的我倚著妙高台上的一輪彎月,吹起玉簫,聲音婉轉,餘音繞樑,以至於使得洞裡的龍都沉沉睡去。此詩浪漫誇張,暗合典故,詞句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動靜結合,意態瀟灑。詩能寫到這種境界,莫非王陽明嘴開過光?
所有人汗顏不如,震驚之餘,他們不相信一個孩子竟能作出如此有水平的詩來,定然是竹軒翁早已作好,而他故意作不上來,讓孫子以此詩出來圓場,間接顯示小孫子詩才八斗。在座的老先生們有的驚嘆,有的懷疑。一老先生要現場出題考考王陽明,夜色撩人,蔽月山房,以此為題作詩。
王陽明想了想,隨口吟誦《蔽月山房》: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
詩句很簡單,也容易理解。當山擋在我和月亮之間時,眼睛看到月亮很小,由此得出結論“此山大於月”。當我們有更廣闊的視野,容得下天下時,被常識蒙蔽的眼睛將會得出“山小月更闊”的真相,即客觀性,月亮的體積大於山。這首詩言簡意賅,容易理解,可貴的是詩裡面存在著辯證思維,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出自於一個十一歲的孩子。懵懂少年,他的思維與眾不同,通過一首《蔽月山房》拷問宇宙,求索真理,彷彿孩子瞪大眼睛好奇地看著世界。他一旦振翅高衝,也許只有蒼天才能擋住他的飛翔。
眾位老人家嘆為觀止,少年奇才在彼,他們真的老了。他們不得不承認自己是廢物一坨,還是趕緊起開,別浪費上天賦予的資源。關於少年奇才或者天才兒童,古今中外,例子頻出,不是什麼好事。比如典故江郎才盡,王安石的《傷仲永》,都說明了天才兒童的成敗。東漢孔融,最值得一說。孔融讓梨的故事作為道德典範,流傳甚廣。人們也相信孔融能成大事,可他長大後卻是一個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吃啥啥不剩,幹啥啥不行的人,並且毫無政治覺悟,最後被曹操像殺豬似的殺了。
英國專家佛麗曼自1974年起追踪了210位數學、藝術或音樂資優兒童,發現他們在六七歲時展現出潛力驚人,但卻未必能夠撐到成年,而達到傳統認定為“成功”標準者,只有6人。由此得出結論,兒時被認定為天賦異秉的資優生,甚至跳級的小孩,只有極少部分會在長大時也成功。天才兒童也是普通人,並且患心理疾病的風險極高。
我們承認並相信這世界上有天才,但我們更願意相信: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天賦,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努力。
四、射出一支箭,寂寞在心間
王陽明到了北京,開始接受系統教育。
在學校裡王明陽屬於不安定分子,好事找不到,壞事兒保准有他。生性好動,活潑頑皮,酷愛體育運動,少年都這樣。像那種一天死讀書,三天憋不出一個屁來,奶奶不疼姥姥不愛,三舅看了踹一腳的孩子,長大了也沒啥作為。王陽明除了不學習之外什麼都好,經常有奇思異想,問得先生一愣一愣的。
有一次,他很嚴肅地問先生:“人生何謂第一等事?”
先生很嚴肅地回答他:“好好讀書,像你爹一樣,他年考取功名,讀書登第是也。”
王陽明道:“恐怕未必是讀書登第。”
先生反問:“那麼你覺得何為人生第一等事?”
王陽明認真地說:“做聖賢!”
王陽明說的話恰好被狀元老爹王華聽見了,他十分鄙視兒子:“就你那德行還要做聖賢,你可消停點吧!”
懵懂少年王陽明,還不清楚聖賢是什麼概念,從父親揶揄的話裡聽得出來,聖賢看來沒那麼容易做。但他覺得沒啥了不起,將來長大了,一定朝這個方面努力。有這份心足以了,很多人從小立志如何如何,說得天花亂墜,冠冕堂皇,結果人生如同一坨稀泥,除了糊牆別無他用。成大事者,通常把志向放在心裡,融入血液,成為一體,外界條件一旦成熟,自然會迸發而出。
問過先生人生第一等事,王陽明被老子調笑,他沒在意,很快把這茬儿給忘了,依舊調皮不老實,反而變本加厲,與一群同學玩軍事遊戲。王華見了氣不打一處來,當年兒子迷戀象棋都給扔水里去了,如今改玩軍事遊戲,幼稚有過而無不及,不務正業嘛這不!
