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經銷 白象文化
初學堪輿者,可依據本書龍穴砂水,由淺入深,達到賞心悅目漫談學習的目的。
作者簡介:
◎
於光泰
籍貫:中國,江蘇省,常州。
1957年出生於台灣桃園市。
WeChat ID:s91923010
Line ID:guangtaiyu
臉書、youtube搜尋:於光泰
學經歷:
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土木系
輔仁大學中文(易經)博士
中央大學哲學(陰陽五行)博士
臺北萬華大元講堂五年半講師
中華易學會「兩岸視訊課程」講師三年
臺灣道教學院籌備處講師二年
中華易學會一、二屆理事長
桃園市易經研究學會第十屆副理事長
中國五術風水命理學會第八屆名譽會長
著作:
1.八字基礎會通
2.周易與六爻預測(六爻預測三十天快譯通)
3.易經三十天快譯通
4.擇日學三十天快譯通
5.陽宅奧秘三十天快譯通
6.八字奧秘三十天快譯通
7.子平真詮三十天快譯通
8.滴天髓三十天快譯通
9.玄空飛星三十天快譯通
10.子平百章三十天快譯通
11.格局用神三十天快譯通
12.堪輿漫談三十天快譯通
教學影片:
1.「梁學八字大破譯」教學光碟
2.「梁學陽宅內局大解碼」教學光碟
3.「三合派與形家風水會通」教學光碟
4.「梁學八字基礎整合」教學光碟
5.「擇日十週會通」教學光碟
6.「八字流年實務」教學光碟
7.「八字基礎二十四堂」教學影片
8.「金錢卦二十四堂」教學影片
9.「陽宅奧秘二十六堂」教學影片
10.「九星水法八堂」教學影片
11.「大流年判例」教學影片
12.「細批終身詳解」教學影片
13.「子平真詮」教學影片
14.「八字奧秘」教學影片
15.「滴天髓五十周」教學影片
章節試閱
◎一、推原
原文:蓋聞地理見於《周易》。有俯察之文昭於毛詩,有陟降之說,《孝經》卜宅兆之吉,《周禮》辨陰陽之和。
按:蓋凡一門學問,總要標竿源頭出處,《周易》與風水關係耳熟能詳,但《孝經》與《周禮》僅以數句言詞勾稽。
原注:《易》俯以察於地理。《詩》陟則在巘,復降在原。《孝經》卜其宅兆而安厝之,《周禮》風雨之所會,陰陽之所和。
按:
1、地理學術相關名詞多端,《史記‧日者列傳》有五行家、堪輿
家、建除家、叢辰家、曆家、天人家等。《漢書‧藝文志》記載:「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敬順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
2、〈繫辭〉:「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
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陰陽家以卦象歸納,以經驗推理,以理性知命。
3、《毛詩》:「篤公劉,既溥既長,既景迺岡,相其陰陽。觀其流
泉,其軍三單,度其隰原,徹田為糧。度其夕陽,豳居允荒」。《孝經》:「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陳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卜宅即堪輿家的作業。《周禮》:「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會也,陰陽之所和也;然則百物阜安,乃建王國焉」。陰陽交媾,地理最高指導原則。
原文:昔聖已發其端,後人因詳其術,涉其粗跡等。一技之微,原其精深,合至道之妙。蓋緣太極既奠,兩儀由之以分;陰陽相推,五行因之而著。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按:
