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行政法總論與實務 本書特色:要考上就看這本!
1、最新最完整內容
本書為針對國家考試命題方向所編寫,整理最新內容及資料,符合國家考試需要,答題不疏漏。
2、掌握命題方向與趨勢
本書編寫「問題與思考」,提供歷年重要試題,使讀者熟知命題方向與趨勢。
3、本書內容架構完整體系,方便學習吸收
本書共分為四篇,行政組織法、行政程序法、行政作用法、行政救濟法,內容體系完整,方便學習吸收。
4、掌握最新考點
本書依最新修法及司法實務見解,整理在各單元,並加以整理改寫,方便讀者理解及吸收。
5、劃記重點
本書內容在重要段落及關鍵字,均加以反黑,幫助讀者記憶及答題。
6、本書可以幫助考生,在最短時間內作最完整的準備,獲取最高的分數!
作者簡介:
林青
1. 現任國立中央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歷任大學通識學院院長、通識中心主任,文官學院講座教授,法學博士,研究專長為公法學相關領域。
2. 相關學術著作:
(1) 行政法理論與實務
(2) 地方政府與政治
(3) 國籍與戶政法規
(4) 公務員法
(5) 中華民國憲法
(6) 地方立法權與地方自治
(7) 法學緒論
章節試閱
行政法研讀的方法與架構
一、 行政法是 20 世紀發展最快速的法學,也是近代民主法治國家建構的熱門學科,其內容龐雜,在準備研讀的同學,不妨依本書編輯的架構,依序研讀及理解,相信可以事半功倍。
二、本書編排架構與各篇核心概念行政法是規制國家行政權的法規,其內容體系可以分為下列四篇:
1 第一篇為行政組織法:
其核心概念為,誰從事行政任務行使行政權力?
2 第二篇行政程序法:
核心概念為,行政機關從事行政任務應該遵守那些程序與法律原則?
3 第三篇行政作用法:
核心概念為行政機關以那些行為從事行政任務,達成行政目的?
4 第四篇行政救濟法:
核心概念為人民不服行政機關的行為,如何救濟?
三、行政法各篇重要核心能力
一、行政組織法
1 委託行使公權力、行政助手、公法營造物
2 公務人員的救濟(釋字第 785 號):復審、行政訴訟;申訴、再申訴。公務員的義務(公務員服務法),司法懲戒與行政懲處。
3 地方法規的體系,地方自治法規之法律保留?可否較中央法規為更高或更嚴格的規定?
4 行政法人(行政法人法)
二、行政程序法
(一) 管轄:委任、委託、委辦、行政協助、管轄權爭議
(二) 行政調查
(三) 送達:行政程序法第 67 至 91 條,注意釋字第 797 號
(四) 資訊公開 vs 閱覧卷宗
(五) 聽證 vs 陳述意見
(六) 記明理由、教示救濟,違反行政程序的法律效果?
(七) 行政法一般法律原則:
1法律保留原則適用範圍:層級化保留體系(釋字第 443、723 號)
2 比例原則:111 年憲判第 1 號
3信賴保護原則:違法授益行政處分撤銷(行政程序法第 117、119、120、121 條)、合法授益行政處分廢止(行政程序法第 123、126條)、行政法規修改、廢止的信賴保護(釋字第 525、529、538、620、717、781∼783 號)
4 明確性原則:行政行為明確性、法律明確性、授權明確性原則
5 平等原則:不法的平等、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6 不當聯結禁止原則、期待可能原則、誠信原則、有利不利一體注意
(八) 行政法律的適用:不確定法律概念、判斷餘地、司法審查密度;行政裁量、裁量瑕疵(裁量逾越、裁量濫用、裁量怠惰、裁量收縮又認知錯誤)
三、行政作用法
(一)行政行為的態樣
1 雙階理論
2 行政上事實行為:觀念通知、機關警示、行政指導
(二)行政立法行為:法規命令的意義、訂定程序與效力;行政規則的意義、種類、訂定程序與效力
(三)行政處分
1 行政處分的定性、一般處分、觀念通知,行政機關對檢舉人的函復?