王華當即呵斥:“家族世代讀書為業,你搞這些旁門左道,以後如何是好?”
王陽明反問道:“父親,讀書就能混飯吃嗎?”
王華嚴肅地說:“那是自然,學而優則仕,名利書裡求。看你爹我考中狀元做了高官,還不是因為讀書之故。”
王陽明想了想,又問:“父親是狀元,難道我們家世世代代都是狀元嗎?”
王華一愣,這個思維好奇特,說了一句無力的話:“想做狀元唯有讀書。”
王陽明說:“看來狀元只有一代,不能世襲。也不過如此,我不稀罕。”
氣得王華直抽,這孩子太狂妄了,狀元不做你想做什麼?欲為聖賢耶?
每當父子鬧得不可開交時,竹軒翁都會出來圓場。以他多年教育經驗來看,小孫子王陽明不一般,將來一定比兒子強。王華考中狀元不假,但他就一水貨,思想拘囿,書呆子耳。古今上下,狀元無數個,真正成大事彪炳史冊的也就那麼幾個:郭子儀(中興名將,唐玄宗開元年間武狀元)、柳公權(著名書法家,唐憲宗元和三年狀元)、呂蒙正(宰相,北宋太宗丁丑科狀元)、文天祥(民族英雄,南宋理宗寶祐四年狀元)、謝遷(明代重臣,明成化十一年狀元)、李春芳(內閣首輔,明嘉靖二十六年狀元)、焦竑(著名思想家,明萬曆十七年狀元)、翁同龢(光緒帝師,軍機大臣,清咸豐六年狀元)。
王陽明十三歲這年,橫遭人生變故,母親去世了!
王陽明母親鄭氏,僅僅在王陽明出生一刻露個臉,一閃而過。然後她站在了幕後,彷彿消失了似的,關於她的事蹟沒有任何記載,甚至我們連她叫什麼名字都不知道。但這並不能阻止她的偉大,因為她有一個聖賢兒子。
母親去世後,王陽明斷絕娛樂和交際,以示哀思。守孝三年裡,王陽明讓王華省心不少,消停多了。人生彈指一揮間,短暫猶如眨眨眼。三年的時間很快過去了,王陽明從悲傷中走出來,他覺得人生苦短,應該做點什麼,尤其對於一個從小立志做聖賢的人來說,這非常重要。聖賢距離他還很遠,他還不太明白那具體的概念是什麼。
三年,九月的菊花開了三次,中秋的蘇月圓過三回。王陽明漸漸長大,與三年前不同的是,他有了夢想,一個非常實際的夢想。在王華的眼裡,孩子長大了,穩重了,接下來他應該走向人生正軌,讀書登第,那才是人生頭等大事。
一個不留神兒,王陽明忽然消失了。王華以為年少頑皮,與同學們到處瘋跑,黃昏向晚,自然而然會回家吃飯。可是,這一次他錯了,王陽明失踪了!
