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初,布賀東(Andre Breton)受佛洛伊德潛意識理論啟發,於1924年發表〈超現實主義運動宣言〉,開啟強調想像與潛意識的「超現實主義」。一戰後德國則興起「新客觀主義」(日譯為新即物主義),由格羅茲(George Grosz)、迪克斯(Otto Dix)等人以「客觀精神」回應現實處境。1979年,李歐塔(Jean-François Lyotard)出版《後現代狀態——關於知識的報告》,界定了「後現代主義」的核心問題。
然而在台灣,這些思潮的引入並非單純的學術傳播,而是在殖民與威權的政治框架下被重新塑形,甚至扭曲。從「現代派」到「鄉土文學」,台灣文學在壓抑與反抗之間形成獨特的面貌。面對台灣文學在殖民與威權下的曲折發展,作者提問:在去中心化、去權威化的後現代時代,台灣現代主義文學如何建立自身特色?
陳銘堯以簡明扼要的解說,介紹後現代社會哲學家詹姆遜、布希亞、德希達、傅柯、德勒茲等人的學說。書中結合作者自身在詩的創作實踐與長期閱讀的經驗,跨越東西方思想傳統,深入探討「超現實主義如何超現實」、「新客觀主義如何即客觀」、「後現代主義如何後現代」。透過理論、創作與歷史的對話,開展對文學、思想與社會的深層追問,並提供重新理解台灣文學的新視角。
作者簡介:
陳銘堯
以意識和潛意識的自覺,掌握詩的文字和語言萌生的初始狀態。讀懂難懂的藝術和哲學難題,並掌握寫作的主旨和筆法。著作有:《想像的季節》、《陳銘堯詩集》、《夢的三棲》、《詩人札記》、《冰火》、《星星的孩子》、《銀河之蛙》、《台灣精神的淬煉——陳銘堯政論集》。
章節試閱
【建構台灣軟實力】
「不欺騙是知識份子的良心,不被騙是作為一個人的尊嚴。」
這是一個欺瞞的時代,今天價值的混亂和政治的動盪,大半可以歸咎文化人的失格。在黨國文藝政策誘導下,文學和藝術受到嚴重的扭曲,產生「慢性文藝中毒」卻難以覺醒。
過去被錯誤的思想教育蒙蔽的人民,需要一個覺醒運動來清洗文化欺騙的遺毒。我們不但需要更多的思想家,我們更需要一個人人會思想的社會。建構台灣軟實力,就從重新認識這三個主義開始。也應把世界當一面鏡子來鑑照出自己。
————————————————————————————————————————
第一篇 超現實主義如何超現實(節錄)
「這是二十世紀詩人、藝術家、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對人類存在真相赤裸裸的解剖。從而成為最具開創性,最有組織,為時最長,影響最大的文藝啟蒙和人類最深刻的內在革命。也是台灣人在強國文化夾縫中,從學習、批判到自我建立的探索。」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1900年發表《夢的解析》,揭露潛意識存在的真相。本身也是精神醫師的詩人安德烈.布賀東(Andre Breton)相當熟悉潛意識學說,而且在1917年在醫院當精神科醫師時運用過精神分析。作為超現實主義運動的領導人物,對超現實主義的核心理論並不陌生。白天知覺的意識世界(conscious reality)和晚上睡眠時才出現的潛意識世界(dream reality),是不能同時被看見的真實。這兩個世界合起來的現實才是真實完整的現實。這就是超現實性(surreality)。1917年詩人阿波里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 1880-1918)在他的一篇著作副標題造出 Surrealist 這個字,並不是為了定義超現實主義,但布賀東在1924年宣布第一次超現實主義宣言並成立超現實主義運動組織時,為了表示對阿波里奈爾的尊敬,決定沿用這個名字。
那麼潛意識是如何被發現的呢?簡單地說,那是從夢境看到的。所以稱之為 “dream reality”。但是常常顯得荒誕不經乖離現實的夢境就是真實的嗎?顯然不像。精神分析的理解是,那是內在欲望和現實衝突以扭曲的面目出現的妥協狀態。精神分析師依靠催眠術讓病人進入睡眠狀態,然後讓病人說出他平常連自己都不知道的隱藏的潛意識內容。根據交叉探索意識和潛意識內容,精神醫師找出病因並據此化解其內在的衝突。這是世界的重大發現。
