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間喜劇到鄉野傳奇,
從英勇騎士、腐敗教士到無良婦人,
揭開中世紀的文化面紗
影響莎士比亞、馬婁一代文人的大師
與但丁比肩的偉大詩人、中世紀英國文學第一人
英國文學開山始祖最具代表性作品《坎特伯里故事集》
你看懂了嗎?
◎國科會經典譯注計畫譯者蘇其康教授剖析《坎特伯里故事集》背後沒說完的故事
《坎特伯里故事集》是「英國文學之父」喬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他的創作《坎特伯里故事集》即是英國文學的開山師祖。《坎特伯里故事集》囊括了傳奇、諷刺詩、散文、聖徒行傳等多種文體,不僅有極高的文學成就,更為後世記錄了中世紀的日常生活、文化寓意和歷史傳說。本書將由蘇其康教授為我們解開故事背後的文化符碼。
多重視角下的中世紀
故事從一家旅店起始,喬叟與一群前往坎特伯里大教堂朝聖的旅人,在旅店店主的建議下,開始比賽輪流說故事。這群朝聖者有著相同的宗教目的,卻有著不同的身分背景,他們是商人、騎士、鄉紳、寡婦、船員、廚師、學者、修道士、醫生、磨坊主,他們的視角代表著中世紀各階層人民的經歷。
隱形的道德訓誡
在中世紀,朝聖是一種熱門的活動,有些人將它當成一種旅行,但更多則是帶有宗教贖罪寓意的行動,這個以朝聖為目的的說故事比賽,囊括了各種愛情鬥智、教條宣導、誨淫誨盜和荒唐奇幻等情節。其諷刺喜劇和多重視角不易讓人覺察說教意味,這也是《坎特伯里故事集》勝過《十日談》之處。
解讀中世紀的人心
喬叟的故事反映了中世紀的生活。當時有種說法:托缽僧所到之處讓仙靈絕跡,表示全歐人數上萬的托缽僧,頻繁出遊募捐,容易令教眾厭煩。喬叟也是極富觀察力的說書人,在「巴芙婦人」的故事裡,他透過結了五次婚的寡婦,以及貌醜老婦想嫁年輕騎士的故事,探問中世紀女性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喬叟恐怕是那一千年來少數能夠讀懂女性心聲的文人。
未完的故事,說不完的歷史
本書將由《坎特伯里故事集》譯注者蘇其康教授,引領我們穿越時光,領會14世紀中古社會與文化,並進入每一則故事中,從經典的騎士傳奇,到近年女性主義喜愛的巴芙婦人,我們將不只看故事,還能看懂這些故事背後傳遞的訊息。《坎特伯里故事集》是個未完成的故事,也是不完美的結局。故事中30位旅人,原本每人要說4個故事,最終應有120則,但最後留存至今僅有24篇。故事未完,但其中留下的文化意涵卻綿延至今,值得我們專程走一趟。
◎好評推薦
本書分為六卷,乃六道通往前現代時期英國文學大師喬叟名著《坎特伯里故事集》與該時期英國文學的門;穿過這六道門,讀者即能掌握《坎特伯里故事集》的故事形態、文體類別、人物特質、內容本事、宗教秩序、庶民生活、社會與文化背景,以及各篇文本的微言大義。作者蘇其康對中世紀知識瞭若指掌,以通暢文字引領讀者浸沐坎特伯里故事中的風土景觀,其學問之淵博令人嘆為觀止,而這冊國科會經典譯注計畫的「紅利」可說是——「一本書讓你讀懂喬叟」。――張錦忠/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退休教授
《坎特伯里故事集》是理解中世紀英國社會的經典之作,作者喬叟亦被譽為英國詩歌之父。本書為讀者提供一條深入理解喬叟作品與其時代的途徑。作者先以淺顯方式介紹中世紀社會各面向,再逐篇梳理故事概要,並在「文化釋義」中揭示每個故事背後的文化脈絡。以首篇故事〈騎士的故事〉為例,除了敘述曲折情節之外,還揭示其所蘊含的騎士文化與宮廷愛情觀。本書既幫助初學者掌握複雜人物與故事脈絡,也為熟悉經典的讀者提供新視角。它不僅是導讀,更是一把鑰匙,帶領讀者走進喬叟的世界,感受中世紀社會的豐富面貌。對學界與廣大讀者而言,是極為難得的寶貴資源。──劉雅詩/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其康和我在臺大外文系同班,那年代西洋文學新批評當道,主張細讀文本,不分析作品的歷史背景等外部因素,無法滿足我的好奇心,總覺得格格不入,畢業後便逃離了文學。直到多年後讀到其康的著作,才發現自己錯過了多麼豐盛的文學天地及其廣闊多變的社會文化環境。當年讀《坎特伯里故事集》時,沒有特別注意到巴芙婦人的序言最長,對父權的反擊既詼諧又犀利,不輸二十世紀女性主義。本書以近三分之一篇幅分析十四世紀英倫的社會結構和生活形態,讓我們更親近喬叟筆下的人事物,並經由精彩的導讀與今生今世產生連結。——顧燕翎,前國立交通大學通識中心教授、前台北市社會局長、前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
