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十八世紀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家休謨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休謨認為一切科學對於人性或多或少地有些關係。試圖通過對人性的研究來揭示制約人的理智、情感和道德行為的準則。全書分三卷,第一卷討論知性,第二卷討論情感,第三卷討論道德。
《人性論》中休謨對人性的分析開啓了西方道德哲學中的情感主義。他認為對於人性的分析不能從理性的抽象原則出發,而應着眼於符合心理法則、表現出價值傾向的現實的個人。他對人性透徹的分析以及對道德善惡標準的界定,為當代政治哲學和道德哲學提供了論説的話題。
本書為第二卷,探究人類本性激情;第三卷指出人類道德來自情感。
作者簡介:
大衛•休謨(David Hume,1711年4月26日-1776年8月25日),蘇格蘭哲學家,出生於愛丁堡,與約翰•洛克及貝克萊並稱三大英國經驗主義者。其特點在於重視從「生活經驗」中提煉出哲學觀點,如「知識來源於印象而非理性」,認為沒有事實可由先驗(a priori)方法被證明。休謨的主要著作有《人性論》 、《道德和政治論說文集》、《人類理解研究》、《道德原理探究》、《宗教的自然史》、《自然宗教對話錄》、《自凱撒入侵至1688年革命的英國史》(6卷)等。
譯者簡介:
關文運(1904-1973)
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人,本名關其桐,筆名關文運,又用名關文、世雄、琪桐、鄒如山等學識淵博,精通多種外語,為胡適的私淑弟子。畢業後由胡適介紹,任職於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編譯委員會,翻譯西方哲學著作,並曾任長春大學外語系、山西大學外語系教授。致力於西方古典哲學研究、翻譯,將培根、笛卡兒、休謨、巴克萊等西方哲學家著作有系統、較全面地譯介至漢語學界。
譯有巴克萊《人類知識原理》、笛卡兒《哲學原理》、培根《新工具》、休謨《人類理智研究》、洛克《人類理解論》等。
章節試閱
第二卷 論情感
第二節 論驕傲與謙卑;它們的對象和它們的原因
驕傲(pride)與謙卑(humility)是單純而一致的印象,所以我們不管用多少話也不能對 兩者(或者說對任何一種情感)下個正確定義。我們所能企求作到的最大限度,就是列舉伴隨這 些情感的種種條件,而對它們作一描述:不過驕傲與謙卑這兩個名詞既是通用的,而且兩者所表 象的印象又是最常見的,所以每一個人自己都會對它們形成一個最正確的觀念,不致有任何錯誤 的危險。因為這個理由,為了不在緒論上多費工夫,我將立刻開始考察這些情感。
顯而易見,驕傲與謙卑是恰恰相反的,可是它們有同一個對象 。這個對象就是自我,或我們所親切記憶和意識到的接續著的一串相關觀念和印象。當我們被這些情感之一所激動時,我們的觀點總是固定在自我。我們的自我觀念有時顯得優越,有時顯得不夠優越,我們也就隨著感到那些相反感情中的這一種或那一種,或因驕傲而興高采烈,或因謙卑而抑鬱沮喪。心靈不論接納其他什麼對象,而在考慮這些對象時,總要著眼於我們自己;否則這些對象便永遠不能刺激起這些 感情,或者使它們有些微的增減。當自我不被考慮到時,便沒有驕傲或謙卑的餘地。
不過我們所謂自我 的那一系列接續著的知覺,雖然永遠是這兩種情感的對象,可是自我並 不能成為這些情感的原因 或單憑自身就足以刺激起這些情感。因為這些情感既是恰恰相反的, 並且有一個共同的對象;所以假使它們的對象也是它們的原因,那麼,這個對象一產生了任何程度的一種情感,同時就不能不刺激起相等程度的另一種情感來;這種對立和反對必然會互相消滅。一個人不可能同時既驕傲而又謙卑:當他有發生這些情感各自不同的理由時(這是常常發生的),那麼這些情感或是交替發生,或是在相遇時,一方盡其全力去消滅對方,結果是占優勢的那一方的剩餘力量還繼續影響著心靈。但是在現在的情況下,沒有一種感情能夠占到優勢;因為假設單是自我觀點就刺激起這些情感來,那麼這個觀點對兩者既然都是漠然的,所以就必然以同 一比例產生兩種情感;換句話說,也就是不能產生任何一種情感。如果一面刺激起某種情感,而 同時又刺激起其勢均力敵的對手來,那就立刻取消了前面所做的工作,而最後必然使心靈成為完 全平靜和漠然。