1870年到1880年期間,歇斯底里(Hysteria)在巴黎像瘟疫般流行。1880年讓-馬丁.沙可(Dr. Jean Martin Charcot, 1825-1893)已經從實際病例觀察到這個病是由心理創傷或衝突造成的。1885年十月到1886年二月,佛洛伊德曾在沙可博士之下工作,也開始這方面的研究。
1885年佛洛伊德和約瑟夫.布羅伊爾(Josef Breuer, 1842-1925)合撰 “Studies on Hysteria” 提到「壓抑」的心理過程是讓一些自己認為不可告人的欲望不存在於自己的意識界,這些不可告人的東西就躲到潛意識中去了。這個控制的分界線,就區隔出意識和潛意識。有意識自覺的壓抑就稱為「壓抑」,而不自覺的壓抑就叫「潛抑」。
和夢一樣,歇斯底里也是潛意識內在欲望和現實衝突妥協演出的變貌。1905年佛洛伊德出版了《少女杜拉的故事》(DORA An Analysis of A Case of Hysteri)一書,詳細記錄這個病歷的錯綜複雜的因素,其實1900年就已完成,佛洛伊德怕讀者一時無法了解接受,才延遲出版。而《夢的解析》是佛洛伊德自己長期記錄自己的夢並加以分析,進而以這個親身經驗為基礎,應用於精神治療的理論和技術。據說他曾想出版這些記錄,後來因為種種考量,還是將之銷毀了。但是在《夢的解析》還是可以看到佛洛伊德以對自己的夢所作的分析為例來作說明的片段。潛意識成為超現實主義者醉心探索的奧祕,並據此發想了一些實驗性的探索和創作的方法。那麼做為潛意識的內容「欲望」又是怎麼來的呢?
【建構台灣軟實力】
「不欺騙是知識份子的良心,不被騙是作為一個人的尊嚴。」
這是一個欺瞞的時代,今天價值的混亂和政治的動盪,大半可以歸咎文化人的失格。在黨國文藝政策誘導下,文學和藝術受到嚴重的扭曲,產生「慢性文藝中毒」卻難以覺醒。
過去被錯誤的思想教育蒙蔽的人民,需要一個覺醒運動來清洗文化欺騙的遺毒。我們不但需要更多的思想家,我們更需要一個人人會思想的社會。建構台灣軟實力,就從重新認識這三個主義開始。也應把世界當一面鏡子來鑑照出自己。
—————————————————————————...
推薦序
【推薦序】台灣文學將往何處去?/蔡秀菊
詩人陳銘堯,出生於1947年。這一年,台灣發生了重大的「二二八事件」。肇因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殖民地台灣被盟軍宣布由中華民國託管,當時懷抱祖國情結的台灣社會菁英和民眾,熱烈歡迎祖國來的政府官員,不久卻因為中國官員的貪汙腐敗、軍警紀律敗壞,再加上各種不當政策造成物價飆漲、社會動盪不安,官逼民反結果,埋下1947年二月二十七日一起專賣局查緝員打傷菸販、誤殺民眾事件,引爆群眾積鬱已久的憤怒。二月二十八日起,市民開始罷市、罷課、罷工、抗議遊行,卻引來衛兵機槍掃射,導致抗爭衝突蔓延全島。其後,三月五日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派兵台灣進行軍事鎮壓,大量群眾死亡、失蹤,國民政府當局更藉此有計畫地逮捕肅殺台灣社會菁英,此一慘案導致台灣社會嚴重斷層,更讓台灣人對政治產生寒蟬效應。緊接著實施長達三十八年五十六天的白色恐怖戒嚴統治(1949.5.19-1987.7.15)。戒嚴時期,「二二八」成為禁忌的名詞,不准文字披露也不准言說,直到198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四十周年,由鄭南榕、李勝雄和陳永興等人組織「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對外發表《二二八和平日宣言》,提出公布實情、訂定二月二十八日為「和平日」等訴求,「二二八事件」才逐漸成為社會討論焦點。出生於1947年的文學、藝術或社運界人士,也有以「四七社」自居,分別用文學藝術創作或社會抗爭行動,來表達對獨裁政權的反抗。
