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1000張高解析圖片、插畫與3D電腦合成圖,重現恐龍世界
・從三葉蟲到暴龍,從巨型蜈蚣到劍龍,完整介紹史前生命的演化
・涵蓋恐龍、翼龍、海生爬行動物、原始哺乳類等全類別生物
・結合圖解+資訊方塊+知識小百科,輕鬆吸收不費力
・每頁都有重點資料:體型、食性、年代、特徵一目了然
・與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合作出版,亞馬遜五顆星評鑑
上千張精彩圖像 × 最全面的恐龍知識 × 兒童必備科普寶典!
與史密森尼學會合作,專為9到12歲兒童打造的超震撼恐龍百科,圖文並茂、深入淺出,滿足每一位恐龍迷的好奇心!
你知道嗎?考古學家最近發現了一隻1億1000萬年老的「結節龍」,還有一些帶羽毛的恐龍在中國出土!這本圖鑑將帶領你穿越時空,認識這些神祕又奇妙的史前生物。
從致命的暴龍、溫和的梁龍到有盔甲的遠古魚類、巨型馬陸和可怕的史前鯊魚,這本精采絕倫的恐龍百科不僅收錄化石碎片、完整骨骼,更以電腦繪圖重現各種史前生物的樣貌,是每位熱愛恐龍的孩子不可錯過的珍貴圖鑑。
本書內容涵蓋各類史前生命,從最早的無脊椎動物到最初的哺乳類,帶領小讀者認識地質年代、演化歷程與滅絕原因,全面掌握恐龍相關知識。書中搭配大量精美插圖、照片與圖解,提供絕佳的視覺學習體驗,不僅適合孩子獨立閱讀,也可以親子共讀。
作者簡介:
約翰・伍德沃德是自然科普作家,曾撰寫超過40本書與數百篇文章,涵蓋地球科學、環境議題與自然世界。
譯者簡介:
王心瑩,臺灣大學化學系、清華大學生科所畢業,曾任職《科學人》雜誌,現為自由譯者。譯有《魔法校車》系列、《動物博物館》、《生命的故事:演化》、《恐龍離婚記》、《萬事通教授知識筆記》、《宇宙第一喵星人星空導覽》等知識類繪本與圖書。熱愛神袐的古生物和古文明,相關主題譯作散見《國家地理》雜誌和《科學人》雜誌。
章節試閱
生命的大事紀
地球的生命故事寫在岩石裡。歷經數百萬年,沙子和泥土之類的沉積物沉澱到湖底和海底,變硬之後形成一層又一層的沉積岩。很多史前生物的遺骸掉進這些古代的沉積物,變成化石,每一層都像是從歷史上的不同時期捕捉到的一張快照。
地質時期
地球的歷史有46億年。這段浩瀚的時間跨度可以區分成很多漫長的段落,稱為「代」,「代」再劃分成較短的段落,稱為「紀」。舉例來說,侏羅紀是很多恐龍生活的時期。「紀」是由不同的沉積岩層來命名,每一層都有一批獨特的化石。
46億到5億年前
前寒武紀
前寒武紀是一個「超宙」,涵蓋了地球歷史將近九成的時間。大多數時候,僅有的生命形式是海裡的單細胞生物,例如藍綠菌。有些葉子形狀的較大生物留下化石印痕,可能是出現在大約6億年前的動物,稱為埃迪卡拉動物群,這些神祕的生命形式在前寒武紀結束時就消失了。
5億4100萬到4億8400萬年前
寒武紀
寒武紀的岩石裡出現了非常多樣的嶄新動物化石。演化突然一陣大爆發,稱為寒武紀大爆發,產生的動物似乎出現最早的肢體、頭部、感覺器官、外殼和外骨骼。現存無脊椎動物的所有主要類別,從軟體動物到節肢動物乃至於棘皮動物──例如海旋板(海星的親戚)──都源自寒武紀。
4億8500萬到4億4400萬年前
奧陶紀
在奧陶紀,溫暖的海洋覆蓋了地球的大半面積,也淹沒了後來會形成北美洲的大陸。海裡滿是三葉蟲,這種大型生物形狀像潮蟲,會在海床上跑來跑去,或像蝦子般游來游去。最早的魚類和海星出現了,簡單的植物可能也開始移居到陸地。
4億4400萬到4億1900萬年前
志留紀
珊瑚礁在志留紀大量繁衍,提供棲地給最早的有骨魚類,以及最早有頜部的魚類(具備強有力、可咬合的頜部,不再是只能吸吮)。陸生植物依然矮小,但也開始有了能夠輸送水分的堅韌葉脈,往後更會形成木質,促成樹木的出現。
4億1900萬到3億5900萬年前
泥盆紀
魚類稱霸泥盆紀的海洋,因此有時候將泥盆紀稱為魚類的時代。最巨大的是盾皮魚,這種有頜魚類的身體覆蓋著盔甲,讓敵人咬不下去。
3億5900萬到2億9900萬年前
石炭紀
石炭紀是因為在岩石中發現煤炭之類的碳沉積物而得名的。煤炭是陸地上茂盛雨林的遺骸所形成的化石,以這些地方為家園的動物包括巨大的馬陸、很像蜻蜓的巨大昆蟲,以及從泥盆紀的魚類演化而來的早期兩生類。
2億9900萬到2億5200萬年前
二疊紀
