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信@他們:跨越時空的對話》是一部書信集。文中由學者、作家、媒體人、出版人等二十多位專業人士,請他們每人寫一封信件,給心中的“那個人”,藉以表述心底的一份疑問、一份敬意以及隱喻其中的傷今之意。
對應的二十多位私信的接收者均是思想、文學、科學等領域的大家,有孔子、墨子、牛頓、果戈理和梁啟超等。
這場跨越時空的思想對話,能碰撞出什麼樣的思想火花呢?思想盡可穿越。
作者簡介:
主編:
綠茶,本名方緒曉,20世紀70年代生人。上大學期間曾在風入松書店做店員,後為店長,從此與書結緣。曾為人民網讀書頻道主編、人民網讀書論壇斑竹、《新京報·書評周刊》統籌編輯,現為《文史參考》主編。 2010年8月28日獨立創辦《綠茶書情》電子月刊,主張“閱讀需要分享”的理念。
作者群:
楊照:台灣作家、文學評論家和政論家。 《新新聞周刊》副社長兼總主筆。哈佛大學史學博士候選人。研究專長為中國古代思想史、社會人類學。著有《在閱讀的密林中》、《問題年代》、《故事照亮未來》等。
余世存:作家、思想家。曾任《戰略與管理》執行主編,《科學時報》助理總編輯。
周澤雄:自由文人,文學批評家。著有《青梅煮酒》、《當代眉批》、《說文解氣》、《性格卡片》、《文人三才》、入的探討研究,集豐富性和知《望文號脈》、《追問三國》、 《齊人物論》(合作)等。
週實:作家,文學評論家。 1954年生,1976年畢業於長沙湘江師專中文科。曾為《書屋》雜誌主編。著有《愛的冰點》、《劉伯溫》、《李白》、《勞改隊軼事》、《刀俎》、《齊人物論》(合作)等。
王學泰:學者,退休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著有:《中國人的幽默》、《中國人的飲食世界》、《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水滸與江湖》、《發現另一個中國》等。
肖復興:作家。 1947年生,河北滄州人。曾任《人民文學》雜誌主編。 1982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著有《早戀》、《遠方的雪》、《北大荒奇遇》、《呵,老三屆》、《藍調城南》、《聆聽與吟唱》、《八大胡同捌章》等。
江曉原: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主任。曾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工作15年,1999年調入上海交通大學,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科學史系。著有:《性張力下的中國人》、《年年歲歲一床書》、《性感:一種文化解釋》、《性在古代中國》等。
藍英年翻譯家。長期從事蘇俄文學、歷史的翻譯、研究和寫作。譯有《回憶果戈理》、《日瓦戈醫生》(與人合譯)、《塞納河畔》、《亞瑪街》等;
吳岳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研究員。主要學術專長是法國文學流派,現從事法國文學研究。著有:《法國文學流派的變遷》、《遠眺巴黎》等,譯有:《社會學批評概論》、《苔依絲》、《文學渴了:法朗士評論選集》等。
馬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著有《超越革命與改良》、《從戊戌維新到義和團》、《1898年中國故事》、《1900年尷尬記憶》、《1911年中國大革命》等。
俞曉群:出版人。 1993年任遼寧教育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2009年6月任中國外文局海豚出版社社長。主持策劃出版“國學叢書”、“書趣文叢”、“新世紀萬有文庫”、《中國讀本》、“海豚書館”等,著有《人書情未了》、《這一代的書香》 、《前輩——從張元濟到陳原》、《蓬蒿人書語》等。
邵建:南京曉莊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知識分子研究。著有《瞧,這人——日記、書信、年譜中的胡適》、《知識分子與人文》、《文學與現代性批判》、《胡適與魯迅》等。
解璽璋:媒體人,文化評論家。北京人,祖籍山東肥城。 1983年初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一直供職於北京日報報業集團。著有《喧囂與寂寞》、《中國婦女向後轉》、《雅俗》等。新作《梁啟超傳》即將出版。
阿丁:真名王謹,男,70後,河北保定人。曾為麻醉醫師、新京報體育部主編、圖書出版策劃人。著有《軟體動物》、《順從的令人髮指》等。
