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不是命運的必然,而是可以對抗的疾病!★
我們的身體如同一座精密的化學工廠,每一秒鐘都在進行著數億次的化學反應。就像一場大型交響樂,所有的細胞和器官必須協調合作,才能維持最佳狀態。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交響樂會逐漸失調,疾病和老化也悄然而至。本書邀請您扮演自己的指揮家,利用最新醫學科學知識,重新掌控這場生命的交響樂。
作者蔡榮聰博士旅美半世紀,以外科醫師的身份,見證人類醫療科技在生老病死間的演進與突破:在21世紀,老化是可以被延緩、甚至部分逆轉的!也因為深知人們對「青春不老」的嚮往,和因不理解導致虛擲金錢、損害健康的遺憾,蔡醫師以說故事的方式,拆解艱澀的醫學概念,從清除衰老細胞的突破性研究到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從幹細胞療法到創新的抗老藥物……蔡醫師引導讀者建立起分辨、研究最新資訊並加入實踐的能力,並整理出一套親身實證的抗老方法,讓疾病與癌症遠離,享受健康快樂的長壽生活。
俗話說:「種樹的最佳時機是二十年前,其次是現在。」趕快翻開本書,讓科學指引您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打造專屬於您的健康未來!
★本書特色★
科學與實踐結合:提供最新的抗老化研究和實際可行的健康建議。
淺顯易懂: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解釋複雜的生物學和醫學知識。
個人經驗分享:作者的實踐經驗讓內容更具親和力和可行性。
最新醫學發現:涵蓋最新的抗老技術和藥物研究,提供讀者一手資訊。
實用健康指南:整理簡單易行的步驟,幫助讀者實現健康長壽。
強調自主管理:鼓勵讀者成為自己健康的主導者,積極管理生活方式。
本書融入了最新的醫學科技,將老化視為一種可以對抗的疾病,帶給讀者一個嶄新的視角:老化不再是命運的安排,而是一個可以透過科學來延緩甚至改善的過程。書中介紹了當今最前沿的醫學技術,如清除忽視性老化細胞的研究、抗老化藥物的突破、基因編輯技術(CRISPR),以及幹細胞療法,這些技術讓延長健康壽命不再只是夢想。
作者不僅分享這些令人興奮的科學進展,還提供了實用的日常建議,幫助讀者掌握保持細胞年輕的秘訣。從運動、飲食到睡眠調整,這些行動步驟易於實踐,適合每個想要在追求長壽的同時保持快樂和健康生活的人。本書的核心理念很簡單:長壽不只是歲月的累積,更是幸福感的延續,透過科學的力量,每個人都能擁有健康、愉快的老年時光。
本書不僅適合那些關注健康老化、希望延緩衰老的中老年人,也適合對健康管理、養生感興趣的讀者。無論是想深入了解前沿醫學技術的專業人士,還是希望實踐健康生活方式的年輕族群,都能從中獲得啟發。此外,正在面臨或即將進入退休階段的人,亦能透過本書找到保持活力、健康快樂老去的實用建議。無論你是誰,只要你對長壽與幸福感感興趣,這本書都是一個不可錯過的指引。
作者簡介:
蔡榮聰醫師(Dr. Jung Tsai)
1971年自中國醫藥學院取得醫學學位,並獲得美國外科醫學院院士資格。退休前擔任新澤西州羅伯特伍德.強森大學醫院(Rahay)的普通及血管外科主任,亦曾在西東大學醫院任外科臨床副教授。2019獲得國會Dream Maker Award,是獲得這項殊榮唯一台灣人。他也曾是北美台灣人醫師協會(NATMA)會長,長期致力於推動協會的發展,現為全球健康發展協會榮譽會員。
蔡醫師著有多本專書, 2002年出版的《決戰癌症》記錄了他在抗癌過程中的經歷與專業見解;2020年出版的《從醫開始》記述他在醫療領域的職業生涯。2003年他創立了「大紐約地區台灣海外筆會」,聚集超過200位作家,共同出版刊物及舉辦年度會議。
