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導論“六經皆文”與周代經典文本的詩學解讀
一、“文本於經”與“六經皆文”的理論命題
與“六經皆史”平行的另一個命題:“六經皆文”——“六經皆文”理論的理論來源——“文本於經”:文學借經學以自重,倚人門 牆——“六經皆文”:文學為本,文學與經學並立,自立門戶
二、“六經皆詩”與歷史批評的詩學立場
劉知幾《史通》“視史如詩”理論的提出——錢鍾書史學批評的詩人立場——史學與詩學的關係:古詩即史、史蘊詩心、史有詩筆——“六經皆史”的老生常談與“六經皆詩”的理論帷幕
三、六經文本的文學示範與引申意義
周代經典文本的文學示範意義——《詩》、《書》文本的文體發 源與體用規範——兩週時期的“文言革命”與敘事文學的寫作原 則——周代詩學的實踐精神與禮樂文化的藝術品格
四、“詩可以觀”與周代禮樂文化的歷史土壤
“詩禮相成”的文學觀念——“詩可以觀”理論的禮樂文化背 景——觀詩:觀禮、觀政、觀志、觀美——觀詩活動的藝術感染力量
……
第一章《周易》的詩體結構形式與詩性智慧
第二章象樂的“戲禮”形態與史詩化敘事傾向
第三章城邦社會與春秋時代的文化精神
第四章“文言”變革與春秋時代的文學繁榮
第五章“興”的藝術源起與“詩可以興”的思想路徑
第六章“詩可以觀”:春秋時代的觀詩風尚及詩學意義
第七章鄉人、鄉樂與“詩可以群”的理論意義
第八章“詩可以怨”嗎?
第九章《月令》模式的思想意義與文學的四時結構
後記
導論“六經皆文”與周代經典文本的詩學解讀
一、“文本於經”與“六經皆文”的理論命題
與“六經皆史”平行的另一個命題:“六經皆文”——“六經皆文”理論的理論來源——“文本於經”:文學借經學以自重,倚人門 牆——“六經皆文”:文學為本,文學與經學並立,自立門戶
二、“六經皆詩”與歷史批評的詩學立場
劉知幾《史通》“視史如詩”理論的提出——錢鍾書史學批評的詩人立場——史學與詩學的關係:古詩即史、史蘊詩心、史有詩筆——“六經皆史”的老生常談與“六經皆詩”的理論帷幕
三、六經文本的文學示範與引申意義
周代經...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