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到洛杉磯!資深張迷李黎女士數十載追尋張愛玲足跡,深情文字,娓娓道來!
《今生今世》當事人現身說法,億萬張迷翹首以盼的第一手資料——《張愛玲·未了情》,可與《小團圓》拾遺補闕、相對照看!
李黎女士多年來尋訪張愛玲生前足跡,以清雅文筆將其間故事娓娓道來。在上海,她無意中與胡蘭成侄女胡青芸相遇,留下了不可再得的第一手訪問資料。對於釐清真實的張胡情事,有著珍貴的史料價值。
本書分為三輯:
第一部分是尋找張愛玲的上海。
第二部分私語。美國加州是張愛玲的另一世,以及最後一段人生路。她在北加州的雪泥鴻爪和南加州的孤絕隱居,是她的文字之外的另一種“私語”吧。
第三部分,傳奇,卻不僅僅是張愛玲一個人的了——沒有胡蘭成,成就不了她這一部分的傳奇。
作者簡介:
李黎,本名鮑利黎,祖籍安徽,1948年生於江蘇南京。
1949年赴台灣。
畢業於高雄女中,台灣大學歷史系。
20世紀70年代赴美,就讀於印第安那州普渡(Purdue)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曾任編輯與教職,現居美國加州斯坦福,專事文學創作與翻譯工作。
其主要作品有小說《最後夜車》、《天堂鳥花》、《傾城》、《浮世》、《袋鼠男人》、《浮世書簡》等;散文《別後》、《悲懷書簡》、《天地一遊人》、《世界的迴聲》、《晴天筆記》、《尋找紅氣球》、《玫瑰蕾的名字》、《海枯石》等;譯作有《美麗新世界》。
章節試閱
石頭記
一個夏天的午後,我在上海靜安寺附近吃了午餐出來,想要獨自隨意走走。可是我的方向感本來就差,加上對上海不熟,更糟的是我心目中的上海還有新舊兩套路名,於是立刻就在蟬鳴聲裡迷路了。慌亂中轉了個彎,忽然面前出現一棟非常眼熟的公寓房子……我正心想不會這麼巧吧,就看到大門上方的“常德公寓”四個字了。
頭一回特意來看這棟張愛玲的故居,是一年多以前一個下著細雨的春天。之前我已看過不少照片,建築似乎還稱得上氣派,跟想像中半個世紀前的形像連綴得起來。可是親眼見到的樓房卻像是矮了一大截、舊了幾十年;加上大門口停著幾輛腳踏車,更顯得雜亂無章。早些年有不少張迷登門尋訪,還有敲門升堂入室的,後來住戶們大概不勝其擾了,於是大門上了鎖,外人根本進不去。那天我只得在外頭觀望了一陣,試著想像六十年前張愛玲從陽台上眺望到的“在天際雲影日色裡”的上海(胡蘭成語):朝西是靜安寺,朝東是張園遺址,朝南是萬國公墓,底下電車噹噹的來去……而今唯有靜安寺還在,不過修得富麗堂皇,顯然非昔日面貌了。
張愛玲是一九四二年夏天第二度遷進這裡,直到一九四七年九月遷出,住在這間公寓裡的五年是她生命中最璀璨華麗的時光——她寫出了一生中最精彩、最重要的作品,與胡蘭成結識、結婚,最後在情感的重創中決絕地離開。
前些時聞說常德公寓作為“張愛玲故居”給掛上了牌子,我在欣慰中也有些意外。照理說,以門牌、路牌標誌文學家藝術家的故居,世界各地尤其是歐洲相當常見。但在中國,張愛玲絕非那種文以載“道”、足當正確思想楷模的作家,遲至八十年代才重新“出土”,而且個人背景和作品的意識形態對有些人來說還頗具爭議性……如此想來,她的這項身後“殊榮”其實來得併不容易,可見上海還是個有氣度的城市,不枉她對上海的一片深情——套個她現成的文章題目:“到底是上海人!”
