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死這輩子賺多少才夠布蘭登山德森經濟學漫畫猶太教哥布林模式媽媽是房子兒童選讀零內耗溝通季暢銷讀冊選讀五十歲後別教出混蛋更新粒線體
暫不供貨

單車生活救經濟:北歐可以,為什麼我們不行?!(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艾莉.布魯|譯者:許芳菊

出版社:本事出版

出版日期:2016-01-30

ISBN/ISSN:9789866118999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88

書況:普通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北歐可以,為什麼我們不行?
如果呼吸都成問題,我們還要發展、還有發展嗎?


騎單車,是解決眼前經濟難題的重要起步,
是每一個人馬上就可以開始做的事,
隨之而來,將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思考模式、以及共同的未來。
追求更好的社會,這是唯一的選擇。


40 年前,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車滿為患,
今天,84% 的市民經常以單車代步, 34% 騎單車上下班,
除了北歐,巴黎、紐約、芝加哥、巴塞隆納等全球各大城市都在積極佈建單車道路網,
單車加入向來以汽車為核心的都市交通系統,
帶動相關產業與周邊社區繁榮,一種新的發展模式逐漸成型。

騎單車已經不只是休閒嗜好,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
過去百年來由化石燃料所推動的經濟模式已瀕臨困境,
每個人在交通方式開始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對我們共同的未來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騎單車為自己省錢,還可以降低國家負債;
‧騎單車不會製造廢氣,有助舒緩能源帶來的發展困境;
‧騎單車促進個人健康,減低國家醫療資源負擔;
‧騎單車有利在地經濟,縮減城鄉差距。

最重要的,騎單車是一種公民行動,
開始騎在路上,我們會漸漸發現過去許多發展是「無效的」,
個人、社會、國家、和全球付出的成本遠遠大於我們所能承擔的,
情勢嚴峻,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
而單車,正是每一個人可以做到的小小開始。

「十八世紀政治思想家湯瑪斯‧潘恩寫了《常識》(Common Sense),成為美國獨立運動背後重要的推力。艾莉‧布魯這本書猶如為我們迫切需要的單車革命也寫了一本《常識》,我們從小到大根深蒂固的認知──馬路是給汽車開的、單車干擾交通、汽車有助經濟發展──她一一破解,其實都是違反常識。《單車生活救經濟》有事實根據,同時也從個人經驗出發,既嚴肅又幽默,有扎實的研究,卻很好讀。它讓大家知道,單車革命不過是爭取常識而已。」
──彼得‧諾頓,《對抗交通:美國城市汽車世紀的破曉》作者

我們承受不起更多「發展」,
騎單車是個人可以承擔的「選擇」,
這個選擇可以確保我們生存得下去,
建立一個可以永續的生活方式和經濟模式。

◎ 騎單車為自己省錢,還可以降低國家負債

‧養車的成本是車價的三倍,還不包括停車、罰款等非經常性支出。

‧汽車行駛所需的基礎建設,興建與維護費用遠高於稅負收入,國家必須舉債,以丹麥為例,汽車行駛一英里國家要倒貼 0.2 美元,騎單車國家可以賺 0.42 美元;而且馬路興建愈多,愈刺激汽車數量,造成惡性循環。

‧興建汽車基礎建設的成本是單車的 50 倍。

◎ 騎單車完全不會製造廢棄,有助舒緩能源帶來的發展困境

‧美國太空總署二○一○年發表的研究精準指出,為解決碳排放量的問題,車輛,包括私人汽車和貨運卡車,應做為首要的改進目標。

‧根據科學研究,大氣中碳含量 350ppm 是地球維持生命發展的上限,我們最近剛超過 400ppm 的大關,而且將以每年 2ppm 的速度增加,全球暖化已加速進行中。

‧更進一步分析,能源還加劇經濟發展失衡:
──我們加油的錢,三分之二進到石油公司荷包,三分之一產油國家賺走;每一百萬的營收,石油公司只創造一個工作機會。
──道路的擴張和蔓延,也可以說是對國家對石油產業的補貼,政府甚至提供偏遠郊區開發商減稅優惠的政策,壓抑了我們交通的選擇,也確保了汽油消費需求不斷增長。

