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段從舞蹈教室到跨國品牌的創業傳奇。
也是一部關於企業興衰、信念與愛的生命告白。
唐雅君從23歲以家人資助創立雅姿韻律世界,以借力使力策略聯盟快速拓點,建立SOP與教練培育制度,打造出台灣第一代連鎖健康俱樂部品牌——「亞力山大」,並以全球首創的「四合一IC會員卡」與親民月費制度,引領全民健身風潮。
全書真誠記錄唐雅君從家庭教育、創業高峰到企業歇業、司法風暴的完整歷程。面對資金斷裂、法規重壓與媒體輿論,她仍選擇誠實面對,寫下那句震撼人心的自白——「不是救不了,而是未被允許救。」入獄後,她以「779號」的身分自省重生,在信仰與親情的支撐下,走出低谷。
曾青年創業楷模到出獄重生,她以「17 Say No」歸納經營者必修的17條戒律,提醒每位創業者:創業不是浪漫,而是責任;成功不在速度,而在分寸與持續學習。
作者簡介:
唐雅君
台南人,畢業於文化大學舞蹈系,並先後取得國立政治大學與長江商學院EMBA,曾就讀實踐大學創意產業博士班。她是台灣健身產業的重要推手,先後創辦「雅姿韻律世界」、「亞力山大健康休閒俱樂部」、「亞爵會館」與「君SPA」等知名品牌,並在兩岸多個大型商業計畫中擔任要職。曾獲「創業青年楷模」、「傑出工商婦女獎」、「世界十大傑出華商婦女華冠獎」,並多次入選《天下雜誌》最具影響力女企業家。她長年投入青年創業、健身產業與公益事務,亦曾任臺灣青年創業協會總會長、全球SPA協會臺灣理事長。
章節試閱
健身產業,是烙印在我身上的標籤
我的一生,可以說都給了健身產業。曾經,我滿懷感恩。那時常掛在嘴邊的是:「能做這一行,真是幸運。」看到大家因為健身變得快樂,因為亞力山大讓生活不一樣,我真心覺得,此生像是來修福報的。
但是,公司結束後,我才感覺:我不是來修福報的,而是來消業障。一定是上輩子做了什麼,這輩子才會做這樣的行業、遇上這樣的報應。
從10個員工到8萬名個會員
當初,只是不喜歡框框架架的學習,選了舞蹈系;又因為喜歡把所學應用在市場上,當了韻律舞蹈老師。一路走著,就走進了健身產業。然後,「健身」,就變成了我的標籤。
1980年代,健身觀念還很稀薄,甚至男生、女生一起運動,在那個保守的年代,都難以被接受。對於「不小心創業、不小心就做成健身行業」的我來說,每天腦子裡想的,只有一件事:怎麼讓人動起來?
從觀念、環境、服務,到專業體系與人才培養,各面向都從零起步,建立全新的商業模式。也許剛開始是對的,但走著走著,卻越來越沉重——重資產、重營運、重專業、重人力,還有重安全。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當年撐下那種壓力的人,竟然是我。
我從十個員工開始,一路帶領到兩千多位員工、八萬名會員。這不只是線上註冊的數字,而是一群需要長期服務、維持高留存率、像家人般親近的會員。光是在台灣,每天進入各場館的,就有超過兩萬人次,需要我們用心接待與照顧。
這種會員制服務,本質上不是一次性買賣,而是長期關係。每天會員來健身、跳舞、游泳、美容 SPA、使用三溫暖,從接待、環境到安全,每個環節都要標準化執行。而會員的身體狀況隨時可能出問題:減肥、睡眠不足、出差過度,甚至慢性疾病。因此,員工都必須接受專業訓練,才能應對突發狀況。
夢想需要熱情,但企業需要精算
而對我來說,另一份沉重的壓力,來自背後龐大的投資與營運成本結構。每個場館建置成本大約在5000萬到8000萬元,旗艦場館甚至逼近一億元。光是台灣的租金,每個月就要4500萬元,洗毛巾費用也要400萬元。再加上兩千多位員工的薪資,這就是一種典型的重資產業態。
每一筆支出,都是實打實的現金壓力。現在回想起來,仍是「壓力山大」。在那個經營模式下,這份重量是真實的,是每天睜開眼就必須扛起的。
創業,應該是一種有計劃的行動。但回頭看,我的創業,沒有什麼計劃可言。以前接受採訪,常被問:「你的長期目標是什麼?」我最常回答:「我沒有太遠的目標,我只是今天很努力,明天能更好,邊走邊調。」現在回頭看,我覺得,那樣的想法,可能不夠。
夢想需要熱情,但企業需要精算。如果當初我的目標是「要賺很多錢」、「要讓家人過得更好」,都會是更務實、更好的答案。至少,那會讓我更早意識到:創業,是一件非常嚴謹的事,需要精算、需要風險控管、需要長期規劃。