2 行政處分的分類:最高行政法院 107 聯席會議(補辦、拆除通知單)、第三人效力行政處分、重複處分與第二次裁決、多階段行政處分、多階段行政程序
3 行政處分的附款、種類與救濟
4 行政處分的效力:存續力、構成要件效力、確認效力
5 行政處分的瑕疵:
(1) 行政處分瑕疵判斷基準時
(2) 違法負擔處分撤銷的例外:情況決定制度(行政程序法第 117 但書①款,訴願法第 83、84 條,行政訴訟法第 198、199 條)
(3)違法授益處分撤銷的除斥期間(行政程序法第 121 條第 1 項、最高行政法院 102 年聯席會議)
(4) 公法上不當得利之請求返還(行政程序法第 127 條)
(5)公法上請求權消滅時效的起算點:最高行政法院 102 年聯席會議決議
(6) 行政處分的治療(行政程序法第 114 條)、轉換(行政程序法第115、116 條)
6、行政處分廢止
(1) 原因與限制:行政程序法第 122、123、126 條
(2) 合法授益處分廢止的除斥期間:行政程序法第 124 條
7、返還義務:
(1) 行政程序法第 127 條公法上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
(2) 人民因行政上事實行為的不當得利,行政機關如何請求返還?
(3) 行政程序法第 130 條證書或物品的返還請求權
8 行政程序的重開(行政程序法第 128、129 條)的要件、不服的救濟
9 公法上請求權消滅時效:
(1) 行政程序法第 131∼134 條規定內容
(2 )起算點:客觀說、合理期待時說(最高行政法院 102 年聯席會議決議)
(3) 社團年資處理條例
① 最高行政法院 110 年大法庭第 1 號裁定
② 憲法法庭 112 年第 3 號判決
(四) 行政秩序罰
1 行政罰的基本概念
(1) 行政罰法與地方自治立法之適用?
(2) 裁罰性行政處分 vs 一般不利處分
(3 )行政罰的對象:行為責任 vs 狀態責任;出賣人 vs 買受人;行政罰法第 3(行為人)、7(共犯)、14、15 條(併同處罰)。
(4) 處罰法定原則(行政罰法第 4 條)
(5) 從新從優原則:鐵路法第 65 條修正(刑罰改為行政罰罰鍰)之適用
(高等行政法院 109 年法律座談會)
2 .行政罰責任、行政罰的加減(行政罰法第 18∼20 條),擴張(行政罰
法第 21∼23 條)
3. 單一行為、數行為之處罰
(1) 行政罰(與行政罰競合:釋字第 503、604、754 號,行政罰法第24、25 條
(2) 行政罰有關「一行為」的認定:法定犯、接續犯
(3) 刑罰與行政罰競合之處罰:行政罰法第 26 條、 字第 808 號
4. 行政罰時效、管轄(最高行政法院 109 年大法庭第 2 號裁定)
5 .行政罰裁罰程序(行政罰法第 34、35、36、41 條)
6 .按日(次、件)連續處罰:法律性質、合併送達?
(五) 行政上強制執行
1 行政執行的概念:
(1) 行政執行法第 6 條 vs 行政程序法第 19 條之區別
(2) 行政執行法第 9 條不服聲明異議決定後如何救濟(最高行政法院107 年聯席會議決議)?
2. 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行政執行法第 11∼26 條)
3. 行為、不行為義務的強制執行(行政執行法第 27∼35 條)
4.即時強制(行政執行法第 36∼41 條)
(六) 行政契約
1 .行政契約的基本概念:行政程序法第 135∼149 條
2 .行政契約的貫徹
(1) 行政契約 vs 行政處分的併用: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得否以行政契約代替?行政契約締結後得否另作行政處分?
(2) 行政契約爭執的救濟途徑:一般給付訴訟或確認公法上法律關係存否之訴?
(3) 行政契約的強制執行:是否有約定自願接受強制執行?
3.行政契約的爭點:
(1)私人之間可以成立行政契約?
(2) 行政契約 vs 私法契約區分標準:契約標的說、契約目的說
4. 公私立學校與教師的法律關係與救濟公、私立學校教師法律關係與救濟途徑:最高行政法院 98、106、108 聯席會議決議,釋字第 736、111年憲判第 11 號判決、最高行政法院 110 年上訴字第 19 號判決
四、行政救濟法
(一) 行政法法律關係與救濟
1.保護規範理論(釋字 469 號)
2.特別權力關係
(1) 學生的行政爭訟(釋字第 382、684、784 號)
(2) 刑事受羈押被告、受刑人之救濟
(二)訴願制度
1.訴願的類型:撤銷訴願、課予義務訴願、遲到的行政處分與續行訴願
2.停止執行:訴願法第 93、行政訴訟法第 116 條
3.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最高行政法院 105 年聯席會議決議
4.訴願的決定與限制
(三)行政訴訟制度
1.行政訴訟審判權範圍:行政訴訟法第 2 條之例外規定?
