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之間
折之間
之間
link
搜尋"私房筆記" (241)
101、 找一個解釋
凌性傑、吳岱穎
出版日期:20080825
定價:250元 特價:9折, 225
古典文學,現代詮釋  為21世紀重新打造文學傳統  百位高中老師聯名推薦!  九十五年九月起高中課程綱全面革新,在國語文教育方面,教育部訂定了高中生必讀的四十篇經典古文。在建國中學任教的凌性傑與吳岱穎兩位老師以此為中心,對應現代生活經驗,進行詮釋書寫,並附上延伸閱讀的篇目與書目  凌性傑、吳岱穎兩位,是詩人、是作家,文筆流暢不在話下,兼以擔任教職多年,深知學生需要,而在精學跟博學互相餵養下,旁徵博引,每每恰到好處。閱讀兩人的文章是賞心悅目的,更重要的是,也跟著學習專注但又自由的心靈。─吳鈞堯 《找一個解釋》是深深震撼我的作品,岱穎和性傑將高中課本裡,學生視為畏途的古文作品,用現代的眼光重新詮釋,可以說是用自己的生活與情感對古文作箋疏;也可以說是將古代經典,拿來當作自我生命的注腳。那不僅是一種將古文賦予血肉生命的教材教法,我認為其中更具有一種暗示:那些歷經了重重時光,偃臥在國文課本裡的作品,其實背後都有一個更巨大的存在,都有一些更直得追索的情懷,那才是文學的目的,也才是老師的價值。 徐國能-從感覺出發 ◎徐國能 我們常常譏笑現在的年輕學生是「草莓族」,意思大約是他們外表光鮮可人,但抗壓性極低,容易因為輕微的碰撞而損傷。不過據我觀察,現在的大學生,對於生涯發展的憂患意識似乎遠在我們當年之上,他們很早就在為「未來」準備,每天忙東忙西,檢定這個申請那個,當學生的那種快樂似乎是很淡薄的。不像我們當年做學生時就安安心心地做學生,終日嚮往的是楊牧在《葉珊散文集》裡的那種生活方式,實況大約就是徐志摩筆下「看天、聽鳥、讀書,倦了時到草綿綿處尋夢去」那樣。回想起來,當時的悠遊有著一個重要的背景,那就是文史科系的學生,縱使在社會上屬於百無一用的書生,但是最起碼可以到中學教教書,足以養活自己,有一個尊嚴且小康的開懷人生。學校是是我們的桃花源,可以適性而生的一塊夢土。 曾幾何時,「當老師」竟成為一種奢侈,即便搭上了這個已過份擁擠的班車,仍然有著不足為外人道也的辛酸。我過去認為當老師是極喜樂的,一開始的時候是知識、技術上之傳遞,每見學子日起有功,如苗之抽長茁壯、欣欣榮榮,想其日後蔚然成蔭,而自己也是那清涼的灌溉者其中之一,此生畢竟不虛,其樂足以浮一大白。為師之樂次在教學相長,學生無論賢愚,以其生命之經驗、生活之感觸回應師者所教,其中必有可思可悟之處,一時靈感泉湧,忽透天機,其樂正是捻花而笑的瞬間。
 