謝志浩:河北科技大學文法學院中文系副教授。生於1965年,籍貫河北辛集,1989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學術興趣在文化史與大學史,業餘研究當代中國學術地圖。
徐慶全:《炎黃春秋》副總編輯,北京大學現代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著有《知情者眼中的周揚》、《周揚與馮雪峰》、《文壇撥亂反正實錄》等。
謝泳: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曾任《批評家》雜誌編輯、《黃河》雜誌副主編。出版過《逝去的年代》、《清華三才子》、《血色聞一多》、《書生的困境: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問題簡論》等著作。
蔣方舟,作家,清華大學學生。 1989年出生於湖北襄陽。七歲開始寫作,九歲出版散文集《打開天窗》,十一歲出版長篇處女作《正在發育》,之後又有十多部作品出版。著有《青春前期》、《都往我這兒看》、《邪童正史》、《騎彩虹者》、《第一女生》、《謠言的特點》等。
刁斗,作家,文學評論家,原名刁鐵軍,遼寧瀋陽人。著有《私人檔案》、《證詞》家》、《骰子一擲》、《獨自上升》、《痛哭一晚》、《為之顫抖》、《重現的鏡子》、怎樣製造出來的》、《我哥刁北年表》、《親合》等。
崔衛平,1956年生,江蘇鹽城人。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1982年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1984年獲文藝學碩士學位。主要從事思想文化評論寫作,並譯有當代中東歐思想及文學。著有《積極生活》、《正義之前》、《我們時代的敘事》、《思想與鄉愁》等。
趙越勝,人文學者。 “趙越勝沙龍”創建人。
1978年進中國社科院哲學所,參加籌辦《國內哲學動態》。 1979年進社科院研究生院,讀現代西方哲學。 1982年進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現代西方哲學研究室。其創建的沙龍,對上世紀80年代中國大陸公共文化空間的營造具有較大貢獻。 1989年,移居法國經商。著有《暗夜裡執著的持燈者》、《我們何時再歌唱》、《帶淚的微笑》、《驪歌清酒憶舊時》、《燃燈者》等。
黃道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民國史、中國革命史研究。著有《蔣介石與中國文化》、《民族存亡的搏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一百年》、《蔣家王朝1·民國興衰》等。
史航,編劇、策劃人,網絡紅人。在西祠胡同活動時他是“北方影武者”,在天涯社區他是“北方影武士”,如今在百度貼吧他叫“鸚鵡史航”。 《綠茵小子》《財神到》《鐵齒銅牙紀曉嵐》(第一部)(第三部)等。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1.《私信@他們:跨越時空的對話》是一個很有創意的圖書,邀請二十多位文化界人士,以給歷史先人寫信的方式,藉以提出一點疑問、表達一份敬仰、實現一次精神穿越……
2.這些私信裡面,有些是專業研究者寫給研究對象的告白,比如謝泳寫儲安平、馬勇寫袁世凱,邵建寫梁啟超,都是在書齋裡琢磨了好些年,有些話憋在心裡不吐不快。例如邵建說:“以革命黨為首倡的民主主義革命,不但錯失了憲政,也錯失了民主。這是民主的劫數。”也有些私信屬於在現實生活中受夠了煙熏火燎,需要去歷史中找個前輩傾訴一下,不能叫借古諷今,多少也有些以史為鑑的意思。週實對陶淵明說:“文學若不關心政治,政治並無甚麼損失,至少沒有大的損失。政治若是關心文學,文學就難以適從了。”這些話寫給誰看的呢?只能說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躺著也中槍。
3. 寫這種公開信還有個問題,就是行文中得考慮穿插敘述性質的話,以防讀者看得暈乎。可以發現,當收信對像是很古的古人時,給讀者介紹此人情況的話反而不必多說;而越是離當代近的人,比如民國人物和經歷過1949年以後那些政治運動的苦命文人,關於他們的紛紛擾擾就得耐心解釋,但又總是欲說還休。謝泳追問:“安平先生,您在哪裡?”黃道炫講了蔣介石寫在日記裡的心路點滴,以及蔣在不同時期對政局的看法,其目的都是為了在短短一封信中,還歷史以本來的面容。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綠茶
