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功想瘋了!
輸贏不只是憑能力,你必須渴望贏!
公司裡,關於業績的高峰會議競賽起跑時,大多數人心裡想:我應該參加此次競賽。殊不知競賽未開跑,這種想法『已經出局了』。
多麼殘酷與諷刺呀。成功跟尚未成功,只是一尺或一寸之遙,你究竟有沒有想成功想瘋了?剛結束的二○○五年溫布頓網球公開賽,冠軍得主費德勒尋求三連霸,賽後他在記者會上表示:『我想要得到這個冠軍,從去年奪冠後開始,已經想了一整年,都快想瘋了!』你有沒有渴望一樣東西到這種境界呢?三十年前考上建中前夕、二十六年前考上台大前夕,我曾分別到建中、台大校園去逛逛,當時真的是想要進這間學校想瘋了!想要穿上建中的繡藍色學號的卡其制服想瘋了、想要徜徉在椰林大道和醉月湖畔想瘋了……當你真心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你的生命動力才會全面啟動。而生命火車一旦啟動,連十噸的水泥牆都擋不住,正是所謂的不達目的絕不終止!
王文華申請史丹佛MBA的祕訣不也正是如此嗎?你追求人生中其他寶貴的東西時,如愛情、婚姻、財富、事業……一定要有這樣的心情:想要!必須非常、非常想要!必須想到要瘋了!為了得到它,甚至願意付出別人想像不到的努力與代價,才有可能攻頂成功。王文華這樣勉勵我們:『大多數的人之所以得不到想要的東西,並不是因為命不好,只是因為從沒有「想要」到發瘋!』你必須在你所要的東西與所願意付出的代價之間做出抉擇。害怕全心全力投入去爭取想要的東西,結果往往付出了代價卻無功而返。可以說,害怕付出實際上比失敗傷害更大。你要知道,從來沒有一顆年輕的心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反而是因害怕付出,虛度了光陰與青春會讓你懊惱不已!既然選擇參與競賽,就要傾全力爭勝,什麼『志在參加』這種鄉愿思想,都要從你慣有的消極思想裡徹底連根拔除,否則一旦失敗了,你將會為失敗付出一輩子的代價!輸贏的關鍵就在於:渴望贏!
如果你不能,你就一定要;當你一定要,你就一定能!
成功從每天的反省開始
『我每天反省、歸零、重新開始,成功對我而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美商和頌美公司亞洲區總裁謝淑英
美商和頌美公司鑽石品牌的亞洲區總裁謝淑英(前鎮金店台灣總經理)只花一年多時間,便成功在台灣開創出六個鑽石據點,開幕後八個月更衝出一億五千萬元的亮麗營業數字。當外界恭賀她『成功』時,謝淑英總是如此回答:『我每天反省、歸零、重新開始,成功對我而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有競爭力才有生存力,有生存力才有退休力。相反的,沒有反省力,哪來競爭力?反省、沈澱在於檢討缺點,進而找到自身的長處,然後發揮到極致。《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勃特•清崎回憶小時候父親曾告訴他,祖先們自古以來專注於三種力量,並將之列為傳家寶:劍、寶石和鏡子。劍象徵著武器,即『競爭力』;寶石象徵金錢,即『財富』的power;而鏡子象徵著自知,也就是『反省』的力量。在日本人看來,自知是三種力量中最寶貴的。但咱們中國人,好像最缺乏的就是反省能力,做錯了事,把全世界都檢討、責備光了,就是不會反躬自省:『是不是我的問題?』
放眼所見,業務員更多是如此!業績不好,第一個怪主管為什麼沒有把他調教好,害他在市場丟人現眼。第二個怪公司,產品一點競爭力都沒有、保費比別人貴,或者為什麼別家有的產品我們卻沒有。第三個怪同事,左右鄰兵業績太好、氣勢太強,把他的氣都吸光了。最後怪到客戶身上,什麼芭樂客戶嘛!跑斷腿、說破嘴,到頭來還是不成交,簡直耍我嘛!你看,全世界該罵、不該罵的都給他全數落光了。但他卻忘了,當一隻手指頭指別人的同時,有三隻手指頭指向自己呀!怪罪別人一分,得先怪罪自己三分才是!
