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誰嘗到奶油
許秀惠
財力雄厚的寶佳開大門走大路,公告砸下二十多億元投資中工的消息一出,就像一齣夯劇播出第一集,至少會有中工十六・五萬名股東開始追劇,關切後續攻防發展。
編輯部也很快就啟動採訪小組,我們有很多好奇,包括寶佳集團董事長林陳海,還是他的兒子林家宏對中工有興趣、為什麼是現在、為什麼看上中工、誰負責操盤、雙方的強弱優劣⋯⋯?乃至於到明年股東會改選前的五到六個月內,雙方會出什麼招進行攻防。
每每經營權大戰發生之時,我也總會自問兩個問題:小股東會希望得到什麼樣的結果?併購者買到的是不是皇冠上的珍珠?或者,就像是國巨董事長陳泰銘二○一九年成功併購美國被動元件大廠基美(Kemet)時,他的形容,併下基美滋味就像嘗到「蛋糕上的奶油」那般的甜美。
確實,經營者透過併購手段擴大版圖、強化競爭力,進而帶動經營績效提升,那麼,成果最終會反映在獲利、配息利以及股價上,大老闆嘗到奶油,股東們也嘗得到。
只是,被併購者感受不同。《門口的野蠻人》這本許多商學院的教材,書中把那些發動併購、成功後把公司拆解出售的私募基金,稱為高貴的野蠻人;市場則稱這些進行非合意併購者為禿鷹。中工就是這麼稱呼寶佳的。
寶佳併購成員則這麼告訴我們,他們是為了經營而來,即使中工出售資產,也「不影響入主的想法」。資本市場變化難測,我們不妨和中工股東們一起關心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