沒有清晰的長遠目標,也不能說全錯,因為環境一直在變——健身觀念、生活型態在變,網路時代展開,現在 AI (人工智慧)又來了⋯⋯每個階段都在翻新規則。
但問題是,我走在最前面,卻背著重資產、重營運的包袱。
這樣的商業結構,要擴到很大,本來就該更審慎、更評估風險。否則,就像當年的我,只顧低頭打磨產品,卻忘了抬頭看整個路況;一旦方向錯了,回頭的成本,往往比你想像的大得多。
高投入 × 高退場成本
偶爾遇到以前的會員,或在朋友聚會上,他們會叫我一聲「雅君」或「唐老師」,然後說:「好可惜,你以前那個地方真的很好,現在到處找不到那樣的環境了。」聽到這些話,心中五味雜陳:有尷尬、有暖意,但更多的是揮之不去的內疚。
聊起來,我們常感嘆:「當初太理想了,只想把事情做好,沒有把那筆帳算清楚,所以才會做不下去。」
當初亞力山大整併調整後,一間就是800、1000、甚至2000坪。這種複合式健康俱樂部的商業模式,財務結構本來就比多數行業辛苦。做生意,第一件事一定是資金要準備充足。多數行業自備資金外,還能透過貸款、投資人,甚至政府輔助貸款融資。但我們這一行,當初幾乎沒有管道。
尤其像我們這種「什麼都有」的大型場館,不同於診所、美容 SPA、零售業,甚至小吃店——那種五十到一百坪的小空間,還有機會購買不動產,一邊經營、一邊累積資產。過去四十年,不少服務業正是靠著「經營 + 房地產投資」,累積資產、分散風險,甚至在關鍵時刻拿來當融資籌碼。
但我們這種超大商業空間,根本買不起,只能租。更棘手的是,有些特殊項目必須設在特定商業區。因為堅持合法經營,就得承受遠高於一般地段的租金;公共安全的投入,也一分不能省。
亞力山大從小變大、產品迭代的過程,也逐漸形成一種特殊的經營成本結構。早期健身產業,許多業者在創業初期,除了投入自有資金,還會採用預收會員制,這是一些服務業常見的資金來源。當時業務成長一片樂觀,我卻低估了長期風險。
預售本身沒有絕對對錯,問題在於缺乏妥善的風控與管理。而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也因此付出慘痛代價。
在我經營亞力山大的年代,健身產業多以大型場館為主——健身房、泳池、多功能教室、健康餐飲吧、三溫暖,應有盡有。這種規模的建置成本極高,每一分裝修、每一項設備,都是用真金白銀砸下去的,而且場館多半是租來的。
一旦景氣不好,或租約出問題,不得已遷移或收掉時,投入的成本往往很難保全:裝修留在房東的牆上;器材設備因租約未滿、場地未復原,被行使留置權沒收;押金也可能因租約提前終止而拿不回來。亞力山大停業時,光押金就有一億二千萬沒能收回。
這就是當時商業模式的風險——退場不容易,比別的行業更折磨人。
對沒有資本靠山的我來說,那很不容易。
台灣健身產業改變,是希望的起點
這些年雖未直接投入,但學習未停。參加國際論壇、考察各國(澳、紐、日、中、港),我看到產業已經大不相同。最大差別是,人們對運動的接受度很高,不再需要鉅資教育市場,也不必在裝修設備上過度堆砌。健身的本質變得更純粹,用戶需求趨向便利與可及性——離家近、離公司近,在一公里生活圈內解決。
日本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市場。作為健身產業資本化最早、上市公司最多的國家,幾家頭部企業近年加速調整,包括併購整合,走向社區化、智能化、小型化、主題化,甚至與政府合作,開發銀髮市場與社區健康中心。新冠疫情帶來的壓力,更凸顯資本化的優勢——上市企業憑藉資本實力,有更多容錯空間,得以撐過難關。
中國市場則在經歷長期惡性競爭、倒閉潮與 O2O 智能健身房的擴張後,這幾年開始洗牌。這樣的動盪,像極了十八年前的台灣——洗牌之後,反而有機會轉身,走向更穩健的道路。
我認為,新冠疫情的衝擊,為全球健身產業上了一課:資本優勢與商業模式被迫重新檢視,也讓經營者回到本質,尋找更符合長期發展的方向。
台灣健身產業相較其他國家經營更好,而且已有兩家品牌成功上市——這在其他地方並不多見。
在政府推動下,地方與民間合作的複合式運動中心遍地開花,讓運動不再是「中產以上」的專利,而是人人可親近的日常。從都會到鄉鎮、巷弄裡,小型健身房、私教工作室、瑜伽、皮拉提斯⋯⋯越來越多。
