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乃集先秦法家之大成者,其思想影響後世至深且鉅,《韓非子》一書即其傳世之作。由於傳統社會大抵服膺孔子仁義之說,對於韓非之鄙薄仁義,很難接受,然近世各門學科獨立發展,韓非思想已獲較多之肯定,尤其是他看出政治的本質是權力而非道德,極力主張尚法精神和中人之治,在今天更顯出其洞見。本書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賴炎元與傅武光二位教授共同執筆,歷時六載始告完成。除正文之題解、注釋、語譯詳贍易讀外,書前之「導讀」一篇更條分縷析,對韓非其人其書、思想淵源、學說體系及評價,皆有完整而獨到之介紹,允稱今人研讀《韓非子》之最佳選擇。
作者簡介:
注譯者賴炎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傅武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作者序
導讀(節錄) 歷來評論韓非思想的,很少給予正面的評價,因為傳統社會,大抵都服膺孔子仁義之說,對於韓非之鄙薄仁義,很難接受。近世各門科學獨立發展,儒學在中國不復定於一尊,學者始以較客觀之態度看待儒學以外的諸子學,於是韓非思想纔獲較多的肯定。不管如何,一家學說的產生,必定受到當時客觀條件的限制,譬如時代、社會、學風等。因此,評論一家學說的價值時,須要考慮到客觀條件所給予的限制。當然,如果慧眼獨具,高瞻遠矚,在回應時代問題的同時,又表現超越時空,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洞見,自然價值就更高了。一、韓非學說的優點從上述這個觀點出發來看韓非的學說,有一部分是具備這種洞見的。那就是尚法的精神和中人之治。韓非主張法要成文、要公布,即表示法具備客觀性、標準性。據此足以構成恆常穩定的政治體制,這一點,現代的法學理論也不能反對。其次,韓非述尚法的理論根據說:夫嚴家無悍虜,而慈母有敗子,吾以此知威勢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亂也。(〈顯學〉)夫聖人之治國,不恃人之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為非也。恃人之為吾善也,境內不什數;用人不得為非,一國可使齊。為治者用眾而舍寡,故不務德而務法。(〈顯學〉)故有術之君,不隨適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顯學〉)從這幾段話,又可看出韓非的另一洞見,就是,他看出政治的本質是權力,而不是道德。所以內在於政治而談政治,則政治只講權力,不講道德。所謂「不恃人之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為非也」,就是政治之事,不靠人民之道德自覺以為善,而靠法律之強制力使人民不敢為非。因為靠道德,沒有保障;靠法律,始有保障。在法律的尊嚴之前,道德高尚的曾參和大哥級的盜跖沒有分別;只要不犯法,都是守法的良民。這一點,又是韓非學說極有價值的部分。再其次,韓非主張政府官員要「抱法處勢」,意即依法行使權力。根據這個觀念,建立「中人之治」。這是一種長治久安的設計。因為人類的資質,屬於中等的比較多,聖賢則極少,若期待聖賢纔能平治天下,那麼可能歷經千載纔有一次機會。若能設計一套制度,讓中等資質的人上臺,就能把天下治好,那麼政治修明的機會就多,太平的日子就長。這樣的政治理想,有賴於健全制度的建立;健全制度的建立,就建立在法上,法制健全了,中等人就可以依法運作,而達到治平的效果,所謂「抱法處勢」,就是這個意思。而韓非之尚法,主要著眼點也在這裡。這又是韓非學說極具前瞻性、極有價值的部分。二、韓非學說的缺點韓非學說的優點,在於尚法;而其缺點,也表現在尚法的周圍問題上。首先,是關於法源的問題,即法是由誰制定的?這一點,韓非沒有明言交代。法既如此重要,又是其學說的中心,卻未交代法源,不能不說是一大漏洞。更有甚者,若就韓非的著作來推論,他既明言「勢」屬於君主所獨擅,則「法」的制定權,自也屬於君主。衡以今日法學理論之法源在民說,則立顯其封閉性,這不能不說是囿限於時代環境而無可奈何的地方。其次,君主是否受法的約束的問題,韓非也言詞閃爍,他雖然也說君主要「抱法處勢」,要「守法責成」;但又說「法者,……此人臣之所師也」(〈定法〉)。