102、 在烏蘇里的莽林中-烏蘇里地區之行
弗‧克‧阿爾謝尼耶夫
出版日期:20050901
定價:320元 特價:88折, 282
 
103、 在烏蘇里的莽林中-德爾蘇‧烏扎拉
弗‧克‧阿爾謝尼耶夫
出版日期:20051001
定價:280元 特價:88折, 246
 
104、 工作!工作!-影響我們生命的重要風景
艾倫.狄波頓
出版日期:20100429
定價:300元 特價: 300
☆狄波頓善於促使我們思考自己的人生,以及我們如何能夠改變現狀。──《泰晤士報》 ☆狄波頓在台出版第10本經典之作!蔡詩萍,李清志,褚士瑩,劉軒……狄波頓重度書迷.推薦分享 ☆商業週刊、出版人週刊、洛杉磯時報……國際媒體重量級推薦 【內容簡介】 我們把大半人生都投注在工作裡,卻極少有人為文探討,工作為何是最令人振奮也最讓人痛苦的人類活動。《工作!工作!》探究現代職場的喜悅與艱險,以哲學的眼光和融合機鋒與智慧的招牌筆觸,帶領我們踏上一場範圍廣博的職業探究之旅,包括火箭科學、餅乾製造、會計乃至繪畫——藉以探索工作為何能夠為我們帶來滿足,也可能摧殘我們的心靈。 書中,狄波頓細膩地提出所有人對於工作所不免提出的各項重大問題: 我的人生何去何從?我該怎麼結合賺錢和實現自我的目標?我奮鬥一生的事業,最後將獲得什麼成就? 本書是工作的謳歌,也是一份調查報告。工作對於美好人生的重要性雖然不下於愛,但我們卻經常無法以適切的角度加以省思。如同狄波頓所指出的,大多數人從事的工作都是當初十六歲的青澀自我所挑選的結果。因此,本書乃是一部絕佳的指南,點出了我們職場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深刻焦慮,以及誘人的希望。
 
105、 江戶四十八手:浮世繪的色與戀
白倉敬彥
出版日期:20060501
定價:420元 特價:79折, 331
〈本書為限制級,未滿18歲請勿閱讀以及購買〉 日本的性愛「四十八手」,常被誤解為四十八種交合體位,其實這是描繪江戶時代男女之情的四十八種型態,從邂逅、引誘、交往到離別的色戀物語,每一手均有其名稱與對應的圖示,這部分正是本書有別於其他浮世繪相關書籍之特色。 本書共分為兩部,第一部以畫師菱川師宣的「枕邊絮語四十八手」為中心,這位木版春畫始祖啟蒙了不少後起繪師,也開創了春畫的形式及意趣。第二部為京都畫師西川佑信的作品,補遺了第一部四十八手以外的多種性愛樣式。一位代表東之江戶,另一位則是西之京都,兩人剛好互補,串起浮世繪的潮流變遷。 書中收錄300張相當珍貴且精彩的圖片,除了畫作解說,也探討相關春畫作品及風格演變。觀讀的樂趣在於,書裡除了有挑逗、激情之韻味,亦有荒唐、有趣的描繪。人物組合除了男女、男男、甚至三人以上的多P,令人讚嘆江戶人繽紛開放的性意識;書裡常見描繪「男色」之作,在當時,這純粹只是上流階層的嗜好之一而已。四十八手的日文名稱非常有意思,例如:「花月擬」指的是男人、少男和女人的三人行;「君膝枕」描繪男人以女人的膝蓋為枕,舒服地酣睡著;「寢入物」則是男子夜襲已就寢的家中婦女;「橫組」則推薦給感情親密、默契佳的夫婦使用;「釣上」則是利用鞦韆進行交合的技巧。此外,還有「壁立合」、「馬上懸」、「男鹿戲」……等,可說光看漢字組合就很有「發思古之幽情」的聯想。
 
106、 SM 愛愛:愛我就SM我
許佑生
出版日期:20081115
定價:450元 特價:79折, 355
限制級書,需年滿十八歲才能購買。 你想玩S?還是M? ‧「想在閨房中使壞嗎?絕招都在這裡!」 這是性愛博士許佑生為大辣寫的第二本性書,也是台灣出版界的第一本SM入門書。 看到坊間已有許多一般的性愛指南書,許佑生認為讀者的層次也往上提升了,應該可以接受比較強烈的性書,所以這次他主張為性愛加點調味、多點刺激,為那些想在性愛找點刺激,嘗試更辣的玩法的讀者,設計了所謂的「閨房SM」。 ‧「輕量級」SM玩法 一般人對SM或許有點疑慮,但許佑生這次想介紹的,是比較「輕量級」的玩法,不但不會「過頭」,反而有助於催化激情。書中為SM褪去「黑暗」的色彩,收錄作者這些年來收集探訪的一些個案,以他們的經歷為例,解釋玩SM的動機與心理描寫。 書中還會介紹技巧與玩法,希望能引發讀者「好像很好玩,我也想試試看」的念頭,並解析SM各個層面:SM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偷捏、偷咬跟打屁股會令人興奮起來?為什麼有人喜歡當M,甘願被主人予取予求;又為什麼有人喜歡當S,享受發號施令的權力快感?怎麼當個稱職的主與奴?屁股要怎麼打才催情?鞭子要怎麼揮,力道才恰到好處?這次還提供「SM身體情慾地圖」,用SM的方式來開發身體各部位的快感。 ‧有點壞,性愛更激情 針對這本書,許佑生的說法是:「每個人都或多或少覺得自己的性生活單調,有可能的話,都想在允許範圍內,享受使壞(玩點邪門的)的快感。這本書,就是給他們指南,更重要的是,給他們permission(同意),讓他們如領到一張通行證,專家說「好,可以玩」,他們會感覺更放心。」 這一次,他想告訴讀者:「想在閨房中使壞嗎?絕招都在這裡!」
 
