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意義上的口述史學自20世紀40年代從西方興起,已經發展成為具有嚴格定義和規範的專門學科,在我國史學界也越來越受關注並有蓬勃發展的趨勢。《口述史讀本》精選國內外有關文章近20篇,旨在盡可能係統和全面地向讀者展現口述歷史這一學科的發展過程、基本理論和學術規範。有鑑於口述史學實踐性強的特點,《口述史讀本》特別注意收集國內國外題材與風格各異的口述史經典研究範例,以及研究者的經驗體會,展現口述?實踐中諸多關鍵環節的操作過程、注意事項,以期為初涉口述歷史的讀者了解口述史學科和從事口述史實踐,提供某些有意義的借鑒。
作者簡介:
定宜莊,滿族,北京市人,1948年出生。先後從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獲史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專業為清史、滿族史。著有《清代八旗駐防研究》、《滿族的婦女生活與婚姻制度研究》、《遼東移民中的旗人社會》(合著)等。有關口述史的著作有《最後的記憶:十六名旗人婦女的口述歷史》與《老北京人的口述歷史》(上下)及多篇探討口述史學理論與實踐的論文。
目錄
導言
第一部分學術史與基本理論
口述史
語言、記憶與認同:口述記錄與歷史生產
口述史學基本理論與當代美國口述史學
第二部分研究方法
誰的歷史:自傳、傳記與口述歷史的社會記憶本質
美國人類學協會倫理律令
台灣口述史的回顧與展望:兼談個人的訪談經驗
呼喚中國口述史學騰飛
第三部分經典案例研究
《同治年間陝西回民起義歷史調查記錄》序言
現代學術與個人收穫
口述史與《艱難時代》
1929—1972年:在中國搞科研,在美國搞教學
附《李方桂先生口述史》序言
威縣義和團活動調查記
附口述史三題——怎樣採集和解讀
“什麼不會隨風消逝” :《尼薩》創作談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婦女個人改變的自述
一場大火改變了我的一生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口述史料中的性別形象
參考書目
導言
第一部分學術史與基本理論
口述史
語言、記憶與認同:口述記錄與歷史生產
口述史學基本理論與當代美國口述史學
第二部分研究方法
誰的歷史:自傳、傳記與口述歷史的社會記憶本質
美國人類學協會倫理律令
台灣口述史的回顧與展望:兼談個人的訪談經驗
呼喚中國口述史學騰飛
第三部分經典案例研究
《同治年間陝西回民起義歷史調查記錄》序言
現代學術與個人收穫
口述史與《艱難時代》
1929—1972年:在中國搞科研,在美國搞教學
附《李方桂先生口述史》序言
威縣義和團活動調查記
附口...
商品資料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11-05-01ISBN/ISSN:9787301168677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4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