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冰美式語言展開學時報大塊立緒前衛尖端三采金鼎獎暢榜5折起LiveABC電子書9元起女人迷金剛經易博士黃山料蔚藍遠流五十推理迷終戰八十張愛玲共和國鬼月特搜焦慮療癒神話學季暢銷5折起
暫不供貨

讓脈絡思考創新(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蕭瑞麟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09-16

ISBN/ISSN:9789862168219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20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企業獲勝的關鍵在於了解消費者的需求,
了解需求的秘密就來自於「脈絡」!


創新來自創舊?
為什麼創新沒有脈絡就會失敗?

脈絡,就像中醫的診斷原理。頭痛,往往要醫腳,因為你看到的問題常常只是徵兆,而不是病因。了解脈絡就是一探事出之因。由過去發生的事,解釋現在的問題,再向前推測未來的發展軌跡。

為了釐清創新的脈絡,作者蕭瑞麟以企業中的人類學家自許,帶領團隊近身觀察、感受田野,深入探訪各類組織在進行或導入創新時,成功(或失敗)背後的故事。

頂尖科學家與研發團隊的養成,如何來自三個教授的刻意修練?
從半導體的機台維修,看看現場工程師如何由物件推理,找到根本問題。
別讓哈佛變哈欠。別只模仿人家的創新,要學會「偷」創新,融入自己的特色!

作者將帶領讀者重回創新事件現場,抽絲剝繭,尋找別讓創新成為遺憾的解答。創新不只是講高效率、多功能,更需要注入人文精神:你是否聽到客戶的悲鳴?了解背後的組織作為?並且看見機構的無形制約?當讀者從脈絡學會思考,喚醒了感覺,就能設計出令人感動的創新。

請跟著這位充滿好奇心的質性研究者進行一趟創新歷險,挖問題,解問題,思考自己碰到的創新問題。

作者簡介:

蕭瑞麟

現任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副教授,並於新加坡國立大學負責亞太高階主管EMBA之「資訊與決策」課程。研究領域包括資訊科技與組織變革、科技創新、跨域知識整合與供應鏈管理。經常參與跨國公司在亞洲的創新專案,如Rolls Royce、Ernst & Young、Singapore Technology Engineering、DHL、Nokia等。



他是質性研究領域的中生代學者,目前擔任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執行編審、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 Education)、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s 編輯委員、中山管理評論編輯委員等職。他的著作常見於國際性會議與期刊,並屢次得獎。他的個案研究以追溯科技背後的組織病理為特色,常用輕鬆活潑而又懸疑的辯證手法呈現科技創新的挑戰。他創新的教學方法亦榮獲新加坡國立大學「EMBA最佳教師獎」。其近作《不用數字的研究》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艱澀的研究方法,該書被選為臺灣科管百大優質叢書,亦列於年度最佳暢銷書之一。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推薦序1

拿到這篇序言邀稿的時候,正好另一個視窗上,朋友臉書的塗鴉牆貼了一則「國際閱讀週」的活動訊息,規則如下:

  1. 拿起離你身邊最近的一本書

  2. 翻到第56頁

  3. 把第5句話貼到你的塗鴉牆

  4. 不要提到書名,也別忘了把規則一起貼在塗鴉牆上

拿了這本新出爐的書做了個小實驗,書還沒編頁碼,認真地自己算了一下從已有的序言到後面的的章節,第56頁第5句話是:

「這些問題常常被許多人問起,但是連李世光教授與團隊核心成員自己也想知道答案。」

真是巧合,這第56頁第5句剛好提到我們的團隊,而話中...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摘錄自第十一章)機構代表的是一股穩定的力量,而創新者所扮演的,就是如革命軍般的顛覆力量。當創新者推出的創新物(可能是一個新產品、一項新服務、一套新系統,或某種新政策、新制度、新想法),若觸犯了機構所訂下的規矩,創新者可能很快就被鎮壓。就算機構不出手,使用者也多會因為其創新物太過新穎,或內涵觀念太過複雜,而拒絕採納創新。魯迅的小說便描述出這樣的無奈:革命志士為了百姓謀福利,拋頭顱、灑熱血,推翻專制腐敗的帝王政權,建立民主國家。但是,革命志士卻被人民出賣了。當志士在廣場被斬首示眾時,民眾卻一旁看戲、...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作者序:看見脈絡,點亮創新

2010年某個週二的一大早,受好友之邀與來自日本一橋大學的野中郁次郎教授談天。他是誰?野中教授是少數能在美國頂尖期刊發表的日本人。他在美國拿到知識管理講座教授後,回到一橋大學開設知識管理研究所。他研究日本企業的研發過程,提出四種知識轉換的方式,在柏克萊大學任教時寫了一本書《創新求勝:智價企業論》,因而聲名大噪。

大概因為他太有名了,許多管理學院的學生在課堂上常會唸到他的「知識轉態」(Knowledge Conversion)理論,所以不少學生還以為他做古了。嗯,知名有時並不是一件好事。

我請...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序: 看見脈絡,點亮創新

一、設計思考,獨缺思考

壹部曲:脈絡中看見使用者痛點
二、飆到關鍵多數:台灣大車隊如何找到創新的領頭羊?
三、 意會的科技:台灣大車隊如何把使用者的痛點變成創新的來源?
四、用心,所以創新:台灣大車隊如何讓人性光明面成為創新泉源?
五、 聰明的電子白板:芝麻街美語如何藉由使用者行為讓科技發揮潛力?

貳部曲:脈絡中找到組織作為
六、有作為,有所不為:新加坡工程集團的創新基因是什麼?
七、台下十年功:無線奈米生醫團隊如何成為創新的常勝軍?
八、物裡學:聯電半導體...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