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涉過險地
無分晴雨,是無比
淡然,平靜至極的
劇烈流動
《鋸月亮》是嘗試由冥府還陽的一趟旅程,是一場經由苦難的鬼影,初識如何去愛的手記。那些幽冥的心象,情愛挫傷的沼澤,於日常中,反覆湧現,最終身體也長出鬼魅的色澤,那彷彿無止盡──幽暗的冥霧,時而沉溺,時而反芻,卻一直懷抱著對純粹的想望,終日與死亡對弈著,也漸漸體感到──自然與細物的微光,在幽微剎那,當智識與心緒,悄然裂出縫隙,作者從閃現的裂隙中,知覺到相異的色調,並任憑苦難的愛──流過自己。
張寶云(專文)、白靈、李修慧、林禹瑄、徐珮芬、陳雋弘、陳宜暄、崎雲、楊智傑、鄭聿、蕭詒徽、蕭宇翔、韓祺疇──短語推薦
宋尚緯、馬翊航、曹馭博──誠摯推薦
作者簡介:
王信益
一九九八年元旦生,高雄人。
畢業於東華華文所創作組。曾獲一些文學獎。
出版作品:
詩文集《如果你在夜裡迷路了》(自印:2018)
詩集《反覆練習末日》(秀威:2019)
詩集《鋸月亮》(秀威:2025)
IG:王信益
shin_yi_0101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張寶云(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白靈(詩人)
李修慧(詩人.文字工作者)
林禹瑄(詩人)
徐珮芬(詩人)
陳雋弘(詩人)
陳宜暄
崎雲(詩人)
楊智傑(詩人)
鄭聿(詩人)
蕭詒徽(寫作者.自由編輯)
蕭宇翔(詩人)
韓祺疇(香港詩人)
宋尚緯(作家)
馬翊航(作家)
曹馭博(詩人.小說家)
名人推薦:張寶云(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白靈(詩人)
李修慧(詩人.文字工作者)
林禹瑄(詩人)
徐珮芬(詩人)
陳雋弘(詩人)
陳宜暄
崎雲(詩人)
楊智傑(詩人)
鄭聿(詩人)
蕭詒徽(寫作者.自由編輯)
蕭宇翔(詩人)
韓祺疇(香港詩人)
宋尚緯(作家)
馬翊航(作家)
曹馭博(詩人.小說家)
章節試閱
〈反芻〉
01
天冷時
你總在危崖遞給我
生鏽的利石
於是恆久,我掛記著
那些打石取火的日子
放牧一些光的足跡
和你坐在危崖邊緣
摘花,捻棋
掌紋傾頹懸在彼岸
02
我的卒啊猶疑的
就要涉水而過了
我是卒正要涉過水
碾在記憶的水面上
水面忐忑
水底的鬼影
忽陰忽又陽
03
鬼影是瘋狂的抄寫員
瘋狂在複印
火光字典:變形的生字
二○二二.二.十五
────────────
〈荒村〉
山鬼提著薄薄的紙燈
看見活人就揉皺
一蕊接一蕊的火光
此刻我們全黑了
連黑狗也嘯不出
一餅月光了
鋸月亮,月亮從內裡
迸裂。閃電般的餅屑
山鬼吃,胃疼
皮膚片片削落
蒼白的土,沒有
那是沒有白骨的土
鐮刀路,路上的草
生得迅疾
一長成,滿山滿山的荒草
天要亮了
山鬼的燈全要暗了
遠處土地公廟,只有
這裡的花草
是活的,果實完好
香灰浮著藍灰色
你在山下喊著
髮絲盤繞整座山
告訴過你我會下山
但天就要,要亮起了。
二○二二.九.二十
────────────
〈萊爾先生的酒吧〉
奶昔草,春天的小馬
奔馳──紫丁花香肩
春天的小馬奔馳在──
香濃伯爵菸的暮色
銀亮的錫箔酒莊在霧中閃耀著
深焙麥陽小酒,金橙碎冰之愛
