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2本79折讀冊選讀巴奈回家女人節BL東立新番AI工作術哈佛媽媽孤獨死我們的勞力事這輩子賺多少才夠哥布林模式布蘭登山德森零內耗溝通季暢銷
放入購物車

想望家園:台灣永續的參考藍圖(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經典雜誌/編著

出版社:經典雜誌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ISSN:9789866292644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精裝

頁數:280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想望家園》從城市再造、歷史保存、環境保育、創意開發、社會發展等議題切入,探究其他國家的城市是如何透過政策、民間團體、社區參與等管道蛻變。

《經典》作者群親自至全球各地踏查,深入了解生活在世界上其他角落的人們,是如何在不斷變動的環境與發展中,回應與實踐,進而創造出「以人為本」的家園,透過比較與參照,能更加明白台灣當下所處的現實,以及未來所該前行的方向。

《想望家園》,期許能成為台灣永續的參考藍圖!

作者簡介:

林佳禾

經典雜誌撰述。曾任人籟論辨月刊編輯,政大新聞系畢業,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英國愛丁堡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碩士。在中國、菲律賓有田野調查經驗,並曾赴馬來西亞、泰國、英國、荷蘭、蘇格蘭等國採訪。

張子午

經典雜誌撰述。系列作品【紛分和合】獲2013年卓越新聞獎國際新聞報導獎。

居芮筠

經典雜誌撰述。曾赴歐洲、中東、非洲採訪,法國里昂第二大學英美文學碩士。《海峽》入圍2012年金鼎獎圖書類非文學獎;【環境新五行】獲2012年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入圍2012年吳舜文新聞獎公共服務獎;【文明密碼】獲2013年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咱ㄟ社區】獲2014年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優等獎。

曾多聞

旅美記者,波士頓大學廣電新聞所碩士。混跡北美大小媒體十餘年,曾任記者、編譯、主持人等。現為全職媽媽、兼職自由撰稿人及譯者。小說作品散見各報副刊。著有散文集《微足以道—新聞背後的故事》、童書《那年的暑假》,譯有《抉擇—希拉蕊回憶錄》(合譯)。

郭怡青

前半生是流浪。捲起美國波士頓學院、英國倫敦大學的兩張紙跑到日本去闖蕩,喜歡雲遊四海,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地球轉了一圈後,因緣際會在《經典雜誌》繼續流浪,並以《海峽:文明的交會與分野》入圍金鼎獎。現為自由作家,游牧在令人流連的文字世界裡。

鄭衍偉

自詡為一隻變色龍,一座橋,一個關心在地的行動者。近年主要關心視覺敘事、公共空間與體驗設計。至今已經在12國參訪200個以上的活動組織、出版社、展館與活動個案。喜歡創造新的解決方案,幫助更多人了解這個世界如何運作。

攝影者簡介:

安培淂

經典雜誌攝影召集人。作品【海峽】獲得2011年金鼎獎最佳攝影獎。【難行仍行】獲得2012年吳舜文獎最佳專題攝影獎。

劉子正

經典雜誌攝影。曾獲2010年吳舜文獎專題新聞攝影獎。作品【問天】入圍2011年金鼎獎最佳雜誌攝影獎。【島嶼 島語】入圍2012年吳舜文獎最佳專題攝影獎。【兩岸流動】獲得2014年卓越新聞獎最佳專題攝影獎及第四屆台海新聞攝影大賽金浪獎。

黃世澤

經典雜誌資深攝影。作品【環保人回收物】獲2011年吳舜文新聞獎專題新聞攝影獎,【小國大業】入圍2012金鼎獎最佳攝影獎,【唐風綢繆—香港華人文化的流放更生】獲2012年兩岸新聞報導獎平面新聞攝影獎。【媽姐】獲得2013年兩岸新聞報導獎平面新聞攝影獎。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想望家園》帶來世界的消息,身處的環境遷移或驟變,都提示著我們環境其實不會逸以待勞地永存;世界各地彼此交迭的持續行動,才是獲致永續成果的關鍵。-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所長陳國偉

走訪一座座城市,傾聽一段段挫折撞擊後站起的勇敢故事,《想望家園》引領著台灣站在世界的高度,想望未來!-佛光大學國際與兩岸事務學系副教授陳尚懋

城市承載著人類文明與治理的獨特邏輯,本書解析城市肌理,鋪陳家園所聯結的生命意義,內容蘊含深度的人文關懷與情感,令人驚艷!-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參議王怡文
顯示全部內容
推薦序
普羅的大想望,常民的新家園 文/張聖琳(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所長)

  二十世紀的城市如何服務二十一世紀的市民?我們正面臨著範型轉換的時代分水嶺:從生產者主導轉變為消費者培力,從思想理念掛帥到makers’ movements,從垂直經營管理到水平蜂巢的鏈結,從硬體產品的製作到軟體服務的創新。對於普羅大眾的你我,《想望家園》鋪陳著人本的空間創新,多元的幸福經濟。這是一個有全球高度的想望:從歐美到亞太,從北半球到南半球,從都市到鄉村,從建築到地景。這樣的全球想望,真真實實地落在腳踏實地的家園營造中小人物的掙扎與...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楔子

登高、望遠、還復來(撰文/張子午、黃政榕)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這首人人耳熟能詳的童謠,曾經編織起對家園的美好夢想。曾幾何時,河邊圍起了堤防、山坡上布滿了高樓,困在水泥叢林的我們,也離童年的純真時代日益遙遠。

  台灣,從貧窮到富裕,先人一路胼手胝足,現今島上居住著兩千三百萬人口,在經歷二十世紀後半工商業的蓬勃發展後,嘗到經濟起飛的果實,躍身為已開發國家之林。在全民一心一意追求成長之後,經濟條件或許改善了,生活環境卻因此被忽略了。長期以來城鄉發展與南北資源的差距;高度集中的人口...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推薦序】
普羅的大想望,常民的新家園 文/張聖琳(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所長)
理想城市經驗法則 文/黎淑婷(逢甲大學建築系主任及建築研究所所長)

【楔子】
登高、望遠、還復來   撰文/張子午、黃政榕

【城市再造】
市區振興──重塑自我的墨爾本 撰文/張子午 攝影/安培淂
災後重建──摸索新生的基督城 撰文/張子午 攝影/安培淂
宜居水岸──塞納河以生活為本 撰文/居芮筠 攝影/安培淂
流域轉型──克萊德河告別工業 撰文/林佳禾 攝影/安培淂

【歷史保存】
風貌保存──...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推薦序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