同時,收入結構也出現關鍵優化:早期多是平均月費千餘元的「吃到飽」模式(不限時間、設施、課程)。如今,除了固定月費,多了一項對經營者極具吸引力的——一對一教練課程。單堂費用約1500元至2000元;一位會員一個月上6堂課,月消費就破萬。這不只是消費升級,更是營收結構的優化,推動行業更成熟。
在產業逐漸走向輕資產、輕營運與數位轉型的趨勢下,設備可租賃,場地能與房東合作,甚至採共享空間模式——這些,都是對中小經營者減壓、降風險的可行策略。
若要進一步規模化展店,加盟或合夥制度,也是選項。目前產業結構趨於小型化,資本與營運門檻已遠低於過去。只要模式正確、找到對的人,再加上總部穩健高效的系統,成功率更高,就如同便利超商能迅速擴張的原因之一。
如今的市場環境已不同於過去。但只要選對定位,避開前人跌過的坑,讓熱情與精算並行,依然可以在這個產業找到位置。
===
亞力山大的最後一夜
九千多天的最後一夜。
從 1982 年 12 月開始籌備創業,到 2007 年 12 月 10 日,9140 天——整整25年又9天。
創業的路走到盡頭,亞力山大也停在那裡。
那一夜,是我人生中最沉重、最無法逃避的。
在那之前,我都還沒放棄,只是現實逼得我必須停下來。與其說是決定,不如說是沒有選擇了。
再慘都還有希望,所以不能放棄
我告訴自己,必須成為最堅強的人。但同一瞬間,也有雙腳拖著沒有魂的身體前行的感覺。
我走進那個房間,記得是凌晨一點。我們約了所有高階主管。
當我看到那些一路和我一起成長、共同經歷成功與風雨的夥伴,那一刻,我整個人都塌了下去,膝蓋也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
我開口說:「對不起,我沒能把亞力山大撐下去。」 眼淚,在那一刻止不住地流下來。
全場靜默。沒有人哭,但我知道,他們都聽進去了。沒有人逃避,也沒有人埋怨。
大家像是還沒有放棄,就像過去一次次遇到困難那樣,準備接受任務,繼續再努力。
是的,我真的很需要他們,需要他們的不放棄,也需要他們陪我面對後面那些不容易。
因為現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找接手的人,讓會員能繼續運動,讓員工還有工作,也讓那些我們花了許多心血打造的場館,能夠被延續。
所以,我請了會計師和律師,真誠地說清楚所有狀況。不掩飾、不美化,只希望大家能夠理解,也願意相信。讓他們有足夠的資訊去面對團隊,並安慰辛苦努力的同仁們。
我也告訴他們,我們的機會與最壞的可能。請大家相信,我會盡全力去找接手的人。
也請大家協助,對會員誠實地溝通。除了抱歉,也希望能給我們一點時間。至於會員的物品,也請放心,我們會妥善保管,分批通知他們前來領回。
而各分部的場館務必要保全好,這樣我們才能夠順利找接手的人。
有關同仁們最後一個月的薪水,也請放心。若公司無法支付,我們也會依法協助成立員工自救會,協助申請墊償基金,盡快讓大家領到。
最後的守護
幾個小時後,就是亞力山大正式歇業的記者會。
我們該怎麼面對會員、媒體、輿論?
在還沒找到接手人之前,那一夜,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最漫長、也最難熬的。
我辜負了他們的期待。但我看到的,不是崩潰,而是一群戰友。他們像以往無數次一樣,再一次整隊、準備上陣。
這一回,不是為了勝仗,而是為了最後的守護——守住員工的希望,守住會員的信任,守住那個承載無數人記憶的地方。
在我的眼裡,他們就像母親護著孩子,沒說怕,也沒有埋怨。那份勇氣與體諒,我永遠不會忘。
現在回頭看,也許那時他們心裡還相信——唐老師應該還是會撐過去,不會讓大家失望。
只是那一次,我真的沒有辦法了。
那一夜,我一直想著——再怎麼慘,也要盡自己所能,盡力挽回。不行,也要讓一切有秩序地結束。
健身產業,是烙印在我身上的標籤
我的一生,可以說都給了健身產業。曾經,我滿懷感恩。那時常掛在嘴邊的是:「能做這一行,真是幸運。」看到大家因為健身變得快樂,因為亞力山大讓生活不一樣,我真心覺得,此生像是來修福報的。
但是,公司結束後,我才感覺:我不是來修福報的,而是來消業障。一定是上輩子做了什麼,這輩子才會做這樣的行業、遇上這樣的報應。
從10個員工到8萬名個會員
當初,只是不喜歡框框架架的學習,選了舞蹈系;又因為喜歡把所學應用在市場上,當了韻律舞蹈老師。一路走著,就走進了健身產業。然後,「健身」,就...