孤僻青春的小獸
正彈奏著一曲
魔琴魅惑的颶風
杯底冷寂的枯葉堆
雪蛇交融著晴朗的慾望
萊爾先生的酒吧永不打烊
春天的小馬樂此不疲
二○二○.二.十六
────────────
〈颱風過後的隔日午後〉
外頭,恢復了平靜,然而隔壁
一些湖水綠的玻璃,散落在
水泥地板上
沒有陽光照射著街巷,就像我
瑟縮成一團的灰色大氣,有著
幽靈平滑的口音
風暴抹消了我們的約定,你沒有南下
與我相會,而我正好午睡起
看著方框裡,播映著各類龜族,產下
一顆一顆,渾圓渾黏的
蛋卵
我的頹喪於下午垂著,像垂著──
一條脖頸。卻因這黃的、綠的灰的
各類龜族的生態而放映,而被點亮──
腦殼。分岔出
一閃即滅的火花
於是想起我們還在
東海岸山腳下的日子,有一段時日
你愛看 Love Nature,總會雙眼
發亮,那光芒閃爍
像琥珀的甜亮,而你將這好奇
說予我聽
──此刻外頭平靜,天光暗暗亮著
外頭的風雨還沒來,全身骨骼
蒼蒼茫茫,還沒糊成一團
不過……還是得去採買去生產
外頭的車聲、人群
水氣悶悶,天色昏暗又壓低
使我感到飄浮
沉重的恐懼
回程路上,一股熱煙
又升騰起來,攤販的白鐵鍋爐裡
暗暗金黃的淺甜黃昏
慢慢慢慢
膨脹起來了
──許多許多的黃昏,吹彈可破
蕃薯糖,是那樣
軟泥般的癱軟
紋路分明的腳印與腳印
踩過又踩過
幽靈灰的地板,從此留下
暗金色的甜膩
二○二四.七.二十六
────────────
〈無色的祝福〉
夜難寐
我平躺下來,感覺細物寬闊得
像無邊的太空,失重深黑
卻令人安心
散沙的事物一同共感著
無聲的呼吸,一股暗流
無色的
任憑刺痛
針灸過胸口,扎入內裡,而我
平躺下來,漸漸遺忘身體的邊界,任憑心
向前驅馳,拓延成廣闊──反覆刈過的草葉
舒展著芳腥
我躺下來
像褐色的土,碎得很安穩
虛化的意識,像是孩童
在灼熱的暑夏,大片草地上,熟睡了
夢中的他
傾聽不遠處
溪澗無盡的清涼
密密的毛孔,張開
如一張網,傾聽著
意識輕盈,沾了塵土
白光的羽
飄來飄去,彷彿微醺
胸口刺痛並任憑
雨水反覆來沖刷,終於
代謝長久的麻木
草香,菜葉青翠的觸感
明朗可觸
卻不免還是想起
洗碗槽裡
那些菜葉,想起今日沒有食用完
必須打包入冰箱的菜葉
想起那些清脆
裂碎的觸感,它們
隆起的梗,紋路以及
在土裡還小小的樣子
想起那片滿是硬土的花圃
鐵鍬
一遍一遍地鬆土
毛毛雨、大風、築巢的螞蟻
結了好幾面網
鮮黃色的蜘蛛,即便我澆水,那樣顫動牠
立身的地基,牠依然定定在那的樣子
以及我藉著
便利的設施
澆灌過的每株菜葉
每棵花木,它們
或榮或枯的模樣,想起和這座花圃
曾經共有過
生活的足跡,想起許多許多,然而那些觸感與
色澤已然
慢慢鬆弛我的
身體,讓意識
漸漸漸漸地虛化,逐漸也就
溶成那些,曾撫觸過的
土塊,菜葉的色澤,植物
木質般的振動,意識也逐漸
逐漸地虛化而半夢
半醒
半夢著,一股
無色的暗流,隱隱
祝福
二○二五.三.七
────────────
〈獨行壽山〉
總要經過正在施工的鐵圍籬
拐過柏油路,就看見高聳的土丘
以及挖土機,像阿巴斯電影裡
背對著土丘,任憑挖土機如何鏟
如何崩落,縱使將要掩埋他
仍絲毫不動,眼神憂抑的那個男人
我總想起,此刻的他似乎如此淡然
嘴角將笑未笑著,於是我上山
走在水泥石階上,均勻分佈著大顆
灰石頭,都壓進切得平整的水泥塊裡
石頭還顛簸地突起,到底讓人
啼笑皆非,是以自然物鑲嵌進人工的情意
