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特色
★ 本書橫跨三十年,精選多位在文化、藝術、科技、政治與商業等領域的傑出華人,如李安、白先勇、李存信、趙小蘭、魏明光及李瑞芳等。透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他們如何突破困境,在全球舞台發光發熱,為華人爭取榮耀。
★ 作者石麗東以資深媒體人的敏銳觀察,深入挖掘這些人物背後的時代背景與文化意涵,不僅記錄他們的成就,也探討華人移民的挑戰,如教育困境、種族偏見與歷史遺忘,帶來深刻的社會省思。
內容簡介
「這本書不僅是個人傳記,也反映了文化史的變遷,……石麗東確實從第二故鄉的人物特寫中,開創了一個新的、迷人的文字空間。」
──須文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
「石麗東筆下的每一個人幾乎都把自己活成歷史的一道光,有些人至今回不了故鄉。但是,他們像巨石一樣的存在,僅僅只需要立著,即已啟示了每一個中國人。」
──沈珮君(作家)
《滾滾江河弄潮人》是資深媒體人石麗東精心撰寫的一部人物報導文學,透過對多位傑出華人的生動記錄,展現海外華人在不同領域的奮鬥歷程與貢獻。本書收錄的故事跨越三十年,涵蓋文化、藝術、科技、政治與商業領域,從李瑞芳的華裔移民研究、白先勇的文化工程、李安的奧斯卡之路,到華裔芭蕾王子李存信的傳奇人生、政治人物趙小蘭、美食界巨擘魏明光等,勾勒出華人移民的多元面貌。
石麗東以新聞人的敏銳視角與深厚的寫作功力,挖掘這些人物背後的時代背景與文化意涵。本書既是對海外華人奮鬥史的記錄,也是一部文化反思之作,透過翔實的採訪與細膩的敘事,呈現成功者的光輝歷程,同時探討文化傳承與認同的議題。作者不僅關注這些人物如何在艱難環境中堅持信念、創造價值,更讓讀者從個人故事中窺見歷史的波瀾,理解華人文化在全球舞台上的角色。這些動人的故事不僅為華人留存珍貴的歷史記錄,也激勵讀者從奮鬥歷程中汲取勇氣與智慧,在滾滾歷史長河中,看見華人的不懈奮鬥與光輝成就。
作者簡介:
▎石麗東
筆耕是石麗東一生學習和成長的動力。生於大陸,長於台灣,政大新聞研究所碩士,曾出版七本書,主編兩冊文選,及一本《海外女作家小傳與作品目錄》,二○○四年獲僑聯「華文著述獎」新聞類第一名,一九九七年獲香港明報紐約創刊徵文第二名,一九九八年獲中央日報及世華主辦「華文創作獎」第二名,二○一四獲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類第三名,二○一○至二○一二年任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會長。二○一七年再度榮獲僑聯總會的「華文著述獎」新聞類第一名,現居美東DC近郊。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須文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
沈珮君(作家)
名人推薦:專文推薦
須文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
沈珮君(作家)
推薦序
▎推薦序 以史筆寫海外風流人物/須文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
有緣結識石麗東老師是在二○一八年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雙年會,在那場由台灣師範大學、東華大學與國家圖書館合辦的「全球華文作家論壇」中,石麗東現身說法,與台灣學者,出版社總編輯同台討論海外華文文學的編輯出版,以及第二故鄉寫作的經歷,可惜論壇時間有限,無法盡窺她豐富的經驗。
石麗東居住美國休士頓近半世紀,她畢業於高雄女中,並在政大新聞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是我的大學姐。有著豐富編輯、翻譯與採訪的實務經驗,她曾任職於中央通訊社與休士頓郵報資料部,並曾擔任中央日報的特約撰述,北美華文作協美南分會的首任會長,以及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第十一屆會長。從新聞工作到文學,她擅長書寫報導文學與人物特寫,所著《愛跳舞的大文豪》、《成功立業在美國》、《誰與爭鋒:美國華人傑出人物》、《行者無疆》等,都以書寫生命故事為特色。其中二○○四年更以《行者無疆》為主題,榮獲華僑文教基金會「華文著述獎」新聞類第一名,也曾獲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類第三名,以及二○一七年僑聯總會的「華文著述獎」新聞類第一名,可見其寫作備受各界肯定。
