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覽達人親自撰寫,一書在手如臨現場
作者胡岱京擁有十餘年故宮導覽經驗,每年帶領超過百場導覽,深知觀光客在館內的迷思與需求,將導覽經驗化為書寫,以親切風格帶你走進文物故事。
★ 精選三十餘件常設展文物,展區導覽全收錄
依展廳動線劃分四大主題單元,挑選你可能「聽過卻未見」或「拍過卻不懂」的經典藏品,從瓷器、玉器、青銅器到皇帝玩具,解鎖你未曾發現的文化密碼。
★ 以故事說文物,從日常進入歷史場景
不是死板的藝術品說明書,而是以趣味小知識、生活比喻、歷史典故,帶你理解文物從何而來、又憑什麼成為國寶。
現階段坊間出版的故宮文物書籍非常多,但大多是侷限某一個範疇,又或者是摻雜書畫作品,若以觀光客的角度來說,未免太深太雜而且又不見得看的到本尊。所以筆者思考是否有其他更親民的管道,讓首次參觀的民眾,可以短時間感同身受,領略故宮之美。
基於這種單純的構想,讓來客所見即有所得,筆者以常設展的文物做為切入點,本書主要分為四個單元:
(1)玩物「尚」志的起手式──介紹皇帝的玩具箱,跟現今的樂高積木,到底有沒什麼不同?
(2)是日用品也是必需品──陶瓷器與我們的生活習習相關,英文的China意指中國也代表瓷器,說明中國陶瓷在世界上擁有領先的地位。
(3)生活必須要有滿滿的儀式感──愛美玉的華人,從祭祀玉走到裝飾玉,也從玉幣走到玉器。
(4)不問蒼生問鬼神的拜拜政治學──青銅本是吉金,散發著黃金色的光芒,在時間的長河裡,青銅器也轉變成實質的銅錢。
老祖宗留下來的故事太多,筆者盡可能羅列與文物相關的故事,讓來客可以一本書在手,信步悠遊翰海故宮,享受人生片刻寧靜時光,即是所願。
作者簡介:
▍胡岱京(Andrew Hu)
從事導遊工作十餘載,長期關注臺北故宮文物,每年導覽場次超過上百場。通常介紹館內文物的風格,是以日常生活為出發點,破解歷史上沒有告訴你的真相。深入淺出的剖析,指點有趣的隱藏情節,用時事理解文化,為文物發聲的同時,讓你一眼千年的相遇,不再有走過卻錯過的遺憾。
章節試閱
▍第一單元 玩物「尚」志的起手式
從你打開內文開始,一進入導覽大廳,我先介紹《清院版清明上河圖》,再到旁邊 106 室的「集瓊藻」,我用七件重要的文物,包括象牙球、景泰藍、朝珠、紅珊瑚、魁星踢斗、點翠、多寶格,以及 108 室的「貴冑榮華」紫檀家具、甪(音同路)端、壁瓶、羅漢床,讓你快速了解公子哥的玩物「尚」志,和恭親王皇族的頂級品味。
我挑選的這十餘件文物,它們對中國的皇室都有很明顯的代表性,因為一眼即知這些都不是普通人家裡會出現的東西,而且文物的背後,都有著語音導覽機不會告訴你的前塵往事。
每一個展廳我都會準備一個學習單,例如在第一單元中涵括了「導覽大廳」、「集瓊藻」以及「貴冑榮華」三個展廳,於是我設計了三份學習單,讓讀者每個單元結束之後,可以自我實測以及驗證學習的成果。
◆ 導覽大廳
╴中國最著名的長卷:清明上河圖
刷過機器票卡,進入展間向左轉,就會走到 102 室的「導覽大廳」,在牆壁上有非常醒目的燈箱,呈現著《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的精采局部。此卷是由清朝畫院的畫師陳枚、孫祐、金昆、戴洪、程志道等五人,奉乾隆之命通力合作所完成的長卷。在西元 2016 年清明節時,臺北故宮一次展出館藏八件,不同時期的明清兩代所詮釋的清明上河圖,可謂之盛況空前。
