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收錄聶魯達創作情詩全集,包含《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船長的詩》、《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一次遍覽聶魯達重要情詩作品。
我那小小的寒冷的國家。
智利詩人聶魯達不只是一九七一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拉丁美洲詩人。他的情詩享譽全球,從初戀到末戀,從青春到中年,不變的熱情與眷戀,跨越愛與死,永恆與當下。本書完整收錄聶魯達創作的三本情詩集,包含《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船長的詩》、《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由詩人陳黎與張芬齡精心譯成,看見聶魯達筆下,愛情並非全然的浪漫甜美,儘管帶有苦澀,卻是唯一可與死亡、挫折、孤寂等人世黑暗相抗衡的力量,在光與陰影間,構築永恆的愛的共和國。
愛是這麼短,遺忘是這麼長。
年少的愛情,總讓人難以忘懷。《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是聶魯達為大學時期所交往的兩位女孩而作。當時還是年近二十年輕小伙子的他,筆端已然透露出銳利的鋒芒,擁有樸拙然而動人的意象,笑中帶淚卻也一針見血地刻畫出愛的歡愉和痛楚。《船長的詩》和《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是聶魯達與第三任妻子瑪提爾德愛情的紀錄與信物。前者包括收於前四輯「愛」、「慾」、「怒」、「生」裡的三十九首較短的詩,以及壓卷的三首較長的詩,雖是聶魯達寫給瑪提爾德的情詩集,但其營造出的情感氛圍和其述說的語氣頗為繁複多樣:時喜時怒,時剛時柔,時而甜蜜時而怨懟,時而懇切時而焦躁。後者則藉由時間變換,分成早晨,中午,傍晚,和夜晚四部分,季節變動的光影,死與生的形貌,愛之喜與悲的色澤,不斷閃現其中。這是詩人一日之作息,也是一生之作息。
作者簡介:
聶魯達(Pablo Neruda, 1904-1973)
智利詩人聶魯達是一九七一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拉丁美洲詩人。其詩作甚豐,詩貌繁複,不僅廣受拉丁美洲人熱愛,還因屢經翻譯而名噪世界,是世界各地讀者取之不盡的智慧和喜悅的泉源。本書完整收錄了分別於1924年、1952年和1959年出版的聶魯達一生三部情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船長的詩》 、《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堪稱是全世界閱讀者最多的一部「情詩聖經」。
譯者簡介:
陳黎
詩人,翻譯家。著有詩集,散文集,音樂評介集等二十餘種。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時報文學獎敘事詩首獎、新詩首獎,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等。2005年獲選「台灣當代十大詩人」。2012年獲邀代表台灣參加倫敦奧林匹克詩歌節。2014年受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詩集譯成外語出版者有英、法、義、西、荷、日、韓等七種凡十本。
張芬齡