王陽明學著俠客,萍踪江湖,某天不辭而別,偷偷溜出京城,去了居庸關。
居庸關,今北京昌平區境內,距北京市區五十餘公里。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將囚犯、士卒、民夫徙居於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故名居庸關。現存關城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為防止北元捲土重來,命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春規劃建造,拱衛京城安全。居庸關與固關、紫荊關、倒馬關並列為明朝京西四大名關,為京畿藩屏,重要的防禦屏障。居庸關分為下關、中關、上關,各關相距十五里,出上關北門又十五里即是八達嶺。居庸關地處太行餘脈,山勢險峻,京畿咽喉,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因此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
王陽明打扮成俠客狀,騎著馬,獨自來到居庸關,沿著崎嶇山路,逶迤前行。望著起伏的群山,心潮澎湃,耳濡目染的歷史先輩,一個個從他腦際閃過,頓時泛起國破山河在的民族情結。出居庸關西北四十六公里的地方叫土木堡(今河北懷來縣土木鎮),那裡是大明的墳墓,太祖洪武大帝造兵以來,帝國榮譽盡喪於此。如今土木堡之變僅過去三十餘年,似乎清明節時猶能聽到明朝將士的哀鳴。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年)秋,蒙古強大的瓦剌部落領袖也先兵分四路向中原王朝進攻。明英宗朱祁鎮聽信太監王振的建議,御駕親征,結果在土木堡兩軍決戰,明軍二十餘萬將士全軍覆沒,英宗被俘。消息傳至京城,朝野震恐,兵部尚書于謙、吏部尚書王文等擁立郕王朱祁鈺即皇帝位,遙尊英宗為太上皇。同年十月,也先部直抵京城。于謙集結京畿兵力與民眾一同抗戰,最終擊潰也先。土木堡之變、北京保衛戰、朱祁鎮、于謙……想到于謙王陽明會莫名的激動,愛國之情油然而生,匈奴未滅不言家,犯我強漢遠必誅。
正在他一覽歷史沉重浩瀚畫卷之時,對面來了兩個韃靼人,有說有笑,大大咧咧的。崇拜俠客的王陽明怒從心頭起,打馬上前,呼嘯衝過去,搭弓射箭,“嗖”的一箭招呼過去。兩個韃靼人驚惶失措,拔腿就跑,跑了挺老遠,回頭一看原來是個孩子。只見馬上那少年,細眉鳳目,呼嘯而來,端的一個犀利狠毒。誰知道那少年身後起伏的連山中是否藏著千軍萬馬。兩個韃靼人不敢小覷,銳者避其鋒,他們也懂得這個道理。
王陽明自此在居庸關進行實地考察,對居庸關地理位置,詳加了解。拜訪土著軍民,了解少數民族生活習慣。憑弔古戰場,思考禦邊方策,了解實戰情景,並尋找帝國英雄抗擊異族的歷史遺跡。在于謙的祠堂前,王陽明寫下了一首輓聯,以此告慰先輩英靈。
赤手挽銀河,公自大名垂宇宙。
青山埋忠骨,我來何處吊英賢。
考察了一個多月,王陽明回來了。老爹王華一見他,喜出望外,又愛又恨:“你幹啥去了?”
王陽明說了他的行踪,末了,還不忘問一句:“爹,您還好吧?”
氣得王華腳踢後腦勺,你是我爹啊!
王陽明深深一鞠躬:“孩儿知道錯了。”
王陽明自然免不了被痛批一頓,面壁思過。沒幾天,王陽明竟然做了一個夢,他夢見自己去參拜伏波將軍廟。伏波將軍也就是馬援,東漢開國名將,為劉秀統一戰爭立下了蓋世功勳。因功累官伏波將軍,封新息侯,世稱馬伏波。全國統一後,馬援已經垂垂老矣,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尤請纓出戰,西破羌人,南征交趾(今越南)。馬援常常跟士兵們說:“當兵就不能怕死。即便是死,也要死在衝鋒的路上,拿馬皮裹著屍體回去。”這便是“馬革裹屍還”的典故。
1917年11月8日,中華民國陸軍上將蔡鍔將軍因病醫治無效逝世於日本福岡,年34歲。中華民國政府為其舉行了隆重葬禮,是為民國國葬第一人。松坡之喪,舉國哀鳴。孫中山先生題寫輓聯:“平生慷慨班都護;萬里間關馬伏波。”班都護,即班固。馬伏波,當然是馬援。
多年來同情弱者的大眾心理,使得我們一直同情那些失敗的英雄,譬如岳飛、文天祥,他們在民族危難之際挺身而出,氣節悲壯,誠然可敬。然而,我們常常忽略那些成功的英雄們。竊以為班超、馬援、王玄策、薛仁貴、于謙、蔡鍔等,諸公民族之魂也,更值得我們追捧崇拜。做過這個夢後,王陽明為伏波將軍寫了一首贊詩,詩云:
卷甲歸來馬伏波,早年兵法鬢毛皤。
雲埋銅柱雷轟折,六字題文尚不磨。
王陽明對軍事家的崇拜之情,極度狂熱,漸漸融入他的血液。多年之後,在帝國的南疆,他終於書寫了屬於他自己的軍事傳奇。
王華工作之餘,還得看著好動的兒子,見王陽明這幾天比較老實,在書房裡寫寫畫畫,也不知在幹嘛?這樣總比離家出去好得多。幾天后,王陽明問王華:“我聽說最近京畿之內石英、王勇等人聚眾搶劫。又聽說劉千斤、石龍在房縣大石廠造反。可有此事?”