蔡醫師秉持人飢己飢的人道關懷精神,2023年開始號召全美各地及台灣有志醫師組成義工團隊,遠赴烏克蘭展開醫療救援,未來也將與全球健康發展協會合作,關注烏克蘭醫療需求。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陳建仁(前副總統)
謝長廷(前行政院院長)
張宏泰(全球健康發展協會理事長)
廖筱君(資深媒體人)
★誠心推薦★
王義郎(第一名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余玉眉(前行政院衛生署保健處處長)
何美鄉(公衛學者、流行病學專家)
吳惠芳(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
吳義雄(方全公司創辦人)
沈伯洋(立法委員)
林哲立(慧燈中學董事長)
林偉如(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醫學院副院長)
施哲三(海嵐文教藝術園創辦人)
高嘉君(中山醫學大學校友總會前總會長)
許文瑞(美國紐約胸腔科醫師)
許淑芬(兆豐資產副總經理)
張武修(亞洲健康識能學會創辦人及榮譽理事長)
曹德風(佳格食品集團董事長)
曹興誠(聯華電子創辦人)
陳玲玉(知名律師)
陳彥玲(全球健康發展協會常務理事)
陳師孟(前總統府秘書長)
黃文局(GTI/TIA共同創辦人)
黃榮村(前考試院院長/前中國醫藥大學校長)
楊次雄(前北美洲醫師協會會長)
楊黃美幸(彭明敏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裴育晟(前林口長庚醫院復健部部長)
劉啟群(路竹會創辦人)
蔡滄波(鏡電視總經理)
韓明榮(前高雄市衛生局長)
謝佩芬(國合會副祕書長)
(以上依姓名筆劃排列順序)
★專文推薦語★
作者用深入淺出的文筆,讓讀者體驗「當自己生命主人」的重要性,藉由本書作為自己的醫師,積極改變生活形態。希望蔡醫師的這本大作能夠幫助大家努力享受高齡快樂的健康生活!——陳建仁(前副總統)——陳建仁(前副總統)
本書作者蔡榮聰博士是醫學專業,本書資料是他花費多年所蒐集,可以說是高品質的健康科普。他以科學方法設定「長生不老」為目標,並提出具體實踐方法,呼籲讀者有信心和意志去實現,對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可以說是一部長壽健康的福音和指南。——謝長廷(前行政院院長)
「蔡醫師是外科醫學界的泰斗先驅,長年在國外推動人類健康不遺餘力。他以專業背景和親身體驗,發掘整理許多被忽視的健康法寶。」——張宏泰(全球健康發展協會理事長)
蔡榮聰醫師不僅是一位醫生,更是一位思想家、一位作家。他以深厚的醫學知識為基礎,結合對生命的熱愛與人文關懷,為我們呈現了一幅關於生命、健康與希望的畫卷。《科學抗老,快樂到老》不僅適合醫學專業人士閱讀,更適合所有關心自身健康、追求長壽的人們。——廖筱君(資深媒體人)
★推薦短語★
「長壽的要決是健康食品。」——王義郎(第一名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美麗人生不是夢!」——吳惠芳(高雄縣醫師協會理事)
「長者瑰寶。」——吳義雄(方全公司創辦人)
「健康為快樂之本。」——林偉如(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醫學院副院長)
「由醫病到醫人,由醫國到濟世,這是我認識的蔡榮聰醫師。」——高嘉君(中山醫學大學校友總會前總會長)
「謹將此書用於烏克蘭義診獻給苦難的烏克蘭人民。」——許文瑞(美國紐約胸腔科醫師)
「期待蔡教授這本精心專書,帶領持續健康之道詳細體驗勇敢追求。」——張武修(亞洲健康識能學會創辦人及榮譽理事長)
「行有餘力,助人為善。」——曹德風(佳格食品集團董事長)