綜觀石麗東近年來書寫,側重在海外華人故事,頗有以史筆彌補歷史遺漏與偏差的重大意義。歷來美華文學的研究中,發現華人從淘金與修築鐵路開始,為美國的基礎建設、工業、商業與近代文明貢獻頗多,但美國歷史與文學始終不記錄華人的貢獻,書寫精彩人物,自然有追回記憶,呈現更全面的歷史面貌。
作為報導者,石麗東在美南地區目睹並見證了許多華裔精英,無論在科研、商界或是藝術文化的耀眼成就。尤其美國在二十世紀後葉的強盛,很大程度歸功於科技發展,如何突出華人菁英的表現,記述傑出成果,自然也能呈現華人移民的真實生活與貢獻。如同石麗東記述李安所言:「我覺得如果世間有所謂的最終價值,那麼經過時空的篩選,逐漸就會有一些價值沈澱出來……至於有多少真金,就看滅火之後的灰燼中留下的是什麼了。」石麗東的新作《滾滾江河弄潮人》正是在砂礫中淘金,有其珍貴的價值。
《滾滾江河弄潮人》一書從一九九○年代中葉起筆,從書寫程雙玲和喜玲兩姊妹的〈同氣連根各自榮〉開始,到最近二○二四年的〈融合中西美食的餐館大亨魏明光〉一文,以三十年的跨度,側寫白先勇、張純如、李安、哈金、查建英、鹿橋、趙小蘭等人,展現出作者的毅力與堅持,本書也更因為穿過時光長河,更有其時代意義。
對台灣讀者而言,書中人物有些聽來陌生,但細讀故事,又都與台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連,以魏明光先生事業成功後,捐款給母校政大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證。魏明光畢業於政大新聞系,於上世紀一九七○年代赴美留學,在打工籌措學費期間與餐飲業結緣,並對美食產生了濃厚興趣。一九七○年代後期,他在美國費城接連經營六家風格不同的餐館。二○一一年初,魏明光被北美的中餐通訊雜誌 “Chinese Restaurant News” 評選為「全美百佳首選中餐廳」,並帶領團隊到紐約著名餐館展示廚藝,提高中餐館的形象,將中華美食推向國際舞台。魏明光於二○二三年退休之際,將一生辛苦打拼積攢的千萬美元捐贈給母校政治大學傳播學院,以回饋台灣。他當年求學主修「新聞傳播」,就讀期間曾獲無數獎學金,得以順利完成學業,心存感激,因此效法先賢回饋社稷。他希望通過捐款設立「新聞傳播講座」、「傑出新聞獎」等,鼓勵媒體業界及後進者,提升媒體素質,匡正社會風氣,如此充滿熱血的人物故事,正是台灣英雄與典範。
《滾滾江河弄潮人》一書講述人物正面的奮鬥歷程,也充滿批判觀點。其中涉及華裔學童成長的問題,點出華裔學童在美國學校就讀時,總會面對融入學校和交新朋友的困難,最終也構成了華裔學童與父母的衝突隱因。進一步分析華人何以幫派份子橫行,因為許多幫派份子來自中國大陸,不諳英文,因為求學求職無門,以致淪落街頭而供「老大」驅使,她採李瑞芳教授時得到重要的觀察,如果年輕人不事生產、沒人監督、或不受教育而任其流離失所,就會被機會主義者所乘,讓年輕人受到不義之財的誘惑和操縱。
石麗東隔海觀察,也有其特別清明之處。例如訪問白先勇時,就批評台灣當局在一九八○年代演出《遊園驚夢》時,當局對舞台劇的審核尺寸相當嚴,不利於文藝的發展。而面對當前華人文化的發展,白先勇強調,如今中國人在經濟方面已經站穩起來,下一步是如何振興文化,首先在教育制度方面毛病就很多,譬如在中小學,構成中國重要傳統的山水畫不教,都去學西畫,自己的戲劇不學,而去學西洋劇。如何喚起青年人重視傳統文化?從文藝之美入手?似乎是不二的法門。
好的人物特寫,要能展現史詩般的壯麗,石麗東書寫文藝界的風流人物,著重時代背景與文化現場,將人物置於其所處的時代背景與文化環境中。例如,她記述每一位藝術家、思想家與文學家的故事,便會提及當時的文化現場,包括華人社區、文藝環境與傳播環境等,透過豐富的資料,發掘人物的獨特性與貢獻,更期待從人物故事中,傳達各領域的深奧、艱難,以及成功者的人生哲學。她希望能透過這些故事,激勵讀者「見賢思齊」,學習成功者的精神與特質。
《滾滾江河弄潮人》一書中,石麗東努力發掘人物背後的情感與人性,她不僅關注人物的成就,也關注人物背後的所思、所感與所悟。例如,她採訪美學大師李澤厚,並從其家居生活與家庭關係中,發現其有情世界。同樣在與鹿橋對話時,也展現出他純真的個性,以及堅持正體字的美學態度,都讓人難忘。
《滾滾江河弄潮人》從個人故事反映歷史脈絡,這本書不僅是個人傳記,也反映了文化史的變遷,尤其作者秉持著記錄歷史的使命感,致力於書寫海外華人的故事,不容青史盡成灰,為後人留下珍貴的歷史記錄。海外華人生活艱辛,流離在故土之外,但誠如哈金所說:「每一個大的損失(譬如有家歸不得)都會成為另一個機遇,都能創造出新的寫作空間。」石麗東確實從第二故鄉的人物特寫中,開創了一個新的、迷人的文字空間,讓讀者沈吟再三。