詩評家,翻譯家。著有《現代詩啟示錄》,與陳黎合譯有《辛波絲卡詩集》,聶魯達《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疑問集》,《拉丁美洲現代詩選》,《死亡的十四行詩:密絲特拉兒詩選》,《精靈:普拉絲詩集》,《萬葉集:369首日本國民心靈的不朽和歌》,《星羅萬象一茶味:小林一茶俳句500首》等三十餘種。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小品文獎,並多次獲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2017年與陳黎同獲「胡適翻譯獎」。
章節試閱
肌膚,吻,夢的共和國
——聶魯達的三部情詩集
智利詩人聶魯達(Pablo Neruda, 1904-1973)是一九七一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拉丁美洲詩人。情感豐沛的聶魯達對世界懷抱熱情,對生命充滿探索的好奇心,對文學創作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因此能將詩歌的觸角伸得既深且廣,寫出《地上的居住》(Residencia en la tierra)、《一般之歌》(Canto general)、《元素頌》(Odas elementales)、《狂想集》(Estravagario)、《黑島的回憶》(Memorial de Isla Negra)、《疑問集》(El libro de las preguntas)等許多動人的土地與生命的戀歌。雖然聶魯達的詩風歷經多次蛻變,但是私密的情感生活始終是他創作題材的重要來源,二十歲、四十八歲、五十五歲時出版的三部情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Veinte poemas de amor y una canción deseperada)、《船長的詩》(Los versos del capitán)、《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Cien sonetos de amor)即是明證。他的詩具有很奇妙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他相信「在詩歌的堂奧內只有用血寫成並且要用血去聆聽的詩」,並且認為詩應該是直覺的表現,是「對世界做肉體的吸收」。這樣的創作理念,我們在他早期的詩作,譬如《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即可略窺一二。
聶魯達在十歲左右開始寫詩。後來他回憶那段歲月,在〈詩〉一詩中寫道:「某樣東西在我的靈魂內騷動/狂熱或遺忘的羽翼/我摸索自己的路/為了詮釋那股/烈火/我寫下了第一行微弱的詩句。」終其一生,聶魯達透過詩歌為那股在靈魂內騷動的烈火——性慾的,愛情的,心靈的,社會的,政治的,歷史的——尋找出口,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以不同的關注角度和不同的形貌呈現在作品中,於是我們看到詩風多樣的詩人情感豐沛始終如一,而1924年出版的《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據說此詩集最初有意名為《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的詩》(Poemas de una mujer y un hombre)——可視為情與慾萌芽初期的聶魯達的烈火青春記事。
1 美麗與哀愁的青春情愛之旅:
《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
《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在百年前出版時可謂突破了拉丁美洲現代主義和浪漫主義詩歌的窠臼,被譽為拉丁美洲第一批真正的現代情詩。如今這本詩集被譯成多國語言,在全球銷售已達億本,而詩中許多美麗的詩句在拉丁美洲當地像流行曲調或諺語般家喻戶曉地被傳誦著,也廣為世界各地讀者和寫作者引用,成為文學經典。這本詩集是聶魯達的第二本詩集,在寫作這些情詩時,他還只是個年近二十的年輕小伙子,就創作生涯而言,應該尚屬學徒階段,但筆端已然透露出銳利的鋒芒,詩中多處奔躍出樸拙然而動人的意象,笑中帶淚卻也一針見血地刻畫出愛的歡愉和痛楚。
