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若吉竹伸介蔡英文AI世界生存法則成為企劃人棒球統計學LiveABC佛教失智失語轉型地圖讀冊選讀我們的勞力事東立新番孤獨死哈佛媽媽這輩子賺多少才夠
放入購物車

21世紀臺灣社區營造論述之形構(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柯一青

出版社: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ISSN:9789863580133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136

書況:近全新

備註:無畫線註記

放入購物車
文字字級

◎作者深入研究社區營造領域,持續出版之第三部探討社區營造的專書。
◎跳脫前作探討社區營造案例之模式,轉而釐清社區總體營造運動理論的內在理路。
◎探討臺灣社區營造論述的緣起及其執行後的現象。
◎剖析臺灣各時期因社會、經濟及政治變動所影響的不同社區營造方向。

介紹臺灣社區營造論述的緣起及其執行後的現象,並詳細分析臺灣各時期社會經濟及政治方面的改變,書中不論社造運動的成功率,亦非探討社區營造案例與形式,而是深入探討其影響層面及各種現象。同時彙整眾多資料,以戰後臺灣的社區總體營造論述出現的脈落及其現象作為分析,勾勒出社會變遷中人際關係及家庭結構改變的歷程,探討國家機器對社區營造理想狀態的價值預設。
其研究成果透露出對於社會變遷軌跡的批判以及實踐社會改革的意圖。有助於釐清社區總體營造運動理論的內在理路外,亦包含對於該理論的批判與反省,為有興趣於社造運動未來發展的讀者提供了參考教材。

作者簡介:

柯一青

臺中市外埔區頂竹圍人

華梵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畢業

中華民國城鄕風貌協會講師

章節試閱
第貳章 二十世紀末葉臺灣社會空間的改變與社區意識的興起

二十世紀末葉臺灣社區實踐論述的出現與社會空間改變及社區意識興起密切有關係,且隨著政治及社會變動使社區營造的意義,產生重大轉變,故本章節首先要探討二十世紀末葉臺灣社造論述形構的歷史社會根源及意義。

一、準後現代性與城鄉社會的變化:二十世紀末葉臺灣社會空間的轉變

「社區」(community)是社會結構(social structure)的一環,並不單單指的是村里,更不以集合住宅為單元,應該屬於人心裡互動的一種組織,並無固定的範圍與界限。故「社區意識」(community consciousn...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21世紀臺灣主要的社區總體營造論述,已經執行了許多時日。戰後臺灣的社區建設中並無民眾參與學習的政策,社造的出現讓參與機制出現,然而參與並不等於參加,民眾必須在社區硬體及軟體建設中得到學習的經驗。

社區營造的期待並非實質的社區建設,而是社區民眾如何自主的學習,期待人民在離開學校後在社區仍能得到學習的機會,社區的健全有助於人心的凝聚,社區營造重視的是營造的過程也就是凝聚共識、共同負責及衝突解決的過程,並不一定必須達到怎樣的實質利益。臺灣人民沉溺在經濟奇蹟下的豐沃收入,卻也因此犧牲了家庭及社區生活的建立...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第壹章 緒論
一、動機與目的
二、方法
三、研究流程與操作方法
第貳章 二十世紀末葉臺灣社會空間的改變與社區意識的興起
一、準後現代性與城鄉社會的變化:二十世紀末葉臺灣社會空間的轉變
二、社區/地方意識在逐漸分裂的時空中差異地興起
三、準後現代性脈絡下「社區營造」意義的轉變
第參章 二十世紀末葉臺灣社造的推動主體及論述
一、缺乏彈性的國家文化官僚 VS.多元展現的社會群體
二、從「生命共同體」到「心靈改革」
三、徘徊於文化產業與地方社會重建的歷史困境
四、來自地方底層非正式實踐的脫...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