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語言書展推理迷讀書節66折起聯經共和國時報大塊暢榜5折起張愛玲遠流五十鬼月特搜終戰八十陳重銘焦慮療癒泰絲格里森神話學湊佳苗歐威爾之妻刻意進化反PUA林郁婷季暢銷5折起

現代中國的思想與人物 (二手書)

作者:

劉季倫

出版日期:2014-08-31
出版社:政大出版社
二手書交易資訊
本書從思想史的角度,討論所謂「天人三際」的課題。「天人」,天意與人事對舉,指涉歷史發展(所謂「天意」)與人類行動之間的關聯。「三際」,佛教語。即過去際、現在際、未來際。 本書即針對現代中國思想史上的一 ...

銀髮生活:建構優質的長青生活與環境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15-12-29
二手書交易資訊
本書以健康老人為研究對象,以「在地老化」作為貫穿全書的主要概念與目標,認為高齡者應儘可能在自己長期熟悉的居住環境中,維持過去的生活方式,保留既有的隱私、生活與尊嚴。  本書作者進一步提出在地老化新思維 ...

我們誤判了中國:西方政要智囊重構對華認知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15-07-21
二手書交易資訊
看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美國前總統卡特、「日本戰略之父」大前研一、「軟實力」提出者約瑟夫‧奈伊、《歷史終結論》作者法蘭西斯‧福山 親自論述,強力推薦!◎彙集近五年來多國政治人物、知名學者、商界領袖的訪談 ...

我愛讀知識的故事套書:繪畫‧天文‧科學‧發明(4冊合售) (二手書)

出版社:小天下
二手書交易資訊
全書包含4本書:《我愛讀繪畫的故事》、《我愛讀天文的故事》、《我愛讀科學的故事》、《我愛讀發明的故事》、從歷史故事裡  發現人類進步的原動力從遠古到現代,人類從洞窟繪畫進展到數位創作,從星相占卜到登上 ...

現代中國的思想與人物

作者:

劉季倫

出版日期:2014-08-31
出版社:政大出版社
本書從思想史的角度,討論所謂「天人三際」的課題。「天人」,天意與人事對舉,指涉歷史發展(所謂「天意」)與人類行動之間的關聯。「三際」,佛教語。即過去際、現在際、未來際。 本書即針對現代中國思想史上的一 ...

青年毛澤東的思想與中國共產革命

作者:

劉季倫

出版日期:2012-01-01
出版社:政大出版社
. ...

李卓吾(平裝)

作者:

劉季倫

出版日期:1999-07-01
在儒家思想中,人被看作是五倫關係網路中的一個關係項,「我」是「道德主體」 ,其個體性常容易遭受忽視。而對佛、道二氏而言,「我」是「存在主體」,遠重於 其所處的五倫關係網路。  晚明時,儒釋道三教合一的 ...

藝術觀點 春季號/2018 第74期

出版日期:2018-06-28
反身像:異步、實驗、恍惚性反身像中的第三種聲音The Third Voice in Reflexive Image專題主編|林欣怡【專題企畫】文|林欣怡此專題始於一個文本〈鏡中之像:反身性與紀錄片〉( ...

臺鐵資料季刊361-2017.06

出版日期:2017-06-30
臺鐵資料季刊NO.361. ...

藝術觀點 秋季號/2016 第68期

出版日期:2016-10-20
【本期專題】交陪影像:台灣攝影史的民俗誌Kau-Puê Image: The Ethnography of Taiwan Photography History專題主編|龔卓軍【專題導論】經過兩年的準 ...

藝術觀點 春季號/2017 第70期

出版日期:2017-05-20
【專題企劃】東南亞作為一個知識型有其特定的歷史物質條件,從二次世界大戰乃至冷戰綿延而成的歷史經驗,成就了特定認識區域歷史的論述框架,當下的我們無意識或默許都不免承襲這種單一向度的翻譯政治,如同拉丁美洲 ...

銀髮生活:建構優質的長青生活與環境

出版日期:2015-12-29
本書以健康老人為研究對象,以「在地老化」作為貫穿全書的主要概念與目標,認為高齡者應儘可能在自己長期熟悉的居住環境中,維持過去的生活方式,保留既有的隱私、生活與尊嚴。  本書作者進一步提出在地老化新思維 ...

我們誤判了中國:西方政要智囊重構對華認知

出版日期:2015-07-21
二手書徵求
看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美國前總統卡特、「日本戰略之父」大前研一、「軟實力」提出者約瑟夫‧奈伊、《歷史終結論》作者法蘭西斯‧福山 親自論述,強力推薦!◎彙集近五年來多國政治人物、知名學者、商界領袖的訪談 ...

我愛讀知識的故事套書:繪畫‧天文‧科學‧發明(4冊合售)

出版社:小天下
全書包含4本書:《我愛讀繪畫的故事》、《我愛讀天文的故事》、《我愛讀科學的故事》、《我愛讀發明的故事》、從歷史故事裡  發現人類進步的原動力從遠古到現代,人類從洞窟繪畫進展到數位創作,從星相占卜到登上 ...

李卓吾(精裝)

作者:

劉季倫

出版日期:1999-07-01
在儒家思想中,人被看作是五倫關係網路中的一個關係項,「我」是「道德主體」 ,其個體性常容易遭受忽視。而對佛、道二氏而言,「我」是「存在主體」,遠重於 其所處的五倫關係網路。  晚明時,儒釋道三教合一的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