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萊納.瑪利亞.里爾克
定價:NT$ 500
優惠價: 79 折, NT$ 395
即將上市
「今天誰還會在乎一場好好安排的死亡?沒有人。期望擁有自己的『死』的人,會愈來愈罕見。過一陣子,期望擁有自己的『生』的人,也會同樣罕見。」
一個人漂泊無依
如何自孤獨、病與死
創造與上帝,以及愛
湧出最深刻的力量?
在來自沒落貴族家庭的丹麥青年馬爾泰.勞里茲.布里格眼裡,巴黎這座城市並非取之不盡的流動饗宴,而是瀰漫貧苦與死亡氣息的灰暗之地。二十八歲,一無所成,沒人認識,鎮日恐懼。不時,舊日回憶攫住他的思緒,領他想及至親的死亡、母族宅邸撞見的幽靈,以及與親戚阿貝娜相處的甜蜜時光……在極致的孤獨之中,馬爾泰承受一切,他將坐下,日以繼夜寫作,為了自心中迸發出一行詩的第一個字。
《馬爾泰手記》為德語詩人萊納.瑪利亞.里爾克以七十一個片段寫成的半自傳式小說,探討一個人如何在最深刻的孤寂當中尋索童年的意義,直視自身無以名狀的恐懼,領悟與上帝的距離,習得愛所必將擔負的重量。
—
「要是人們過早寫詩,那些詩可以說是輕如鴻毛。人們應該等待,窮盡一生去收集意義與甜美滋味,花上盡可能長久的一生,他或許可以寫出十行好詩。在一個罕見的時刻,一行詩的第一個字會在他們的內心裡迸發出來、傾巢而出。」
——《馬爾泰手記》
作者簡介:
萊納.瑪利亞.里爾克 Rainer Maria Rilke
1875年12月4日出生於布拉格。1894年出版第一本詩集《生命與歌》(Leben und Lieder)。1896年前往德國就讀慕尼黑大學,從此不曾返鄉定居,一路尋詩,四海為家。里爾克的詩歌語言充滿音樂性與象徵性,作品時常探討孤獨、死亡、愛情與神祕,為現代主義文學先驅、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德語詩人之一。重要著作有《時禱書》(Das Stunden-Buch)、《馬爾泰手記》(Die Aufzeichnungen des Malte Laurids Brigge)、《杜伊諾哀歌》(Duineser Elegien)、《致奧菲斯的十四行詩》(Die Sonette an Orpheus)。1926年12月29日因白血病逝世於瑞士瓦爾蒙。
譯者簡介:
作家、研究者、德語文學譯者。一九七八年生於台灣台中,柏林自由大學電影學博士,現居德國。著作包括詩集三部及德語文學譯作二十餘種。近期出版:書信集《熱戀:邊界往返的信》(Aspiration: Letters from the Borderlands. A Correspondence,2025,合著)、譯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 Ein Buch für Alle und Keinen,2024)、《懲罰——卡夫卡自選集:判決、變形記、在流刑地》(Franz Kafka: Strafen – Das Urteil, Die Verwandlung, In der Strafkolonie,2024)、《最好的夏天》(Der große Sommer,2024)與《卡夫卡遺稿集:八開本筆記及其他》(Franz Kafka: Die Acht Oktavhefte und andere Schriften aus dem Nachlass 1916–1924,2024)。
駐村經歷:德國史特倫歐洲譯者之家(2019)、柏林文學學會(2017、2019)、波蘭克拉科夫德希烏斯別館(2017)、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2011)。補助經歷:德國翻譯基金(2017、2019、2024)、歌德學院翻譯贊助(2014、2016、2018)、國際戲劇協會(2023)、羅伯特.博世基金會(2019)、法蘭克福匯報基金會(2013)、台灣當代藝術基金會(2009、2010)、國藝會(2008、2010、2018)、科技部(2021)等。2025 年獲邀參加柏林及萊比錫書展之德語文學翻譯家論壇。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作者:萊納.瑪利亞.里爾克
優惠價: 79 折, NT$ 395 NT$ 500
即將上市
「今天誰還會在乎一場好好安排的死亡?沒有人。期望擁有自己的『死』的人,會愈來愈罕見。過一陣子,期望擁有自己的『生』的人,也會同樣罕見。」
一個人漂泊無依
如何自孤獨、病與死
創造與上帝,以及愛
湧出最深刻的力量?
