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格升職加薪的人都幹了什麼?
小A在微信上狂炸我,為了跟我說一句話:「有個公司出年薪一百三十萬人民幣挖我去,妳說我去不去?」
我覺得她是在炫耀,但我不得不承認,前幾年還跟所有人一樣沉默在辦公室格子間裡的小A,這兩年成了職場炙手可熱的紅人。公司幾千人,那麼多業務組都在爭搶小A每天的時間,即使下班後都電話不停歇。即便在大的經濟環境不好的今天,她不僅年年升職加薪,而且加薪幅度都不小,同時外面還有各種公司的橄欖枝在向她招手。
作為曾經跟小A一起奮戰的同事,我們一起熬過了很多個不眠夜,也在一起吃了很多外賣,一起胖了很多公斤,但也同樣知道,小A的人生為什麼突然開了外掛。
小A是做創意的,算是個資深創意人。雖說外商沒有公家單位穩定,但小A的日子過得還不錯,每月幾萬塊錢到手,客戶做久了也沒什麼大挑戰,每天就是想想點子開開會,日子過得風平浪靜。
但有一次的創意會,一向被客戶信任的她,被新來的九五後小鮮肉們搶了風頭。會議結束以後,客戶還特意提到,這幾個孩子以後最好能轉正職,現在的產品都走年輕化,就需要小鮮肉們的腦子。靈光好使反應快,稍加訓練一下,絕對是做創意的一把好手。
那天一直被客戶信任的小A第一次失寵了,甚至客戶都沒正眼看過她。一直覺得自己還挺有能力的小A,第一次感到了內心深處的恐慌。職場危機,第一次逼到了她的面前。想明白之後,小A突然辭了職,開始替自己加碼,先是跟小鮮肉們打成一片,混在年輕人中,她才發現自己居然都這麼Out了!接著,她又報考了Top 2大學的MBA,跟各行各業的高手們一起上課,才知道自己以前的眼界多麼狹窄。最重要的是,她不僅開始在創意上精耕細作,還經常去進修一些看似與創意完全沒關係的內容,比如金融、天文、醫學、技術,甚至學會了寫程式碼。在她看來,作為一個創意人,跨界是未來的方向。一個只懂創意但不懂行業的人,根本無法為不同行業的客戶想出真正適合的創意。
這幾年,狗都沒有小A累。一把年紀的準中年婦女,每天活躍地出現在京城各種年輕人的活動上,沒完沒了地上各種課,聽各種講座,飛到世界各地去參觀進修,把工作十年累積下來的各種帶薪假期都燒光了,錢也燒差不多了,請我吃飯都從一人三百元人民幣大餐直降為一人五元人民幣的路邊麵攤了。她總告訴我,她會賺回來的,一人三百元的飯一定還會有的。
兩年後再次回到職場的時候,小A已經成為一個跨界達人。無論知識量、專業能力、人脈關係,都甩了以前的同事幾百條街。現在的她,天天馬不停蹄地跑,各個業務組都供著她等著她,新客戶專案都要先聽聽她的想法,老客戶開會都要問問她的時間行不行。
小A跟我說:「以前我覺得做好一個創意者就夠了,專業能力最重要。後來發現,自己並沒有真的做到很專業,反而畫地為牢自己鑽進去不肯出來,以為這就是自己的安全線。舒適區待久了總會遇到入侵的獵豹,真的走出來才發現,做好專業,並從專業中跨界出其他能力,才是現在的職場需求,自己傻了整整十年,終於醒悟過來了。」
然而,話說回來,跨界聽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做不好就變成四不像。想要在跨界上做出一定的成績,到底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愛秀的小A給出了以下的幾個祕笈。
把自己的專業做紮實,再去考慮跨界
有一個絕對拿得出手的專業能力,是跨界的基礎,就像周杰倫唱成亞洲天王才去做電影。一個沒做好就去抓另一個,結果看起來好像什麼都會,但什麼都做不了。
知識體系的交融
人總習慣去接受自己喜歡和想要的東西,而拒絕陌生與困難的事情。讓自己學會接受,學會迎難而上,重新撿起少年時的勇往直前,是知識體系交融的重要思維方式。
人脈關係的互換
我以前特別宅,不想見人,但有時候迫不得已與一些人交流後發現,每個人的亮點和擅長的領域,簡直是自己大腦的興奮劑。透過認識一個人,瞭解一個新領域,簡直是再划算不過的事。
歸零的意識與行動