出生於1947年的陳銘堯,並不熱衷於參加名流社團,反而喜歡擠身於民主運動的演講場和街頭抗爭運動。他既是詩人,也寫詩學與美學理論;寫作觸角更向外延伸至探索人性本源、生命價值、靈魂存在等面向。出版詩集《想像的季節》(2004)、《陳銘堯詩集》(2007)、《夢的三棲》(2013)、《冰火》(2019)、《星星的孩子》(2022),詩的內在創造論《詩人札記》(2013),非典型政治評論的政論集《台灣精神的淬煉》(2023),超越散文與詩的界線《銀河之蛙》(2024)。
2025年初春,陳銘堯詩人即將出版《主義的魅惑——一次搞懂超現實主義、新即物主義、後現代主義》,這是陳銘堯於2005年至2017年間,傾注心力閱讀、思考和寫作的兩篇結晶:〈超現實如何超現實〉、〈新即物主義如何即物〉,以及2024年發表的〈後現代主義如何後現代〉,所集結的詩學理論專書,探討二十世紀初文藝思想產生的三個主義(超現實主義、新客觀主義、後現代主義),如何風靡全世界,以及台灣文學在大時代的浪潮中,又如何因遭受政治壓迫變成一個畸胎的文學樣貌。
陳銘堯除了用心閱讀相關著作外,於1989年殊勝因緣成為全真龍門宗吳武夫門下弟子,潛心學習「先天太極自然功法」,修練中掌握了自我意識與潛意識的分野,從而脫胎換骨,內在與外界世界因此煥然一新。他由個人的實際體驗,配合閱讀文藝思潮理論叢書,再加上寫詩的經驗,自然而然融會貫通東西方思想殊途同歸之處。最難能可貴的是,陳銘堯為了讓讀者易讀易懂,捨棄仰之彌高的學術論文格式,以明晰的語言如實書寫,可謂用心良苦。就1947年出生的世代而言,陳銘堯絕對是個異端的存在。
筆者有幸為陳銘堯這本精心著作寫序,肇始於陳銘堯詩人是筆者擔任《臺灣現代詩》季刊主編的重要專欄作者。他在《臺灣現代詩》開闢的第一個專欄「詩人札記」,從第四期(2005.12)起,至第五十一期(2017.9)連續十二年共四十八期,從未間斷。第二個專欄「詩的迴旋曲」,從第四十一期(2015.3)起,至第六十期(2019.12)連續五年共二十期,也是從未脫期交稿。期間有十一期將近三年,每期都有兩篇專欄,而且屬性迥異,由此可見他的恆心與毅力。
感謝陳銘堯詩人邀請筆者撰寫序文,讓我有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閱讀消化、他在《臺灣現代詩》連續發表的四十八篇「詩人札記」。溫故知新之餘,得到的總結:《臺灣現代詩》第五十一期「詩人札記」的最後一篇〈《詩人札記》後話〉,以及〈超現實主義如何超現實〉,即是陳銘堯歷經十二年認真閱讀、內心探索、邏輯思辨的心得,上溯十九世紀初工業革命,造成社會的劇烈變遷,以迄二十一世紀,電腦化、人工智慧、全球化、資訊化的後現代主義社會;橫向連結東西方文史哲及美學觀,佐以個人潛心修練的「先天太極自然功法」,濃縮成淺顯易懂的〈超現實主義如何超現實〉結晶。同一時期,陳銘堯詩人也寫了〈新客觀主義如何客觀〉發表於《笠詩刊》、《文學台灣》及《臺灣現代詩》。2018年起,陳銘堯詩人開始研讀「現代主義」,想要徹底解開台灣的「現代主義」真相,他坦言直到閱讀了「後現代主義」的一些重要著作,終於豁然開朗。於是從2024年開始集中精神撰寫〈後現代主義如何後現代〉,分成七篇刊登在三個網路媒體《銳傳媒》、《芋傳媒》和《台派》。筆者回頭重讀當年寫的〈寫在《詩人札記》告一段落之後〉,此刻最大的體會是:一個真誠的作者,絕對不會以「晦澀」、「難解」、「無內容」、「反邏輯」的玩弄文字方式,欺瞞不明究裡的追隨者。
筆者開宗明義為何要提「二二八事件」?除了因為陳銘堯詩人生於1947年的宿命之外,更重要的是「二二八事件」是造成台灣社會斷裂的關鍵點,接踵而至的白色恐怖戒嚴時期,國民黨的外來政權全面監控人民的集會結社,更從教育、文學、藝術及演藝娛樂事業下手,進行全面性的洗腦。陳銘堯詩人在這三篇力作中,爬梳了1930年代初期台灣留日學生接觸到達達主義(DADA)和超現實主義,在台灣創立「風車詩社」的背景。接著,二戰結束後及蔣介石集團流亡台灣,外來政權的文藝政策,吹捧出《創世紀》、《現代詩》的超現實主義怪胎,本省籍作家在現實困境中,只能走認同土地的現實主義與台灣文壇的主流派相抗衡。陳銘堯詩人詳細剖析一百年來「超現實主義」、「新客觀主義」、「後現代主義」思潮在世界各國的發展,以及台灣文學對應世界思潮下,遭受獨裁政權的壓制與扭曲所採取的反抗手段。
