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語言書展推理迷讀書節66折起聯經共和國時報大塊暢榜5折起張愛玲遠流五十鬼月特搜終戰八十陳重銘焦慮療癒泰絲格里森神話學湊佳苗歐威爾之妻刻意進化反PUA林郁婷季暢銷5折起

王國維戲曲論文集 (二手書)

作者:

王國維

出版日期:2005-10-25
出版社:里仁書局
二手書交易資訊

王國維

是我國近代傑出的文史學者、戲曲史家。他在中國古代史學的成就,早已有目共睹;其所所著、、和若干關於戲劇藝術的考證和研究,更是膾炙人口,為士林所傳誦。郭沫若曾說過:「王國維的和魯迅的,毫無疑問是中國 ...

人間詞話 (二手書)

作者:

王國維

出版社:N/A
二手書交易資訊
. ...

宋元戲曲史 (二手書)

作者:

王國維

出版日期:2012-07-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我國第一部戲曲史,以宋、元兩朝為重點,論述中國戲曲形成過程 收錄曾永義導讀文,從中了解中國戲曲學開山祖師

王國維

的研究脈絡文史、戲曲研究者不可或缺的一本書本書寫成於一九一二年底一九一三年初,民國二年(1 ...

人間詞話(蓬萊閣叢書) (二手書)

作者:

王國維

出版日期:1998-12-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中國傳統學術,經歷清後期的低迷徘徊之後,從清末民初起,湧現出了一批大師級的學者。他們以淵深的國學根底,融通中西,不僅擘劃了學術研究的新領域,更開創了一種圓融通博且富於個性特徵的治學門徑與學術風範,而後 ...

簡牘檢署考校注 (二手書)

作者:

王國維

出版日期:2004-11-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 ...

宋元戲曲史 (二手書)

作者:

王國維

出版日期:1964-10-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往者,讀元人雜劇而善之;以為能道人情,狀物態,詞采俊拔,而出乎自然,蓋古所未有,而後人所不能髣?也。輒思究其淵源,明其變化之跡,以為非求諸唐、宋、金、遼之文學,弗能得也。本書是近代著名學者

王國維

先生論 ...

近代十一位國學大師講國史 (二手書)

作者:

王國維

出版日期:2015-10-01
出版社:N/A
二手書交易資訊
. ...

宋元戲曲史

作者:

王國維

出版日期:2012-07-01
我國第一部戲曲史,以宋、元兩朝為重點,論述中國戲曲形成過程 收錄曾永義導讀文,從中了解中國戲曲學開山祖師

王國維

的研究脈絡文史、戲曲研究者不可或缺的一本書本書寫成於一九一二年底一九一三年初,民國二年(1 ...

人間詞話 (電子書)

作者:

王國維

出版日期:2025-02-21
《人間詞話》是

王國維

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他接受了西方美學思想的洗禮後,結合自己深厚的國學功底提出的新的文學批評理論,其中的“境界”理論對後世影響尤其深遠。在他來看,詩詞文章以有意境為上,而意境又是有差 ...

人間詞話 (電子書)

作者:

王國維

出版日期:2016-11-07
《人間詞話》國學大師

王國維

經典名著《人間詞話》是清末民初國學大師王國維的名著,王國維接受西洋美學思想的洗禮後,提出「境界」之說的新觀點,以此為標準,重新評價中國傳統詞人的作品,歷來受到學術界的重視。《 ...

人間詞話

作者:

王國維

出版日期:2023-07-04
出版社:華志文化
人間詞話 中國近代文學批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也常被看作是現代中國美學的開山之作,對中國古典詞話、美學等方面的賞析與評述精闢獨到、妙語連珠。 本書被認為是晚清時期的最具影響力的美學詩詞著作 ...

>導讀 (二手書)

作者:

王國維

出版日期:2009-05-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 ...

人間詞話插圖本 (二手書)

作者:

王國維

出版日期:2004-07-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本書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它用傳統的詞話形式以及傳統的概念、術語和思維邏輯,較為自然地融進了一些新的觀念和方法,其總結的理論問題又具有相當普遍的意義,這就使它在當時新舊兩代的讀者中產生了重 ...

浮生若夢:紅樓夢的前世今生 (電子書)

出版日期:2025-04-18
《浮生若夢:紅樓夢的前世今生》是《紅樓夢》研究的精華之作,收錄了

王國維

、胡適、魯迅、蔡元培等關於《紅樓夢》研究的經典著作。紅學研究的流派很多,包括“索隱派”“新紅學”“評論派”等,著者從多個方面對《紅 ...

吳淡如新說人間詞話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03-03-24
出版社:方智出版
二手書交易資訊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藝文少女時期的吳淡如捧讀《人間詞話》愛上這「三種人生境界」的說法,也愛上了這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