「真善美的人生,要有健康快樂幽默的生命。」——曹興誠(聯華電子創辦人)
「這是一帖身心健康的心靈雞湯。」——陳玲玉(知名律師)
「醫者是一種大愛的職業,能在堅持中脫穎而出,在苦難中逆風而上,化悲傷為力量,將大愛而博衆者並不多見,而蔡榮聰醫師是典範。謝謝您在黑暗中點亮台灣人的精神,也謝謝您成為未來北方醫學生的楷模!」——陳彥玲(全球健康發展協會常務理事)
「絕對不能錯過的「人的使用手冊」,突破性的健康生命指南。」——裴育晟(前林口長庚醫院復健部部長)
「讓大家醫起健康快樂活百二。」——劉啟群(路竹會創辦人)
「這是蔡醫師總結行醫數十年,福國利民的實用寳典,每個家庭都應該有一本。」——蔡滄波(鏡電視總經理)
「醫病、醫人又醫國的好書。」——韓明榮(前高雄市衛生局長)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Chances favor the prepared mind --Louis Pasteur
四年前當Covid-19 橫行全世界的時候,美國所有醫院只允許執行急診手術。面對收入急速降低,而支出依舊非常龐大的情況,我下了決定,結束自己開業將近50 年的外科診所。其實一年前我已開始有了退休的想法,原因是開業近50 年,我一直非常忙碌於外科手術,隨著年紀逐漸增長,看著一年一年新進由我訓練的住院醫師開始出來工作,有他們的家庭負擔,生小孩、買房子。而我仍舊占據了大多數的外科手術,覺得對年輕人於心不忍。Covid-19 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退休以後,我開始思考在人生最後的階段,如果能夠做什麼事有益於社會人類,那將是自己「老而不死的」最好的註腳。
「健全快樂的人生起於健康的身體」,基於這種信念,我開始規劃每天早上六點起床,然後走路兩個小時4 英里。六點起床對外科醫師不是難題。後來變成快步走一小時,另一個小時包括舉重、蹲坐等肌肉訓練,以避免老化所造成的肌少症(Sarcopenia)後果和併發症,例如不容易保持身體平衡及容易跌倒造成骨折。不到一個月,我的大腦就充分分泌出腦內啡(Endophine)的荷爾蒙,促成每天早上不得不起來運動的好習慣。
WHO早就定義「健康」不僅僅是免於疾病之苦,而是包含身心的平衡健全狀態。近年來更大膽的定義「老化」是一種疾病,而不是生命的自然經歷。既然是一種疾病,那它就有病因、就能夠被診斷被治療,且可能被根治。對退休的外科醫生來說,這些新概念令我非常的興奮。「長生不老」是多年來人類夢寐以求的希望。活得老、活得久、又能健康快樂。「Forever Young, Why Not !」
外科醫師基於對生物、人體解剖有深刻的了解。於是我開始在這四年中,投入對於「老化」的文獻閱讀和身體力行,它深深吸引我的注意。也同意研究報告的預測,未來不到一個甲子,人類活到一百二十歲即將成真,一百歲更是家常便飯了。
大約30 年前,我的牽手深受婦科卵巢癌之苦,這是一種非常陰險可怕的癌症。我們同心協力共同奮鬥抵抗,終於戰勝癌症。也啟發我出書《決戰癌症》的動機。同時,卻因為多次手術、化療和電療的關係,導致她的免疫力降低,而讓可治的乳癌,在發現不到一年中,快速地奪走她寶貴的生命,使我們無法白頭偕老。面對突來的惡夢讓我痛不欲生,如同是世界末日、身心俱疲,幾乎無法恢復平靜正常。幸好,因計劃帶隊去烏克蘭義診幫助受戰爭蹂躪的國家人民,這份義務工作使我能夠解脫喪偶帶來的心靈創痛。失去內人的經歷,更加深我對老化族群的研究、關懷與分享的急迫性。
人體是一座非常巨大的化學反應爐,每秒鐘都有億萬以上的、以光速同步進行的化學變化在發生。就好像大型交響樂團的演奏會,有百種以上的樂器需要調和協力,才能演奏出最好的樂章。這雖不是一本食譜(cook book)卻是本工具書(tool book),但會幫助您成為負責的指揮家。因為書中每一句話都是有科學研究的根據和解說。近年,老人科學已成為顯學,六十五歲退休的人已經佔人類數量四分之一以上,很快就要超過一半,這是非常可怕的事實。社會、經濟、政治、醫學、文化、貧富都將受到影響而改觀。