但若是說到清明上河圖,目前已知最早的版本為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描寫的是京城汴(音同變)梁(今河南省開封市),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被後世譽為中國畫史上風俗畫的超級傑作,也成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現藏於北京故宮。後人受了宋版的啟發,陸陸續續出了很多的臨仿本,但這些仿本並不完全 copy 原作,有的甚至加入自己朝代的建築風格特色,跟宋版張擇端的作品有很大的差異。
我們就拿宋版與眼前燈箱的清版為例,最受人矚目的就是眾人聚集的那座橋,宋版的橋是竹製的;而清版的橋是石製的,這就代表清朝的科技遠高於北宋,話雖如此,但可別忘了北宋有三大發明,包括指南針─改變了航海技術;火藥─由冷兵器進階到熱兵器;以及造紙術─推動教育識字的普及率。當時北宋的人均近 2300 美元,是歐洲國家的五、六倍,國民生產總額佔全世界的 60%,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除了首都汴梁之外,還有許多的大城市,北宋實施四京制:東京是首都,位在汴梁(現河南開封),因此也稱汴京;西京就是洛陽,退休官員喜歡住在這裡,形成政治文化的副都;南京非現在的南京,而是指現在的河南商丘;北京則是指現今的河北大名縣。
這汴京超過一百五十萬的人口,遠遠超過同時期歐洲最大的城市(沒有一個超過二十萬人),攤在汴京眼前,歐洲可說是標準的矮小窮的地區。那問題來了,汴京到底有多大?大宋都城汴梁,共可分為三大部份:(1)皇城、(2)內城、(3)外城,光是外城的邊長就超過五十公里了。汴京城很明顯地碾壓唐朝的長安城,這麼多的人口,夜生活想必非常豐富,因為大宋取消宵禁的制度,夜生活熱鬧萬分,除了路邊攤及餐館之外,還衍生出類似現今「吳柏毅」的外送服務,充分做到 24 小時,服務不打烊的程度!
吃飽喝足之外,夜生活最熱鬧的,莫過於是娛樂業了,北宋叫「瓦舍」,臺灣有一個劇團叫「相聲瓦舍」,由馮翊剛等人創辦,名稱由來在此。然而,拜餐飲娛樂業之賜,汴京城的特種行業也紅紅火火的大張旗幟,宋版畫中的「正店」就是酒館兼酒家的場所,連宋徽宗所愛慕的一代名妓李師師,同樣也是出於風塵,甚至還叫人挖條地道連接皇宮與妓院,好掩人耳目。
大環境如此,又剛好誕生了一位文青皇帝宋徽宗~趙佶,一般人對他的印象始終停留在只會畫畫寫詩,無法治理國事,導致自己被金兵俘虜,北宋慘遭滅亡!但凡事總有一體兩面,雖說趙佶在政治上無能,但是在藝術造詣方面,卻是全世界最才華洋溢的皇帝,在繪畫中可見詩書畫三絕,在書法中自創「瘦金體」,收筆完全不藏鋒,自行開創出「趙氏流派」的新風潮。
╴清版 vs. 宋版《清明上河圖》