優惠價: 83 折, NT$ 139 NT$ 168
限量商品已售完
《私信@他們:跨越時空的對話》是一部書信集。文中由學者、作家、媒體人、出版人等二十多位專業人士,請他們每人寫一封信件,給心中的“那個人”,藉以表述心底的一份疑問、一份敬意以及隱喻其中的傷今之意。
對應的二十多位私信的接收者均是思想、文學、科學等領域的大家,有孔子、墨子、牛頓、果戈理和梁啟超等。
這場跨越時空的思想對話,能碰撞出什麼樣的思想火花呢?思想盡可穿越。
作者簡介:
主編:
綠茶,本名方緒曉,20世紀70年代生人。上大學期間曾在風入松書店做店員,後為店長,從此與書結緣。曾為人民網讀書頻道主編、人民網讀書論壇斑竹、《新京報·書評周刊》統籌編輯,現為《文史參考》主編。 2010年8月28日獨立創辦《綠茶書情》電子月刊,主張“閱讀需要分享”的理念。
作者群:
楊照:台灣作家、文學評論家和政論家。 《新新聞周刊》副社長兼總主筆。哈佛大學史學博士候選人。研究專長為中國古代思想史、社會人類學。著有《在閱讀的密林中》、《問題年代》、《故事照亮未來》等。
余世存:作家、思想家。曾任《戰略與管理》執行主編,《科學時報》助理總編輯。
周澤雄:自由文人,文學批評家。著有《青梅煮酒》、《當代眉批》、《說文解氣》、《性格卡片》、《文人三才》、入的探討研究,集豐富性和知《望文號脈》、《追問三國》、 《齊人物論》(合作)等。
週實:作家,文學評論家。 1954年生,1976年畢業於長沙湘江師專中文科。曾為《書屋》雜誌主編。著有《愛的冰點》、《劉伯溫》、《李白》、《勞改隊軼事》、《刀俎》、《齊人物論》(合作)等。
王學泰:學者,退休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著有:《中國人的幽默》、《中國人的飲食世界》、《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水滸與江湖》、《發現另一個中國》等。
肖復興:作家。 1947年生,河北滄州人。曾任《人民文學》雜誌主編。 1982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著有《早戀》、《遠方的雪》、《北大荒奇遇》、《呵,老三屆》、《藍調城南》、《聆聽與吟唱》、《八大胡同捌章》等。
江曉原: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主任。曾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工作15年,1999年調入上海交通大學,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科學史系。著有:《性張力下的中國人》、《年年歲歲一床書》、《性感:一種文化解釋》、《性在古代中國》等。
藍英年翻譯家。長期從事蘇俄文學、歷史的翻譯、研究和寫作。譯有《回憶果戈理》、《日瓦戈醫生》(與人合譯)、《塞納河畔》、《亞瑪街》等;
吳岳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研究員。主要學術專長是法國文學流派,現從事法國文學研究。著有:《法國文學流派的變遷》、《遠眺巴黎》等,譯有:《社會學批評概論》、《苔依絲》、《文學渴了:法朗士評論選集》等。
馬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著有《超越革命與改良》、《從戊戌維新到義和團》、《1898年中國故事》、《1900年尷尬記憶》、《1911年中國大革命》等。
俞曉群:出版人。 1993年任遼寧教育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2009年6月任中國外文局海豚出版社社長。主持策劃出版“國學叢書”、“書趣文叢”、“新世紀萬有文庫”、《中國讀本》、“海豚書館”等,著有《人書情未了》、《這一代的書香》 、《前輩——從張元濟到陳原》、《蓬蒿人書語》等。
邵建:南京曉莊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知識分子研究。著有《瞧,這人——日記、書信、年譜中的胡適》、《知識分子與人文》、《文學與現代性批判》、《胡適與魯迅》等。
解璽璋:媒體人,文化評論家。北京人,祖籍山東肥城。 1983年初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一直供職於北京日報報業集團。著有《喧囂與寂寞》、《中國婦女向後轉》、《雅俗》等。新作《梁啟超傳》即將出版。
阿丁:真名王謹,男,70後,河北保定人。曾為麻醉醫師、新京報體育部主編、圖書出版策劃人。著有《軟體動物》、《順從的令人髮指》等。