1、由前述古籍經典記載可知,堪輿學源遠流長且與生民作息相
關;後人傳承本學術,自然須精益求精,不離正理道義。雖然是微末小技,追本溯源精義,契合道術甚妙。
2、 〈繫辭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易經》初時論陰陽,至西漢京房設八宮卦,五行、納甲、飛伏、世應、六親、卦氣等建立,五行因之而顯著。天文學諸多現象,符應於地理學。
原注: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於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無非五行之精。其在天也為歲(木)、為熒惑(火)、為鎮(土)、為太白(金)、為辰(水),所謂成象者,此五行之象也。
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象指日月星辰,抽象變化;形指山川草木,具體不易。《尚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成象即懸象於天,有晦明晴雨;成形指山澤通氣,雲行雨施,堪輿學是溝通天地間的五行學術,以陰陽交媾、以少為貴、物極必反、五行流通等為實踐準則。
原注:山之頭圓足闊者為金。頭圓身直者為木。頭平生浪者為水。頭尖足闊者為火。頭平體方者為土。
按:五行各有形,有形則有靈,有靈必有應。參下圖。
繪意圖:金,頭圓足闊 示意圖:金
繪意圖:木,頭圓身直 示意圖:木
繪意圖:水,頭平生浪 示意圖:水
繪意圖:火,頭尖足闊 示意圖:火
繪意圖:土,頭平體方 示意圖:土
原注:所謂形成者,此五行之形也。水、火、木、金、土五星既定,於是有生剋制化,而地理出矣。
按:堪輿學源遠流長,陰陽五行略識之無者,皆能琅琅上口,追本溯源,道體廣邈,太極為道為一,生兩儀則陰陽不測,五行而九星,形象充塞於天地之間,而地理學出矣。
原注:然五星為山體之常,後人因山之變態不一,五星不足以盡之,又有九星之目,其實皆五行之變。究不離乎水、火、木、金、土者是也。
按:
1、《山法全書》:「五星者:金木水火土也。金頭圓而足闊。木頭
圓而身直。水頭平而生浪,平行則如生蛇過水。火頭尖而足闊。土頭平而體秀。〈五星歌〉:「金似覆釜兼仄月。木星頓笏無差別。水似生蛇腰帶同。火星菱角犁頭鐵。土如櫥櫃或覆盆」。
2、五星高大者:木稱「沖天木」。火稱「燄天火」。土稱「湊天土」。
金稱「獻天金」。水稱「漲天水」。形體矮小者稱為峨嵋金、梭子金、倒地木、交枝木等,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因形立名,概括而不必過求形名相符。「天」只是形容量體高大。
示意圖:沖天木 示意圖:覆釜金
3、《山法全書》:「老九星者: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
武曲、破軍、左輔、右弼」。
(1)、貪狼即正木星。
(2)、巨門即正土星。
(3)、祿存乃土金兼體,形如頓鼓,腳如爪。
(4)、文曲即水星,匹練生蛇。
(5)、廉貞乃數火連座,頭尖而燄,帶石稜層。
(6)、武曲即金星。
(7)、 破軍形如走旗,頭高尾下,金頭火腳;火腳飛揚如劍戟。
(8)、左輔形如幞頭,乃眠體作護之星。
(9)、右弼為隱曜,無形象,乃來龍過峽、串田、平坦無脊處
及平地。
玄空學理氣法,九星八卦五行歌訣:
1、一白貪狼號水神。
2、二黑坤土起巨門。
3、三碧震木祿存是。
4、四綠文昌巽木親。
5、五黃廉貞中宮土。
6、六白武曲屬乾金。
7、七赤破軍金管兌。
8、八白艮土左輔星。
9、九紫右弼離屬火。九宮八卦此中分。
九星名稱順序雖相同,五行描述略有不同,理氣與巒頭異同之處,如人飲水,各自有數。
示意圖:貪狼乎?武曲乎?紫氣乎?高大者曰金鐘,不帶火更妙。 示意圖:土星乎?斷山乎?柱笏文星?御屏砂?