然而今日面對去中心化、去權威化的「後現代時期」,當人類沒有了共同信念,社會趨向多元、碎片化,過往畸形發展的台灣現代文學,應該如何創造具有「台灣特色」的現代文學?陳銘堯詩人自稱「對我個人來說,既然未曾陷入,當然也沒有所謂『走出』,但對一些人,或許是個『出走』的契機。」陳銘堯詩人無意成為大師或先知,他只陳述個人的讀書報告心得,並沒有給出明確答案;他只提出個人的提問,也不會明白指引方向。閱讀這三篇文章,不由得讓我想起「後印象派」法國藝術家保羅.高更(Eugène Henri Paul Gauguin, 1848-1903)的名作《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將往何處去?》
「台灣文學將往何處去?」筆者相信,只要台灣現代詩人對過往被殖民歷史有充分的認知與覺悟,時時自我反省與檢討,「台灣文學將往何處去」應該是箭頭,而非問號。
———————————————————————————————————————————————————————————
【自序】
二十世紀文藝思想產生了三個主義,風靡全世界。首先是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發現人類的潛意識而在1900年發表影響後世既深且鉅的《夢的解析》。詩人布賀東(Andre Breton, 1896-1966)根據這個偉大的發現,在1924年發表「超現實主義運動宣言」,引發影響歐洲文藝創作思維的「超現實主義」。其實真正能覺察自身潛意識的藝術家,寥寥無幾。然而藝術創造首重創新和獨特,不管是否真正具有潛意識經驗,許多藝術家都以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出夢幻的作品,蔚為風潮,形成所謂的「超現實藝術」。後世的藝術家也被吸引而追求這個新浪潮。流風所及,台灣詩壇所謂「現代派」也以「超現實主義」作為流派的旗幟。更因為台灣政治的特殊環境,這種虛幻縹緲的文字,由兩大報副刊藉著文學獎推波助瀾,大行其道,形成一種偏重形式、不重真實、不求理解的寫作風格,以訛傳訛,成為魅惑眾生的迷宮。
其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的「新客觀主義」。因為看到德國戰後社會的慘狀,喬治.格羅茲(George Grosz, 1893-1959)正視現實,創作許多描繪社會病態的作品。而奧托.迪克斯(Otto Dix,1891-1969)以其特殊的「客觀精神」試圖在客觀的描繪中,創造被稱為「新寫實主義」的「新客觀主義」風格。日文將「New Objectivity」翻譯成「新即物主義」。台灣前行代詩人因為受過日文教育,很自然地沿用日文翻譯的名詞「新即物主義」。這個新的創作思潮,正好被本土詩人用來支持其重視社會現實的「現實主義」寫作理念,也成為對抗「現代派」虛幻歪風的一面旗幟。我本來不了解「即物」真正的涵義,直到我讀到“Otto Dix and the New Objectivity”以及“George Grosz”才知道所謂「即物」就是「objectivity」(客觀性)的意思。有關「主觀」和「客觀」的認識論是哲學深奧而根本的課題。只取法「新客觀主義」的社會寫實精神,而偏重「現實主義」的寫實風格,似乎無法超越過去的寫實主義文學而創新,這也有如陷入迷宮一般。其實「新客觀主義」有更多的面向。這一點會在本文中詳述。
「現代主義」最早起源於工業革命後的社會變遷,從1840年算起,至今已近兩百年。這個社會變遷,主要是受到科學發明和生產技術創新的影響。在經濟上產生勞資分配不均的問題,政治上產生了「共產主義」思想。社會上則產生富裕而自由的中產階級。在文學、藝術和哲學上,品味更為多元的「現代主義」成為文藝思潮的主流,追求新時代的精神,成為一種時髦。但是世界總是不斷地演變,追求進步,崇尚創新是藝術家和哲學家一貫的精神。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但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改變著世界,社會也發生極大的變化。