光是自己技藝高超還不夠,趙佶坐上皇帝大位之後,不僅提高畫師地位及薪資,更將繪畫納入科舉考試的項目,考題由宋徽宗親自命題,例如:「竹鎖橋邊賣酒家」,大部份考生著重在酒家或竹林小徑,唯獨考生李唐畫著橋邊一片竹林,有一幅迎風招展的「酒」旗幟斜掛在上頭,但卻不見酒家蹤影,徽宗閱卷後大悅,這種把酒家藏在竹林中的風格,完全符合「鎖」的意境,於是欽點李唐為狀元。身為北宋皇帝所主導的翰林書院,裡面都是徽宗萬中選一所訓練出來的人才,像是《千里江山圖》的少年王希孟,創作此幅作品時年僅 18 歲;亦或是《清明上河圖》的張擇端,對後世繪畫影響甚鉅!若說世上沒有宋徽宗,也許上述二幅作品就不會問世,更不會出現清院版的清明上河圖了。
大家如果細細比較一下,可能會發現宋版的船比清版清明上河圖的船來的大,原因在於乾隆時代,外交政策都是採取鎖國海禁,除了中國以外的地區,都是屬於蠻夷之邦的概念,因此少有越洋的大帆船,但在康熙時把臺灣納入版圖,就開始有兩岸的貿易往來。不管哪一個朝代的清明上河圖,帆船都是木製的船身,航行久了難免船身會漏水,必須要對船隻進行整修,遠在十三世紀,馬可波羅在《東方見聞錄》清楚地記載:「中國木油與石灰相混合,以填塞船縫」,文中所謂的木油就是指桐油,而台灣從丘陵至山區,都可以找到油桐樹的蹤跡。
桐油的運用,起源在長江上游的江邊族群,該族群知水性並精於造船,客家人逃難至當地也學會此法。約在南北朝的時候,桐油就使用於造船及木造結構的建築上。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時,桐油經過海上絲路遠傳至海外,因為便宜又耐用,東南亞諸國依然在使用,下次如果去旅遊的話,大家可以多多觀察一下。
清朝時期,油桐樹已種植全台灣,由南到北的淺山及丘陵地都有分佈,這些都是客家人的主要居住地,因此油桐樹對客家人而言是充滿了兒時回憶!每年三月,油桐開始長出芽到吐葉再到出花苞,清明進入吐花階段→逐漸開花→油桐花盛開,結束長達兩個月新葉生長與開花期,因花瓣成雪白色,落瓣大約在五月底,所以油桐樹在台灣也有「五月雪」之稱。客家人移民台灣時,會帶各式各樣的種子,形成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體,除了幫大清帝國的船隻做中繼站(補修站)之外,油桐也可以做成火柴棒、木屐等等。
總體來說,宋版《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以個人士大夫的視角,開頭由馱炭驢隊入鏡,給人荒涼蕭瑟之感,眼尖的觀眾還可能發現烽火台及城門上,居然沒有士兵在看守;而清版是皇帝給畫院的作業,必須要迎合皇帝的視角,要求標準就是要繁榮昌盛,大清吉祥。
▍第一單元 玩物「尚」志的起手式
從你打開內文開始,一進入導覽大廳,我先介紹《清院版清明上河圖》,再到旁邊 106 室的「集瓊藻」,我用七件重要的文物,包括象牙球、景泰藍、朝珠、紅珊瑚、魁星踢斗、點翠、多寶格,以及 108 室的「貴冑榮華」紫檀家具、甪(音同路)端、壁瓶、羅漢床,讓你快速了解公子哥的玩物「尚」志,和恭親王皇族的頂級品味。
我挑選的這十餘件文物,它們對中國的皇室都有很明顯的代表性,因為一眼即知這些都不是普通人家裡會出現的東西,而且文物的背後,都有著語音導覽機不會告訴你的前塵往事。
每一個展...
