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五德:正明書道、正知結構、正寫心經、正解般若、正修養性。
◎從心解經:心經的全文核心鑰解;本書頓開您身心靈的空性智慧與無垠觀照的能量。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7329.pdf
作者簡介:
劉玉斌
一九六八年生於台灣新竹,一九九二年起教授書法至今,已有兩千多位學生受益;熱愛中華文化,經營高松筆墨莊,胎毛筆(嬰兒三寶),亦深諳易經五術。
現任 中華風水命相學會 榮譽理事長
佛教、道教學會 顧問
各大公司工商團體特邀 命理 佛學 道法演講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一、陳博正
玉斌道友,忘年之交。其父 劉森福先生書畫詩詞無不精通,乃一代大師。因家學淵源,自小耳濡目染,如今玉斌兄蔚然有成,自成一家。
書道者,功德無量、微妙難思,何以故?
一、練定力─必須用心專注,自然捨離雜念。心定不亂,看事情就清楚,智慧當然顯發。從初學下手,以至於一個水平穩定的境界,在此過程中會經歷一次次的挫折,對自己失去信心,若能忍苦過關,則耐心倍增,滋長定力。心定不亂煩惱少,幸福指數自然提高。
如今玉斌老師將書法與佛法結合,並加以解說,既護助傳承,也滿足自己的宿願,也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美事了。善哉!樂觀其成!
二、五術大師─吳慕亮教授
劉君玉斌,精通五術之學,師承雄州高士陳啟銓,纘繼令尊「高松堂筆墨莊」之傳承。兼資設硯論命,開館授徒,曾任中華風水命相學會理事長及東方易經大學名譽教授。其博學廣聞,處世撝謙,篤修力行,待客悃愊,更善於風鑑神術、堪輿大道、尋龍點穴、周易卜筮、淵海子平、紫微斗數、擇日選吉、行號命名、財官佈局、風水造葬、印相刻製、嬰兒珍寶、……。因服務熱誠,仁為己任,故名聞遐邇,譽滿兩岸,可謂「鴻漸之翼」,吾儕共舉「五術泰斗」之美譽,劉君實可當之無愧!承蒙囑咐,索序於朽,豈敢推辭,共霑鉅作問世之喜,云爾!
三、佛儒學人─徐隆財
華夏佛典,卷帙浩繁。究其內涵,不外性相二宗。性宗之理,自玄奘大師譯《大般若經》六百卷而大備,此誠研修學人之司南、北辰也。然末法眾生心歉弘毅,六百卷經,畏若煙海,望而卻步者塞途,中道而止者項背,全始全終者晨星。唯《金剛經》以篇幅適中,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因言簡意賅,流通最廣,最為學者熱衷。國人好簡,直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心經》,《心經》者《大般若經》之「核心」、「精粹」也。
名人推薦:一、陳博正
玉斌道友,忘年之交。其父 劉森福先生書畫詩詞無不精通,乃一代大師。因家學淵源,自小耳濡目染,如今玉斌兄蔚然有成,自成一家。
書道者,功德無量、微妙難思,何以故?
一、練定力─必須用心專注,自然捨離雜念。心定不亂,看事情就清楚,智慧當然顯發。從初學下手,以至於一個水平穩定的境界,在此過程中會經歷一次次的挫折,對自己失去信心,若能忍苦過關,則耐心倍增,滋長定力。心定不亂煩惱少,幸福指數自然提高。
如今玉斌老師將書法與佛法結合,並加以解說,既護助傳承,也滿足自己的宿願,也就是一件...
章節試閱
中華書法淺說
第一章 書法
第一節 工具
古人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於如何選購、使用及保護工具,乃屬重要之事,茲簡述如下:
一、紙 習字不適於用單光紙或硬紙,要用吸水的毛邊紙,或者是宣紙。也要注意紙和筆的協調,通常軟紙要用硬筆,而硬紙則用軟筆。
二、筆 寫小楷用硬毛的狼毫筆,發三分之一,不必全發,用完後把筆嘴的墨洗淨套入筆帽。寫中楷用兼毫,即狼毫和羊毫合製而成較硬的筆,發開二分之一即可;寫大字用羊毫,要全發,用完後均需洗淨掛起來風乾。
三、墨 平日用墨,以色黑而亮,氣香而重者為佳,日製的古梅圓墨不錯,但價錢太貴,台灣仿製的便宜得多,亦可用,而用清水乾磨的濃墨較佳。若用墨汁,宿墨多膠質,亦不適用│但練習時間不多,可用墨汁,筆的清淨要比磨墨多一倍的潔淨!