示意圖:《山法全書》:「巨門形如頓笏几屏,左右無足,破(軍)在左右則帶刀劍;祿(存)在左右帶旌節。入首粗,出鉅富。作間星為御屏御座;獨行孤露作梵宇;衰敗出高僧」。
繪意圖:小扁金(太陰) 繪意圖:小高金(太陽) 繪意圖:小木星(紫氣)
繪意圖:小水星(月孛) 繪意圖:小火星(羅) 繪意圖:小土星(計)
繪意圖:貪狼 繪意圖:巨門 繪意圖:祿存
繪意圖:文曲 繪意圖:廉貞 繪意圖:武曲
繪意圖:破軍 繪意圖:輔星 繪意圖:弼星
繪意圖:太陽 繪意圖:太陰 繪意圖:紫氣
繪意圖:金水 繪意圖:平腦天財 繪意圖:凹腦天財
繪意圖:雙腦天財 繪意圖:天罡 繪意圖:孤曜
繪意圖:燥火 繪意圖:掃蕩 繪意圖:天府星圖
原文:所以山以龍各由其體,皆二五。然而地以理論竟至義有億千。
按:山體模仿星體,皆陰陽五行而已。引申至地理,五行變九星,九星交疊,「義有億千」,地理遂有千變萬化,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原注:天地間之物,各具五行之一,惟龍則五行皆具。其身為木,鱗為金,角與爪為火,擺折為水,腹之黃為土。有結之山,亦是二氣五行,故以龍名。一說神龍倏大倏小,變化不測。地亦變化莫測,故曰「龍」:一說有變化者謂之龍,無變化者謂之「荒山」。
按:自古當物質純樸之時,萬物本質皆有所屬之單一五行;唯有龍脈五行俱備。《葬經》:「土高水深,鬱草茂林」,故龍脈主身為木,龍鱗似金,擺折為水,角與爪為火,腹為土,均可類比。龍喜水,故山龍與水脈宜陰陽交媾。又可說龍脈變化與地理變化為一;無變化即孤陰或寡陽不交會,自無生氣可言,荒廢難用。
原文:先明陽凹陰凸之形,不分則不育。次審陽噓陰吸之妙,不媾則不生。
按:如何分辨陰陽?大致陽局窩鉗坦夷就近水,陰宅乳突土體大,若無窩、鉗、乳、突,陰陽互取,難以化育。「陽噓」,日照而暖,煖氣上升。「陰吸」,土能納水,盈溢於平洋。陰陽交媾而生化不息。
原注:地理無他,陰陽而已。凹為陽,以氣浮於外也,凸為陰,以氣隱於內也。如陰陽不分明,陰陽不交媾,則不能化生,無地理矣,此開卷第一義也。楊曾問答,曾問何者為陰,何者為陽?楊曰:「陰陽兩字乃地理之權衡,形氣之造化。形以聚氣,氣以成形。形氣既分,造化可考。陽氣形凹,陰氣形凸。陰變陽,是窩腌慳鉗,陽變陰,是肥突滿乳。陽龍來則陰受穴,陰龍來則陽受穴。」曾問:「何謂陰來陽受,陽來陰受?」楊曰:「脈來有脊,入穴處有窩,謂之陰來陽受;脈來微平,入穴有突,謂之陽來陰受。」一不能生,生物必兩,要合陰陽。
按:廖金精、賴布衣、楊救貧、曾文辿被尊稱為贛南四大堪輿祖師。陰陽之說有楊(筠松)與廖(金精)相反。《山法全書》:「楊以龍之高峻起脊瘦勁為陰,以穴之覆掌乳突為陰,以砂之突背邊為陰,以水之長狹急流處為陰,陰者剛而雄也。以龍之低平坦夷肥闊為陽,以穴之仰掌突鉗為陽,以砂之曲面邊為陽,以水之圓澗澄聚處為陽,陽者柔而雌也」。窩鉗低平坦夷肥闊為陽,乳突覆掌為陰;故窩中尋乳,鉗中取突,水去山腳回攔,皆陰陽交媾之實踐。天道陽剛陰柔,地道陰剛陽柔,所以平坦開闊稱平陽。「陽噓陰吸」,平陽呼出水氣,山體則含蓄水氣。古時的天文學、土壤學,水文學也能提煉科學觀念。
二、祖山
原文:尊星為受氣之祖,理取於拂雲霄。權山又出脈之根,勢必跨連州郡。
