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秉承顧炎武“採銅於山”的學術原則,以總攬全局的眼光,自朝鮮、日本的書目、史書、日記、文集、詩話、筆記、序跋、書信、印章和實物等原始文獻中鉤輯史料,全面展現了清代詩話東傳的數量、時間、途徑,並比較其傳入朝鮮、日本的反鄉和結果之異同。作者以綜合研究法處理該課題,因而從一個側面展示了漢文化圈在近三百年的演變軌跡。因此,本書不僅對於清代詩話東傳這一具體課題有確切分析,同時,對於認識東亞文明的形成、演變以及未來的發展,也具有有益的啟示。
作者簡介:
張伯偉,1959年1月9日生,上海人。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1982)、文學碩士(1984)、文學博士(1989)。現為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外國人研究員(1992),韓國國際交流財團特邀研究員(1997)。兼任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理事、韓國東方詩話學會理事、《中國詩學》主編。研究方向為中國詩學、域外漢文學、佛教。主要著作有《禪與詩學》、《全唐五代詩格校考》、《臨濟錄釋譯)、《中華文化通志·詩詞曲志》等。
目錄
引言
第一章漢文學東傳研究法舉例
一據書目以考
二據史書以考
三據日記以考
四據文集以考
五據詩話以考
六據筆記以考
七據序跋以考
八據書信以考
九據印章以考
十據實物以考
第二章清代詩話東傳之途徑
一採購
二輸入
三翻刻
四饋贈
第三章清代詩話東傳朝鮮之時間及數量
第四章清代詩話東傳朝鮮之反鄉
第五章清代詩話東傳日本之時間及數量
第六章清代詩話東傳日本之反鄉
一清代詩話與江戶詩風之轉移
二清代詩話與江戶詩學之普及
三清代詩話理論命題之延伸
四對清代詩話的批判
第七章清代詩話東傳朝鮮、日本之比較
餘論
附錄清代中國朝鮮日本歷史紀年表
引用書目
後記
引言
第一章漢文學東傳研究法舉例
一據書目以考
二據史書以考
三據日記以考
四據文集以考
五據詩話以考
六據筆記以考
七據序跋以考
八據書信以考
九據印章以考
十據實物以考
第二章清代詩話東傳之途徑
一採購
二輸入
三翻刻
四饋贈
第三章清代詩話東傳朝鮮之時間及數量
第四章清代詩話東傳朝鮮之反鄉
第五章清代詩話東傳日本之時間及數量
第六章清代詩話東傳日本之反鄉
一清代詩話與江戶詩風之轉移
二清代詩話與江戶詩學之普及
三清代詩話理論命題之延伸
四對清代詩話的批...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