寫這一本書是從細胞學、生物學的角度,去分析老化的成因和現象,了解如何防止老化,讓時光倒流,讓細胞年輕化。我會用普通非專業性,大家都可以看懂的語言,深入淺出的解釋,讓讀者能夠體會做自己生命的主人的重要性。老實說,關於老化的中文圖書琳瑯滿目。沒有被開過刀的人也可以做外科醫生。沒有殺過人的律師也可以為殺人犯辯護。因此身為外科癌症血管專家,我並沒有撈過界。最近有本書《我們科學家》(We the Scientists: How a Daring Team of Parents and Doctors Forged a New Path for Medicine,暫譯)以病人家屬的權利,和政府主管藥物的單位平起平坐推行新藥,達到真正公民的權利,似乎不可思議,但也為公民參與醫學建立一個很好的榜樣。而愛滋病藥物跟COVID-19 疫苗能在很短的時間問市,就是由於公民的壓力給政府所造成的結果。本書不想以教條方式,指導讀者怎麼進行防老,而是讓讀者作為自己的初期醫師、自己的主人,了解生物學、細胞學的基本變化,自發性的更改生活形態、運動、飲食和睡眠習慣,輕而易舉的讓「改變成真」,成為一個又活潑、又健康、又快樂的永遠年輕人。
傳統的漢醫不以治病為本,而是以治人為本。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年輕人、老人和不同性別等身分,都有不同的給藥方式。可惜大多數是以個人的經驗傳授,少有科學化的巨量統計數據和研發資料。身為外科醫師,我經過半個世紀面對無數生老病死的行醫經驗,以科學的精神研究,找出老化的基本科學證據、有系統的歸納出簡單的方法,去面對老化延長生命,使疾病和癌症遠離我們。我希望用平常的語言來溝通解釋深奧枯燥的生命科學,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這本書以美國研究與英文專書為主要參考資料。
本書分四篇:第一篇是分析老化人口的相關統計,以及先進國家如何應對的現象。第二篇是從細胞學、生物化學,探討生命中老化的過程以及最近科學研究的報告。第三篇是整理出簡單可行性的步驟,使每位讀者都能夠以最少的付出代價,身體力行得到最佳報酬。第四篇是對未來的憧憬和盼望,本世紀醫學和人工智慧的互動,化學、生物的發展進步,都超出了我們的想像。最後的附錄則提供了近期值得參考的出版品與文獻、索引,和我自身的例子作為榜樣。
古希臘神話故事中:曙光女神(Eos)愛上了特洛伊王子(Troy)提托諾斯(Tithonus),懇請生命之神宙斯(Zenus)賜予王子不死。於是兩人恩愛,天長地久。可是後來提托諾斯變得越來越老,在一起無趣也不快樂,於是不得不分開。永生永世和年輕健康是兩回事。本書不僅要幫讀者達到永久年輕健康的生命,還要以擁有快樂的生活為目標。
俗話說:「種樹最好的時機是二十年前,第二個最好的時機是今天。」讀者若要永遠年輕且快樂的話。請現在開始翻開第一頁吧!
名人推薦:★專文推薦★
陳建仁(前副總統)
謝長廷(前行政院院長)
張宏泰(全球健康發展協會理事長)
廖筱君(資深媒體人)
★誠心推薦★
王義郎(第一名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余玉眉(前行政院衛生署保健處處長)
何美鄉(公衛學者、流行病學專家)
吳惠芳(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
吳義雄(方全公司創辦人)
沈伯洋(立法委員)
林哲立(慧燈中學董事長)
林偉如(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醫學院副院長)
施哲三(海嵐文教藝術園創辦人)
高嘉君(中山醫學大學校友總會前總會長)
許文瑞(美國紐約胸腔科醫師)
許淑芬...