107、 口愛:Joy of Oral Sex
許佑生
出版日期:20060907
定價:450元 特價:79折, 355
〈本書為限制級,未滿18歲請勿閱讀以及購買〉 兩位中年男女相識、相戀,決定結為連理。新婚之夜,新娘悄聲地說:「請溫柔一點,我還是處女。」 新郎詫異地說:「怎麼會呢?妳不是結過三次婚了?」 新娘嘆了口氣,解釋說:「事情是這樣的,我的第一任丈夫是精神科醫師,所以他只想用談的;我的第二任丈夫是婦產科醫師,所以他只想用看的;我的第三任丈夫是位集郵者,他只想用……啊,老天,我還懷念他呢。」 不只是這位念念不忘的新娘,口交人人都愛,但是不光是出一張嘴而已,從心態到技巧,都有一番講究,疏忽不得的。本書針對「快火」男性與「文火」女性,分別傳授不同的對應技巧,請讀者自己來體會何謂「推石磨」、「浸茶包」、「恭喜發財」(出自〈男性技巧篇〉)?什麼又是「五味雞」、「磨珍珠」、「包水餃」(出自〈女性技巧篇〉)?想挑戰高難度的「深喉嚨」,該如何入口?什麼樣的體位較容易進行?還能搭配什麼花式玩法?都將一一探討。 除了實用技巧,書中對於口交主題,力求面面俱到,含蓋了歷史典故、生理、心理準備、健康等角度,完整呈現口交的面面觀。並由漫畫家蔡虫繪製生動的插圖,讓讀者一目了然,操演容易。 或許有人只懂得一招半式行走江湖,所以希望突破;有人壓根沒想過這種事還能玩出麼新花樣,渴求新知;不管是補強現有的技術,或學習新鮮的花招,大家都將在本書中獲得滿意的答案。 ‧ 性學博士許佑生首部性學著作 擅長情慾書寫的作家許佑生,近年來鑽研性學領域,並取得性學博士學位,本書就是他獻給華人讀者的重量級性學著作。以口交作為開場,是因為「口交,是做愛之中最重要的樂趣,具有便利、花樣多、靈活、搔到癢處的優點。而且舌頭,加上唇的助陣,本來就比性器官靈活,可以做出各種取悅對方的動作,還真呼應了那句廣告詞『上沖下洗,左搓右揉』。」 ‧ 第一本專為華文讀者而寫的口交指南 不管是翻譯或著作,在中文出版品中,還沒有一本專門講「口交」的書,這也是許佑生創作這本書的動機之一。這本書的出版,將成為第一本為華文讀者所寫的口交專門書,許佑生融合不少國外相關書籍的觀點並截長補短,少了翻譯書的文化差異,多了中文書寫的流暢優美。文中加入不少他個人的經驗與心得,讀來相當親切幽默。
 
108、 手機拍照活用術
手機GOGO編輯部
出版日期:20100715
定價:199元 特價:88折, 175
Part 1:Camera Phone Overview 1、講歷史,拍照手機來龍去脈 2、解釋解析度和畫素……等名詞解釋 @Part 2:Camera Phone Introduction 1、介紹各家拍照手機UI,並放入代表機種的拍照效果加以講解 LG、Nokia、SAMSUNG、SonyEricsson @頁數:25頁(含OPEN 1頁) @Part 3:Camera Phone Skills 1、拍照技法說明 2、實際運用手機拍出好照片 拍攝場景 人像 夜間 風景 特寫 室內 @頁數:25頁 @Part 4:Camera Phone Applications 1、透過軟體加強拍照樂趣和效果 軟體應用包括Mac OS X、Android、Symbian等平台 @頁數:19頁 @負責人:Ellis+Otis @Part 5:Visual Software 1、透過電腦端修圖軟體增加照片的張力和效果 @Part 6:Hot Phones @內容: 1、介紹新款哈燒手機 @頁數:31頁(含OPEN 1頁) @負責人:George+Mia @Part 7:行情表
 
