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台灣文學館及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版
思想與文學的先驅,劃時代的先行者──楊逵
重磅出擊 深入文學與抵抗的精神全貌
回想楊逵近八十年的歲月,為邁向臺灣自治與自由、民主、均富的烏托邦,身體力行〈送報伕〉中不分族群團結被壓迫者的理念。惜解嚴之前與世長辭,無緣得見臺灣人以直接民選實現自治政權,建設東海花園為文化藝術村的遺願亦有待實踐。今年(2025年)適逢這位前輩作家逝世四十周年紀念,即使政府推動各項福利政策,逐步尋求社會問題的改善,楊逵筆下的貧富差距、勞資對立、土地糾紛等爭議依然層出不窮,臺灣人猶在帝國主義與國際霸權的威脅下奮力前行。期待閱讀《新編楊逵全集》,透過這位自稱「人道的社會主義者」的文字紀錄,學習從世界性的視野思索國家前途,臺灣人得以重塑共同體的想像,進而落實楊逵構築自由民主、和平快樂新樂園的夢想。──全集主編 黃惠禎
楊逵大量戲劇作品的出土,不僅促使我們重新認識他的創作版圖,從廣域的台灣文學史視角來看,也深具意義。臺灣歷經戰爭期的烽火連天、戰後白色恐怖的監控噤聲,歷史記憶長期被抹除禁錮,乏人問津,導致文學史料佚失情況嚴重,臺灣文學的容量與質量,應該都超出目前所知。以楊逵的戲劇作品為例,單是他生前曾提及、列入著作目錄的篇章,如〈駛犁歌〉、〈漁家樂〉、〈國姓爺〉等,目前都未見任何手稿遺留。雖然出土作品不完整,但楊逵戲劇作品的景觀,已然相當程度改寫我們對「作家楊逵」的既定認知,也為臺灣文學史添寫一抹新彩。──分集主編 楊翠
-
1920年代,左翼浪潮席捲,以寫實之筆成名的作家楊逵,其筆下描繪臺灣青年在殖民體制與資本主義社會交逼壓迫的罅縫中,從掙扎求存走向覺醒反抗的蛻變歷程。除了小說的寫作外,楊逵在詩文、戲劇、評論等,以幽默詼諧、或樸實平和的筆觸,展現了與小說沉鬱憤慨不同的氛圍。除了以寫作作為反抗外,楊逵還積極投入社會運動者,更因為發表〈和平宣言〉而為此繫獄多年。
《新編楊逵全集》整理楊逵過往作品,包含:小說、詩文、戲劇、翻譯等,全方面蒐羅。首部出版的《戲劇集》,收入楊逵創作的十五部戲劇,有以台語書寫可深入群眾中表演的街頭劇、或有雙人相聲劇。有內容描繪底層人民在面對權勢的無奈與挫敗,或仗勢欺人的無賴嘴臉,或有嫌貧愛富、冀求富貴的心態。藉由重新整理編輯的過程中,讓世人重新認識楊逵,以及其作品中的反抗精神。
作者簡介:
楊逵
楊逵(1906—1985)
本名楊貴,作家與社會運動者。
中學時輟學前往東京求學,期間曾參加左翼組織發起的社會運動。1927年,再度輟學返回臺灣,先後加入臺灣文化協會、臺灣農民組合、臺灣文藝聯盟等團體。因投入社會運動,多次遭逮捕入獄。早年以日文寫作,作品包括評論、小說、散文、戲劇等。
終戰後仍筆耕不輟,綠島監獄中創作的小說〈春光關不住〉選入中學國文課本(改題為〈壓不扁的玫瑰花〉),是日治時期成名的臺灣新文學作家作品被選入教科書的第一人。他以「人道的社會主義者」自期,主張文學必須站在人民的立場,以樸實的筆觸,揭露社會的不公,為人民的苦難發聲。
全集主編 黃惠禎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聯合大學臺灣語文與傳播學系教授。曾任《楊逵全集》執行編輯暨「資料卷」責任編輯,協同主持「台灣客家文學數位資料庫建置計畫」、「楊逵文獻史料數位典藏計畫」。著有《楊逵及其作品研究》、《左翼批判精神的鍛接:四○年代楊逵文學與思想的歷史研究》、《戰後初期楊逵與中國的對話》,並負責編選《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04.楊逵》。
分集主編
楊翠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曾與施懿琳共同編纂《臺中縣文學發展史》,為首部地方文學史,後再合編《彰化縣文學發展史》,與廖振富合著《臺中市文學史》。另著有散文集《最初的晚霞》、《壓不扁的玫瑰:一位母親的318運動事件簿》、《年記1962:一個時代的誕生》;傳記文學《永不放棄:楊逵的抵抗、勞動與寫作》等,並參與楊逵台語有聲書《春光閘袂離》的編輯錄製。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作者:楊逵
收藏