這樣的狀況,被敏銳的社會哲學家觀察到。在1979年由被稱為「後現代主義之父」的尚.法蘭索瓦.李歐塔(Jean-François Lyotard, 1924-1998)寫出《後現代狀態——關於知識的報告》(La condition postmoderne: rapport sur le savoir)揭露後現代狀態。然而,「後現代」是還在發展中的現在進行式。在一些後現代思想家的研究和闡述中,我們如不能敏銳而認真地思考並密切觀察社會動態,將很容易在眾說紛紜中無所適從。而台灣二戰後在國民黨統治下,文化由國民黨嚴密掌控,「現代主義」的創作園地和思想都受到嚴重的扭曲和控制。除了「現代主義」之外,「後現代社會狀況」也仍然未脫「前現代」殖民壓迫遺緒。因此「後現代主義」在台灣又成了另一個魅惑眾生的「主義」。
1989年我因為殊勝因緣得到先師吳武夫指導學習全真龍門宗「先天太極自然功法」,在無意中進入潛意識修練,對自己的意識和潛意識有所掌握。整個人好像脫胎換骨一般,內在和外在世界煥然一新。另一個既是必然又是偶然的巧合是在寫詩的創造中,發現語言從自己的意識中萌生的初始狀態。在詩意和語言的捕捉和推敲中,更加對自己內在世界的主觀性和外在世界的客觀性的相互聯結離合狀態,有更深刻的體認。因此我知道不管是「潛意識」世界或「主觀」、「客觀」認識論,都須仰賴自己的親身經驗,才能真正了解這兩個魅惑眾生的主義。光從文本閱讀是無法掌握意識的本體,也無法看穿表相的謎團。在這種認知下,我閱讀了可以蒐羅到的著作,和自己的創作經驗互相印證,得到一個突破謎團的認識,寫出〈超現實主義如何超現實〉和〈新即物主義如何即物〉兩篇文章發表在《笠詩刊》、《臺灣現代詩》和《文學台灣》。七年前則開始研讀「現代主義」想要徹底解開在台灣的「現代主義」真相。直到閱讀了「後現代主義」的一些主要著作,對照社會真相,終於有了破解謎團的感覺。直到去年(2024)終於集中精神寫出〈後現代主義如何後現代〉,在網路媒體《銳傳媒》、《芋傳媒》和《台派》分成七篇刊登出來。算是順應網路時代的傳播風潮。正如李歐塔所斷言,不能數位化的語言,終將消失。我也希望網路無國界的傳播。讓這篇文章得到更多人的閱讀和關注。
因為這三篇文章是我二十年間傾注精神閱讀思考和寫作的結晶,各在不同的媒體刊登,我覺得有必要將之結集起來,成為一個共同主題的版本。所以就請專精數位印刷的「秀威資訊科技」加以出版。我不想用學術語言和規格把這本書寫成學術論文,而希望用如如實實的經驗和明晰的語言來書寫,務必讓讀者可以輕鬆閱讀。根據個人內在經驗來了解並闡述一般人霧裡看花的主義,就像介紹自己家中邊邊角角的陳設那麼如數家珍。我就以這個讀書報告和一得之愚來破解被扭曲和被誤解的主義。並學習歐美詩人、藝術家在哲學思想上的認真態度。
【推薦序】台灣文學將往何處去?/蔡秀菊
詩人陳銘堯,出生於1947年。這一年,台灣發生了重大的「二二八事件」。肇因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殖民地台灣被盟軍宣布由中華民國託管,當時懷抱祖國情結的台灣社會菁英和民眾,熱烈歡迎祖國來的政府官員,不久卻因為中國官員的貪汙腐敗、軍警紀律敗壞,再加上各種不當政策造成物價飆漲、社會動盪不安,官逼民反結果,埋下1947年二月二十七日一起專賣局查緝員打傷菸販、誤殺民眾事件,引爆群眾積鬱已久的憤怒。二月二十八日起,市民開始罷市、罷課、罷工、抗議遊...
目錄
【推薦序】台灣文學將往何處去?/蔡秀菊
自序
第一篇 超現實主義如何超現實
第二篇 新即物主義如何即物
第三篇 後現代主義如何後現代?——從歐洲看台灣
附錄 不一樣的風景(一)
附錄 不一樣的風景(二)
附錄 超現實主義的誤解和誤用
【推薦序】台灣文學將往何處去?/蔡秀菊
自序
第一篇 超現實主義如何超現實
第二篇 新即物主義如何即物
第三篇 後現代主義如何後現代?——從歐洲看台灣
附錄 不一樣的風景(一)
附錄 不一樣的風景(二)
附錄 超現實主義的誤解和誤用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