四、硯 選堅硬細嫩者為宜,以徽硯和端硯最名貴,但不容易找到,其價格昂貴。硯要經常洗滌,不可任令堆積墨垢,以免損壞筆尖。
此外,墊布、鎮尺、筆卷亦應準備。如無墊布時,紙背、桌面等定會汙染墨汁,不但阻礙運筆,甚至弄髒作品,所以必須舖上毛毯或棉布,至於鎮尺,木質、金屬製品或大理石均可,筆卷以方便攜帶外出使用為主。
第七節 臨摹
臨摹是習書的必經過程。這個方法,起於初唐,一直流傳至今。因為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的書法,幾千年來,我們一致公認是最好的範本,假如臨摹得像,自然便成為好字了。
臨摹的程序:
一、描紅:(把字帖放在紙底下摹寫)此法的好處,是對於字的點書和結構非常正確,但其缺點是不經心容易忘記,較難進步,且不易得到原字的神韻。
二、對臨:描紅達到相當程度時,用同樣的字帖對臨,此法的好處是學習字的精神和氣勢,且較經心,故不易忘記,進步亦快。唯一的缺點是結構不易正確。
三、背臨:當對臨熟透之後,便不再用字帖,以記憶將臨過的字背寫下來,寫的次數越多越好,達到背臨程度,大致上就可以把字寫好了。
◎除了以上三要件外,還有下列各點值得注意:
1、讀帖 臨摹某帖或某體的字,要先觀察全帖幾次,以了解其筆法的特徵,然後開始臨摹,必能事半功倍。
2、忘我 臨摹初期,要嚴格遵照字帖的筆法和結構,不可主觀,須做到忘我的境界,久之便成定型,成功之後才求變化。
3、形神 臨帖先求形似,後求神韻。求形似不難,只要多臨便行;欲求神韻,除臨帖外,還要充實學問,涵養品德,故較困難。
4、次第 習字宜先學大楷、中楷,再習小楷。楷書已有基礎,才習行草,後及篆隸。如有興趣,進而學甲骨文或金文。
(摩訶)
解:梵語,至高無量、廣大圓滿。大(體)觀自在菩薩(般若空慧)、方(相)《妙法蓮華經普門品》中觀世音菩薩示現三十二應化身(菩提心)、廣(用)聞聲救苦,廣度群生(大悲行)。
般若:
解:梵語,特指洞察「空性」的妙智慧。一般俗稱之智慧乃世智辯聰(好壞兼雜)實是知識矣!為了區分與世間一般所說的智慧之差異,故加一個「妙」字乃了解到人事物現象後面的真理,為「緣起性空」,是來自於大乘六波羅蜜多中,般若為能導,其餘為能行。依此修持即可達涅槃彼岸─波羅蜜多,這是佛門的最高理想。
《心經》的智慧:
乃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不變是已經有了智慧,隨緣是慈悲,有了智慧必然能夠有慈悲,沒有慈悲就不能算有智慧。大乘佛法三個要素:大悲心、菩提心、空性智慧,能了知人生宇宙真相它是不斷隨緣在生住異滅在生老病死的,緣是有各種條件,隨著這個緣而有各種現象。
在《雜阿含經》就說: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即是談隨緣,進一步可達不變的心境,我們的心是不變的與大悲心、菩提心、空性慧這三種大乘佛法要素,來面對人生的一切情境,包含人際關係或是山河大地。佛法是講理的─天地之理(物理)即一切物質,它是不變隨緣、隨緣不變的;有情眾生有生理心理(身心靈),以佛法的角度來說華人說的命理即建立在此基礎上的。若通達物理生理心理那命理智慧一定是圓滿無礙的!