人越大越不容易謙虛,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全世界,好為人師、剛愎自用、封閉內心、畫地為牢……這才是我們在職場越來越沒有安全感的原因。
現在,我也在向小A學習,夯實自己的寫作基礎,逐步跨界到不同的領域去探索。我跟人學習服裝行業的知識,與理財保險公司的朋友學金融知識。最讓我感到有成就的,並不是賺了多少錢(倒是花了很多錢),而是自己透過跨界的學習和探索,腦子裡不斷生出新想法、新目標。
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自己經常患得患失,是因為自己一直在原有的圈子裡打轉,人生沒有什麼進步所帶來的不安全感。現在,這種透過跨界學習帶來的成就感,不僅讓我內心充實,更讓我找回了消失許久的心安。現在的我,每時每刻都充滿了好奇心,把自己的內心歸零,看到周圍的一切都感覺到新鮮有趣。
不是工作不好學習沒用,是你沒用!
不是讀書沒用,是你沒用
朋友小C又開始跟我抱怨了,還是老問題,工作兩三年了,薪水還是一點點,這個行業就是這樣,工作多事情多就是錢不多。周圍的同事都是那麼一點點工資,真不知道是什麼精神在支撐著大家,這樣幹下去,十年八年還是這個樣子,怎麼買房買車養孩子呢?
我問她:「我聽說妳老闆年薪幾百萬啊!而且我有朋友也做這個行業,算是你們業界翹楚了,第一年年薪就四十萬了。」
小C說:「那倒是,但我老闆很辛苦啊,至今未婚。而且這些都是非常個別的現象,大部分人都沒有這麼高的薪水啊!」
難道這個世界不就是一小部分優異者得到更多,大部分普通人都一樣嗎?哪個行業不是這樣呢?
我問小C:「那妳覺得妳老闆最大的特質是什麼呢?」
小C說:「工作狂,不要命,特別能投資自己去進修,她的錢估計也沒剩多少吧,但進修到底有多少用不知道,我平時也挺愛學習的,不過感覺對薪水也沒啥提升作用。」
哦,我想起了一個大咖的微博裡,有個讀者說他:「讀書根本就沒有用,我讀了那麼多書,還是月薪三千元人民幣起,你這個騙子。」
大咖回覆他:「不是讀書沒用,是你沒用!」
看待問題的眼光和角度,決定你的未來
有一次跟朋友吃飯,朋友跟我說:「星姐,妳微信裡推薦的那個理財課程,我去年年底上了免費課,之後又上了很多他們的其他課程,現在開始投資美股了,收益10%都多。雖然我沒妳賺錢多,但我有信心透過投資超過妳!」
好囉,這是遇到一個炫富的。我想起當時他進修其他課程時,我還幫他找過一些優惠券什麼的,沒想到這麼快就發家致富了,我心裡盤算著10%也太高了,嫉妒死了啊,只好打趣他:「我就沒偏財運啊,太慘了,上帝就讓我老老實實賺錢,為啥我一進股市就狂跌啊。」
朋友接著跟我說:「一看妳推薦我就得剁手,我都不敢看妳文章了,完全抵抗不了。就說妳以前推薦的那個英語課程,妳學了好幾年的那個。我現在學了半年了,前段時間公司選下半年外派美國的人選,雖然我沒有妳好,但口語進步得我自己都驚訝,妥妥地能去,沒問題。」
我經常會收到很多讀者的來信,表示經過我的推薦學習了什麼內容,自己怎麼做的,取得了什麼進步,特別來感謝我。其實我特別高興,不是因為你相信了我,而是因為你願意為了改變自己去試一試。
每次分享學習內容,有人覺得是廣告,罵一句走人,有人認真看內容試聽報名天天上課學。其實,看待問題的眼光和角度,已經決定了你的未來。
是你沒能耐賺到錢,還是這個行業就沒錢
我曾寫了一篇微博,內容是:「經過了做自媒體的錘鍊,等過兩年孩子大了,我打算再就業的時候,我就去做廣告文案,專門寫廣告詞,寫一個扎心一個,寫多少都有詞兒……寫自媒體廣告太鍛鍊人了,腦子快,打字快,掏心掏肺都是愛。所以說,不是工作不好,是自己無能,任何工作都特別鍛鍊人。」
我有做保險的朋友,二十五歲就做到了某外資保險公司中國區大區經理。
我有做行銷的朋友,二十五歲做到了中國區最年輕的總監。
我有些九○後的朋友,不乏年薪幾百萬人民幣的佼佼者。
我有寫書的朋友,第一本書就暢銷百萬,滿世界轉悠。
我們習慣性地用自己的想法做判斷,以為自己不行,就是大家都不行,行業也不行。自己不學好、不明白、看不懂,就說學習沒用或讀了一本爛書。
是你不行,還是別人不行?是你不行,還是整個行業都不行?是你沒能耐賺到錢,還是這個行業就沒錢?