謝志浩:河北科技大學文法學院中文系副教授。生於1965年,籍貫河北辛集,1989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學術興趣在文化史與大學史,業餘研究當代中國學術地圖。
徐慶全:《炎黃春秋》副總編輯,北京大學現代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著有《知情者眼中的周揚》、《周揚與馮雪峰》、《文壇撥亂反正實錄》等。
謝泳: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曾任《批評家》雜誌編輯、《黃河》雜誌副主編。出版過《逝去的年代》、《清華三才子》、《血色聞一多》、《書生的困境: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問題簡論》等著作。
蔣方舟,作家,清華大學學生。 1989年出生於湖北襄陽。七歲開始寫作,九歲出版散文集《打開天窗》,十一歲出版長篇處女作《正在發育》,之後又有十多部作品出版。著有《青春前期》、《都往我這兒看》、《邪童正史》、《騎彩虹者》、《第一女生》、《謠言的特點》等。
刁斗,作家,文學評論家,原名刁鐵軍,遼寧瀋陽人。著有《私人檔案》、《證詞》家》、《骰子一擲》、《獨自上升》、《痛哭一晚》、《為之顫抖》、《重現的鏡子》、怎樣製造出來的》、《我哥刁北年表》、《親合》等。
崔衛平,1956年生,江蘇鹽城人。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1982年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1984年獲文藝學碩士學位。主要從事思想文化評論寫作,並譯有當代中東歐思想及文學。著有《積極生活》、《正義之前》、《我們時代的敘事》、《思想與鄉愁》等。
趙越勝,人文學者。 “趙越勝沙龍”創建人。
1978年進中國社科院哲學所,參加籌辦《國內哲學動態》。 1979年進社科院研究生院,讀現代西方哲學。 1982年進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現代西方哲學研究室。其創建的沙龍,對上世紀80年代中國大陸公共文化空間的營造具有較大貢獻。 1989年,移居法國經商。著有《暗夜裡執著的持燈者》、《我們何時再歌唱》、《帶淚的微笑》、《驪歌清酒憶舊時》、《燃燈者》等。
黃道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民國史、中國革命史研究。著有《蔣介石與中國文化》、《民族存亡的搏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一百年》、《蔣家王朝1·民國興衰》等。
史航,編劇、策劃人,網絡紅人。在西祠胡同活動時他是“北方影武者”,在天涯社區他是“北方影武士”,如今在百度貼吧他叫“鸚鵡史航”。 《綠茵小子》《財神到》《鐵齒銅牙紀曉嵐》(第一部)(第三部)等。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1.《私信@他們:跨越時空的對話》是一個很有創意的圖書,邀請二十多位文化界人士,以給歷史先人寫信的方式,藉以提出一點疑問、表達一份敬仰、實現一次精神穿越……
2.這些私信裡面,有些是專業研究者寫給研究對象的告白,比如謝泳寫儲安平、馬勇寫袁世凱,邵建寫梁啟超,都是在書齋裡琢磨了好些年,有些話憋在心裡不吐不快。例如邵建說:“以革命黨為首倡的民主主義革命,不但錯失了憲政,也錯失了民主。這是民主的劫數。”也有些私信屬於在現實生活中受夠了煙熏火燎,需要去歷史中找個前輩傾訴一下,不能叫借古諷今,多少也有些以史為鑑的意思。週實對陶淵明說:“文學若不關心政治,政治並無甚麼損失,至少沒有大的損失。政治若是關心文學,文學就難以適從了。”這些話寫給誰看的呢?只能說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躺著也中槍。
3. 寫這種公開信還有個問題,就是行文中得考慮穿插敘述性質的話,以防讀者看得暈乎。可以發現,當收信對像是很古的古人時,給讀者介紹此人情況的話反而不必多說;而越是離當代近的人,比如民國人物和經歷過1949年以後那些政治運動的苦命文人,關於他們的紛紛擾擾就得耐心解釋,但又總是欲說還休。謝泳追問:“安平先生,您在哪裡?”黃道炫講了蔣介石寫在日記裡的心路點滴,以及蔣在不同時期對政局的看法,其目的都是為了在短短一封信中,還歷史以本來的面容。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