作者序
▍序/北京看建築,臺北看文物;北京走斷腿,臺北不踩雷
在疫情席捲全球之前,我每年導覽臺北故宮的次數超過百場,導覽的遊客來自五湖四海,但不容否認的是,還是以中國大陸遊客居多。如果是第一次到訪故宮的遊客,問題千奇百怪,歸納前三名的疑問︰
(1)客問︰「故宮逛一次要花多少時間?」我回︰「這個問題就要反問你,有人半小時就出來了,也有人待了一整天。你既沒有租語音導覽機,也沒有找故宮導遊,我想應該很快就會結束了。」
(2)客問︰「導遊啊導遊,臺北故宮裡的東西都是真的嗎?如果有假的,假貨在哪裡?」這是大部分的遊客會提出的問題,不過這也難怪,當我們去北京故宮也會問導遊︰「什麼東西才是真的?」
(3)客問︰「現在故宮有什麼特展?」我回:「您有來過故宮嗎?」客回:「沒有,我第一次來。」我回:「那故宮文物對您來說,全部都是特展啊!」
台灣很小,風景只有小橋流水,要看大山大海,大陸多的是,很多人去過北京故宮,難免會拿臺北故宮來做比較,但重點是去北京故宮看的是建築,來臺北故宮看的是文物。然而北京故宮的創建始於明永樂皇帝,他一生最主要的功績有四個︰
(1)編纂永樂大典,類似現今的百科全書。
(2)命鄭和下西洋,目的是宣揚國威、擴展對外貿易,以及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3)遷都,由南京搬至北京。
(4)建紫禁城,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宮殿群,西元 1420 年完工,並於西元 1925 年成為故宮。
那為什麼叫做「紫禁城」呢?是因為中國古代星象系統分成三垣四象,「三垣」指的是太微星垣、紫微星垣和天市星垣,紫微星垣位於正中央,用來象徵皇帝的居所;而「紫禁」是因為皇居所在,禁止閒雜人等出入,因而稱之為「紫禁城」。
如果僅就面積與藏品來做說明,我們就拿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來超級比一比吧,北京故宮創立於西元 1925 年,場地仍沿用紫禁城的原址,若以博物館的規模來說,擁有驚人的超大面積,總腹地為七十二點五萬平方公尺,約莫是一百個足球場那麼大,在西元 1987 年成為世界遺產;然而臺北故宮博物館於西元 1965 年落成並對外開放,外觀雖然是中國古代的傳統建築,但內部卻擁有溫濕度監控的現代化博物館設備,腹地面積有十六萬平方公尺,與北京故宮根本就不是同一量級的擂臺。再來就收藏品的數量而言,北京故宮的收藏品現在約莫有一百九十萬件,臺北故宮在西元 1949 年撤退到臺灣來,帶來的文物大約六十萬件,一直到現在,都有接受外界的捐贈或自購,迄今總共約有六十九萬件左右的收藏品,即使如此,也沒有超過北京故宮的零頭。
另外,大家千萬別忘了,臺北故宮為了要平衡南北城鄉差異,特別在西元 2015 年,選址嘉義縣太保市成立故宮南院,開幕當天請到馬英九、成龍當現場嘉賓,成龍還特別獻上祝福禮 12 獸首的復刻版,放置在大門兩側。但遺憾的是,不久之後馬首及龍首遭二位獨派人士潑紅漆,更在龍首基座噴上「文化統戰」的字樣,兩人被嘉義法院判刑二個月,得易科罰金。至此之後,12 獸首就被移到倉庫擺放,無緣再見天日了。
私心覺得,臺北故宮是一個集合精品的博物館,把世界聞名遐邇的人氣藏品一網打盡,例如人氣三寶︰《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宋畫三幅國寶作品︰范寬《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以及李唐《萬壑松風圖》,這三件才是故宮三寶才對,但書畫作品非常脆弱,展出的次數及天數極為短暫,所以你若能親眼目睹真蹟,代表本身顏值大爆棚啊!