王華對兒子刮目相看,知道關心時政新聞了。沒錯,確有此事,朝廷正在著手處理。
王陽明從懷裡掏出一封奏疏,認真地說:“請把我寫的'帝國平安策'轉呈皇帝陛下。”
王華看了看兒子仁義理論治國平安的策略,全文空洞籠統,毫無具體實施方法。王華把奏疏往桌子上一扔,正色道:“給我消停點!你也太狂妄了,國家大事,豈容你個毛頭小子摻合?”
王陽明撿起了奏疏,鞠了一躬:“孩儿知道錯了。”
王華滿意地點點頭,孺子可教也。沒想到過了兩天,王陽明又交上來一封奏疏,非常認真地說:“請將此奏疏轉呈皇帝陛下。”
王華差點沒氣吐血,心裡突突直冒泡,這與上一封有什麼區別?
王陽明又非常認真地說:“這是修改版。”
王華徹底蒙了,無語凝噎半晌,兒子的執著征服了他的忍耐。也許,以往是他錯了,他沒有正確引導孩子,子不教父之過。有心懷天下濟世蒼生的心,這樣的孩子焉能拂逆其意。王華拍拍王陽明,語重心長,和藹客氣地教育了一番。首先肯定了他的心態是好的,出發點沒錯,但治安緝盜乃國家大事,不能靠俱文粉飾,要有具體的治理方法和政治策略。這一切,都要有紮實的學問,方能做到。所以,你的首要任務是好好學習。
對於王華的諄諄教誨王陽明微微頷首。知子莫如父,王華太了解兒子了,別以為他點頭就明白,其實他一點也不明白。不讓他四處亂竄,拴住他的心便是了。王陽明老大不小了,給他娶個媳婦或許能安心下來,讓他爹省省心。有了媳婦忘了娘,但願家庭能夠轉移王陽明的注意力。孩子吃點喝點無所謂,關鍵是不能總讓老人幫你兜著。給王陽明娶媳婦,非常高明的一招,當爹的王華確實省了心,可是哪裡知道他岳父丈人鬧心了。
第一章 平民的種子,貴族的根兒
一、1472年的中國,天災民變,內憂外患
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大明帝國已傳八帝,國祚一百零三年。這一百年間,人才輩出,風起雲湧,力挽狂瀾的有、蓋世無雙的有、英明操蛋的也有,總之不斷變化,推陳出新,你方唱罷我登場。百年歲月裡,王氏祖墳上的莊稼割了一茬又一茬,直到成化八年,終於冒了青煙。
大明一代,最犀利的人物登場了!
沒錯,他就是王陽明,一個兇猛的聖賢。
成化八年是龍年,這一年雖未發生江山易主的重大事件,但要說流年不利,一點也不過分。中華大地如大海汪洋,時時刻刻...
目錄
第一章 平民的種子,貴族的根兒
1472年的中國,天災民變,內憂外患
貴人語遲是疾病
兩首開光小詩與佛無關
射出一支箭,寂寞在心間
第二章 上簡單的課,做不簡單的人
門當戶對,只是感覺不到位
貢院失火與天人感應
哲學是什麼,到底有啥用?
