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體驗農村 風土遊行
近十年來,由於民間本土意識與在地認同的揚升,以及政府推動農村再生計畫有成,不僅農村一改氣象,由農業敷衍出的旅遊、文創產業,更是蔚為顯學。
不論東西方世界,農業一向被視為文化的源頭,除了我們熟稔的賞花採果、民俗慶典活動,如今,還有更多從農務農事裡演繹出來的體驗活動,以及從在地社區提煉的風土旅行,不僅為農村加值,也見證了農村旺盛的生命力與豐厚的文化底蘊。
這一回,我們以農之名起行。不論是外出打拚的農家子弟,還是遠道而來的都市遊客,一同深入鄉野、農家,除了要驚艷農鄉從窳陋到淳美的華麗轉身,還要在一連串的活動中共享農村獨特的四時美景。
逗陣下鄉 | 玩耍農村趣──農村再生計畫的實踐
行春大吉 | 開春懶懶趖
農鄉創藝 | 農事體驗分享耕作理念
農鄉創藝 | 在地饗宴創造農村新價值
農鄉創藝 | 萬魚群躍的捕魚夜秀
農鄉創藝 | 滿載歡笑一牛車
農鄉創藝 | 稻浪吟唱著土地之歌
農鄉創藝 | 在人情與稻香中揮汗奔馳
農鄉創藝 | 愛與回憶在社區裡蔓延
農鄉創藝 | 本於在地的社區繪本
在地蹲點 | 深耕嘉義:林家緯╳逗陣工作室
社區𨑨迌 | 來「嘉」農STAY 上林社區小旅行
農家學習 | 走吧!到農家以勞力交換食宿
做伙開講 | 聽聽志工、農家怎麼說─楊環靜+謝美麗
作者簡介:
《鄉間小路》於1975年發行,每月1日出刊,我們立足於農業,藉由報導內容帶給您寬廣視野、盎然觀點、在地饗宴。
農業往往反映一個民族最道地的生活風格與價值涵養,大地自身便有一股神祕的療癒能力,以及令人幸福的魔力。農業不再是過去被認知的農業,環保、公平貿易、生技產業,吃的穿的擦的用的,我們所使用的原料素材或新商業模式多來自農產業的創新,農業真的不一樣了,它是一門橫跨歷史、醫學、哲學、美食、時尚、經營管理學的現代藝術。
不論哪個世代,農業精神都適用於各行各業,勤勞樸實,簡單自在,忠誠於自然,由本質出發創造驚奇!讀者在《鄉間小路》能看見農業的藝術價值,大地調和甘苦的魔法,以及土地與人的永續生命力。
目錄
■鄉間專欄
農你咧講 | 不要再叫它們「挖土的」
鄉土奇譚 | 百年前的女孟嘗──陳三姐
綠色角落 | 舊料再生為綠色小屋與綠色小徑
■食在好生活
理想餐桌 | 非正統又何妨 家常終極版波隆那肉醬
飲食雜記 | 傳統式榨油
海島食光 | 山茶花
養生保健 | 當季蔬果不僅好吃,也可能比較營養
■寶島小宇宙
島嶼故事 | 被遺忘的部落 創造不被遺忘的記憶
手作野趣 | 種子貓頭鷹小擺飾
季節旅行 | 礁溪。鄉間謐境的四季之旅
■你農我農
土地與人 | 大嬸,也能志在四方
青出於農 | 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虱目魚專家
日本農訊 | 廢棄小學變身食農教育渡假村
餐桌讀物 | 來吧!踏上未知的台灣土地!
畫我家園 | 文學林園七賢意趣
鄉間農聞 | 無筋絲菜豆「台中5號」問市・高福勝咖啡園
■鄉間專欄
農你咧講 | 不要再叫它們「挖土的」
鄉土奇譚 | 百年前的女孟嘗──陳三姐
綠色角落 | 舊料再生為綠色小屋與綠色小徑
■食在好生活
理想餐桌 | 非正統又何妨 家常終極版波隆那肉醬
飲食雜記 | 傳統式榨油
海島食光 | 山茶花
養生保健 | 當季蔬果不僅好吃,也可能比較營養
■寶島小宇宙
島嶼故事 | 被遺忘的部落 創造不被遺忘的記憶
手作野趣 | 種子貓頭鷹小擺飾
季節旅行 | 礁溪。鄉間謐境的四季之旅
■你農我農
土地與人 | 大嬸,也能志在四方
青出於農 | 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虱目魚專家
日本農訊 | 廢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