其實我上面所說的這些經驗都是為了提醒你︰一趟真正有價值的故宮之旅(其他博物館亦然),不應該只是在熱門文物前拍個照打個卡,而是應該真正去瞭解文物背後所要傳遞的故事,這就是我決定寫下這本書的初衷。
因此,我針對故宮的常設展間,挑選了三十餘件非常重要的文物,這其中有你耳熟能詳的作品,但也有可能是你未曾聽過的寶物,整本書以展廳做為區隔,劃分出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先從一樓的導覽大廳光板《清明上河圖》開始,我們都知道最早的清明上河圖是北宋張擇端所畫的,而臺北故宮的光板則是清院本,由五位畫院的畫家所共同完成的。隨後進入隔壁 106「集瓊藻」展廳,蒐列的文物以公子哥乾隆爺為發想,舉凡象牙球、景泰藍、朝珠、珊瑚、點翠、多寶格皆有羅列。108「貴冑榮華」,清代家具展廳,介紹恭親王奕訢宅邸家具的奢華,與故宮旁邊的東吳大學還有歷史的相關連結。
第二單元中,走到二樓右轉的走廊裡,我選了三件比較有名的陶器,帶領大家由年代遠至近的了解陶器對人類的重要性。207「搏(音同團)泥幻化」展廳精選六件瓷器,其中有你很熟悉的嬰兒枕、汝窯,還有轉心瓶,這些瓷器的高超工藝,一直是歐洲上流社會所學習的典範!
第三單元,306「敬天格物」展廳是華人最愛的玉器藏品,最初古人把玉當作避邪與祭祀的工具,而現代人則當作裝飾品或餽贈的禮物,例如超人氣的《翠玉白菜》以及《肉形石》,都是你除了打卡發文之外,必須深入了解文物背後所沒有說的秘密。
第四單元,最後一個展間是位於三樓「吉金耀采」的青銅器,這個展廳給我感受到的能量最為強大,也許是文物的年紀最悠久,向上衍生至商周時期,迄今至少三千多年;另一個可能是自身的敏感體質,身體感覺疲憊或負能量纏身時,就會到 304、305 室青銅器展間來「充電」。我先選了四個必看的西周青銅器,分別是︰《毛公鼎》、《宗周鐘》、《散盤》以及《頌壺》,另外再搭配四件生活用品,從這些上千年的古人文物當中,你會突然發現,現在我們所講求「文創」風的藝術作品,似乎慢慢都朝「復古」或「仿古」的道路在靠攏。溫馨提醒一點,故宮的常設展中,除了《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偶爾會南下嘉義的南院故宮巡展之外,基本上展品陳列的位置都是固定的。
回想從事導遊工作也超過十餘年,我最喜歡的臺灣景點就是臺北故宮,同時也拜新冠疫情所賜,全世界的觀光業全部都按下了暫停鍵,所以我才有空檔的時間,把腦袋的東西以及手邊的資料,慢慢的化成文字呈現在各位的眼前,以導覽者的角度切入日常;用故事鋪陳文物;用時事理解文化,期待故宮都能成為你我心中的羅浮宮。
▍序/北京看建築,臺北看文物;北京走斷腿,臺北不踩雷
在疫情席捲全球之前,我每年導覽臺北故宮的次數超過百場,導覽的遊客來自五湖四海,但不容否認的是,還是以中國大陸遊客居多。如果是第一次到訪故宮的遊客,問題千奇百怪,歸納前三名的疑問︰
(1)客問︰「故宮逛一次要花多少時間?」我回︰「這個問題就要反問你,有人半小時就出來了,也有人待了一整天。你既沒有租語音導覽機,也沒有找故宮導遊,我想應該很快就會結束了。」
(2)客問︰「導遊啊導遊,臺北故宮裡的東西都是真的嗎?如果有假的,假貨在哪裡?」這是大部分的...