按:中國西北高山往東南傾斜落脈,水源帶來生氣,崑崙山充滿寓言,挾大自然神秘,故為地氣水氣之祖星而尊崇之。
原注:太祖山為一方最尊。故曰尊星。太祖山之上,若再有高廣之山,跨連州郡,謂之「權山」。亦曰「都權山」。
按:山勢連綿,廣陌千里為都城大地,然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太祖雖為尊星,千萬人共享;落脈後有祖宗山、少祖山、父母山等,因此,出身聳拔固好,仍應取近身條件數節為主。跨連州郡,望氣興嘆,「都權山」與我何干。
示意圖:大地連看太祖山,跨連州郡,祖宗要聳拔;龍樓高聳,辭樓下殿。翻拍自賴正祥(臺灣省堪輿命理協會理事長)「2024浙江堪輿活動」群組照片。
原文:惟其高廣富厚,而福氣斯豐。惟其聳拔清奇,而秀氣必毓。
按:山勢要高大寬廣,富麗厚實,始能以水利德澤民生福利。但出人清秀貴氣,還須峰巒聳拔俏麗,斯土出斯人。
原注:欲識其子先看其母,欲識其孫先看其祖。只用源流來處好,起家須是好公婆。祖宗聳拔者,子孫必貴。
按:《千金賦》:「不識其子,觀其父」。好穴出自好龍,娶妻先看丈母娘,家風代表源流,故祖宗山要聳拔,母親河才能孕育好子孫。四大古文明國:埃及有尼羅河,印度有恒河,中國有黃河,美索不達米亞有兩河流域等。
示意圖:太祖山聳拔,祖宗高頂名「樓殿」,常有雲霧現。
示意圖:非中出,生蛇下嶺。起頂、落脈、剝卸、橈棹俱全;飛龍在天。
按:聳拔高廣就是地大物博,源遠流長始能富厚。大山大水,仍須聳拔清奇,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山水地理出相配之人。《地理五訣‧看大地法》:「大富貴地總要龍真穴的,何為龍真穴的?廉貞發祖,辭樓下殿,開帳起伏,忽大忽小,穿帳過峽,屈曲活動,中心出脈,到頭一節,尖圓方正,穴星特起,龍砂虎砂,重重環抱,外山外水,層層護衛,前案眠弓彎抱,水如玉帶金城,禽星塞水口,去處之元有情,前後左右不見一砂一水反背。千里來龍,千里結作;百里來龍,百里結作;十里來龍,十里結作;喝形取象,名類萬殊,總不外乎此也」。
原文:如水之有本,本盛則流長;如木之有根,根大則枝茂。天池生於頂,上清而且漣;養蔭夾於脊,間滿而不溢。
按:山水蒙,水有山為本原;山頂有天池,水清且流而不竭,土氣水互動出好環境。水為生存要素,《葬經》:「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而為生氣。夫土者氣之體,有土斯有氣,氣者水之母,有氣斯有水」。
示意圖:水之有本,本盛則流長。
原注:天池者,祖山頂上有池水也。以其高在雲漢間,故曰「天池」。龍祖有此池者,力量極大。在山腳者為「地池」。兩地夾脊為「養蔭」。龍上如生兩池水,養蔭斯為美。
按:天池,顧名思義,高在雲漢間;龍脈得天池,如魚得水。與山腳的地池同義,皆具有滋養龍脈山脊地氣的作用,池水也代表地氣茂盛溢出的證據。
◎一、推原
原文:蓋聞地理見於《周易》。有俯察之文昭於毛詩,有陟降之說,《孝經》卜宅兆之吉,《周禮》辨陰陽之和。
按:蓋凡一門學問,總要標竿源頭出處,《周易》與風水關係耳熟能詳,但《孝經》與《周禮》僅以數句言詞勾稽。
原注:《易》俯以察於地理。《詩》陟則在巘,復降在原。《孝經》卜其宅兆而安厝之,《周禮》風雨之所會,陰陽之所和。
