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冰美式語言展開學時報大塊立緒前衛尖端三采金鼎獎暢榜5折起LiveABC電子書9元起女人迷金剛經易博士黃山料蔚藍遠流五十推理迷終戰八十張愛玲共和國鬼月特搜焦慮療癒神話學季暢銷5折起
暫不供貨

失控的同理心︰道德判斷的偏誤與理性思考的價值(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保羅‧布倫|譯者:陳岳辰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7-09-02

ISBN/ISSN:9789864773039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20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耶魯最受歡迎心理學大師,線上開放課程突破30萬人次
★cousera.com全球開放課程最熱門的講師
★最新社會心理學論述,顛覆你我對和諧人際的認知

當同理心變成理盲濫情,當周遭充斥正義魔人與網路公審……
我們不只要有同理心,更要講道理


----------------------------------------------------------------------------
人往往依偏好選擇同理對象、用暴力發洩同理情緒,你以為同理心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事實也許沒有那麼簡單!

我們對各種社會事件的反應深受同理心的影響,也就是我們能夠站在別人的立場,感受他人的感受的能力。多數人都認為同理心是善行和道德的驅動力。我們往往覺得,同理心的唯一問題,就是同理心不夠。

但在本書中,作者要帶我們檢視所謂的同理心到底是什麼。它可以是讓人快樂的來源,也是人際關係很有價值的一面。它可以驅使我們去做好事。但整體而言,它卻不是一個好的道德指引。

同理心怎麼會讓我們做錯呢?簡單地說,同理心是將關注焦點放在眼前一群特定的人。我們比較關心他們,卻對自己行為的長期後果無感,也對那些我們無法同情者的遭遇盲目。同理心是帶有偏見的,會把我們推往狹隘或種族主義。它也可能引起暴力,我們對和自己比較親近者的同理心,往往會導致戰爭或敵意。它也會讓我們的情感耗竭。

同理心會蒙蔽我們的眼睛,讓我們在公共政策和各種關係中,做出不符合道德的選擇,或受情緒主導而無法將利益最大化。同理心其實是一種反覆無常且非理性的情感,很容易受偏見所誤導。它會打亂我們的判斷,反而導致殘酷的行為。

本書提出許多開創性的科學證據,主張個人或國家許多錯誤的決定,從要捐錢給誰到決定要不要開戰,從如何因應氣候變遷到要把誰關進牢裡,常常是受情感所驅動。若把同理心拿掉,說不定我們的決定會更清楚、更公平且更符合道德。
究竟同理心為什麼會影響我們的判斷與行為?

首先,是選擇性。世上的苦難何其多,為何我們只關心或特別關心某些事件?這是媒體報道覆蓋率和「可辨識受害者效應」(identifiable victim effect)所造成的現象。媒體對事件的廣泛報導,更容易觸動人們的惻隱之心。二○○五年,美國少女 Natalee的失蹤事件引起美國全國關注,該事件的報導時間遠超出同期在蘇丹發生的種族滅絕。過去三十年,美國發生六場大規模槍殺案,造成五百人死亡,但其實只占全國死於謀殺人口的 0.1%。

另外則是「可辨識受害者效應」,受害者的具體形象,是醞釀同理心的重要元素。經濟學家 Thomas Schelling 早在四十五年前就以一個傳神的例子說明這個概念︰「假設一名六歲小女孩需要好幾萬元動手術,好讓她的生命可以捱到聖誕節,郵局一定會被一個個塞滿錢的信封給淹沒。但假設報道寫的是,再不推行銷售稅籌集資金,曼徹斯特的醫院便無法運作,屆時死亡率將明顯上升,在這種情況下,並不會有很多人慷慨解囊。」有了名字和故事,受害者似乎更顯可憐。通常有具體受害者才能牽動同理心。

其次,同理心容易讓我們重視個體勝過群體。人們對於有魅力的人、和自己相似的人,或具有同樣種族或國家背景的人,會產生更多同理心。研究發現,人們在觀看一系列面孔的照片時,會對與自己同樣種族的面孔產生較多同理心。我們對一個個體愈了解,對個人的關心愈會勝過群體。

同理心也會導致殘酷或侵略性的行為。憤怒和同理心有許多共通點,其一是在碰到可感知的不平等、殘酷或不道德後所產生的反應。許多目睹犯罪或不公不義的人都會對受害者產生深切的同理心,想要替受害者討回公道或報復犯罪者。而研究顯示,天生比較有同理心的人如果看到陌生人受苦受難,會出現更侵略性的行為。