生意沒辦法做成,你得靜坐沈思。不是沈思客戶為什麼不跟你買產品,而是客戶為什麼要跟你買?同樣的產品,有成千上萬個業務員在賣,為何偏偏非你莫屬?你有什麼獨特的理由要客戶非向你下訂單不可呢?或者你擁有個別的附加價值,可以讓客戶另眼相待?每天下班回到辦公室時、或臨睡前,記得仔細檢討今天的敗戰紀錄,有反省力才有競爭力,也才有生存力!
傾聽內心的聲音
發掘內心裡想要爭出頭的決心,再輔以行動力,你就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舞台!
《與成功有約》一書的作者史蒂芬•柯維在他的另一本書《第8個習慣——從成功到卓越》裡叫我們傾聽內心的聲音。真是擊中業務員的要害!
之前的七項習慣已經風靡全球了。闡述從最底層的『依賴』往上推到『獨立』繼而最高層的『互賴』,不正是我們的寫照嗎?新人一進入這個行業,凡事『依賴』帶入行的主管,在這個階段他講最多的字是『你』;晉升主管之後開始『獨立獨行』開口閉口『我』要怎樣怎樣……幾年後領悟了發展團隊的重要性,『互賴』的關鍵字眼轉為『我們』。凡從事業務組織發展者必人手一冊,詳加研讀。
十年過後,柯維又提出了第八項習慣:發展內心的聲音。真知灼見,大師所為。業務工作挫折感極大,失敗率又高,誠所謂不做不挫,小做小挫,大做大挫。到最後,每個業務員為了避免挫敗,傷害了『好歹我也是個人』的起碼尊嚴,鎮日守在辦公室足不出戶,守住了短暫的尊嚴,卻守不住流過的青春與長遠的自尊,誠所謂『失敗背後,總有不為人知的懶惰』、『失敗背後,總有不為人知的怯弱與恐懼』!
我們的內心深處總有善與惡兩種聲音交錯呼喊,正面的聲音是:
我要力爭上游直到成功。
我要出人頭地揚眉吐氣。
我要贏得所有光環與掌聲。
我要別人的讚美與肯定。
反面的聲音是:
幹嘛那麼辛苦?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何必那麼積極?日遠不怕愁日暮。
推銷是求人的苦差事,不如歸去。
哪一邊才是你真正的聲音呢?前一篇〈成功從每天的反省開始〉裡,午夜夢迴的自知,就是傾聽你內心深處真正的吶喊:『我要堅忍不拔,直到成功!』試想,比你成功的人都嘗過比你更多的困難與挫折,所謂『成功背後,總有不為人知的努力』,發掘內心裡想要爭出頭的決心,再輔以行動力,你就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舞台。
在你每一次想要放棄的當頭,不也總會有另一個聲音提醒自己:『如果是簡單的事,那還需要你來做嗎?』正視內心的聲音,你將可以克服所有的困難。傾聽自己、相信自己,你就會帶領自己邁向成功!
世上最遙遠的距離
對推銷員來說,世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客戶荷包裡的錢到你公事包的距離。
《皇冠雜誌》曾刊登一段香港知名女作家張小嫻的句子:『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好有意思的一段話,然後主編在文後做了一個專輯,自由辯論什麼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哇,發言真是五花八門,趣味十足。
A組說:『最遙遠的距離是上帝與人類的距離……』
B組說:『最遙遠的距離,是婆媳之間……』(嘿,講到所有已婚男人的痛處。)
C組說:『最遙遠的距離,是天堂與地獄……』結尾最為驚奇,『世界最遙遠的距離,是夢與現實的邊界!』(呵!原來是一場夢!)
對推銷員來說,世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客戶荷包裡的錢到你公事包的距離。你們兩人近距離過招已不知幾回合,數次眼看著就要簽約掏錢,哪知話鋒一轉,良機已逝,近在眼前的保費卻怎麼樣也沒有辦法化身為一張支票,溜進你褪色的公事包。沮喪如你,只好再次退回決戰點,或者鳴金收兵,療傷去也。這實在是悲慘啊,難道是技不如人嗎?