2.行政訴訟類型與暫時權利保護
(1 )撤銷訴訟+停止執行(行政訴訟法第 116 條)
(2) 撤銷訴訟+一般給付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8 條第 2 項)
(3) 公法上結果除去請求權:
① 行政訴訟法第 196 條第 1 項:行政處分已經執行完畢得請求回復原狀
②行政上事實行為,造成違法之事實結果:依行政訴訟法第 8 條提起一般給付訴訟請求回復原狀 vs 釋字第 758 號
(4)確認行政處分違法之訴、追加確認訴訟(行政訴訟法第 6、196 第 2項)
(5)課予義務訴訟:111 年憲判第 20 號判決
(6)一般給付訴訟、預防性不作為訴訟
(7)公益訴訟
3.都市計畫審查程序、釋字第 156、742 號
4.情況判決制度
5.保全程序:假處分、定暫時狀態之處分
(四)國家責任
1.行政上損失補償(國家補償)
(1)徵收補償:釋字第 425、652、大法庭 109 年第 1 號裁定。
(2)特別犧牲的損失補償:釋字第 400、440、747、813、111 憲判第 15號判決。
(3)社會衡平補償
(4)準徵收補償
2.國家賠償
(1)國家賠償的種類:公務員執行職務、怠於執行職務、公共設施及自然公物
(2)第一次權利保護 vs 第二次權利保護
(3)國賠雙軌制度
行政法研讀的方法與架構
一、 行政法是 20 世紀發展最快速的法學,也是近代民主法治國家建構的熱門學科,其內容龐雜,在準備研讀的同學,不妨依本書編輯的架構,依序研讀及理解,相信可以事半功倍。
二、本書編排架構與各篇核心概念行政法是規制國家行政權的法規,其內容體系可以分為下列四篇:
1 第一篇為行政組織法:
其核心概念為,誰從事行政任務行使行政權力?
2 第二篇行政程序法:
核心概念為,行政機關從事行政任務應該遵守那些程序與法律原則?
3 第三篇行政作用法:
核心概念為行政機關以那些行為從事行政任務,達成...
目錄
第一篇 行政組織法 1-1
第一章 行政主體與行政組織的類型 1-6
第二章 公務員法與公物 1-35
第三章 地方自治與地方制度法 1-116
第四章 行政法人 1-155
第二篇 行政程序法 2-1
第一章 行政程序的一般規定 2-7
第二章 正當法律程序與行政程序* 2-57
第三章 行政法的法律原則 2-89
第四章 行政法律(法規)之適用 2-160
第三篇 行政作用法 3-1
第一章 行政的概念、分類與法源 3-11
第二章 行政立法行為 3-33
第三章 行政處分 3-58
第四章 行政秩序罰 3-191
第五章 行政上強制執行 3-268
第六章 行政契約 3-298
第七章 行政上事實行為 3-342
第八章 行政計畫 3-353
第九章 行政自動化 3-356
第四篇 行政救濟法 4-1
第一章 行政救濟法 4-7
第二章 訴願制度 4-24
第三章 行政訴訟 4-67
第四章 國家責任 4-162
附錄 相關法規 5-1
壹、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 5-2
貳、公務員服務法 5-8
參、地方制度法 5-12
肆、行政法人法 5-43
伍、行政程序法 5-51
陸、政府資訊公開法 5-75
柒、行政罰法 5-80
捌、行政執行法 5-88
玖、訴願法 5-96
拾、行政訴訟法 5-108
拾壹、國家賠償法 5-155
第一篇 行政組織法 1-1
第一章 行政主體與行政組織的類型 1-6
第二章 公務員法與公物 1-35
第三章 地方自治與地方制度法 1-116
第四章 行政法人 1-155
第二篇 行政程序法 2-1
第一章 行政程序的一般規定 2-7
第二章 正當法律程序與行政程序* 2-57
第三章 行政法的法律原則 2-89
第四章 行政法律(法規)之適用 2-160
第三篇 行政作用法 3-1
第一章 行政的概念、分類與法源 3-11
第二章 行政立法行為 3-33
第三章 行政處分 3-58
第四章 行政秩序罰 3-191
第五章 行政上強制執行 3-268
第六章 行政契約 3-298
第七章 行...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