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上班的時候失智失語讀冊選讀成為企劃人東立新番孤獨死女人節哈佛媽媽巴奈回家BL我們的勞力事這輩子賺多少才夠布蘭登山德森零內耗溝通

薰風雜誌 10月號/2018 第8期:台灣懷日浪潮

出版日期:2018-10-01
台灣懷日浪潮. ...

薰風雜誌 7月號/2017 第3期:東洋小巴黎 — 帝國台北

出版日期:2017-06-30
夏季特集:東洋小巴黎 — 帝國台北由金子常光繪製,於1935年發行的「台北市大觀」鳥瞰圖中有這麼一段話:「本市由原本(指清代)的城內、大稻埕、艋舺三個市街及鄰近部落所組成。這三個區域至今依舊保有各自的 ...

薰風雜誌 4月號/2021 第16期:帝國遊目

出版日期:2021-04-01
近海郵船株式會社 大和丸關於本集疫情之中,國境間熱絡的旅遊航線靜止於天際與大海,臺灣因防疫有成,使得國人旅行的熱潮湧回島內。值此時刻,《薰風》完整呈現一本近百年前日本家庭的臺灣環島相冊,內含約一百三十 ...

薰風雜誌 7月號/2018 第7期:東京裏的台灣

出版日期:2018-06-29
東京裏的台灣. ...

薰風 第24期:幸福放送 水果共和國

出版日期:2023-04-01
Vol.24 關於本集水果可能是農產中最令人愉悅的存在,市集攤架上堆疊的繽紛色彩,有如散落的彩虹,從望見即不斷接收快樂因子,撲鼻的濃郁甜香,口中迸發的甘美多汁,一連串的幸福感像煙花般不停綻放。在臺灣, ...

薰風雜誌 7月號/2021 第17期:祕密結社

出版日期:2021-07-01
封面圖-后大埔、前大埔及噍吧哖附近目籌測圖關於本集他們是白晝之前,隱微的星火,竭力放盡自身的能量,交換普世光明。有時將濃重雲層當作蔽護,聚合個體的鋒芒,逆反世界的經緯,以智識相搏的,向死而生的,足以劃 ...

薰風雜誌 1月號/2021 第15期:冒險家

出版日期:2021-01-01
封面圖-關門古道關於本集 日治時代,臺灣總督府基於政經統治需求,對臺灣島展開各種科學調查,並吸引無數日籍學者來臺探險。一九○五年,總督府委派以植物學家川上瀧彌為首的科學調查隊前往玉山,臺灣的博物學時代 ...

薰風雜誌 7月號/2019 第11期:理想的古都—鹿港再發現

出版日期:2019-07-01
理想的古都—鹿港再發現. ...

薰風雜誌 第18期:臺灣溫泉文化案內

出版日期:2021-11-11
VOL.18  關於本集從信仰、醫療到休閒產業,溫泉作為日本歷史文化的「名物」,在近似的風土條件之下,亦形塑了臺灣溫泉發展的段落/聚落,以北投為起點,硫磺資源被轉化為溫泉資源,軍警療養所變身溫泉旅館, ...

薰風 第23期:醉意朦朧話酒史

出版日期:2023-01-31
關於本集酒,這種對人體毫無必要性的物質,卻幾乎與人類的文明同時誕生。早在發展出釀酒技術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從自然發酵的果實中嚐到那種神性的滋味-使用「神性」這個詞並非矯揉造作,各民族的原始信仰中,酒 ...

薰風雜誌 7月號/2020 第13期:臺灣美人

出版日期:2020-07-10
本期雜誌內含明信片「火柴盒上的時代之花」1張,3款隨機。TAAZE獨家贈送 完整版明信片「火柴盒上的時代之花」一套3款,限量贈品,送完為止。薰風十三期,重返一八九五至一九四五年,從仕紳家族還保留著的家 ...

薰風雜誌 4月號/2017 第2期:台日港都三城記

出版日期:2017-03-25
台灣史上第一本以台日歷史羈絆為主題的知日知台雜誌。依主題變更裝訂縫線的顏色:(本期為港都:藍色)書口邊印有《薰風》二字日文:圖:設計師葉忠宜提供/圖片來源:薰風臉書專頁. ...

薰風雜誌 1月號/2022 第19期:臺灣料理 風土食景

出版日期:2022-01-31
VOL.19  關於本集從《臺灣通史》描述閩粵移民與原鄉飲饌一同落腳島嶼,「臺灣之饌,與閩粵同……盛宴之時,必燒小豚。而粵莊則殺貓,以其首饗貴客。」今日必以人道撻伐之事,卻是當時賓主盡歡之道。到《憂鬱 ...

薰風雜誌 4月號/2022 第20期:戰爭遺跡

出版日期:2022-04-30
Vol.20 關於本集遙遠的異鄉的夢裡總是黯淡無光,有時,背景是季風鼓譟的島,是彷有雷鳴將至的天空,有時是再也無法返抵的港,有時是山林,遍地槍響,連起不見盡頭的荊棘之道。那樣的時代,流著不同血液、說著 ...

薰風 第25期:歌舞幻化 演藝 in 華麗島

出版日期:2023-07-01
Vol.25 關於本集來看戲囉!無論激動落淚還是捧腹開懷,或喜或悲,常是觀劇的自然反應,俗語「搬戲肖ㄟ,看戲戇ㄟ」傳神道出箇中妙處,演員跳脫自我鑽進腳色中揮灑,而觀眾明知是戲,卻真切投入情感,真是不瘋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