這本詩集是青春期的聶魯達的愛情心路歷程,性的探索,愛情的惶惑、渴望與失落,無法獲致心靈溝通的焦躁,強烈的孤寂感……諸多複雜的情緒與思緒生動且赤裸地流瀉於文字之中。年輕的詩人企圖向世人宣告令他歡喜悸動的性與愛的體驗,更企圖為令他躁動不安的情感難題或心靈課題尋找安頓的力量。我們看到一名青年為了捕捉愛情的輪廓或釐清情愛的真義,時而歡喜歌唱,時而哀傷詠嘆;時而嘶吼吶喊,時而搥胸頓足;時而自我辯證,時而作繭自縛。這本詩集是歌詠愛情的浪漫獨白,是傷痕累累的愛的印記,是尋求溝通的心靈記錄,反覆誦讀這些詩作,似乎感覺一波波跌跌撞撞的生命浪花在心中湧動,撩撥起美麗與哀愁並陳的青春追憶。
聶魯達出生於智利中部盛產葡萄的帕拉爾(Parral),母親在生下他數週之後死於肺結核。兩歲時,他隨擔任鐵路技師的父親遷居智利南方偏遠的拓荒地區泰穆科(Temuco)。成長於原始森林區的聶魯達同年最親密的友伴是花草樹木和甲蟲、鳥、蜘蛛等自然景物,這樣的成長背景無疑在他日後的詩作中具有一定程度的意義與影響。在《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裡,我們看到聶魯達信手拈來地自大自然擷取意象,營造出美麗與哀愁交融的愛的氛圍:「光以其瀕死的火焰包裹你。/出神而蒼白的送喪者,如是站著/背對那些在你周圍旋轉的/夕陽的古老螺旋槳」,「一束陽光落在你深色的衣裳。/夜巨大的根莖/突然從你的靈魂生長出」(第2首);「早晨滿是風暴/在夏日的心中」,「雲朵漫遊如一條條道別的白色手帕,/風用其旅人的雙手揮動它們」,「無數顆風的心/在我們相愛的寂靜裡跳動」(第4首);「夜鳥啄食初現的星群/星光閃爍如愛戀著你的我的靈魂」,「黑夜騎著陰暗的馬奔馳/把藍色的花穗灑遍原野」(第7首);「下雨了。海風追獵著流浪的銀鷗」,「水赤著腳走在潮濕的街上。/樹葉,像病人般,抱怨那樹」(第8首);「有時像一枚錢幣/一片太陽在我兩手間燃燒」,「薄暮時分慣讀的那本書掉落地上,/我的披風像一條受傷的狗在我腳邊滾動」(第10首);「啊,走那條遠離一切的道路,/沒有苦惱、死亡、冬天在那兒攔截,/在露水中睜開它們的眼睛」(第11首);「風突然怒號,擊打我緊閉的窗。/天空是一張大網,擠滿了陰影的魚群。/所有的風在這裡先後釋放,所有的風。/雨脫光衣服」,「悲傷的風四處屠殺蝴蝶」,「風暴捲起黑葉,/放走所有昨夜停泊在天空的小船」(第14首);「風在幽暗的松林裡解開自己。/月亮在遊蕩的水上發出磷光。/同樣的日子相互追逐糾纏」,「月亮轉動它夢的圓盤。/最大的那些星星藉你的眼睛望著我。/而因為我愛你,風中的松樹/要用它們的針葉歌唱你的名」(第18首);「夜綴滿繁星,/那些星,燦藍,在遠處顫抖」,「晚風在天空中迴旋歌唱」(第20首)。
【女體與自然景象】
在詩中,聶魯達也喜歡將女體與自然景象結合,讓她們化成為泥土、苔蘚、星辰、霧氣、露水、海浪……。在年輕詩人心中,女體似乎蘊含無窮的魅力,展現出多樣的風情:女人的身體有時是「白色的山丘」,是供粗獷如農人的男性開墾的大地,有時是「陸上的海螺」,有時由「使果實成形,麥粒飽滿,海草捲曲的太陽」塑造而成,有時卻像火苗四射、灼傷靈魂的「森林裡的大火」。她的肌膚柔嫩似苔蘚;她的雙手白皙光滑似葡萄,適合戴上他用話語編成的「無盡的項鍊」;她的雙臂時而清涼如花朵,時而透明如石頭,是他的「吻拋錨」、他「潮濕的慾望築巢」之處;她的膝蓋和陰部宛若「玫瑰」;她的腰身神秘如「霧」;她的眼睛有時是晚霞火焰的爭鬥場域,千萬道霞光在深處照耀,有時湧動如「燈塔四周的海水」,有時可見「暗夜的翅膀」在其中撲打,有時則是與陽光嬉戲的小溪留下的「兩潭幽暗的靜水」;她杯狀的乳房有時像「白色的蝸牛」,腹部睡著陰影的蝴蝶,有時散發出忍冬的芳香;她及肩的髮絲是由「黑色、渴切的太陽」滾動而成。在這本詩集裡,這類擷取自自然的意象處處可見,大自然儼然成了聶魯達專屬的巨型愛情隱喻貯藏庫。