推薦序
推薦序一
仁慈勇敢的善醫──推廣永遠年輕之道 (陳建仁/前副總統)
蔡榮聰醫師出生於嘉義市,畢業於中國醫藥學院,他曾在美國擔任外科醫師和外科主任,以及在紐澤西州和紐約州的兩所大學醫院的臨床副教授。他在1982 年被選為美國外科學院院士,1990 年擔任紐澤西州中美醫學會會長。他在2003 年成立「大紐約區海外台灣人筆會」並擔任創會會長四年,團結美東文人,以筆會友並以中、英文發文顧台。2008 年接任「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長。他也曾經擔任僑務委員六年,參與很多海外台灣人的事物,深愛台灣。2019 年榮獲美國夢想家獎,是唯一的亞裔台灣人。2020 年出書《從醫開始》,細述旅居海外共同參與台灣民主發展過程、提出對政治的針砭與抱負,和留美四十五年外科生涯的回憶。
2003 年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的王政卿總會長,邀請江漢塗醫師成立國際義診團,前往格瑞那達進行醫療服務。該協會接著與外交部、僑委會合辦每年一次或兩次的國際義診活動,提供中南美洲台灣邦交國的人民先進的醫療照護。2008 年蔡醫師曾帶領義診團,到巴拿馬、海地、瓜地馬拉、多明尼加共和國進行醫療服務。國際義診成了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老、中、青三代醫師的共識,他們宣示「治療病人是我們的熱忱,國際義診團是我們的使命召喚」。
2023 年8 月,蔡醫師邀請八位台灣醫師和六位台美人醫師組成國際義診團,前往烏克蘭進行兩星期的義診活動,除了星期日,每天都在利維市立總醫院工作。蔡醫師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烏克蘭義診活動讓我們獲得許多寶貴的經驗,尤其是在戰地環境下的醫療困境。我們見證了烏克蘭人民的勇氣、對自己國家的忠誠,以及對子孫未來的關切。」他認為:「台灣人民要與烏克蘭人民站在一起,贏得這場戰爭。如果烏克蘭贏得戰爭,就會震懾中國不敢攻打台灣;台灣要幫助烏克蘭,兩國的團結有助於降低台灣海峽的戰爭風險。」我在2024 年 7 月,應邀在「全美台灣同鄉會」的「美東夏令會」演講「台灣永續發展與台美邦誼巔峰」,蔡醫師也在夏令會分享烏克蘭義診團的經歷及見聞,令人感動!蔡醫師真是仁慈而勇敢的善醫!
蔡醫師很重視醫學知識的推廣,並且積極建立醫病良好溝通的平台。他在2003 年曾經發表《決戰癌症》一書,根據他自己抗癌三十載的經驗,與讀者分享癌症末期病人的艱難與痛苦、癌症病人的護理照顧。他也詳細以圖示說明各種癌症的成因、症狀、診斷與治療,另外也加入九位癌症病友的經驗分享。這是一本癌症防治的科普好書,從書中可以看到蔡醫師的優異的醫學專業,以及對病人的關懷。
最近蔡醫師又完成《科學抗老,快樂到老》一書,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夠應邀寫序。這本對抗老化的新書,主要分成三部分,首先介紹全球人口老化的趨勢,以及先進國家如何因應的對策;接著從細胞學、生物化學來說明老化的過程,分享最近科學研究的嶄新發現;最後敘述簡單可行的維持「長生不老」的步驟,期使每位讀者都能夠以最少的付出,來得到最佳的「長生不老」,能夠活得老、活得久、又能健康快樂。
蔡醫師提到「老化」最近被大膽的定義成一種疾病,而不是生命的自然歷程。他在過去兩年,積極閱讀老化相關文獻,並且身體力行維持健康年輕之道。他從生物學分析老化的成因和現象,設想出防止老化的妙方。他在每一個章節都用深入淺出的文筆來敘述,讓讀者體驗「當自己生命主人」的重要性,作為自己的醫師,積極改變生活形態,包括運動、飲食、睡眠等習慣,輕而易舉的成為一個活潑、健康、又快樂的永遠年輕人。希望蔡醫師的這本大作,能夠幫助大家「設定目標、安排步驟、自我信任」,努力享受高齡快樂的健康生活!