其實,業務員的真本事就是能把客戶的拒絕轉為接納。每一位客戶本身都是一壺冷水,你不可能期待準客戶笑臉迎人,因為他一旦知道了你的身分,明白了你的目的,他就嚴陣以待,擺明了是要進行一場荷包保衛戰。除非你有本事,用熱情破冰,加上理智與情感雙管齊下,讓客戶心甘情願以至最終明白,原來他口袋裡的錢,只是暫時進了你公事包,終有一天會回到他退休之後,再也領不到任何一袋薪水,踽踽獨行時的口袋裡!
這件事給我的另一個啟示就是:任何書籍都應該要涉獵。我不是開宗明義鼓勵大家『開始讀書』嗎?世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你和書本,脫離了閱讀,你就等於削弱了自己的競爭力,你和客戶的距離也就越來越遠;相反的,貧窮和你的距離就越來越近。
逼,讓我們變成超人
成功是必然,不是偶然。
根本的因素在於──自律,自律就是自我要求、自我驅策、自我逼迫。
朋友轉了一封E-mail給我,信中提到關於『一口田』的想法很有意思。她說:
『一口田』旁邊有神的保佑,是『福』。
『一口田』上面加個屋頂,表示有房有田,是『富』。
『一口田』長了腳,要你行動,要你進取,去得到那『一口田』就是『逼』。
上班的人,禮拜一早上不想出門,還是得去,因為生活所逼;一個在家從不入廚房的人,留學在外一陣子後,居然燒得一手好菜,因為環境所逼;一個登山者,跳過一條平常不敢跳的深溝,因為野獸所逼。所幸世界上有『逼』這件事,我們才能超越自己,完成超人才做得到的事。
她的想法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多年以前我就在書上提過這個概念,並在辦公室大門貼了這麼一張海報,每天提醒即將出門戰鬥的夥伴。
成功是必然,不是偶然,
根本的因素在於──自律。
自律就是:自我要求、自我驅策、自我逼迫。
除了『下決心自我逼迫』,
我找不到其他保證成功的字彙了。
逼迫自己一早起來,參加公司早會;逼迫自己走出辦公室,走出冬暖夏涼的舒適環境;逼迫自己迎向冬冷夏熱的街頭,迎向客戶;逼迫自己不放過任何的學習機會、進修課程;逼迫自己在每個夜晚靜下心來讀書,精通所有武林高手的不世絕學。
有一次和一干好友球敘,認識了一位連續十年,每個月都達成業績目標的高手。相談之下,發覺這真的是業務員必須追尋與完成的一個目標,回到辦公室以後,我大力推廣,現在有超過十位同仁朝這個小小舞台邁進。為什麼連續完成業績目標有莫大的好處呢?道理很簡單,就在落實一個『逼』字!成交的起點在『逼自己』去市場見客戶,終點在『逼客戶』完成交易。
為了連續獲得每個月的穩定收入與榮譽,你不得不積極於每個月的拜訪量,變得會加快腳步於客戶的篩選與push;當你要求成交時,扛出你輝煌的業績榮譽這面大旗,師出有名,客戶也找到一個支持你的理由。試問,哪一個客人不喜歡積極進取、行動果敢負責又重視榮譽的業務員呢?他們會想:好吧,就拉你一把!因此,業績目標成為逼自己與逼客戶的橋樑,並連結通往成功之路。可以說,逼迫自己進入業績榮譽榜單,就是逼迫自己一定要成功!
『積極』就是你的朋友
每日、每月、每年的自我要求,就是積極邁向未來,也就是未來甜美果實的保證!
大家看到一千萬這個數字,一定覺得很遙遠,因為你現在才剛起步。因此,努力存錢這部分,我鼓勵大家每個月定期定額繳交投資型保單,然後每個月的發薪日增額一萬元。你要知道,一個二十二歲的年輕人如果每月定期存入定額基金,以年報酬率五%為預估,十年後,當他三十二歲時就擁有三百萬的存款,他可以用這筆錢繼續深造,或者當作結婚、購屋的頭期款。但如果你不從現在開始做,『十年後的三百萬』永遠都會看起來很遙遠。
前幾天,我決定再寫第九本書,預計十萬字。到昨天才寫了三千字,我同樣也覺得離十萬字很遙遠。但我前面已痛苦過八次,每一次都能積極的邁向終點,這一次,我估計每天寫八百字,一百二十天就達到九萬六千字,也就差不多完成了。這樣平均一分攤,每日的工作量就不會那麼辛苦。重點在於每天要寫八百字,就像是每個月要存一萬元、每個月要完成業績標準。這個每日、每月、每年的自我要求,就是積極邁向未來,也就是未來甜美果實的保證!