情意綿綿又淡淡,思慮後的平整,像是真心裡
也有假意,假意何嘗不是
真心的,或者極端地全然裸露
像是登頂的那條好漢坡,褐黃土壤
灰色珊瑚礁,如此尖銳,隨機分佈的礁石
坡度忽緩忽陡,兩側或舊或新的麻繩
誰見裸露的尖銳,誰就不免遺忘
智人的繁雜迴路
你若抓著麻繩,就要意識到
繫住麻繩的是佇立兩旁
或幼或壯的樹身,你若兩手空空
僅憑智力或本能,誰能保證滾石不是你
溫溫潤潤,那是雨水冷清地落下來
泥濘難行,是軟濡地停滯還是涉險
愛是瞻前顧後,是全無顧後瞻前的
純然一念,愛是
涉過險地,無分晴雨,是無比
淡然,平靜至極的
劇烈流動,涼亭上嬉戲的猴群
噗嗤笑我,天要暗了,我得下山
談及這些,我已夠狂妄
二○二五.三.二十八
〈反芻〉
01
天冷時
你總在危崖遞給我
生鏽的利石
於是恆久,我掛記著
那些打石取火的日子
放牧一些光的足跡
和你坐在危崖邊緣
摘花,捻棋
掌紋傾頹懸在彼岸
02
我的卒啊猶疑的
就要涉水而過了
我是卒正要涉過水
碾在記憶的水面上
水面忐忑
水底的鬼影
忽陰忽又陽
03
鬼影是瘋狂的抄寫員
瘋狂在複印
火光字典:變形的生字
二○二二.二.十五
────────────
〈荒村〉
山鬼提著薄薄的紙燈
看見活人就揉皺
一蕊接一蕊的火光
此刻我們全黑了
連黑狗也嘯不出
一餅月光了
鋸月亮,月亮從內裡
迸裂。閃電般的餅屑
山鬼吃,...
作者序
後記
《鋸月亮》是我的第三本詩集,收錄了五十五首詩,主要收錄我在二○二○年到二○二五年,五年多以來的詩作。
在創作姿態上,從處理自身的苦難、描繪心象,到之後漸漸滲入生活與細物的感受、自然山水的體感。
而在花蓮東華讀研究所,以詩集畢業後,許多關於創作的想法也逐漸轉變,然而這些轉變都有賴於──在花蓮創作的這段時光,這段時光對於我的創作、生命有著無可取代的影響,時至今日,仍會不時懷念著,在花蓮的這段時光,是無比珍貴的,無論當初因著怎樣難以自處的情感,氣候或者種種,而數度想要逃離。
二○二四年以後,我因著生活步調的變動,寫作所動用的肌肉也與以往不同,而我發覺這樣的寫作方式,自己更舒適也更不費心神與時間,完成品也符合自己的想像,於是我也開始有意識地──採取完全不同以往的創作姿態──去處理苦難的情緒,也開始嘗試完全不同的主題基調,而那些主題迴異的詩作,並未收錄於這本詩集。
二○二五年以後,先是創作際遇上的,後來是生活上有了突如其來的大變動,措手不及加上從未遇過,我也開始思考,以往在花蓮的那段時光,面對一些也是第一次面對的事情,無論是藉由創作或種種方式去共處的那些歷程,我決定捨棄那些試過──卻仍然翻攪的姿態。於是一些從未有過的直覺敞開了,先是從身體然後連結到心神,即使反反覆覆,總有一些即使轉瞬的時刻,是暗藏著平靜與喜悅的。
而我也開始認真建立起運動習慣,後來我發覺自己在痛苦的時刻,不能寫也不想寫了,那股勁力淡化或說消隱了。而寫的當下,也不是非寫不可,寫或不寫似乎沒有那麼嚴重,關於語言的試驗、風格的追尋,被我稍稍挪到後頭。而我想分享這些無來由的喜悅,或某種稱之為存在的祝福,想紀錄這些感受,這樣的心緒比重或許已大過於──所謂美學、語言的追求。
而生活,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其物質性,對於一部分的人而言,他們就僅僅存在於──較為物質性的,並無耽想與作夢的入口,而這樣很好,我時常會想成為這樣的人。