▎推薦序 巨石的身影/沈珮君(作家)
第一次見麗東姊,是在二○一八年英國的巨石陣中。她小小的個子,步伐俐落,獨立堅毅,我主動攀談,知道她正在寫一些在美的傑出華人故事。
那時,我剛自媒體退休,充滿迷茫,放眼環繞我們的巨石陣,不了解它們從何而來,不知道我應從何開始。步行其中,我羨慕可以信步而行的人,而自己卻連讚嘆都找不到適當的文字,只知天地之大「神」不可測,自己渺小。
後來才知道麗東姊曾為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會長,常給中央日報海外版、美國世界日報寫稿。她總自稱是家庭主婦,因為她不願錯過孩子可貴的成長期,並配合在 NASA 工作的先生,她不能綁在有固定工時的崗位。
她是政大新聞研究所畢業,看她的書稿,我不禁肅然起敬──太久沒在媒體上看到這麼嚴謹、節制的文字了。我在她的文字中,看到自己早期進入媒體時,受到的嚴格「古典訓練」,她自筆下從容流溢,可見已深入其髓。這些已是現在媒體不那麼在意的,而我們在意。
麗東姊旅居美國,她熱愛採訪,把握各種機會訪談,甚至自費飛到受訪者居住地,敬謹謹記錄傑出華人身影。她不否認帶著自己的框架來選材,她的可貴也正因她自覺的有框架。
人人都有框架。她來自台灣,所以她在採寫時,往往都可以讓人看到背後若隱若現的台灣。她以這樣的框架視角,採擷到的正可以給我們生長在台灣的人學習、理解、回味,而她的作品引起共鳴之處也在此。
她在闡述李安獲得奧斯卡獎《臥虎藏龍》的創作理念時,花了很大篇幅記錄李安說自己深受《梁山伯祝英台》老電影的影響,梁祝是在台灣那個年代的集體記憶,也正是李安導演《臥虎藏龍》的創作框架。框架不是限制,而是光光相照,彼此迴向,意在言外,更增豐厚。
麗東姊的框架何僅台灣,更包括了大陸。她好幾篇人物故事的情節像電影一般,讀後令人感慨萬端,譬如那對大陸雙胞胎姊妹雙玲、喜玲的成長故事,麗東姊不著一字,卻帶出一整個大時代複雜的情緒。人在所謂「時代的巨輪」中,或被輾壓,或起身迎戰,有人力可為者,也有不可為者,這對雙胞胎姊妹都盡了自己的最大可能,她們不是實驗室的白鼠,她們都是活跳跳的生命,與我們一樣,都只有一生,但人沒辦法選擇自己的家庭和時代,可敬的是在不同的客觀條件限制之下,她們各自找到自己的最大空間。
麗東姊寫的不僅是人物,而是那個時代。我們透過那些人物故事,看到中國大陸文革時期的苦難,及美國的種族歧視。那些時代已遠去,但完全遠去了嗎?
不為時代限制的人,特別令人印象深刻,譬如,在重男輕女的環境下長大的李瑞芳,以強大的意志力掙脫傳統家庭的性別束縛,不僅自力上大學、研究所,她的人生、學術都專注在教育與公平、正義。她不僅致力將美國華人引入美國主流社會,也是亞裔的民權鬥士。她自紐約大學教職已退休四年,還帶頭抗議對亞裔的種族歧視,讓那位由法拉盛選出的市議員,不得不為自己謾罵亞裔「強盜」、「入侵」美國而道歉。
她還從父親老家廣東台山鄉親發現一八六○年代那群被壓逼在美國底層如奴隸的鐵道華工歷史。太平洋鐵路橫貫美國東西兩岸,帶動美國經濟成長功勞甚大,工程艱巨,一般人吃不了這種苦,而華人可以。一千多公里的鐵路,有九成以上是一萬四千名華工參與之後才終於完成的,這些人忍受極低廉的薪水、極惡劣的環境,甚至在異鄉付出性命。華人的命不是命?到底有多少華人犧牲,沒有紀錄。他們擔負艱危的西部鐵路建設,東部則是愛爾蘭人裔負責,東西鐵路貫通相會時,慶功照片沒有一張華人的臉孔。他們畢生奉獻的地方,歷史竟讓他們沒有面目。
如果不是李瑞芳這樣的學者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剝到核心,令人流淚,華人在美國歷史的這頁斑斑血汗就翻篇了。
芭蕾王子李存信更是充滿傳奇的勵志故事。一個貧農之子,只因身材、面容合乎標準,並在極端的拉筋測試時忍住劇烈的疼苦說「不痛」,而被政府選入芭蕾舞團受訓。他知道自己不應該像父兄終其一生只是一隻跳不出的井底之蛙,他自我嚴酷的訓練舞技,成為班上的「尖子」,得到在老布希夫人面前表演的機會,深獲賞識,他受邀赴美,第一次看到中共口中「敵人」的世界,大開眼界,而且「敵人」對他慷慨、友善。後來他在另一次赴美表演的機會下,獲得美國恩師、友人、新婚妻子幫助,「投奔自由」,留在美國,他再自力學得一口古典的英國腔,因為他認為英國腔更適合與人交流古典芭蕾。
更戲劇性的是,這個在中國大陸養成的芭蕾舞星,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學會了股市、房巿的遊戲規則,一度進入金融市場,表現優異。但最後仍然選擇回歸自己的最愛,在澳洲帶領芭蕾舞團。
從一個住在鄉親連樹皮都吃不到的窮村之子,到世界知名的芭蕾舞星、擁有十棟房子的富豪,像戲,不是戲,每個環節都充滿震撼。他掌握了每一個天賜良機,也讓人不禁省思,如果給予機會,貧村還有多少孩子可能是尖子、可以站上世界舞台?
