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大學:覺真法師體悟人生53問》內容簡介:什麼是快樂?把不快樂放下,就是快樂……大海之所以大,是因為清水可以流進來,濁水也可以流進來;魚龍蝦鱉有,泥沙草石也有。它沒有選擇誰、拒絕誰。人最可貴的是有一種開放、寬容的襟懷。開放是一種智慧寬容也是一種智慧。
章節試閱
有時候,當一個領導人,往往會被他的部下捧壞了,捧得暈頭轉向。尤其是年輕人,人生歷練還不夠,吹捧太多,明明說錯了,下面還說對、對、對,是、是、是,捧到了自己也來欺騙自己的地步。
有時候,我去參加公開活動,因為我的特殊身份(代表了一個宗教),我被安排坐上了主席台,並且坐在顯著位置,成了萬眾矚目的嘉賓。可是,活動結束,我走下台來,這一切都不存在了,我又成了一個普普通通的我。如果,我還以坐在主席台上做嘉賓的那個虛榮來自滿、自炫,那就是一種自我欺騙了。因為離開了那個場合,我曾經的角色已毫無用途了。那個場面,已成過去。
一個借“背景”、“他力”或“剎那因緣”生活的人(比如:官員、老闆、執行長、總經理之類),在他退休以後,他會很失落,因為從不平凡回到了平凡,從絢爛回到了沉寂,他就不平衡了,他還生活在對過去的自我陶醉、自我欺騙之中。更可笑的是,報載,還有因此而自殺、自毀的人,那就更是一種角色迷誤,知見的虛妄了。
學佛,就是回歸本然,回到真正的自我。走出那些角色的耀眼光暈,我們既不要被別人欺騙,也不要被自己所欺騙。這才是一個本色的人,能在任何情況下都獨立自主的人。這是真正的“我”。
我們往往看不清這個“真正的我”、本來的“我”。一位大官,因病住進了醫院。檢查前,他對同病房的病友,大談自己的人生風光,無限榮耀。檢查以後,要做大手術,脫下衣服,要推進手術室了,他面無人色,只能把赤條條的“我”交給醫生了。他的那些頭銜、職權、名譽、地位、威勢、錢財,此時已毫無作用了。他成了一個乞求醫生的弱勢者。他回到了那個“可憐巴巴”的我。當初,赤條條地來,最後,也是赤條條地去。能看到這個本來的“我”,大概也就可以悟出:得無可得,失無可失,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會角色的規限之中,剎那因緣剎那滅。回到那個“本來的我”,安於這個本來的我,你才有“得亦不喜,失亦不憂”的強大生命力。
這個生命力,只能來自生命的本源,來自對生命的感悟。既要看到社會角色的虛妄,又要按照社會角色的定位、規範和責任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到符合自己的角色、身份。這才是真正的人——一個真正能做自己主人的人。
佛法是什麼?認識自我——本來的我,就是佛法。
請找回迷失了的“我”,阿彌陀佛1
9.我最缺少的是什麼?或者,我不應該缺少的是什麼?
我最缺少的是什麼?
我的回答,就是自律。自己能管好自己。
能管好自己,就是自律,就是一種責任自覺。
基督教講“原罪”,這個“原罪”是哪裡來的?《聖經》裡有一段記載,以研究人的存在和研究人的本性聞名的海德格爾從這篇希伯來民族的《創世紀》中找到了人類痛苦的源頭:亞當與夏娃犯罪。上帝詢問:“亞當!你在哪裡?”
“上帝!我不好意思見你。”亞當躲在叢林裡答非所問。
“奇怪了,是否你 偷吃了禁果,才不好意思見人?”上帝追問。“是你造給我的那個女人叫我吃的!”上帝靜默了一會兒。
“夏娃!你為什麼叫你丈夫吃那禁果?”