地球的氣候在二疊紀變得乾燥,沙漠取代了森林。爬蟲類以及牠們的親戚合弓類是陸地的優勢動物。爬蟲類不像兩生類在水中繁殖,而是產下防水的蛋,可以在陸地上繁殖。二疊紀末期,地球上大多數的物種都滅絕了,可能是因為全球氣溫上升、海水的化學組成發生重大的改變。
2億5200萬到2億100萬年前
三疊紀
到了三疊紀,爬蟲類稱霸世界。牠們演化出最早的恐龍、最早會飛的爬蟲類,以及最早的真正的哺乳類(不比鼩鼱大多少)。鱷類和龜類出現了,還有巨型的水生爬蟲類在海裡巡游。
2億100萬到1億4500萬年前
侏羅紀
侏羅紀見證了龐大的草食性蜥腳類恐龍的崛起(例如腕龍),此外還有獵捕牠們的巨型肉食性獸腳類恐龍。體型較小的獸腳類則演化成最早的鳥類。沙漠縮減,針葉林、智利南洋杉和蕨類在陸地上隨處可見。
1億4500萬到6600萬年前
白堊紀
白堊紀的恐龍有暴龍以及草食性的角龍類,牠們很獨特,臉上長角、頸部有褶邊,還有嘴喙。除了少數鳥類以外,所有的恐龍(加上其他很多史前動物)都在白堊紀末期的一場大滅絕中消失了。
6600萬到2300萬年前
古第三紀
由於巨型恐龍死亡,哺乳類得以取代牠們的地位。哺乳類原本是小型夜行動物,後來演化成非常多樣化的陸地和海洋動物,包括猶因他獸這種巨型草食動物:牠們演化出特殊的適應能力,可以消化巨量的植物。
2300萬到200萬年前
新第三紀
在新第三紀,哺乳類和鳥類持續演化,開始有了現代的樣子。我們的猿類祖先離開樹木,能夠用兩條腿行走,適應了草原生活。
200萬年前至今
第四紀
我們的祖先在這段期間演化出較大的腦部,也發明了比較複雜的工具,用來狩獵、生火、建造住所、縫製衣物,以及耕種土地。
生命的大事紀
地球的生命故事寫在岩石裡。歷經數百萬年,沙子和泥土之類的沉積物沉澱到湖底和海底,變硬之後形成一層又一層的沉積岩。很多史前生物的遺骸掉進這些古代的沉積物,變成化石,每一層都像是從歷史上的不同時期捕捉到的一張快照。
地質時期
地球的歷史有46億年。這段浩瀚的時間跨度可以區分成很多漫長的段落,稱為「代」,「代」再劃分成較短的段落,稱為「紀」。舉例來說,侏羅紀是很多恐龍生活的時期。「紀」是由不同的沉積岩層來命名,每一層都有一批獨特的化石。
46億到5億年前
前寒武紀
前寒武紀是一個「超宙」,涵蓋了地...
作者序
序
我們地球上的生命既多樣又豐富,令人嘖嘖稱奇,而且每天都還有新種生物被發現。科學家已經命名和描述了兩百多萬個「物種」,可能還有好幾百萬個物種等待發現。但這些只是過去生存在地球上的物種的一小部分而已。假如回到1億年前,你會發現自己身邊的動植物也像現在一樣既多樣又豐富,但除非事先讀過這本書,否則你會完全不認得它們。
直到兩個多世紀前,都還沒有人意識到這一點。以前的人認為自己身邊看到的動植物一直都存在,世界也沒有隨著時間發生多大的變化。不過到了18世紀末,科學家開始研究岩石裡發現的一些奇怪形體,才意識到它們是化石,也就是變成石頭的古代生物遺骸。那些化石大部分是貝殼和其他熟悉的形體,但有些完全不一樣,有巨型動物的龐大骨骼、頭骨和牙齒,生存年代比最早的人類還早了上億年。
透過化石回溯到大約38億年前的地球生命之初,科學家已經能拼湊出生命史的大部分樣貌。這個故事最令人興奮的部分始於大約2億3000萬年前,也就是最早的恐龍出現的時候。在接下來的1億6400萬年期間,這些動物演化成地球上最壯觀的陸生動物,包括體重相當於12頭大象的巨獸、可以咬斷堅硬骨頭的恐怖獵獸,以及長出尖角、褶邊甚至羽毛的奇怪動物。
6600萬年前一場全球性的大災難把巨型恐龍消滅殆盡。但牠們的化石保存了下來,且還有另外一些化石毫無疑問地顯示出牠們有很多比較嬌小、長出羽毛、能夠飛行的親戚。這些有羽毛的恐龍有一部分挺過大災難活了下來,在全新的時代大量繁衍,成為鳥類。因此,化石不僅讓我們得知久遠以前的生命是什麼樣子,也能透露關於我們每天身邊看到的動物的許多驚人事實。
──約翰.伍德沃德
序
我們地球上的生命既多樣又豐富,令人嘖嘖稱奇,而且每天都還有新種生物被發現。科學家已經命名和描述了兩百多萬個「物種」,可能還有好幾百萬個物種等待發現。但這些只是過去生存在地球上的物種的一小部分而已。假如回到1億年前,你會發現自己身邊的動植物也像現在一樣既多樣又豐富,但除非事先讀過這本書,否則你會完全不認得它們。
直到兩個多世紀前,都還沒有人意識到這一點。以前的人認為自己身邊看到的動植物一直都存在,世界也沒有隨著時間發生多大的變化。不過到了18世紀末,科學家開始研究岩石裡發現的一些奇怪形體,才意識到它...