作者簡介:
蘇其康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中山大學榮譽退休教授。歷任中山外文系系主任、圖書館館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文學院院長,復接掌文藻外語學院校長完成升格為文藻外語大學,先後續任靜宜大學特聘教授及高雄醫學大學講座教授。曾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古與文藝復興研究中心訪問學者,擔任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臺灣西洋古典、中世紀暨文藝復興學會理事長、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發展處諮議委員、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顧問等職。專書著作有《西域史地釋名》、《文學、宗教、性別和民族:中古時代的英國、中東、中國》、《歐洲傳奇文學風貌》,《情義與愛情─亞瑟王朝的傳奇》、《歐洲中古後期世界觀的形成》等。此外編書多種,西書編輯則包括Modern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Theory Revisited,Emotions in Literature,Perceiving Power in Early Modern Europe,The Catholic Church in Taiwan (2 vols.),並譯註全本之《亞瑟王之死》(上下兩冊)、譯註《坎特伯里故事集》(上下兩冊)等作。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從人間喜劇到鄉野傳奇,
從英勇騎士、腐敗教士到無良婦人,
揭開中世紀的文化面紗
影響莎士比亞、馬婁一代文人的大師
與但丁比肩的偉大詩人、中世紀英國文學第一人
英國文學開山始祖最具代表性作品《坎特伯里故事集》
你看懂了嗎?
◎國科會經典譯注計畫譯者蘇其康教授剖析《坎特伯里故事集》背後沒說完的故事
《坎特伯里故事集》是「英國文學之父」喬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他的創作《坎特伯里故事集》即是英國文學的開山師祖。《坎特伯里故事集》囊括了傳奇、諷刺詩、散文、聖徒行傳等多種文體,不僅有極高的文學成就,更為後世記錄了中世紀的日常生活、文化寓意和歷史傳說。本書將由蘇其康教授為我們解開故事背後的文化符碼。
多重視角下的中世紀
故事從一家旅店起始,喬叟與一群前往坎特伯里大教堂朝聖的旅人,在旅店店主的建議下,開始比賽輪流說故事。這群朝聖者有著相同的宗教目的,卻有著不同的身分背景,他們是商人、騎士、鄉紳、寡婦、船員、廚師、學者、修道士、醫生、磨坊主,他們的視角代表著中世紀各階層人民的經歷。
隱形的道德訓誡
在中世紀,朝聖是一種熱門的活動,有些人將它當成一種旅行,但更多則是帶有宗教贖罪寓意的行動,這個以朝聖為目的的說故事比賽,囊括了各種愛情鬥智、教條宣導、誨淫誨盜和荒唐奇幻等情節。其諷刺喜劇和多重視角不易讓人覺察說教意味,這也是《坎特伯里故事集》勝過《十日談》之處。
解讀中世紀的人心
喬叟的故事反映了中世紀的生活。當時有種說法:托缽僧所到之處讓仙靈絕跡,表示全歐人數上萬的托缽僧,頻繁出遊募捐,容易令教眾厭煩。喬叟也是極富觀察力的說書人,在「巴芙婦人」的故事裡,他透過結了五次婚的寡婦,以及貌醜老婦想嫁年輕騎士的故事,探問中世紀女性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喬叟恐怕是那一千年來少數能夠讀懂女性心聲的文人。
未完的故事,說不完的歷史
本書將由《坎特伯里故事集》譯注者蘇其康教授,引領我們穿越時光,領會14世紀中古社會與文化,並進入每一則故事中,從經典的騎士傳奇,到近年女性主義喜愛的巴芙婦人,我們將不只看故事,還能看懂這些故事背後傳遞的訊息。《坎特伯里故事集》是個未完成的故事,也是不完美的結局。故事中30位旅人,原本每人要說4個故事,最終應有120則,但最後留存至今僅有24篇。故事未完,但其中留下的文化意涵卻綿延至今,值得我們專程走一趟。