推薦序二
從健康科普談日本人為什麼長壽?(謝長廷/前行政院長)
我在擔任駐日大使期間,時常被問到一個問題:「日本人為什麼長壽?」
從氣候和地理環境看起來,日本四季分明,但並非四季如春,大部分地區冬天嚴寒,夏天酷熱,加上地震、颱風、暴雨洪水等天然災害頻繁,常造成眾多生命的死亡,所以氣候和地理環境顯然不是造成日本人長壽的原因。
但依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歷年來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名列世界前矛,今年女性87.14 歲,連續39 年排名世界第一,超過台灣約4 歲,而日本今年超過百歲的人已經達9 萬 5 千多人,創歷史新高,是台灣的18 倍(人口為5 倍)。很多人好奇問日本人長壽的原因。我自己這幾年也持續蒐集相關資料,試圖提出解答。
健康是身心靈平衡的狀態。長壽的原因很複雜,不能用單一因素解釋:醫院的普及、醫療技術及設備、健康保險制度、飲食特色、運動習慣、樂觀知足等等,都會影響健康及壽命,此外,從日本的例子看,健康科普和健康志向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國民都關心健康議題,並努力想要過更健康生活,那麼就會追求健康的智識,要求政府提供健康環境和政策,整個社會的健康水平一定不斷提升。台灣在這一點,其實不輸日本,網路、電台、電視的健康資訊,令人眼花撩亂,有介紹更有教學,國民追求健康的志向很強烈,不過,健康知識不但數量多,而且日新月異,有些「知識」已經落伍甚至證明是錯誤,所以健康科普也要注意品質的精確性。
我剛擔任大使時,看到日本國家電視台NHK時常介紹健康新知,都有科學研究根據:尤其有一年推「人體」這個大單元,介紹細胞互相傳遞訊息的功能。那時覺得很新鮮,陸續記錄了100 個健康新知識,但幾年後很快變成常識,台灣也有了。所以健康知識要正確而且跟上時代很重要,只要強化這一點,相信台灣人會和日本人一樣長壽。
本書作者蔡榮聰博士是醫學專業,本書資料是他花多年所蒐集,可以說是高品質的健康科普。他以科學方法設定「長生不老」為目標,並提出具體實踐方法,呼籲讀者有信心和意志去實現,對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可以說是一部長壽健康的福音和指南。
「長生不老」是有限生命人類的悲願。古今中外各種修仙、煉丹、或練功,最後大多希望能金剛不壞,長生不死,雖然歷史上沒有人能由科學證明脫離生老病死的宿命,但人類對長生的追求也從沒有放棄,近年科技突飛猛進。健康的研究已經落實在細胞層次,粒腺體、端粒(Telomere)、基因工程、幹細胞、再生醫療等各方面不斷突破,再加上運算科技的進步,過去要花上一年的複雜計算,例如醫藥化學的成分混合、植物各種種子的配對、基因染色體的計算等,現在用次世代超級電腦或AI 只要一、二十秒即能解答,因此糧食、氣候、健康、醫療很多複雜的問題,都可以輕易解決。
過去兩百年來,人類平均壽命增加近一倍,並在持續增加中,有研究說今年出生的嬰兒,可以活到130 到150 歲,再加上上述醫療相關科技的進步,有一天活到300 歲甚至500 歲也不是不可能,於是「長生不老」的希望重新燃起,「老化是可以治癒的病」,也成為為很多論文或書籍的名字。
老化如真的是一種病,而且可以治癒。那邏輯上,老化病痊癒後就不再老化,不老長生真的不再是達不到的夢,雖然現在沒有辦法馬上達到治癒老化病的理想,但至少可以做到減輕、改善或緩和老化的症狀,感謝蔡博士寫了這本好書,也希望大家依照書上設定的方法,下定決心並自信持之有恆的去做,相信每個人都有機會享受一個不老且健康的生活。