【女人與愛情主題的追索】
「女人是什麼?」、「愛情為何物?」是年輕詩人在這本詩集裡不斷追索的主題。在有些時候,詩人在女人身上找到的是歡愉、安定、希望的象徵。女人是對抗孤寂的利器:「為了存活,我鍛造你如一件武器,/如我弓上之箭,如我彈弓上的石頭」(第1首);女人是生之源泉:「一個蒼白的藍色民族,剛從你/那裡生出,如是獲得滋養」(第2首);女人是有著「松樹林的遼闊,破裂的濤聲,/緩慢的光之遊戲,孤寂的鐘」的「玩具娃娃」和「陸上的海螺」,大地在她的體內歌唱(第3首);女人於他如「孤帆上的天空,山丘下的阡陌」,她的記憶是「由光,由煙,由平靜的水塘」所組成的(第6首);女人是在他靈魂中嗡嗡作響的「白色的蜜蜂」,讓他因蜜而陶醉;女人是他「最後的纜索」,牽繫著他最後的渴望,是他「荒地上最後的玫瑰」(第9首);女人是「風用發亮的葉子製成的東西」,是「在夜間群山後面,燃燒的白色百合」(第11首);女人擁有「宇宙的光」,是造訪花與水的「微妙的訪客」,他要和她做「春天對櫻桃樹做的事」(第14首);女人安靜的時候「明亮如一盞燈,簡單如一只戒指」,彷彿是「默不作聲,滿佈繁星」的夜晚,她的靜默是「星子的靜默,如此遙遠而單純」(第15首);女人是「蜜蜂瘋狂的青春」,「浪的癡癲」,「麥穗的力量」,是「甜美而堅定的黑蝴蝶」,如同「麥田和太陽,罌粟與水」(第19首);女人如同一個「盛著無盡的溫柔」的杯子,將他包容在她「靈魂的土地」,在她「雙臂的十字架」,用雙臂收容他「黑色的孤獨」;在他飢渴的時候,女人是「水果」,在他心如廢墟的憂傷時刻,女人是「奇蹟」;女人「像一名挺立船首的水手」,「依然在歌聲中開花,依然破浪而行」(〈絕望的歌〉)……。
雖然女人帶給他許多美麗的愛的回憶,但是在更多時候卻是他哀愁的源頭:她是「夢之蝴蝶」,只在美麗的夢境中飛舞,難以在現實中捕捉,她像「憂鬱」的代名詞;她是無法掌控的,她的到臨「如露水滴在花冠」般地柔和但短暫,她「像波浪一般,永遠逃逸著」,她有時「彷彿松樹」一般在風中歌唱,有時又「彷彿船的桅杆」,高高在上又靜默無言,有時會「突然傷感,如一次旅行」(第12首);她是他的渴望,卻也是他「無盡的苦惱」,「游移不定的路」,「流動著永恆渴望,繼之以疲憊,/繼之以無窮苦痛的黑暗的河床」(第1首)。愛情讓他「騷亂癡迷」,讓他心生恐懼:「對你的慾望何其可怕而短暫,/何其混亂而醉迷,何其緊張又貪婪」;愛情失落時,他是「蒼白盲眼的潛水者」,「不幸的彈弓手」,「迷失的探險者」,焦慮的「掌舵者」,被遺棄的「黎明的碼頭」,「廢料的底艙,溺水者殘酷的洞穴」(〈絕望的歌〉)。總之,對年輕的詩人而言,女人是「萬物的混合」,是難以界定的名詞。
一九二一年到聖地牙哥讀大學的聶魯達,離開了熟悉的家鄉,來到陌生的都會,孤寂可想而知,不斷地寫詩或許就是他對抗孤寂的一種手段,於是他在一九二三年和一九二四年連續出版了兩本詩集——《霞光集》(Crepusculario)和《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他以愛情為題材,在情詩中大量使用大自然的意象追憶愛情,企圖以自然象徵生命的活力,用以對抗僵死、無愛的都會生活,但這些情詩多半在愛情的母題中融入孤寂、痛楚或毀滅的子題,營造出憂傷的浪漫,也傳達出孤寂的心靈渴望溝通的吶喊。在第7首情詩裡,詩人將自己比喻成遭遇船難的旅者,向愛人發出紅色的求救訊號,多麼希望她的眼睛能像燈塔一樣發出光芒指引他方向。然而,她的眼睛卻像是在燈塔四周湧動、頗具毀滅性的汪洋大海,他稱她為「遙遠的女人」,目光浮現出的是「恐懼的海岸」。他撒出「憂傷的網」,卻未能得到即時的救援,一如他發出企盼溝通的訊息未能得到回音,於是孤寂的他更感孤寂:「在最高的篝火上我的孤獨/蔓延燃燒」,只能像溺水者一般揮動臂膀自求生機。然而在失望之中,詩人仍懷抱著一絲希望:即便「夜鳥啄食初現的星群」,他愛戀著她的靈魂依舊散發出閃爍的星光,即便「黑夜騎著陰暗的馬奔馳」,他相信它還是會「把藍色的花穗灑遍原野」。