作者序
自序
創業起落
我的一生,好像一直沒有停過,也一直在經歷。
可以說,我的一輩子,好像是有些人的幾輩子。其中有精彩,也有不堪;有對,也有錯;也有說不明白的是非。
很久以前,我曾想過,也許該把它寫下來,但那始終只停在想。
直到今年三月,好朋友鄧美華鼓勵我,我才決定,把自己的歷程故事記錄下來。
為什麼是現在?
因為現在的我,沒有企圖,也沒有什麼所求,才能更有勇氣提筆,把它寫下來。
很多記憶,如果不寫下來,就會慢慢模糊,最後什麼都不剩。
我不想等到有一天,連自己都忘了。更重要的是,我的人生幾乎牽動著家人,他們和我一起承受、一起走過。把這些經歷寫下來,說明白,也是給他們的一個交代。
這本書,不是為了教別人什麼。它是給自己的——創業的狂熱、失敗的代價、責任的重量、親情的依靠,都寫在這裡,作為自己的人生存證。
寫這本書確實是個挑戰,我常覺得自己總是給自己找麻煩。
是的,這本書,可以說是用生命在寫生命。
將近五個月的時間,我每天熬夜到天亮才肯停下來。家人與朋友不斷提醒我:「你做每件事就是這麼投入,可也要注意身體,萬一壞了怎麼辦?」我知道他們是對的,卻也明白,這就是我一路以來最大的問題——總是把自己逼到極限。
剛開始提筆時,我其實非常忐忑。從來沒自己寫過一本書,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一邊寫,一邊懷疑:我有資格再提起當年的創業事嗎?
我該從跌到谷底的經歷開始,還是從當初的創業起點說起?內心不斷拉扯,反覆糾結。慢慢梳理之後,才敢一點一滴把它寫下來。
可是,寫到後面,又冒出另一種焦慮——大家都說,真正能成功的創業故事不多,但關於成功的書卻很多。一本願意分享挫敗的書,也許有它的價值,但如果是我,市場能接受嗎?
最後,時報出版趙政岷董事長對我說:「把這本書寫完,你就可以放下,然後重新開始。」
我其實還沒有完全悟到,但我期待,自己有一個新的人生。
自序
創業起落
我的一生,好像一直沒有停過,也一直在經歷。
可以說,我的一輩子,好像是有些人的幾輩子。其中有精彩,也有不堪;有對,也有錯;也有說不明白的是非。
很久以前,我曾想過,也許該把它寫下來,但那始終只停在想。
直到今年三月,好朋友鄧美華鼓勵我,我才決定,把自己的歷程故事記錄下來。
為什麼是現在?
因為現在的我,沒有企圖,也沒有什麼所求,才能更有勇氣提筆,把它寫下來。
很多記憶,如果不寫下來,就會慢慢模糊,最後什麼都不剩。
我不想等到有一天,連自己都忘了。更重要的是,我的人生幾乎牽動著家人,他們和...
目錄
第一部|覺醒
健身行業,是烙印在我身上的標籤
東山再起對我來講就是夢魘
感謝那時候,願意陪我、相信我的人
第二部|開端
從這個家走出來的我
從分擔到承擔:那些我以為只是幫忙,其實是在練肩膀
從小,我的舒適圈就是「壓力山大」
過河小卒:創業,就是條不歸路
第三部|創業
雅姿韻律世界
亞力山大
亞爵會館
中國上海亞力山大
第四部|破口
三隻腳經營學
撞牆:當政府運動中心全面展開
雙卡風暴與國寶人壽變局;商場店被房東連累而重傷
從出售亞爵到支票詐騙
亞力山大的最後一天
不是救不了,是不被允許救
第五部|牢獄
我和司法的距離
在裡面,我的名字叫 779
愛,讓我們勇敢
回家路上
第六部|警惕
當加速被合理化時
危機感,是天使還是魔鬼?
遠端管理失速,不小心市場轉彎了
成為巨人公司的勇氣,不只是老闆的事
沒有邊界感,成人也是巨嬰
創業不只是夢想,而是責任
後記
爸爸用生命教我們的最後一課
第一部|覺醒
健身行業,是烙印在我身上的標籤
東山再起對我來講就是夢魘
感謝那時候,願意陪我、相信我的人
第二部|開端
從這個家走出來的我
從分擔到承擔:那些我以為只是幫忙,其實是在練肩膀
從小,我的舒適圈就是「壓力山大」
過河小卒:創業,就是條不歸路
第三部|創業
雅姿韻律世界
亞力山大
亞爵會館
中國上海亞力山大
第四部|破口
三隻腳經營學
撞牆:當政府運動中心全面展開
雙卡風暴與國寶人壽變局;商場店被房東連累而重傷
從出售亞爵到支票詐騙
亞力山大的最後一天
不是救不了,是不被允許救
第五部|牢獄
我和司法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