推薦序三
健康快樂「喫百二」(張宏泰/全球健康發展協會理事長)
蔡醫師是我們外科醫學界的泰斗先驅,長年在國外推動人類健康不遺餘力,不只在臨床手術也在公衛領域,著墨甚深。
我們知道人類面對愈來愈多的氣候變遷、生活高壓、多重污染的複雜環境,眾多的不良因子加速我們人體細胞衰亡,這阻礙人類抗老追求長壽的努力。
作者的專業背景和親身體驗,替我們發掘整理許多被我們忽視的健康法寶。
縱觀本書章節,涵括許多先進科學成果,如尖端細胞研究,基因編輯技術、嶄新幹細胞療法及生技藥物突破,但也有我們最易忽略的健康小常識。
作者以充滿鼓舞的話語加上實證的醫學理論,經由這些引人入勝的文字,已經讓我們驚喜發現逆轉細胞衰老是可能的。
《科學抗老,健康到老》一書可供醫學專業人士探討,更可提供普羅大眾分享,好書當然要推薦給好朋友,所以願此書能讓大家健康快樂「喫百二」。
推薦序四
從烏克蘭戰地到寫字檯前,一位醫者的全球關懷(廖筱君/資深媒體人)
翻開蔡榮聰醫師這本書,就彷彿踏入一趟探索生命奧祕的奇幻旅程。
蔡醫師不僅是醫術精湛的外科權威,更是一位熱愛生命、關懷社會的人文思想家。他將畢生所學,從醫學的微觀世界,延伸至宏觀的社會議題,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帶領讀者深入了解老化的機制、探討長壽的可能性,並分享實用的健康指南。
本書字裡行間,我們看到一位關懷全球的醫者形象躍然紙上。他悲天憫人的特質,讓這本以專業掛帥的醫學保健書籍,字字句句也可以很有溫度。蔡醫師長期在美國執業,對台灣人來說,是從他率領醫療團隊前往烏克蘭戰地,才慢慢認識這位心心念念向為這塊土地奉獻餘生的醫師。因為他親眼目睹戰爭帶來的傷痛與苦難,他也曾將烏克蘭的所見所聞,化作文字,提醒我們珍惜和平、捍衛自由的重要,他將仁心仁術推己及人且淋漓盡致!
《科學抗老,健康到老》是一本關於生命、健康與希望的書。這本書的內容豐富多元,從細胞學、生物化學的角度探討老化的機制,到運動、飲食、睡眠等生活習慣的改善,再到未來科技對長壽的影響,無一不涵蓋。讀者不僅能從中獲得豐富的醫學知識,更能找到保持身心健康的實用方法。
蔡醫師的書從老化的現象切入,帶領讀者了解老化是如何從生理層面影響我們的生活。老化並不只是外在的衰老,更牽涉到我們身體內部的變化,如新陳代謝症候群和免疫系統的功能衰退。他清楚地指出,隨著全球人口的壽命延長,老化已成為一個關鍵的社會問題,並強調了我們如何需要更積極應對這一挑戰,特別是在面對像阿茲海默症等老年疾病時。
我和蔡醫師這兩年接觸頻繁,他更多次上我的YouTube 節目「筱君台灣PLUS」和「筱君樂活PLUS」,他由淺入深的討論每一個醫療議題,都讓觀眾大開眼界,並帶來全新視野。此外,蔡醫師還有一個令人激賞的特質,他永遠樂觀,這對病患來說是最大的鼓舞,所以在他眼中,人類老化始終不是個大問題。他認為或許未來科技的進步,可能徹底改變我們對老化和長壽的認識。蔡醫師以其廣博的醫學知識,預見了基因技術、幹細胞治療、器官再生等尖端科技在未來的潛力。他也提到了胚胎學的研究,認為未來可能通過深入了解胚胎發育的過程,來探索如何從源頭上改變人體衰老的軌跡。
這部分的討論充滿了前瞻性,蔡醫師相信,在科技迅猛發展的未來,人類或許能找到更加有效的方法來應對老化的挑戰。然而,他也提醒讀者,科技雖然重要,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當下最實際和有效的長壽策略。