目錄
目錄
前言 6
生命大事紀 8
不斷變動的星球 10
各種化石類型 12
化石大發現 14
生命的起源 16
扭轉乾坤的角色 18
演化與滅絕 20
脊椎動物 22
恐龍是什麼? 24
恐龍的身體構造 26
恐龍出現之前 28
最早的動物 30
為生存而發展 32
化石 34
三葉蟲 36
魚類的時代 38
魚類的盔甲 40
陸上的早期生命 42
高聳的樹木 44
節肢動物王國 46
空中的龐然大物 48
早期的兩生類 50
爬蟲類的崛起 52
爬蟲類的演化分支 54
飢餓的捕食者 56
恐龍的時代 58
最早的恐龍 60
原蜥腳類 62
蜥腳類 64
靈活的頸部 66
泰坦巨龍 68
足印和足跡 72
劍龍類 74
關於尾部 76
致命的棘刺 78
甲龍類 80
恐龍的防禦力 82
禽龍類 84
草食動物 86
鴨嘴龍類 88
超酷頭冠 90
恐龍蛋 92
恐龍托兒所 94
厚頭龍類 96
角龍類 98
正面對決 100
成群結隊 102
早期的獸腳類 104
棘龍類 106
異特龍類 107
齒鋒戰士 108
暴龍類 110
終極捕食者 112
似鳥龍類 114
竊蛋龍類 116
手臂與手部 118
提供保護的翅膀 120
鐮刀龍類 122
銳利的爪子 124
馳龍類 126
有牙齒的鷹 128
恐龍起飛 130
皮膚、鱗片和羽毛 132
有羽毛的捕食者 134
搶先一步飛上天136
準備起飛 138
早期的鳥類 140
巨型鳥類 142
高速奔馳的殺手 144
翼龍類 146
早期的翼龍類 148
晚期的翼龍類 150
鬼鬼祟祟的捕食者 152
色彩繽紛的頭冠 154
海洋世界 156
中生代海洋裡的生命 158
早期的海洋爬蟲類 160
鰭肢與尾部 162
巨型海洋爬蟲類 164
埋伏的捕食者 166
哺乳類的崛起 168
嶄新的世界 170
困在琥珀裡 172
最早的哺乳類 174
巨型樹懶和犰狳 176
身體的保護罩 178
巨型有袋類 180
巨型草食動物 182
角和叉角 184
強大的捕食者 186
哺乳類的牙齒 188
利劍攻擊 190
冰期的巨獸 192
靈長類 196
早期的人類 197
窺視過去的一扇窗 198
名詞解釋 200
索引 204
謝誌 208
目錄
前言 6
生命大事紀 8
不斷變動的星球 10
各種化石類型 12
化石大發現 14
生命的起源 16
扭轉乾坤的角色 18
演化與滅絕 20
脊椎動物 22
恐龍是什麼? 24
恐龍的身體構造 26
恐龍出現之前 28
最早的動物 30
為生存而發展 32
化石 34
三葉蟲 36
魚類的時代 38
魚類的盔甲 40
陸上的早期生命 42
高聳的樹木 44
節肢動物王國 46
空中的龐然大物 48
早期的兩生類 50
爬蟲類的崛起 52
爬蟲類的演化分支 54
飢餓的捕食者 56
恐龍的時代 58
最早的恐龍 60
原蜥腳類 62
蜥腳類 64
靈活的頸部 66
泰坦巨龍 68
足印和足跡 72
劍龍類 74
關於尾...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