我們都知道,要當一個積極成功的人,就必須謹慎擇友。積極向上的朋友所示範的行為對我們有正面的牽引。至於另一批充滿失敗主義、消極的人,則會迅速扼殺我們的進取心。積極向上、奮鬥不懈的心態是成功者最基本的祕訣,直到你認識到自己的積極心態的那一天,你才算是結交到你這輩子最重要的朋友,直到那一天來臨,你也才明瞭,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朋友就是你自己那──源源不斷、永不服輸的積極態度。
行百里路必自邇,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任何遠大、高不可攀的目標或成就都是一步步完成的,連小學生都知道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太多一步登天的天真想法反而摧毀了每日紮實工夫的累積。要知道,別人的成功也都是走同樣艱辛的路、流同樣的汗、咬同樣的牙關挑戰出來的,憑什麼你認為你會比別人輕鬆而幸運呢?唯一能稱得上好運的是:你比別人早日發覺內心這位『積極』的朋友。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業績目標榮譽一次到一百三十二次、一萬元到三百萬、一個字到十萬字,而是你和『積極』這個朋友之間的距離。正視自己的積極心態,就從現在開始!
遠離貧窮
『如果你做銷售,不見得會富有;但不從事業務工作,你連富有的機會都沒有!』
最近看到兩篇報導對比強烈,心有戚戚焉。一篇是《紐約時報》每週一刊載在《聯合報》的專刊,標題為『爬離貧窮之路,不好爬,也爬不完』,描述美國一位中產階級的婦女如何帶著五個孩子,自願輪晚上長達幾小時夜班,以圖多一點薪水,爬離貧窮之路。文中寫的是美國社會底層階級的流動狀態,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女主角最慘的時候沒有工作,當然也沒有收入,全靠社會福利救濟。她從最低的階級跨越若干階級,最後爬到擁有信用卡的中產階級,讀來令人動容。但結語時,作者也言明這個歷程不是一般中下階層的美國人能做得到的。所以,爬離貧窮之路,不好爬,也爬不完。
另外一篇報導恰恰相反。美林發表的《二○○五年全球首富》報告顯示,截至二○○四年底,全球擁有一百萬美金以上資產(當中不包括自住物業)的富裕人士共計八百三十萬人,其中北美地區佔兩百六十萬人,歐洲地區佔兩百七十萬人,亞洲區佔兩百一十六萬人。亞太區中國內地佔約三十萬人,香港佔六萬八千人,台灣則是佔五萬五千四百人,比二○○三年度增加六•四%。這一百萬美金的資產,應該是你追求財富的第一個目標吧!兩則報導南轅北轍,你心中是否有著澎湃的情懷?你又是屬於哪一邊?
台灣兩千萬人口,扣除未成年及老年人,假設除以二好了,剩下約一千萬人口,五萬五千四百人佔了約千分之五。以前我講過,做業務是困難的、是辛苦的、是不輕鬆的,但它的未來是美好的!如果你能跨越重重考驗,在這個行業立足。那麼你的收入將跨入台灣前○•五%的金字塔頂端的階層。從月薪三萬有底薪的工作,到無底薪的銷售工作,甚至到年收入百萬,更進一步到資產美金百萬,這樣的一條路真是漫漫長路啊!要花多少時間?我給大家的預估值是二十年,從二十五歲到四十五歲,全憑人生中的黃金歲月盡力拚搏,到進入人生的秋天,也就是四十五歲那一天,你就擁有三千萬台幣的資產!然而,我還是那一句老話:『如果你做銷售,不見得會富有;但不從事業務工作,你連富有的機會都沒有!』
朋友們,人無艱苦過,難得世間財。否則遠離貧窮之路,將是永無盡頭,爬也爬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