但我時常著迷於細物,無論有生命或無生命的,我因著細物而有一種懷舊的情懷,對於記憶或細物經常陷入一種反芻的沼澤,因而覺得心緒紛紜,有時候難以收束而混亂。
而最明顯著重於物質性、象徵的詩作,集中於最後一輯「長曲:物質和象徵」以及「序曲」,兼及以上兩種觀物的體感,我想讓生活中的細物保有物質性,同時又煥發象徵的光暈,有些時刻,物質外圍那層象徵的光暈,如陽光下的水膜隱隱閃動,但物質仍是全然物質的,沒有沾染一絲水痕。
希望這本詩集能帶給你一點樂趣,陪你消磨一段時光。
二○二五.五.二十八,高雄
註: 《鋸月亮》收錄了五十五首詩,大多寫於花蓮、高雄。二○二○年九月,至二○二三年十二月底,於花蓮志學讀書創作,超過六成的詩於花蓮所寫,三成的詩寫於家鄉高雄。其餘三首詩,分別寫於台北(一首)與台南(二首)。
後記
《鋸月亮》是我的第三本詩集,收錄了五十五首詩,主要收錄我在二○二○年到二○二五年,五年多以來的詩作。
在創作姿態上,從處理自身的苦難、描繪心象,到之後漸漸滲入生活與細物的感受、自然山水的體感。
而在花蓮東華讀研究所,以詩集畢業後,許多關於創作的想法也逐漸轉變,然而這些轉變都有賴於──在花蓮創作的這段時光,這段時光對於我的創作、生命有著無可取代的影響,時至今日,仍會不時懷念著,在花蓮的這段時光,是無比珍貴的,無論當初因著怎樣難以自處的情感,氣候或者種種,而數度想要逃離。
二○二四...
目錄
推薦短語/ 白靈、李修慧、林禹瑄、徐珮芬、陳雋弘、陳宜暄、崎雲、楊智傑、鄭聿、蕭詒徽、蕭宇翔、韓祺疇
誠摯推薦/宋尚緯、馬翊航、曹馭博
序曲
沙礫
輯一 哀悼的冥霧
往事
暗湧的火柴
祭鬼
我的短刀
反芻
荒村
唯有長巷
破屋
輯二 練習觸碰微光
夢見
深秋
萊爾先生的酒吧
即景
天堂已近,地獄將遠
窗框
崇德海灘
小記
秋日散步
分離前夕
寶藏巖映像
水落
以困頓回望困頓
鬆土時偶感
即景Ⅱ
颱風過後的隔日午後
轉身
輯三 海浪弦樂:或明或暗的咒
翡翠谷
十一月晚秋
剪紙
輓歌與禱詞
廢棄已久的廟宇
看芒草
響板伴奏的末日舞蹈
小幽靈
輯四 不和諧音:著魔的巫舞
漩渦
燒
果醬草腥的擁抱
死亡獵槍
這是陰陽交尾的瞬刻
輯五 曲風試驗
礫石灘
當你問我
在這個亮暗不明的
浴室
壞掉的公用電話
浴室Ⅱ
廚房
輯六 彈奏的狀態自剖
廢棄琴房裡的黑衣少女
失敗的騎手
鸚鵡,金鳳,山雀
輯七 長曲:物質和象徵
沒有名字的餐館
於秋天回來,懷念志學小鎮
無色的祝福
新生與死亡的交迭
細物
終曲
獨行壽山
推薦跋:魅境敘事──與《鋸月亮》的讀者祕談/張寶云
後記
致謝
詩作年代序
推薦短語/ 白靈、李修慧、林禹瑄、徐珮芬、陳雋弘、陳宜暄、崎雲、楊智傑、鄭聿、蕭詒徽、蕭宇翔、韓祺疇
誠摯推薦/宋尚緯、馬翊航、曹馭博
序曲
沙礫
輯一 哀悼的冥霧
往事
暗湧的火柴
祭鬼
我的短刀
反芻
荒村
唯有長巷
破屋
輯二 練習觸碰微光
夢見
深秋
萊爾先生的酒吧
即景
天堂已近,地獄將遠
窗框
崇德海灘
小記
秋日散步
分離前夕
寶藏巖映像
水落
以困頓回望困頓
鬆土時偶感
即景Ⅱ
颱風過後的隔日午後
轉身
輯三 海浪弦樂:或明或暗的咒
翡翠谷
十一月晚秋
剪紙
輓歌與禱詞
廢棄已久的廟宇
看芒草
響板伴奏的末日舞蹈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