這些天來遇上破紀錄的高溫,正準備等天氣不這麼熱了,再專程找朋友陪我來常德公寓,為新掛上的銘牌照幾張相,怎料到竟在無意之間忽然面對!既有這樣的巧遇,也就顧不得氣溫了,趕忙湊近抬頭細細打量——更幸運的是那天隨身帶著相機,不必改日再跑一趟了。
牌子是奶油色大理石鑲著青銅邊,風格略近西方古典;銘文以中英兩種文字鏤刻在石上,暗紅色的“張愛玲故居”五個大字之下是“常德路195號”。中文部分小字寫道:“張愛玲(1921—1995),女作家;寫作風格,樸素秀逸。一九五二年,赴美國定居。一九九四年,由皇冠出版公司出齊'張愛玲全集'十五冊,並獲得台灣'中國時報'的'特別成就獎'。”英文部分看不清,想來是這段簡短文字的英譯吧。
青銅鑲邊的上下都有玫瑰花紋飾,頂端有個小小的張愛玲頭像浮雕,看來是取自她收在《對照記》裡的一張少女時代的舊照:略微俯首、低垂著眼;她為這張照片寫的說明是:“這張太模糊,我沒多印,就這一張。我母親戰後回國看見我這些照片,倒揀中這一張帶了去,大概這一張比較像她心目中的女兒。五。末葉她在英國逝世,我又拿到遺物中的這張照片。”可見她自己雖然不一定喜歡這張照片,但母親喜歡,後來在母親遺物中見到,似乎因而有了特殊的好感。
最難以置信的是銘牌上竟將她的生年(1920)寫錯,推遲了一年。牌子倒是十分醒目,正好在“德”和“公”兩個大字中間的下方;只是正上方的那戶人家,不偏不倚的把一架大風扇放在窗外,成了幅不倫不類的背景畫面。
常德路舊名赫德路,所以胡蘭成說張愛玲住在“靜安寺路、赫德路口”。原名很洋氣地叫愛林登公寓(也有人照原字發音叫成愛丁頓公寓),建成於一九三六年,是座八層西式鋼筋混凝土建築;外型是當時流行的裝飾藝術風格,兩翼各六道長長的乳白色陽台的水平線條,對比著中央部分從最上層一路到底的垂直線條,非常顯目而有特色。早在一九九四年,就被上海市政府列為“市級優秀歷史建築”。然而我一年多前初次看到就已經感到它陳舊了,跟照片裡的昔時模樣簡直不能比;這天在皇皇烈日的無情照射下,格外顯得衰落疲敝,周遭大樓愈蓋愈多愈高,而且步步近逼,使得這座年屆七十的“優秀歷史建築”瑟縮其間,簡直教人看著心酸。
然而如果房子有記憶,他該會記得當他才三年新的時候,是何等時髦氣派!那時年方十九的張愛玲,隨同母親、姑姑第一次搬進來,住五樓五十一室;其後不久她就去了香港唸書,一九四二年夏天回到上海還是回來這裡,與姑姑住進六樓六十五室。那年冬天,她從聖約翰大學輟學成為專業作家;在她諸多以公寓為場景的小說之外,也有專寫到這間公寓的一篇散文《公寓生活記趣》(1943)。一九四七年六月,張愛玲去信溫州與胡蘭成訣絕,三個月之後就同姑姑搬走,待胡蘭成半年後尋來時早已人去樓空。
我有預感這棟充滿記憶的房子不會存在太久了,正如許多盛載寶貴記憶的容器,往往最是脆弱易毀的。 《傾城之戀》裡那堵地老天荒的石牆只存在她的文學想像裡:“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有一天,這座樓拆了坍了毀了,那塊大理石銘牌還能見證什麼樣的故事呢?
幸好,最脆弱的紙張上已經寫好了是最頑強的石頭記。 P37-41
石頭記
一個夏天的午後,我在上海靜安寺附近吃了午餐出來,想要獨自隨意走走。可是我的方向感本來就差,加上對上海不熟,更糟的是我心目中的上海還有新舊兩套路名,於是立刻就在蟬鳴聲裡迷路了。慌亂中轉了個彎,忽然面前出現一棟非常眼熟的公寓房子……我正心想不會這麼巧吧,就看到大門上方的“常德公寓”四個字了。
頭一回特意來看這棟張愛玲的故居,是一年多以前一個下著細雨的春天。之前我已看過不少照片,建築似乎還稱得上氣派,跟想像中半個世紀前的形像連綴得起來。可是親眼見到的樓房卻像是矮了一大截、舊了幾十年;加...
目錄
前言 流言?私語?傳奇
輯一 流言
浮花飛絮
苦竹
石頭記
冬日之旅:從愛丁頓到重華
輯二 私語
蒼涼的手勢
孤島傳奇
離席
海上花落
四十年前的月亮
蘿絲瑪麗
輯三 傳奇
關於《今生春雨?今世青芸》
今生春雨?今世青芸
失色之戒——李安VS張愛玲
中與西,實與虛——對照《小團圓》
前言 流言?私語?傳奇
輯一 流言
浮花飛絮
苦竹
石頭記
冬日之旅:從愛丁頓到重華
輯二 私語
蒼涼的手勢
孤島傳奇
離席
海上花落
四十年前的月亮
蘿絲瑪麗
輯三 傳奇
關於《今生春雨?今世青芸》
今生春雨?今世青芸
失色之戒——李安VS張愛玲
中與西,實與虛——對照《小團圓》
商品資料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日期:2011-03-01ISBN/ISSN:9787539936741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55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