◎好評推薦
本書分為六卷,乃六道通往前現代時期英國文學大師喬叟名著《坎特伯里故事集》與該時期英國文學的門;穿過這六道門,讀者即能掌握《坎特伯里故事集》的故事形態、文體類別、人物特質、內容本事、宗教秩序、庶民生活、社會與文化背景,以及各篇文本的微言大義。作者蘇其康對中世紀知識瞭若指掌,以通暢文字引領讀者浸沐坎特伯里故事中的風土景觀,其學問之淵博令人嘆為觀止,而這冊國科會經典譯注計畫的「紅利」可說是——「一本書讓你讀懂喬叟」。――張錦忠/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退休教授
《坎特伯里故事集》是理解中世紀英國社會的經典之作,作者喬叟亦被譽為英國詩歌之父。本書為讀者提供一條深入理解喬叟作品與其時代的途徑。作者先以淺顯方式介紹中世紀社會各面向,再逐篇梳理故事概要,並在「文化釋義」中揭示每個故事背後的文化脈絡。以首篇故事〈騎士的故事〉為例,除了敘述曲折情節之外,還揭示其所蘊含的騎士文化與宮廷愛情觀。本書既幫助初學者掌握複雜人物與故事脈絡,也為熟悉經典的讀者提供新視角。它不僅是導讀,更是一把鑰匙,帶領讀者走進喬叟的世界,感受中世紀社會的豐富面貌。對學界與廣大讀者而言,是極為難得的寶貴資源。──劉雅詩/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其康和我在臺大外文系同班,那年代西洋文學新批評當道,主張細讀文本,不分析作品的歷史背景等外部因素,無法滿足我的好奇心,總覺得格格不入,畢業後便逃離了文學。直到多年後讀到其康的著作,才發現自己錯過了多麼豐盛的文學天地及其廣闊多變的社會文化環境。當年讀《坎特伯里故事集》時,沒有特別注意到巴芙婦人的序言最長,對父權的反擊既詼諧又犀利,不輸二十世紀女性主義。本書以近三分之一篇幅分析十四世紀英倫的社會結構和生活形態,讓我們更親近喬叟筆下的人事物,並經由精彩的導讀與今生今世產生連結。——顧燕翎,前國立交通大學通識中心教授、前台北市社會局長、前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
作者簡介:
蘇其康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中山大學榮譽退休教授。歷任中山外文系系主任、圖書館館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文學院院長,復接掌文藻外語學院校長完成升格為文藻外語大學,先後續任靜宜大學特聘教授及高雄醫學大學講座教授。曾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古與文藝復興研究中心訪問學者,擔任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臺灣西洋古典、中世紀暨文藝復興學會理事長、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發展處諮議委員、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顧問等職。專書著作有《西域史地釋名》、《文學、宗教、性別和民族:中古時代的英國、中東、中國》、《歐洲傳奇文學風貌》,《情義與愛情─亞瑟王朝的傳奇》、《歐洲中古後期世界觀的形成》等。此外編書多種,西書編輯則包括Modern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Theory Revisited,Emotions in Literature,Perceiving Power in Early Modern Europe,The Catholic Church in Taiwan (2 vols.),並譯註全本之《亞瑟王之死》(上下兩冊)、譯註《坎特伯里故事集》(上下兩冊)等作。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2元。(減2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