按:
1、地理學術相關名詞多端,《史記‧日者列傳》有五行家、堪輿
家、建除家、叢辰家、曆家、天人家等。《漢書‧藝文志》記載:「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敬順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
作者序
◎
這本書我不敢說自己是原創作者,只能說是以自己淺顯的學問,汰舊增新,加以「疏文」而已。因為古文獻中關於「堪輿」中巒頭的部分,前有郭璞《葬經》、卜則巍《雪心賦》、徐善繼/徐善述《地理人子須知》,楊筠松《疑龍經》與《撼龍經》等,敘事均理明辭順,無從超越,因此我只是擔任整理轉述,以管見串通諸家學術,並用現代圖片以管窺天,企圖敘明古文獻主旨而已。本書依據袁守定《地理啖蔗錄》逐條陳述,因為目的在粗識堪輿,寓教於樂,所以其中部分之冷門專業不予述明。若妄想另發新見,無異班門弄斧,自取笑話;因此書中大量擷取古文獻,兼或參酌白話語體,提供附會敘述的實景照片,盡量白話陳述貼切現代人讀書習慣。
關於著作巒頭書類的困難處:其一、古書浩瀚,作者或處於不同年代,或處於不同區域,所著述之書類各有不同編寫方式,其所使用之專有名詞,或文義相似,或艱澀難解,或字義不同等,例如《葬經》與《葬書》在本書皆指郭璞著作之同一本書。其二、古時無所謂的攝影功能,示意圖的表現當然不如實景攝影類比,而攝影類比方式雖然跨進了一大步,但「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選取的標準也是一大考驗。誠以現代自然科學知識要理解古代地理堪輿奧秘,並非艱深,實係古文晦澀,自創專有名詞所致。至於我的語文表達能力,誠其心,盡其力,俯仰無愧於學術良知即可。寫作系統大致依照《地理啖蔗錄》章節,逐文陳述,述而小作,盡量貼切原文義理,不敢標新立異,怪力亂神。
寫作中,我盡力將環境行為學、土壤學、景觀學、心理學、天文氣候等概念融入其中,不脫落於現代課題。寫作期間承蒙各方明師支持,例如:吳智雍(中華易理世界堪輿協會創會長;兩岸易學巒頭明師),吳昌來(臺灣九星易經堪輿協會監事「簡任官退」),莊慧玉(臺灣道教學院協同講師),桃園龜山岳豪山莊劉岳豪等人踴躍提供資料,若無渠等熱誠襄助此書,豈能攻錯?尤其吳昌來老師2024年浙江行相關實例點竅值得深讀,特錄於本書之首;否則以我個人能力難以成就此書。特此致謝。
乙巳年辛巳月 於臺灣桃園市富岡小鎮工作室
於光泰 易經/哲學 雙博士
◎
這本書我不敢說自己是原創作者,只能說是以自己淺顯的學問,汰舊增新,加以「疏文」而已。因為古文獻中關於「堪輿」中巒頭的部分,前有郭璞《葬經》、卜則巍《雪心賦》、徐善繼/徐善述《地理人子須知》,楊筠松《疑龍經》與《撼龍經》等,敘事均理明辭順,無從超越,因此我只是擔任整理轉述,以管見串通諸家學術,並用現代圖片以管窺天,企圖敘明古文獻主旨而已。本書依據袁守定《地理啖蔗錄》逐條陳述,因為目的在粗識堪輿,寓教於樂,所以其中部分之冷門專業不予述明。若妄想另發新見,無異班門弄斧,自取笑話;因此書中大量擷取古文...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