◎ 騎單車促進個人健康,減低國家醫療資源負擔

‧騎單車不會感覺在運動,但卻是可以讓人遠離許多疾病的良好生活習慣,根據研究,固定騎單車通勤的成人,擁有比真實年齡年輕十歲的平均體能,血壓、血糖、膽固醇都獲得較好的控制,罹患某些癌症,心臟病和糖尿病的風險都比較低,整體而言,比較長壽。

‧當我們開始動起來,就會活得更好,對健康與銀行存款都是,進一步可以有效降低國家醫療預算支出。

◎ 騎單車有利在地經濟,縮減城鄉差距

‧騎單車有利人們花更多時間與金錢在鄰近鄉鎮,有利在地經濟的發展,經濟學者喬・科特賴特 (Joe Cortright) 稱這個效應為「綠色紅利」(Green Dividend)。

‧以波特蘭為例,居民與其他類似都會區的一般居民相比,每天少開車 20% 英里,從減少開車所省下來的錢,一年加起來總共有十一億美元,其中大約有八億美元流回當地的經濟。

【好評推薦】
知名文化與政治評論人 張鐵志
公視節目主持人 魏華萱

作者簡介:

艾莉.布魯(Elly Blue)

美國單車運動重要的推動者,1998年開始以單車代步,2006年開始寫文章、演講推動單車運動,文章見於《BikePortland》、《Grist Magazine》、《Momentum》、《Reclaim》等雜誌及〈Bicycling.com〉、〈TakingTheLane.com〉等網站。知名網路廣播節目〈Democracy Now〉曾專訪她。她住在波特蘭,不寫作的時候,騎單車到處趴趴走,活絡地方經濟。

譯者簡介:

許芳菊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

曾任天下雜誌副總編輯、康健雜誌總編輯、親子天下總主筆。

目前為自由作家、譯者。

移居宜蘭近十年,是這個田園城市裡幸福的單車族。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搭便車的迷思

「單車沒有付錢就上路。」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報紙社論和部落格留言讀到這樣的評論,從車窗裡也會傳來這樣的咆哮,通常都會加上一句「吃免錢的」或甚至更惡劣的咒罵。

騎單車像搭免費便車,這個迷思是個強烈而普遍存在的經濟信念。它暗示單車騎士應該乖乖騎在某些特定的道路上,絕不可以影響到汽車行駛。這種想法透過媒體頭條、警察執法標準,以及單車倡導者與反對者的針鋒相對,不斷強化。

但這是真的嗎?

你騎單車,不需要用到汽油,所以不用付燃料稅。你不會停下來付高速公路的過路費(通常也不會讓你騎上...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前言

底特律單車 & 早午餐俱樂部

二○一二年八月,一個星期天的早晨,金可.克拉克展開她的第一次單車之旅,在出發前半小時,她才剛買了單車。「我不曉得店裡有什麼,」她的文章寫道:「我只知道好像很有意思。」在聽過行前安全提醒與道路基本交通規則後,她和整團人,共十七位大人和兩個嬰兒便出發上路了。

「大約騎了兩英里左右,我很確定我快不行了,」克拉克寫道。她落在大家後頭,而且距離愈拉愈遠。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做了錯誤的決定。她打算調頭回去。就在此時,她聽見這個團隊的共同發起人克隆尼.索普安慰她說:「慢慢來。」...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前言 底特律單車 & 早午餐俱樂部
不只是為了騎單車而騎單車,單車是改善城市健康的一種方法。

第一章 搭便車的迷思
騎單車像搭免費便車,這個迷思是個強烈而普遍存在的經濟信念……但這是真的嗎?

第二章 誰的街道?
把單車當成交通工具實際嗎?單車家庭的故事很激勵人心,精打細算的結果確實很具說服力。

第三章 柏油泡沫
我們借錢來建造巨大公路,這條公路吸引更多開發,帶來更多交通,最後這條路還要再擴張;由於前債未清……循環就這樣持續下去。

第四章 通往健康的高速公路
以單車做為交通工具,與其說是生活方...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