中國哲學史發展脈絡
折騰人的學術熱點
第三章 有一種學問叫扯淡
學問看不見但很重要
守仁格竹,大師起步
穿越到明朝去科舉,六級考試搞死你
愛國紅心,一語無情碎
唐寅本是悲壯男
第四章 好飯不怕晚,一頓永流傳
實習生的美好時代
《陳言邊務疏》合理不合適
智商低,傷不起
一群歡樂的精神病
文學已死,當燒香拜佛
复思用世,始為王道
山東鄉試,龍場悟道前的熱身
第五章 威武二哥朱厚照
只拿五毛錢的皇帝
朱厚照的閃光人生
臉先著地,無力回天
大好頭顱與錦衣衛的尖刀
第六章 龍場悟道,從心開始
人心不如虎,便道出家人
大明驛站,王朝的墳墓
《瘞旅文》,無悲以恫
一夜頓悟,從心開始
知行合一,四點心學特徵
第七章 文化與憤怒
寫信,王陽明的殺手鐧
束脩之禮,文化一點一點沒了
千萬次地問,何為知行合一
被神棍忽悠死的安化王
第八章 北京,我悲壯地回來了
有志青年叫嚴嵩
明代的公文與報紙
明代縣長的應用文寫作水平
桃李遍天下,此生不換
鵝湖之會,朱熹與陸九淵的千年激辯
第九章南贛巡撫,朝廷向土匪亮出的屠刀
王陽明對職場終極問題的答案
流年不利升官致仕
《象祠記》,天下無不可化之人
玩兒誰誰倒霉
第十章 如果犀利不算哥
十家牌法堅壁清野
土匪頭子詹師富,不笨也不聰明
像湖山之戰,奮怯為勇,變弱為強
《告諭巢賊書》,史上最強招安信
第十一章 天理即人欲,就是狼吃羊
拿同事的腦袋,納投名狀
謝志珊的尖端武器
炮轟左溪,刀砍橫水
《平茶寮碑》,滄桑、古樸、悲涼
千年巨寇,三省群盜之禍根
1518年春節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
找死請排隊,保持秩序,禁止喧嘩
第十二章 坑死寧王的五位大神
國家有難,吾輩當挺身而出
明代藩王制度及其命運
寄生在政治裡的神棍們
朱厚照執政十三年重大事件盤點
第十三章 1519年,南昌的狂熱之夏
唐寅成絕響,無關風月點秋香
朱宸濠參透的處世真理
勸說、緝盜、死挺,孫燧的悲壯抗爭
冀元亨鎩羽而歸,王陽明親自出馬
第十四章 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朱厚照的警覺與鎮定
跑路不分先後,官員不分長幼
寧王膽小的第一個細節
攻破南昌,海報的力量
第十五章心若沒有棲息地,到哪裡都是流浪
習慣,寧王失敗的根本原因
鄱陽湖,兩次決定了中國命運
十萬蝗蟲飛,威武大將軍來了
有事全後退,爭功往上沖
心學兇猛,看不見的刀光劍影
第十六章 帝國烽煙直,長河落日圓
揚州沒錢,蔣瑤對皇帝的態度
王陽明搞軍演,防備今時亂與後世患
清江浦,朱厚照的人生終點
嘉靖上台,新一輪的政治風暴
第十七章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王艮、南大吉,門人繼承與發展
《尊經閣記》,心學思想的經典文章
光祿大夫新建伯,捲土重來
老王,一路走好
第一章 平民的種子,貴族的根兒
1472年的中國,天災民變,內憂外患
貴人語遲是疾病
兩首開光小詩與佛無關
射出一支箭,寂寞在心間
第二章 上簡單的課,做不簡單的人
門當戶對,只是感覺不到位
貢院失火與天人感應
哲學是什麼,到底有啥用?
中國哲學史發展脈絡
折騰人的學術熱點
第三章 有一種學問叫扯淡
學問看不見但很重要
守仁格竹,大師起步
穿越到明朝去科舉,六級考試搞死你
愛國紅心,一語無情碎
唐寅本是悲壯男
第四章 好飯不怕晚,一頓永流傳
實習生的美好時代
《陳言邊務疏》合理不合適
智商低,傷不...
商品資料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09-01ISBN/ISSN:9787214086983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3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