目錄
序/北京看建築,臺北看文物;北京走斷腿,臺北不踩雷
▍第一單元 玩物「尚」志的起手式
◆ 導覽大廳
中國最著名的長卷:清明上河圖
清版 vs. 宋版《清明上河圖》
圖/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圖/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 106 室 集瓊藻
院藏珍玩精華展
象牙球:進入魔術方塊的世界
圖/鏤雕象牙雲龍紋套球 24 層
圖/雕象牙透花人物套球 18 層
景泰藍:奢豪的藍瓶子
圖/明萬曆掐絲琺瑯雙龍盤
圖/掐絲琺瑯冰梅紋瓶
乾隆最時尚的琺瑯組
圖/金胎內填琺瑯西洋仕女執壺
滿滿儀式感的朝服
圖/東珠朝珠
臺灣特產:紅珊瑚樹
圖/桃紅珊瑚
考生必拜神器及點翠
圖/珊瑚魁星點斗盆景
一根羽毛的工藝
圖/銀鍍金點翠嵌寶福壽簪
開箱《多寶格》:皇帝的玩具箱
圖/紫檀多寶格方匣
圖/雕紫檀蟠龍方盒百什件
◆ 108 室 貴冑榮華
清代家具展:大款家族的風範
紫檀家具:豪奢品的頂配,無人能敵!
皇帝的保鑣兼翻譯官
圖/甪端
盆景的變身
圖/三希堂壁瓶
一張床的前世今生
圖/雲龍紋束腰羅漢床
▍第二單元 是日用品也是必需品
◆ 207 室 搏泥幻化
傳說中的蛋殼陶
圖/黑陶高足杯
老外最愛的三彩馬
圖/唐三彩馬球仕女俑
微胖就是王道,故宮第一美女
圖/灰陶加彩仕女俑
瓷器小知識
降溫神器:古人原來這樣午睡
圖/定窯白瓷嬰兒枕
北宋汝窯:無紋孤品
圖/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
宋代建窯:魔鬼藏在細節中
圖/建窯黑釉兔毫盞
撩妹專用戶:鬥彩
圖/大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永樂至宣德的外交胖胖瓶
圖/青花雲龍紋天球瓶
清乾隆:人生的走馬燈
圖/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
▍第三單元 生活必須要有滿滿的儀式感
◆ 306 室 敬天格物的玉器
什麼是玉?古人說了算
圖/龍山齊家系玉璧
玉的修行,人的修行
圖/良渚文化晚期玉琮
玉殮人生:漢代人如何用玉,陪走人生最後一哩路?
圖/覆面玉石飾件及含蟬
圖/金片包玉豬(西漢晚期至東漢)
皇帝封禪的玉冊
圖/宋真宗祥符元年禪地玉冊
◆ 308 陳列室
屏風界的天花板
圖/碧玉屏風
不是文物:臺灣花蓮豐田閃玉
圖/翡翠玉花鳥瓶
◆ 302室 國寶薈萃
人氣三寶之一
圖/翠玉白菜
人氣三寶之二
圖/肉形石
▍第四單元 不問蒼生問鬼神的拜拜政治學
◆ 305 室 吉金耀采的青銅器
院藏銅器精華展
人氣三寶之三
圖/毛公鼎
走鐘的厲王
圖/宗周鐘
馬衡拓本破懸案
圖/散氏盤
當青銅器遇上香奈兒
圖/頌壺
「鼓舞」、「斡旋」、「五音不全」的出處
圖/子犯龢鐘
古人用的小火鍋:「染指於鼎」的出處
圖/漢四神獸染爐
現代的蒸鍋或電鍋
圖/西周早期吐舌夔紋方甗
「加官晉爵」的緣由
圖/子爵
序/北京看建築,臺北看文物;北京走斷腿,臺北不踩雷
▍第一單元 玩物「尚」志的起手式
◆ 導覽大廳
中國最著名的長卷:清明上河圖
清版 vs. 宋版《清明上河圖》
圖/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圖/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 106 室 集瓊藻
院藏珍玩精華展
象牙球:進入魔術方塊的世界
圖/鏤雕象牙雲龍紋套球 24 層
圖/雕象牙透花人物套球 18 層
景泰藍:奢豪的藍瓶子
圖/明萬曆掐絲琺瑯雙龍盤
圖/掐絲琺瑯冰梅紋瓶
乾隆最時尚的琺瑯組
圖/金胎內填琺瑯西洋仕女執壺
滿滿儀式感的朝服...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