十年前覺得,一定要去世界五百強,一定要做外商高階主管才能走上人生巔峰。年紀大了,認識的人多了,看的事情多了,才知道公司再厲害,都不等於自己厲害,任何行業都有數一數二的頂尖人才,就看你是不是足夠有心做到那一天。
我聽說過一個故事,一位電商的送貨小哥,做得久了把一個小區經常購物的客戶都集中在一個群組裡,每天電商有什麼特價活動,他在群組裡統一發布,很多老先生、老太太成為他的忠實客戶,每天就等著他發訊息,買買買等送貨。同樣是快遞送貨,同樣是面對一把客戶資訊,多動腦筋、多用一點心,結果就大不相同。
我也曾工作十多年,十年當中也遇到過各種困難,但每次我都抬頭看看前面的前輩,不是他們多有錢(當然他們也很有錢),而是他們多有才華和能力。
比起他們,我努力了嗎?我每天是在苦心鑽研業務,還是為了應付客戶?應該有的知識資料庫的書單都讀了嗎?公司的培訓都參加了嗎?業內大咖的分享都去了嗎?有積極思考和主動出擊嗎?還是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在年底的時候,看到別人公司發二十個月薪水當年終獎金就開始吐槽了嗎?
我們每個人都想要錢,覺得自己入錯了行大多是因為錢賺得太少了,但大多數的人賺不到錢,只是因為,你不行!
你最大的問題不是迷茫,而是無法起床……
自辭職創業以來,生活裡最大的改善就是學會了早起,這樣腦子轉得賊快。
每天早晨孩子八點醒來,我就跟著起來,餵奶吃飯,折騰完了就直接去工作,換作以前,我會直接回到床上睡覺。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早晨腦子超級靈光,一天的工作,一上午就可以做完,下午只剩下玩樂和睡覺。有時候醒早了,六點就起來,雖然睏,但堅持一小會兒,工作立馬進入狀態,差不多九點就可以做完一天的全部工作,之後帶兒子上課,帶女兒散步去。
聽我姐夫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最大的問題不是迷茫,而是無法起床。」
對這句話我深以為然,簡直就是真理,特別是早起以後,感覺每天的二十四小時多了半天,最重要的是,早做完事情心裡爽得不得了。
很多人都說自己迷茫,可迷茫到底是什麼呢?
說到底,迷茫大多是因為理想太遠大,但無法下手,不知道該如何才能實現。可反過來講,一個人連起床都起不來,連早睡的想法都實現不了,連體重都管理不好,又如何相信他能夠管理好人生呢?