優惠價: 79 折, NT$ 435 NT$ 55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即時庫存=3
本書由台灣文學館及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版
思想與文學的先驅,劃時代的先行者──楊逵
重磅出擊 深入文學與抵抗的精神全貌
回想楊逵近八十年的歲月,為邁向臺灣自治與自由、民主、均富的烏托邦,身體力行〈送報伕〉中不分族群團結被壓迫者的理念。惜解嚴之前與世長辭,無緣得見臺灣人以直接民選實現自治政權,建設東海花園為文化藝術村的遺願亦有待實踐。今年(2025年)適逢這位前輩作家逝世四十周年紀念,即使政府推動各項福利政策,逐步尋求社會問題的改善,楊逵筆下的貧富差距、勞資對立、土地糾紛等爭議依然層出不窮,臺灣人猶在帝國主義與國際霸權的威脅下奮力前行。期待閱讀《新編楊逵全集》,透過這位自稱「人道的社會主義者」的文字紀錄,學習從世界性的視野思索國家前途,臺灣人得以重塑共同體的想像,進而落實楊逵構築自由民主、和平快樂新樂園的夢想。──全集主編 黃惠禎
楊逵大量戲劇作品的出土,不僅促使我們重新認識他的創作版圖,從廣域的台灣文學史視角來看,也深具意義。臺灣歷經戰爭期的烽火連天、戰後白色恐怖的監控噤聲,歷史記憶長期被抹除禁錮,乏人問津,導致文學史料佚失情況嚴重,臺灣文學的容量與質量,應該都超出目前所知。以楊逵的戲劇作品為例,單是他生前曾提及、列入著作目錄的篇章,如〈駛犁歌〉、〈漁家樂〉、〈國姓爺〉等,目前都未見任何手稿遺留。雖然出土作品不完整,但楊逵戲劇作品的景觀,已然相當程度改寫我們對「作家楊逵」的既定認知,也為臺灣文學史添寫一抹新彩。──分集主編 楊翠
-
1920年代,左翼浪潮席捲,以寫實之筆成名的作家楊逵,其筆下描繪臺灣青年在殖民體制與資本主義社會交逼壓迫的罅縫中,從掙扎求存走向覺醒反抗的蛻變歷程。除了小說的寫作外,楊逵在詩文、戲劇、評論等,以幽默詼諧、或樸實平和的筆觸,展現了與小說沉鬱憤慨不同的氛圍。除了以寫作作為反抗外,楊逵還積極投入社會運動者,更因為發表〈和平宣言〉而為此繫獄多年。
《新編楊逵全集》整理楊逵過往作品,包含:小說、詩文、戲劇、翻譯等,全方面蒐羅。首部出版的《戲劇集》,收入楊逵創作的十五部戲劇,有以台語書寫可深入群眾中表演的街頭劇、或有雙人相聲劇。有內容描繪底層人民在面對權勢的無奈與挫敗,或仗勢欺人的無賴嘴臉,或有嫌貧愛富、冀求富貴的心態。藉由重新整理編輯的過程中,讓世人重新認識楊逵,以及其作品中的反抗精神。
作者簡介:
楊逵
楊逵(1906—1985)
本名楊貴,作家與社會運動者。
中學時輟學前往東京求學,期間曾參加左翼組織發起的社會運動。1927年,再度輟學返回臺灣,先後加入臺灣文化協會、臺灣農民組合、臺灣文藝聯盟等團體。因投入社會運動,多次遭逮捕入獄。早年以日文寫作,作品包括評論、小說、散文、戲劇等。
終戰後仍筆耕不輟,綠島監獄中創作的小說〈春光關不住〉選入中學國文課本(改題為〈壓不扁的玫瑰花〉),是日治時期成名的臺灣新文學作家作品被選入教科書的第一人。他以「人道的社會主義者」自期,主張文學必須站在人民的立場,以樸實的筆觸,揭露社會的不公,為人民的苦難發聲。
全集主編 黃惠禎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聯合大學臺灣語文與傳播學系教授。曾任《楊逵全集》執行編輯暨「資料卷」責任編輯,協同主持「台灣客家文學數位資料庫建置計畫」、「楊逵文獻史料數位典藏計畫」。著有《楊逵及其作品研究》、《左翼批判精神的鍛接:四○年代楊逵文學與思想的歷史研究》、《戰後初期楊逵與中國的對話》,並負責編選《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04.楊逵》。
分集主編
楊翠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曾與施懿琳共同編纂《臺中縣文學發展史》,為首部地方文學史,後再合編《彰化縣文學發展史》,與廖振富合著《臺中市文學史》。另著有散文集《最初的晚霞》、《壓不扁的玫瑰:一位母親的318運動事件簿》、《年記1962:一個時代的誕生》;傳記文學《永不放棄:楊逵的抵抗、勞動與寫作》等,並參與楊逵台語有聲書《春光閘袂離》的編輯錄製。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2元。(減2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