在來自沒落貴族家庭的丹麥青年馬爾泰.勞里茲.布里格眼裡,巴黎這座城市並非取之不盡的流動饗宴,而是瀰漫貧苦與死亡氣息的灰暗之地。二十八歲,一無所成,沒人認識,鎮日恐懼。不時,舊日回憶攫住他的思緒,領他想及至親的死亡、母族宅邸撞見的幽靈,以及與親戚阿貝娜相處的甜蜜時光……在極致的孤獨之中,馬爾泰承受一切,他將坐下,日以繼夜寫作,為了自心中迸發出一行詩的第一個字。
《馬爾泰手記》為德語詩人萊納.瑪利亞.里爾克以七十一個片段寫成的半自傳式小說,探討一個人如何在最深刻的孤寂當中尋索童年的意義,直視自身無以名狀的恐懼,領悟與上帝的距離,習得愛所必將擔負的重量。
—
「要是人們過早寫詩,那些詩可以說是輕如鴻毛。人們應該等待,窮盡一生去收集意義與甜美滋味,花上盡可能長久的一生,他或許可以寫出十行好詩。在一個罕見的時刻,一行詩的第一個字會在他們的內心裡迸發出來、傾巢而出。」
——《馬爾泰手記》
作者簡介:
萊納.瑪利亞.里爾克 Rainer Maria Rilke
1875年12月4日出生於布拉格。1894年出版第一本詩集《生命與歌》(Leben und Lieder)。1896年前往德國就讀慕尼黑大學,從此不曾返鄉定居,一路尋詩,四海為家。里爾克的詩歌語言充滿音樂性與象徵性,作品時常探討孤獨、死亡、愛情與神祕,為現代主義文學先驅、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德語詩人之一。重要著作有《時禱書》(Das Stunden-Buch)、《馬爾泰手記》(Die Aufzeichnungen des Malte Laurids Brigge)、《杜伊諾哀歌》(Duineser Elegien)、《致奧菲斯的十四行詩》(Die Sonette an Orpheus)。1926年12月29日因白血病逝世於瑞士瓦爾蒙。
譯者簡介:
作家、研究者、德語文學譯者。一九七八年生於台灣台中,柏林自由大學電影學博士,現居德國。著作包括詩集三部及德語文學譯作二十餘種。近期出版:書信集《熱戀:邊界往返的信》(Aspiration: Letters from the Borderlands. A Correspondence,2025,合著)、譯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 Ein Buch für Alle und Keinen,2024)、《懲罰——卡夫卡自選集:判決、變形記、在流刑地》(Franz Kafka: Strafen – Das Urteil, Die Verwandlung, In der Strafkolonie,2024)、《最好的夏天》(Der große Sommer,2024)與《卡夫卡遺稿集:八開本筆記及其他》(Franz Kafka: Die Acht Oktavhefte und andere Schriften aus dem Nachlass 1916–1924,2024)。
駐村經歷:德國史特倫歐洲譯者之家(2019)、柏林文學學會(2017、2019)、波蘭克拉科夫德希烏斯別館(2017)、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2011)。補助經歷:德國翻譯基金(2017、2019、2024)、歌德學院翻譯贊助(2014、2016、2018)、國際戲劇協會(2023)、羅伯特.博世基金會(2019)、法蘭克福匯報基金會(2013)、台灣當代藝術基金會(2009、2010)、國藝會(2008、2010、2018)、科技部(2021)等。2025 年獲邀參加柏林及萊比錫書展之德語文學翻譯家論壇。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2元。(減2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