印心法─心與佛通,心與法界通(正攝空性放光動地)。─具十波羅蜜、五大般若。
◎「真如」─無妄曰真,不變名如。
※真正開悟見性之人已知密是顯之密,顯是密之顯,因其是一體的。顯密圓融,經咒互通。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密說般若,出名嘆益~
解:因此了知般若空慧是整個佛法的「核心」,能除一切苦。佛菩薩皆依此證得菩提涅槃。
是大神咒—定心密法(心無罣礙 無有恐怖)。「不可思議、神妙無窮。」
解:觀空性無住,能破除一切生死煩惱之障(見思、塵沙、無明),令受持者身心解脫。
是大明咒—明心密法(遠離顛倒夢想)。「智慧之光、破暗啟明。」
解:觀無上妙智,能破除生死無明,度一切諸苦厄。
如:佛在楞嚴會上放頂上光明,光中化佛誦出五會楞嚴神咒,以大光明照破眾生無始劫來的癡闇。
是無上咒─破相明理(究竟涅槃 無上菩提)。「窮理盡性、頂極之智。」
解:離語言文字的至高心法。此為無為法,此法須自觀、自悟、自證。
◎無上咒要摒棄諸緣、放下一切成見,才能念念清淨。
是無等等咒─真空生妙有(親證實相般若)。「無與倫比、佛眾平等。」
解:菩薩依此成就究竟圓滿,三世諸佛依此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以上內容節錄自《心經書法:從心解經》劉玉斌◎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7329.pdf
中華書法淺說
第一章 書法
第一節 工具
古人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於如何選購、使用及保護工具,乃屬重要之事,茲簡述如下:
一、紙 習字不適於用單光紙或硬紙,要用吸水的毛邊紙,或者是宣紙。也要注意紙和筆的協調,通常軟紙要用硬筆,而硬紙則用軟筆。
二、筆 寫小楷用硬毛的狼毫筆,發三分之一,不必全發,用完後把筆嘴的墨洗淨套入筆帽。寫中楷用兼毫,即狼毫和羊毫合製而成較硬的筆,發開二分之一即可;寫大字用羊毫,要全發,用完後均需洗淨掛起來風乾。
三、墨 平日用墨,以色黑而亮,氣香而重者為佳,日...
作者序
(筆硯束高閣 墨香漸不傳)這是末學的隱憂,尤如 佛陀正法若無法延續,將是人類的災難!
(循序勤練、漸入佳境)楷體為基礎,學帖提升氣勢,再寫行草;(入門先臨帖,融合成大家)吸收各家精華,切忌 {一味模仿,但求走出個人風格為宗旨。}
註:國內學習書法的人多為小學生和年長者,嚴重斷層,有心人士感慨中華藝術沒落,反不如日本書道的重視與興盛。
現代書法家特別著重於─創作書法及自體書法的表現;鮮少且幾乎沒有在文化傳承給初學書法者有一套真正契入整體結構的好方法:工具書!有鑑於現今學子對書法的漠視(每個人都用電腦、3C、Line、臉書等,甚至對字的認識及筆順有落差,有的還忘記字怎麼寫?!)
有鑑於此末學特別獨(首)創:學書結構十六法,讓未學已學未知已知之學書者引起興趣,通俗實用易行易懂。更可讓外國人能簡單的認識中華文化文字的優美與奧妙之變化,進入藝術薰陶,端正全球善良藝文氣息。
(筆硯束高閣 墨香漸不傳)這是末學的隱憂,尤如 佛陀正法若無法延續,將是人類的災難!
(循序勤練、漸入佳境)楷體為基礎,學帖提升氣勢,再寫行草;(入門先臨帖,融合成大家)吸收各家精華,切忌 {一味模仿,但求走出個人風格為宗旨。}
註:國內學習書法的人多為小學生和年長者,嚴重斷層,有心人士感慨中華藝術沒落,反不如日本書道的重視與興盛。
現代書法家特別著重於─創作書法及自體書法的表現;鮮少且幾乎沒有在文化傳承給初學書法者有一套真正契入整體結構的好方法:工具書!有鑑於現今學子對書法的漠視(每個人都用電腦、3...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