說到底,解決迷茫和行動力的最大殺手鐧,就是先起床。
* * *
有位朋友曾和我說過:「世界上哪有什麼一夜暴富,又不是房屋被拆遷了……大的成功,必定是把一些方法論或某件事做到了極致,我們做不到那麼好,因為大部分人都是淺嘗輒止。」
以前看到大咖彭小六把自己讀過的有關閱讀方面的書,摞在一起發在朋友圈裡,我歪著腦袋看了一眼,大概有三十多本吧。很多人都知道彭小六是新晉的知識管理大神,當然也有很多人頗有微詞,認為他不可能懂那麼多,憑什麼賺那麼多錢?這裡面肯定有玄機。
我跟小六沒有很熟,可單憑這張圖,我就能瞭解他背後的用心和強大的閱讀量。翻翻他的朋友圈,基本上都是各種學習類書籍的推薦和學習心得的介紹,我的朋友圈基本上是吃喝玩樂晒孩子,這就是我沒有他有錢的終極原因吧(看,朋友圈暴露了人性,很殘忍)。我周圍有很多強者,也有很多九○後年入幾百萬人民幣——羡慕嫉妒恨必須有,可我更喜歡研究他們是如何做到那麼成功的。經過研究,我發現其實也就無非下列這幾點:
① 瘋狂地學習,看到比自己強的人都去學
我曾跟好友楊小米說不要把所有精力都放到公眾號上,多出去看看世界,多體驗一下生活,才能寫出來更好的文章。轉身她就找了一家很好的公司開始實習。一般人沒這麼聽人勸,也沒這麼高效的行動力,小米實在讓人佩服。
② 感覺他們都「不是人」
有天我跟身邊的一位強者說:「我忙完這幾天得看看熱播電視劇,都快大結局了,我就看了半集。」
誰知對方卻跟我說:「什麼?看電視?我都好幾年沒看電視了。」
有時候我覺得,我可能一輩子都沒法發財了,因為我沒有他們那麼「不是人」。
無論我什麼時候,半夜幾點看手機,他們都在叨叨叨地說話。他們一天到晚全中國飛來飛去地出差,居然還能找到時間生孩子、帶孩子和健身,確實讓人不得不佩服。最可怕的是他們還懂得特別多,也不知道他們到底什麼時候看了那麼多書。
③ 特別捨得花錢
這些強者說起自我投資進修,沒二話,從來不東問西問,值得嗎?好嗎?在別人瞎打聽的時間裡,他們已經完成了學習。
說到拓展人脈,他們是人不到禮先到,遇到值得學習的高手更是送禮比送飯還勤快。表達心意,拉近關係,為得到一個近距離跟強者接觸學習的機會,在所不惜地砸錢。最後,強者都成了朋友,自己變得更厲害。
* * *
道理誰都懂,就是下不了狠手。稍微努力點就覺得自己好辛苦,蒼天啊大地啊,你怎麼還不睜眼讓我暴富?
曾看過咪蒙有篇文章,題目叫《你哪有全力以赴,你只是盡力而為》。
從題目來講,絕對是個金句,而文中那個男孩子的故事,很讓人感動。
你以為身邊沒有這樣努力的人嗎?到處都是,只是你不想相信,也不想看,因為看完你會愧疚又焦躁,明知道自己因為什麼混成今天這樣,但就是對自己下不了手。
人到了我這個年紀,成為一名腦子動得特別快、迅速響應號召生了二胎的人才會知道,命好的人有爸媽幫忙好幸福,但大多數人你不對自己下狠手,這個社會就會對你下狠手,而且越往後越打得你體無完膚,屁滾尿流地往前走。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你連起床的問題都解決不了,你也就無所謂什麼狠手不狠手。為了拯救我自己頹靡不安的人生,我決定進一步加強自我管理,爭取逐步進化到六點起床,減肥大業持之以恆地進行下去!
我的一個仲介朋友,以前和我分享過這樣一段話,我覺得說得非常棒:「真正讓人變好的選擇,過程都不會很舒服。你明知道躺在床上睡懶覺更舒服,但還是一早就起床;你明知道什麼都不做比較輕鬆,但你依舊選擇追逐夢想……這就是生活,你必須堅持下去。當你存夠了錢,這個世界就會對你很溫柔,你也就不會再患得患失生怕被人辜負。即便有錢不一定幸福,但離開誰你都能從容開始。錢雖然很俗,但它會令你底氣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