意謂法只是臣下所當守,君主則不在此限。而且就《韓非子》全書來看,比較偏向於後者。再就韓非曾受道家影響的關係而言,道家的「道」是具超越性的,即超越於萬物之上,無物與之相對;君主法道,則君主也具超越性,而成為「絕對」。他的老師荀卿說:「天子無妻,告人無匹也;四海之內無客禮,告無適也。」(《荀子‧君子》)意思就是天子至高無上,沒人與他匹敵相抗。韓非無論承道家之說或承其師說,君主都超然絕對,不在法的約束範圍之內。這與現代限制君權之說﹚ 即使最高統治者也須受法律約束,兩相比較,也顯出韓非在這方面的缺陷。再其次,韓非尚法最主要的理論根據乃在貪婪自私的人性論上。人性是善是惡,本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原不足據以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但是韓非據其人性論以建立政治學說之後,卻泛政治化地以政治的手段來解決全面的人生問題,這就遺害無窮了。怎麼說呢?人性,是屬於生命的問題,生命的問題是整個人生的問題。人生有物質生活,有社會生活,有感情生活,有道德生活,每一方面都須得到適當的安頓。政治則是片面性的,它只能解決人生的物質生活和社會生活。至於感情生活和道德生活,需要文學的感發、藝術的陶冶、宗教的涵濡、哲學的指引等,政治是無能為力的。而韓非卻主張「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生之語,以吏為師」(〈五蠹〉),循此以往,頂多訓練出只知有法律,不知有道德的人民;只知有紀律,不知有文化的社會。這樣的人生,是個物化的人生;這樣的社會,是個冰冷的社會。請問,人生的意義究竟在哪裡?這豈不是他學說的重大缺陷!最後,還要一提的是,政治目的的問題。現代的民主法治,必以人民的個體生命為政治設計的目的,也就是政治的一切設計,都是為了保障個人的人權,提昇人民生活的品質,增進人民的幸福。但是韓非不是如此,誠如前文所說,韓非著書,原是本著韓國宗室的立場,希望挽救韓國的政權;他立說的角度,是訂在統治者這邊的。基本上他是意在維護政權,法律淪為專制獨裁的利器,而不是用以保障人民的權益。所以他所建立的「法治」學說,與現代的法治學說,有根本上的差異。這不能不說是他學說的又一大缺陷。
導讀(節錄) 歷來評論韓非思想的,很少給予正面的評價,因為傳統社會,大抵都服膺孔子仁義之說,對於韓非之鄙薄仁義,很難接受。近世各門科學獨立發展,儒學在中國不復定於一尊,學者始以較客觀之態度看待儒學以外的諸子學,於是韓非思想纔獲較多的肯定。不管如何,一家學說的產生,必定受到當時客觀條件的限制,譬如時代、社會、學風等。因此,評論一家學說的價值時,須要考慮到客觀條件所給予的限制。當然,如果慧眼獨具,高瞻遠矚,在回應時代問題的同時,又表現超越時空,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洞見,自然價值就更高了。一、韓非學說的優點從...
目錄
導讀
上冊
卷一
初見秦
存韓
難言
愛臣
主道
卷二
有度
二柄
揚搉
八姦
卷三
十過
卷四
孤憤
說難
和氏
姦劫弒臣
卷五
亡徵
三守
備內
南面
飾邪
卷六
解老
卷七
喻老
說林上
卷八
說林下
觀行
安危
守道
用人
功名
大體
卷九
內儲說上 七術
下冊
卷一○
內儲說下 六微
卷一一
外儲說左上
卷一二
外儲說左下
卷一三
外儲說右上
卷一四
外儲說右下
卷一五
難一
難二
卷一六
難三
難四
卷一七
難勢
問辯
問田
定法
說疑
詭使
卷一八
六反
八說
八經
卷一九
五蠹
顯學
卷二○
忠孝
人主
飭令
心度
制分
導讀
上冊
卷一
初見秦
存韓
難言
愛臣
主道
卷二
有度
二柄
揚搉
八姦
卷三
十過
卷四
孤憤
說難
和氏
姦劫弒臣
卷五
亡徵
三守
備內
南面
飾邪
卷六
解老
卷七
喻老
說林上
卷八
說林下
觀行
安危
守道
用人
功名
大體
卷九
內儲說上 七術
下冊
卷一○
內儲說下 六微
卷一一
外儲說左上
卷一二
外儲說左下
卷一三
外儲說右上
卷一四
外儲說右下
卷一五
難一
難二
卷一六
難三
難四
卷一七
難勢
問辯
問田
定法
說疑
詭使
卷一八
六反
八說
八經
卷一九
五蠹
顯學
卷二○
忠孝
人主
飭令
心度
制分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