本書希望告訴大家,幫助別人不只用心,更要用腦。同理心不該只是一種感性的情緒,亦要有理性的思考。而實際將同理心付諸行動的時候,要運用腦筋將所行之善「最大化」,亦即所謂「有效利他主義」。如果我們理性運用同理心,大眾論述也許能更公平、更符合道德。如果我們能真正體會,失去一百條性命比失去一條命更加嚴重,如果我們能認同,遠在他國、和我們看起來截然不同的人,他們的性命跟我們的家人一樣重要,那麼政策就能有所改善。

作者簡介:

保羅‧布倫 Paul Bloom

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教授,講授的線上開放課程選課人數突破三十萬人次。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大西洋雜誌》(The Atlantic)、《波士頓評論》(Boston Review)及《自然》(Nature)等媒體。現居康乃迪克州紐哈芬市(New Haven)。

著有︰《兒童如何學習字義》(How Children Learn the Meaning of Words)、《笛卡爾的寶寶:從兒童發展學解讀人性奧祕》(Descartes' Baby: How the Science of Child Development Explains What Makes Us Human)、《香醇的紅酒比較貴,還是昂貴的紅酒比較香?》(How Pleasure Works)、《只是嬰兒》(Just Babies: The Origins of Good and Evil)等書;作品曾獲頒美國出版商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優等獎,以及美國心理學會伊蓮娜‧麥考比獎(Eleanor Maccoby Award)「發展心理學最佳書籍」。

相關著作:《香醇的紅酒比較貴,還是昂貴的紅酒比較香?從食物、性、消費、藝術看人類的選擇偏好,破解快樂背後的行為心理》

譯者簡介:

陳岳辰

師大翻譯研究所畢業,現任專業口筆譯者、大學兼任講師,並參與多款軟體及遊戲中文化專案。譯作有:《死亡之門》、《御劍士傳奇》、《非理性時代:天使微積分》、《非理性時代:渾沌帝國》、《非理性時代:上帝之影》、《無名之書》、《我無罪》、《無罪的罪人》、《原罪》、《把他們關起來,然後呢?》、《誘惑者的日記》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同理心不是洪水猛獸,但被同理心綁架而失去理智,就未免捨本逐末了。因此,對於同理心的認知,可能不是一味的歌頌讚美……在感同身受之餘,還要有出色的理解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對別人的際遇,我們要懂得克制情緒反應,但不失憐憫。如此,我們追求的,就不只是當下的滿足感,而是人類社會長遠的進步。――資深媒體人 范立達

★本書最引人入勝的就是Paul Bloom流暢的文筆、犀利的文字及說服的功力。他在每一章節中對同理心的正反辯證,真是絲絲入扣,每句話都鏗鏘有力,每一個實例都分析詳細,讀者不得不跟著他的思維走,進入理...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第一章 都是同理心惹的禍?

道德的最低限度是基於理性行事,考量受到自身決定影響的個體,平等對待各方利益,做出理由最為充分的選擇。――James Rachels

過去幾年間如果別人問我最近在忙什麼,我會說自己正在寫書。他們追問細節,我便回答「和同理心有關」。一聽到同理心三個字,眾人點頭微笑,直到我補上一句:「我反對同理心。」

通常對方會一笑置之。我起初訝異不解,後來才意識到原來「反對同理心」就像「反對小貓咪」一樣,多數人覺得莫名其妙,不可能是認真的。再者,這種立場極其容易引起誤會,學到教訓之後我明白打從開頭就得解...
顯示全部內容
推薦序
對同理心鏗鏘有力的正反辯證

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副教授/林蕙瑛

同理心是諮商的基本技術,諮商心理師一直都在運用此技術,抓出案主的情緒,說中他的感受,案主覺得有被重視及瞭解,諮商關係較容易建立,諮商也就隨之啟動。身為諮商心理學學者,看到這本《失控的同理心》,以為是一本如何正確運用同理心的心理學書籍,興高采烈地開始閱讀,但是在自序部分就看到作者明確的表達寫書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說服讀者也反對同理心,於是立刻激起了好奇心,很想一探究竟。

Paul Bloom教授自己也是心理學家,他當然瞭解多數心理學家和哲學家使用...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都是同理心惹的禍?
同理心只是聚光燈,光束範圍十分狹窄,將我們喜愛在意的人事物照得熠熠生輝,也將陌生、相異和遭到排斥的人事物捨棄在無法察知的昏暗中。
•同理心不是那顆拯救蒼生的萬靈丹
•與同理心無關的善行義舉
•結果好壞是道德議題重要一環
•同理心和偏見一樣會扭曲道德判斷
•瞭解他人心理是種工具,無關道德

第二章 同理心的魔法
同理心本身無法自動轉化為善心,可是同理心能夠觸動既存的善念。它使原本就善良的人更善良,因為善人不樂見苦痛,同理心卻突顯苦痛。
•整個大腦都是同理心的迴路?...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推薦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