麗東姊因為旅居美國,所以她採訪到的幾乎都是世界級的傑出華人,她以自己的慧心及大中國的框架,替他們寫下一般西方記者未必能掌握的角度,而那是那些傑出華人成長中非常重要的靈魂脈胳。
我在二○二四年七月出版《出鄉.故鄉》(聯經),我以退休後的六年時間,採寫記錄自中國大陸避居台灣的所謂「外省人」,如何竭盡所能,把自己變成一道光,並把戰後如廢墟的台灣,變成世界一道光,寫的是人,更是一個時代的血淚紀錄。不忍青史盡成灰。
這些人懷念故鄉,但長期分離之後,故鄉儼若他鄉,而自己長年盡心盡力的他鄉已是故鄉,只是有時這個新故鄉依然把自己當異鄉人,而故鄉也會在猝不及防時依依入夢。
麗東姊寫的正是美國版華人的《他鄉‧故鄉》,她筆下的每一個人幾乎都把自己活成歷史的一道光,有些人至今回不了故鄉。但是,他們像巨石一樣的存在,僅僅只需要立著,即已啟示了每一個中國人。
▎推薦序 以史筆寫海外風流人物/須文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
有緣結識石麗東老師是在二○一八年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雙年會,在那場由台灣師範大學、東華大學與國家圖書館合辦的「全球華文作家論壇」中,石麗東現身說法,與台灣學者,出版社總編輯同台討論海外華文文學的編輯出版,以及第二故鄉寫作的經歷,可惜論壇時間有限,無法盡窺她豐富的經驗。
石麗東居住美國休士頓近半世紀,她畢業於高雄女中,並在政大新聞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是我的大學姐。有著豐富編輯、翻譯與採訪的實務經驗,她曾任職於中央通訊社與休士頓郵報...
目錄
推薦序 以史筆寫海外風流人物/須文蔚
推薦序 巨石的身影/沈珮君
唐人街的暮鼓晨鐘
追求夢想,見證歷史:李存信「村童」變「王子」
從「花鼓歌」到「奧斯卡」,再訪黎錦揚
李澤厚的有情世界
幸會「未央歌」主角:八旬「小童」
傳統與現代的交融:白先勇的文化工程
雙料「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李安
為「南京浩劫」尋根,記英年遽逝的張純如
哈金的英文寫作之路
查建英的媒體之旅:從雙語作家到維護人權
李又寧尋覓華美族的歷史藍天
《漢密爾頓》音樂劇的首位華裔主角李鴻靈
各別成長海峽兩岸的程家雙胞姐妹
融合中西美食的餐館大亨魏明光
探索趙小蘭所建樹的亞裔政治豐碑
後記:回顧我的寫作現場
作者簡歷及相關著作
推薦序 以史筆寫海外風流人物/須文蔚
推薦序 巨石的身影/沈珮君
唐人街的暮鼓晨鐘
追求夢想,見證歷史:李存信「村童」變「王子」
從「花鼓歌」到「奧斯卡」,再訪黎錦揚
李澤厚的有情世界
幸會「未央歌」主角:八旬「小童」
傳統與現代的交融:白先勇的文化工程
雙料「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李安
為「南京浩劫」尋根,記英年遽逝的張純如
哈金的英文寫作之路
查建英的媒體之旅:從雙語作家到維護人權
李又寧尋覓華美族的歷史藍天
《漢密爾頓》音樂劇的首位華裔主角李鴻靈
各別成長海峽兩岸的程家雙胞姐妹
融合中西美食的餐館大亨魏明光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