“是那條蛇叫我吃的!”夏娃同樣推諉著。
這個故事,至少告訴了我們四點:
1.人能知錯,知愧,但是,人會推諉。
2.人會掩蓋自己。
3.人容易上當,太過相信別人。
4.人對自己不負責任。如果一定要查責任,那責任都在別人那裡。
把這四點,集中到一點,就是人不知道自己有責任——海德格爾終於找到了人類從最初就具有不負責任的原始性格。
據說哲學界一致公認的是:海德格爾的最大貢獻在於他用最有說服力的分析,把人性赤裸的存在揭示出來,從而告訴我們只有用解放人性中的責任感的方法,才能打通人與人之間的友愛關係,以人與人之間的整體性——亦即人類的整體性,來完成人的真正存在,以人類的整體意識來完成人生在世的生存目的。
這裡說到生存,我一直認為,生活和生存是不同的,要吃、要穿、要錢、要享受、要女(男)朋友,這是生活。但是,能要不能要,該要不該要,要什麼,怎樣要,這就是生存了,生存就有了責任。在家庭裡,那些小皇帝、小公主,他享受的是依賴的愛,你給他都是應該的,他卻不知道珍惜這種愛、維護這種愛的責任。
有時候,當一個領導人,往往會被他的部下捧壞了,捧得暈頭轉向。尤其是年輕人,人生歷練還不夠,吹捧太多,明明說錯了,下面還說對、對、對,是、是、是,捧到了自己也來欺騙自己的地步。
有時候,我去參加公開活動,因為我的特殊身份(代表了一個宗教),我被安排坐上了主席台,並且坐在顯著位置,成了萬眾矚目的嘉賓。可是,活動結束,我走下台來,這一切都不存在了,我又成了一個普普通通的我。如果,我還以坐在主席台上做嘉賓的那個虛榮來自滿、自炫,那就是一種自我欺騙了。因為離開了那個場合,我曾經的角色已毫無用途了。那個場...
目錄
一、“我”與法師的對話——“我”問法師的9個問題
1.我能認識自己嗎?或者,我怎樣才是認識了自己?
2.我是誰?或者,誰是我?
3.我不知道的是什麼?或者,我應該知道的是什麼?
4.我需要的是什麼?或者,我不知道的需要是什麼?
5.我不希望的是什麼?或者,我應該希望的是什麼?
6.我不是什麼?或者,我應該是什麼?
7.我沒有去做的是什麼?或者,我應該去做的是什麼?
8.我要防止的是什麼?或者,我不知道應該防止的是什麼?
9.我最缺少的是什麼?或者,我不應該缺少的是什麼?
語絲談片
二、“你”與法師的對話——“你”問法師的25個問題
10.怎樣從慈悲認識自己呢?
11.到底怎樣才知道我們真的愛著一個人?
12.為何失戀似乎都是我們永恆的主題?
13.如何保持愛情的鮮味呢?
14.到底什麼是財富?
15.什麼是內財與外財?
16.用錢可以贖罪嗎?
17.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18.你如何看待命運?
19.命運的幸與不幸,可以掌控嗎?
20.你如何看待失敗?
21.你這塊地,適合什麼種子呢?
22.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23.能不能請您講講您對快樂的體悟?
24.有沒有事情是不能寬恕的?
25.仇恨、怨氣為何不能捨?
26.人怎樣可以處理悲傷呢?
27.你嚐過絕望的滋味嗎?
28.你能感恩絆倒過你的人嗎?
29.有什麼是在生孩子之前,一定要準備的?
30.世上有沒有不值得孝順的父母呢?
31.為什麼我們有私慾?
32.躁動的心如何安寧?
33.我們如何管理自己的內心?
34.安寧給人的感覺,好像等於沒有慾望嗎?
語絲談片
三、“心”與法師的對話——法師解讀“心”的19個問題
35.人,應該“放下”什麼?
36.怎樣看待不幸?
37.什麼是“心無所住”?
38.煩惱多,就是業障多嗎?
39.無明與煩惱,是人的兩大病根嗎?
40.為什麼說“影子是我,我不是影子”?
41.為什麼“忙來忙去,還是一場空”?
42.什麼叫“放下即涅槃”?
43.你的選擇,除了在你自心,還在哪裡?
44.人的心,究竟在哪裡?
45.“心結”是怎麼來的?
46. 悟在哪裡?悟從心上悟嗎?
47.什麼是自求、內求?
48.“自心本清淨,何處有塵埃?”
49.心的能量有多大?
50.怎樣才能不迷?
51.怎樣尋到自己的心呢?
52.心,到底是什麼?
53.人為萬物之靈,靈在何處?
語絲談片
後記
一、“我”與法師的對話——“我”問法師的9個問題
1.我能認識自己嗎?或者,我怎樣才是認識了自己?
2.我是誰?或者,誰是我?
3.我不知道的是什麼?或者,我應該知道的是什麼?
4.我需要的是什麼?或者,我不知道的需要是什麼?
5.我不希望的是什麼?或者,我應該希望的是什麼?
6.我不是什麼?或者,我應該是什麼?
7.我沒有去做的是什麼?或者,我應該去做的是什麼?
8.我要防止的是什麼?或者,我不知道應該防止的是什麼?
9.我最缺少的是什麼?或者,我不應該缺少的是什麼?
語絲談片
二、“你”與法...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