因此,我們必須區別這些情感的原因和對象;必須區別刺激起情感的那個觀念和那個情感一 經刺激起來被我們觀察時所參照的那個觀念。驕傲與謙卑一旦刺激起來以後,立即把我們的注意 轉向自我,並把自我看作它們終極的、最後的對象;但是還需要一種東西,才能產生它們,即兩 種情感之一所特有,而不在同一程度內產生兩者的一種東西。呈現於心靈的第一個觀念就是一個 原因(或產生原則)的觀念。這個觀念刺激起與之相關的情感來;那種情感一經刺激起來,就把 我們的觀點轉到另一個觀念,即自我觀念。因此,這裡就有一個情感處於兩個觀念之間,其中一 個是產生情感的,另一個是被情感所產生的。因此,第一個觀念表象著情感的原因 ,第二個觀念 表象著情感的對象先從驕傲與謙卑的原因談起;我們可以說,它們的最明顯而可注目的特性,就是這兩種情 感可以由此而發生的那些主體 的極大多樣性。心靈的每一種有價值的性質,不論其屬於想像,屬於判斷,屬於記憶,或屬於性情,如機智、見識、學問、勇敢、正義、正直,所有這些都是驕傲 的原因,而其反面則是謙卑的原因。這些情感並不限於發生在心靈方面,而也將它們的觀點擴展 到身體方面。一個人也可以由於美貌、體力、敏捷、體態、熟練的舞術、騎術、劍術,以及他在 任何體力勞動和技藝方面的靈巧而感到驕傲。但是還不止這些。這些情感在往處看時,還包括 了一切與我們有絲毫連繫或關係的任何對象。我們的國家、家庭、兒女、親戚、財富、房屋、花 園、犬馬、衣服,任何一樣都可以成為驕傲或謙卑的原因。由於考慮到這些原因,所以看來就必須對這種情感的原因作一個新的區別,即區別那種發生作用的性質和那種性質所寓存的主體 。例如:一個人對屬於自己的美麗的房屋,或自己所建築和設計的美麗的房屋,感到得意。這裡,情感的對象就是他自己,而其原因則是那棟美麗的房屋:
這個原因又再分為兩個部分,即作用於情感上的那個性質,和那個性質所寓存的那個主體。性質 就是那種美,而主體即是視為他的財產或由他所設計的那棟房屋。這兩個部分都是要素,而它 們之間的區別也不是虛幻不實的。美如果不寓存於和我們有關係的某種東西,而單就其自身來考慮,永不能產生任何驕傲或虛榮;但如果沒有美或可以代替美的其他某種事物,單靠最強的關係 也很少影響到那種情感的。這兩個項目既然很容易分開,而且兩者必須結合起來才能產生那種情感,所以我們應該把兩者看作那個原因的組成部分,並在自己心中確定一個這種區別的精確觀念。
第二卷 論情感
第二節 論驕傲與謙卑;它們的對象和它們的原因
驕傲(pride)與謙卑(humility)是單純而一致的印象,所以我們不管用多少話也不能對 兩者(或者說對任何一種情感)下個正確定義。我們所能企求作到的最大限度,就是列舉伴隨這 些情感的種種條件,而對它們作一描述:不過驕傲與謙卑這兩個名詞既是通用的,而且兩者所表 象的印象又是最常見的,所以每一個人自己都會對它們形成一個最正確的觀念,不致有任何錯誤 的危險。因為這個理由,為了不在緒論上多費工夫,我將立刻開始考察這些情感。
顯而易見,驕傲與謙卑是恰恰相反的,可...
目錄
第二卷 論情感
第一章 論驕傲與謙卑
第一節 題目的劃分
第二節 論驕傲與謙卑;它們的對象和它們的原因
第三節 這些對象和原因是從哪裡來的
第四節 論印象與覌念的關係
第五節 論這些關係對驕傲與謙卑的影響
第六節 這個體系的限制
第七節 論惡與德
第八節 論美與醜
第九節 論外在的有利條件與不利條件
第十節 論財產權與財富
第十一節 論名譽的愛好
第十二節 論動物的驕傲與謙卑
第二章 論愛與恨
第一節 論愛與恨的對象和原因
第二節 證實這個體系的幾種實驗
第三節 疑難的解決
第四節 論對於親友的愛
第五節 論我們對於富人與權貴的尊重
第六節 論慈善與憤怒
第七節 論憐憫
第八節 論惡意與妒忌
第九節 論慈善和憤怒與憐憫和惡意的混雜
第十節 論尊敬和鄙視
第十一節 論性愛或兩性間的愛
第十二節 論動物的愛與恨
第三章 論意志與直接情感
第一節 論自由與必然
第二節 論自由與必然(續)
第三節 論影響意志的各種動機
第四節 論猛烈情感的原因
第五節 論習慣的效果
第六節 論想像對情感的影響
第七節 論空間和時間的接近和遠隔
第八節 論空間和時間的接近和遠隔(續)
第九節 論直接的情感
第十節 論好奇心或對眞理的愛
第三卷 道德學
第一章 德與惡總論
第一節 道德的區別不是從理性得來的
第二節 道德的區別是由道德感得來的
第二章 論正義與非義
第一節 正義是自然的還是人為的德
第二節 論正義與財產權的起源
第三節 論確定財產權的規則
第四節 論依據同意而進行的財產轉移
第五節 論許諾的約束力
第六節 關於正義和非義的一些進一步的考慮
第七節 論政府的起源
第八節 論忠順的起源
第九節 論忠順的限度
第十節 論忠順的對象
第十一節 論國際法
第十二節 論貞操與淑德
第三章 論其它的德和惡
第一節 論自然的德和惡的起源
第二節 論偉大的心情
第三節 論仁善與慈善
第四節 論自然才能
第五節 關於自然才能的一些進一步的考慮
第六節 本卷的結論
附錄
索引
休謨生平和著作年表
第二卷 論情感
第一章 論驕傲與謙卑
第一節 題目的劃分
第二節 論驕傲與謙卑;它們的對象和它們的原因
第三節 這些對象和原因是從哪裡來的
第四節 論印象與覌念的關係
第五節 論這些關係對驕傲與謙卑的影響
第六節 這個體系的限制
第七節 論惡與德
第八節 論美與醜
第九節 論外在的有利條件與不利條件
第十節 論財產權與財富
第十一節 論名譽的愛好
第十二節 論動物的驕傲與謙卑
第二章 論愛與恨
第一節 論愛與恨的對象和原因
第二節 證實這個體系的幾種實驗
第三節 疑難的解決
第四節 論對於親友的愛
第五節 論我們對於...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