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巨人京都讀首詩逛美術館新時代運動與自己和解中年之路長照我不做英雄幸福的鬼島更新粒線體語言展66折起閱讀全壘打高效人生女身柴門文推理復刊

詞選 (二手書)

作者:

鄭騫

出版日期:1982-04-01
出版社:N/A
二手書交易資訊
. ...

龍淵述學 (電子書)

作者:

鄭騫

出版日期:2021-09-13
中國古典詩詞曲研究家

鄭騫

教授博學強識,泛覽文史典籍,時有會心,遂有種種旁出之考證,如考證杜甫、陳後山、陳簡齋、朱敦儒等人之生卒年,以及西廂記版本等。鄭教授對碑帖字畫之研究,又有〈唐碑七種考證〉、〈龍淵 ...

龍淵述學 (電子書)

作者:

鄭騫

出版日期:2021-09-13
中國古典詩詞曲研究家

鄭騫

教授博學強識,泛覽文史典籍,時有會心,遂有種種旁出之考證,如考證杜甫、陳後山、陳簡齋、朱敦儒等人之生卒年,以及西廂記版本等。鄭教授對碑帖字畫之研究,又有〈唐碑七種考證〉、〈龍淵 ...

龍淵述學

作者:

鄭騫

出版日期:2021-09-13
中國古典詩詞曲研究家

鄭騫

教授博學強識,泛覽文史典籍,時有會心,遂有種種旁出之考證,如考證杜甫、陳後山、陳簡齋、朱敦儒等人之生卒年,以及西廂記版本等。鄭教授對碑帖字畫之研究,又有〈唐碑七種考證〉、〈龍淵 ...

【北曲新譜】 (二手書)

作者:

鄭騫

出版日期:2008-10-01
出版社:N/A
二手書交易資訊
. ...

陳簡齋詩集合校彙注

出版日期:2023-08-17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是南北宋詩壇中最傑出的詩人,自北宋蘇黃等大家卒後,一直到南宋四大家崛起近半世紀,無人能及。社會巨變對簡齋的詩風造成了影響,使他的詩歌在內容上反射出抗拒異族入 ...

稼軒詞校注附詩文年譜(上)(下)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13-01-29
二手書交易資訊

鄭騫

教授為當代詞學宗師,所撰稼軒年譜考訂精當,乃研究稼軒必讀之經典;其稼軒詞校注肇始於任職燕京大學時,經過數十年訂補,今由門人林玫儀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兼任教授)就 ...

稼軒詞校注附詩文年譜(上、下) (電子書)

出版日期:2013-01-29
套書含:《稼軒詞校注附詩文年譜(上)》《稼軒詞校注附詩文年譜(下)》

鄭騫

教授為當代詞學宗師,所撰稼軒年譜考訂精當,乃研究稼軒必讀之經典;其稼軒詞校注肇始於任職燕京大學時,經過數十年訂補,今由門人林玫儀 ...

永嘉室雜文

作者:鄭 騫
出版日期:1992-01-01
二手書徵求
《永嘉室雜文》為晚年自編小品隨筆合集,收來台前後雜文序跋六十餘篇,均經作者精心審校,前後修刪排比,於先生故世後由林文月教授整理付梓。先生學識淵博,胸襟豁達,創作散文則以風雅雋永之體,廣為學界裡外所傳誦 ...

景午叢編(下編)

作者:

鄭騫

出版日期:2016-07-21
本(下)編收錄中國文學研究者

鄭騫

所著之二十二篇考據文章,內容仍以文學作家及作品為主,而旁及史傳與小說。本編(下編)又稱「燕臺述學」,所收二十二篇皆為考據性文章,內容仍以文學作家及作品為主,而旁及史傳與 ...

鄭騫戲曲論集

作者:鄭 騫
出版日期:2012-07-01
出版社:國家出版社
本書從

鄭騫

先生論文集《景午叢編》、《龍淵述學》二書輯錄其戲曲之單篇論著而成。內容以論元人雜劇為主。鄭先生學識廣博,治韻文學而根柢經史考據。其〈元劇作者質疑〉、〈元人雜劇的逸文及異文〉、〈關漢卿《竇娥冤 ...

景午叢編(上編)

作者:

鄭騫

出版日期:2016-07-21
1.本(上)編收錄中國文學研究者

鄭騫

所著之詩詞散曲戲劇通論、書評六十二篇。2.本書內容淺近而具啟發性,中國文學之初學或研究者均有受用。景午叢編共收專著通論書評雜文等八十六篇,上編收通論書評雜文等六十二 ...

景午叢編(下編)〈精裝〉

作者:

鄭騫

出版日期:2016-07-28
本(下)編收錄中國文學研究者

鄭騫

所著之二十二篇考據文章,內容仍以文學作家及作品為主,而旁及史傳與小說。本編(下編)又稱「燕臺述學」,所收二十二篇皆為考據性文章,內容仍以文學作家及作品為主,而旁及史傳與 ...

景午叢編(上編)〈精裝〉

作者:

鄭騫

出版日期:2016-07-28
1.本(上)編收錄中國文學研究者

鄭騫

所著之詩詞散曲戲劇通論、書評六十二篇。2.本書內容淺近而具啟發性,中國文學之初學或研究者均有受用。景午叢編共收專著通論書評雜文等八十六篇,上編收通論書評雜文等六十二 ...

詞選

作者:

鄭騫

出版日期:1982-04-01
出版社:N/A
.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