對當時生命體驗與智慧皆嫌稚嫩的他而言,女人與愛情無疑是個過於艱鉅的課題,因此他追憶愛情的時刻無時不是籠罩在惶惑、孤寂、不安與焦躁的陰影之中,第17首情詩即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這首情詩一開始,詩人說:「思想著,影子糾纏於深深的孤獨中。/你也在遠處,啊,比任何人都遙遠。」愛情無法掌握的本質是詩人憂愁的源頭。他不斷追問女人「你是誰,你是誰?」他極欲探知她們究竟是由什麼樣的質地或紋路所構成的,為什麼與他的軀體繫在一起的會是「想哭的欲望」,為什麼讓他的靈魂「無止盡地滾動,歡喜,悲傷」?他不斷地思索愛情,卻不得其門而入,「影子糾纏於深深的孤獨中」,而女人的存在「彷彿物品一樣陌生」。他於是到自然尋求慰藉,為鬱積胸中的強烈情感尋找出口:「面對大海,在岩石間的吶喊,/自由、瘋狂地擴散,在海的霧氣裡。/悲傷的憤怒,吶喊,大海的孤獨。/脫韁,粗暴,伸向天際」,吶喊過後,他也只能「思想著,將燈埋進深深的孤獨中」。埋葬燈是一種儀式,等同埋葬希望,年輕的詩人面對複雜的愛情,幾經思索,疑惑依舊。這何嘗不是古往今來人類共通卻難解的生命課題?
肌膚,吻,夢的共和國
——聶魯達的三部情詩集
智利詩人聶魯達(Pablo Neruda, 1904-1973)是一九七一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拉丁美洲詩人。情感豐沛的聶魯達對世界懷抱熱情,對生命充滿探索的好奇心,對文學創作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因此能將詩歌的觸角伸得既深且廣,寫出《地上的居住》(Residencia en la tierra)、《一般之歌》(Canto general)、《元素頌》(Odas elementales)、《狂想集》(Estravagario)、《黑島的回憶》(Memorial de Isla Negra)、《疑問集》(El libro de las preguntas)等許多動...
目錄
肌膚,吻,夢的共和國——聶魯達的三部情詩集
《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1924)
1 女人的身體
2 光以其瀕死的火焰
3 啊,松樹林的遼闊
4 早晨滿是風暴
5 為了使你聽見我
6 我記得你去年秋天
7 倚身薄暮
8 白色的蜜蜂
9 陶醉於松香
10 我們甚至失去了
11 幾乎在天之外
12 有你的胸部,我的心
13 我用火的十字
14 每日你與宇宙的光
15 我喜歡你沉默的時候
16 黃昏時在我的天空
17 思想著,影子糾纏於
18 在此我愛你
19 黝黑、靈活的女孩
20 今夜我可以寫出
絕望的歌
《船長的詩》(1952)
愛
大地在你裡面
王后
陶工
九月八日
你的腳
你的手
你的笑
多變者
島嶼之夜
島嶼之風
無盡者
美人
失竊的樹枝
兒子
大地
缺席
慾
虎
禿鷹
昆蟲
怒
愛
永遠
偏離
問題
浪女
傷害
井
夢
如果你將我遺忘
遺忘
女孩
你來
生
山河
貧窮
眾生
旗
士兵之愛
不只火
亡者
小美洲
頌歌與萌芽
祝婚歌
途中信札
《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1959)
獻辭
早晨
中午
傍晚
夜晚
聶魯達年表
肌膚,吻,夢的共和國——聶魯達的三部情詩集
《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1924)
1 女人的身體
2 光以其瀕死的火焰
3 啊,松樹林的遼闊
4 早晨滿是風暴
5 為了使你聽見我
6 我記得你去年秋天
7 倚身薄暮
8 白色的蜜蜂
9 陶醉於松香
10 我們甚至失去了
11 幾乎在天之外
12 有你的胸部,我的心
13 我用火的十字
14 每日你與宇宙的光
15 我喜歡你沉默的時候
16 黃昏時在我的天空
17 思想著,影子糾纏於
18 在此我愛你
19 黝黑、靈活的女孩
20 今夜我可以寫出
絕望的歌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