蔡榮聰醫師的新書全面剖析老化的議題,讓讀者重新審視每個人都將面對的生命過程。他的書不僅僅是一本醫學指南,更是一部關於如何以積極的態度迎接未來挑戰的啟示錄。蔡醫師用他的醫療經驗、科學知識和人文精神,為我們帶來了一本充滿智慧與希望的作品。無論是對老化感到困惑,還是渴望保持健康的人們,都能從中獲益匪淺。
蔡榮聰醫師不僅是一位醫生,更是一位思想家、一位作家。他以深厚的醫學知識為基礎,結合對生命的熱愛與人文關懷,為我們呈現了一幅關於生命、健康與希望的畫卷。這本書不僅適合醫學專業人士閱讀,更適合所有關心自身健康、追求長壽的人們。讓我們一起跟著蔡醫師的腳步,探索生命的奧祕,迎接更美好的未來。
推薦序一
仁慈勇敢的善醫──推廣永遠年輕之道 (陳建仁/前副總統)
蔡榮聰醫師出生於嘉義市,畢業於中國醫藥學院,他曾在美國擔任外科醫師和外科主任,以及在紐澤西州和紐約州的兩所大學醫院的臨床副教授。他在1982 年被選為美國外科學院院士,1990 年擔任紐澤西州中美醫學會會長。他在2003 年成立「大紐約區海外台灣人筆會」並擔任創會會長四年,團結美東文人,以筆會友並以中、英文發文顧台。2008 年接任「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總會長。他也曾經擔任僑務委員六年,參與很多海外台灣人的事物,深愛台灣。2019 年榮獲美國夢想家...
目錄
推薦序仁慈勇敢的善醫—推廣永遠年輕之道/陳建仁
推薦序 從健康科普談日本人為什麼長壽?/謝長廷
推薦序健康快樂「喫百二」/張宏泰
推薦序從烏克蘭戰地到寫字檯前,一位醫者的全球關懷/廖筱君
作者序
前言
第一篇 人類老化、醫學進展及未來社會變化
1 老化現象
2 平均壽命
3 老化的印記和標誌
4 新陳代謝症狀群
5 老人失智(阿茲海默症)
6 免疫系統
7 實際年齡和生物年齡
8 藍區的長壽祕密
9 老化醫療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第二篇 從細胞學與生物化學角度探討老化過程
10 細胞
11 單一細胞的啟示
12 端粒酶和山中因數
13 幹細胞
14 基因治療
15 暴君基因
16 胚胎學
17 高血糖、高脂肪、高血壓
18 癌症
19 微生物
第三篇 日常生活健康指南
20 運動
21 肌肉和肥胖
22 睡眠
23 營養
24 食物
25 營養補充品和維他命
26 腸胃健康與和諧
27 器官移植
28 長壽藥
29 歡笑幽默
第四篇 未來科技與長壽的挑戰
30 超人和人工智慧
31 氣與電壓伏特
結語
青春不老實用資訊
謝辭
Epilogue
參考文獻
英中名詞對照
關鍵字索引
推薦序仁慈勇敢的善醫—推廣永遠年輕之道/陳建仁
推薦序 從健康科普談日本人為什麼長壽?/謝長廷
推薦序健康快樂「喫百二」/張宏泰
推薦序從烏克蘭戰地到寫字檯前,一位醫者的全球關懷/廖筱君
作者序
前言
第一篇 人類老化、醫學進展及未來社會變化
1 老化現象
2 平均壽命
3 老化的印記和標誌
4 新陳代謝症狀群
5 老人失智(阿茲海默症)
6 免疫系統
7 實際年齡和生物年齡
8 藍區的長壽祕密
9 老化醫療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第二篇 從細胞學與生物化學角度探討老化過程
10 細胞
11 單一細胞的啟示
12 端粒酶和...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