109、 100個即將消失的地方
Co+Life A/S、汪中和
出版日期:20100329
定價:399元 特價:79折, 315
本書特色: 1.詳述地球面臨氣候暖化的各種危機。 2.詳述地球上100個重要城市極可能受到地球暖化影響,有的地形地貌及地物受到嚴重破壞,有的地方甚至可能直接從地球上消失。 除此之外,本書特別將氣候變遷對台灣的影響,另篇詳細討論,共分析了7個可能因此消失的地方。 以上各地,都搭配有美麗風景圖照,更深刻提醒我們這些地方是世界獨一無二的珍寶。 3.陳文茜導讀,中研院地科所汪中和老師顧問。 4.隨書附贈《正負2℃》紀錄片。 不用等到21世紀,不用等40年、30年, 大洪水將朝每一個大都市而來, 孟加拉、東京、上海、孟買、台北、高雄、紐約、邁阿密、倫敦 兩億人口的家,終於在無所逃避的大自然現象中,面臨湮滅的危機 從今天起,讓我們開始學習愛已經哭著融冰、泫然欲泣的地球。 過去我們以為只有戰亂,才會導致生離死別;只有外族侵略,國才會破家才會亡。 但氣候變遷取代了戰爭,原來國破家亡不須以砲火為前提。 發動戰爭的是地球、戰爭源頭來自極地的冰川,來自沉默於地底的火山地震帶。 十年後,年年都是「一九四九」;人類不斷地移居,尋找安全之地! 我們再無家鄉的意念,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以保證安住數十年。 於是緬懷、回憶、紀錄……一切都失去了意義。 從氣候變化的性質和規模來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單靠自身的力量面對這項挑戰; 也沒有任何一個區域能夠逃避極端氣候變化的影響。 因此人類必須在全球的架構下,攜手合作因應極端氣候變化的衝擊, 才能阻止我們美麗的家園從地球上消失! 所以這本書想要提醒所有的讀者,再不珍惜我們現在擁有的美麗地球, 一旦氣候變遷的腳步無法放慢或停止,那麼,我們將會面臨 全球100個地方即從地球消失的噩運! 21世紀人類最重要的議題之一,莫過於全球暖化所帶來的生態與環境衝擊。時報出版特別針對這個議題,成立了一個新書系EARTH。我們希望舉凡與「綠色知識」相關的主題,都可以納入這個書系,以與所有關心地球、關心台灣,以及關心下一代的讀者,共同思考在面對氣候變遷嚴苛的考驗之下,我們該如何將憂慮化為認知,再將認知化為行動。 本書中除了介紹地球100個即將消失的美麗地方,並特別邀請中研院地球所汪中和老師,以及「文茜世界周報」名主持人陳文茜,共同執筆,增添台灣7個受威脅地方的探討。完成這本適合各年齡層閱讀、理解的《100個即將消失的地方》。 書中這總共107個面臨地球暖化威脅的地方與物種,包括我們熟悉的各大城市:台北、高雄、東京、巴黎、芝加哥等;也包括我們或許不那麼熟悉的:庫伊島特有種的旋蜜雀、斯基摩人戲稱為「大鬍子」的麝牛、瀕臨滅絕的婆羅洲矮象等,在可預見的未來,極有可能從我們眼前消失。 這本書希望,藉著書中共107個地方美麗的圖片,以及圖片後的小故事,提醒我們每一個人,要珍愛地球的一草一木,如同珍愛我們身邊的親人,因為──地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家!
 
110、 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
馬修.柯勞佛
出版日期:20100525
定價:280元 特價:79折, 221
2010開卷好書獎:美好生活書。 推薦理由:「白領比黑手偉大嗎?現代辦公室工作,所謂勞心,基層只是例行性庶務,所謂高層,常是操弄虛擬符號。作者原為華府智庫核心,現開摩托車工作室,本書道破當代文明之迷思與偏見。你現在懂為何博士出來開咖啡館了吧!(朱福銘) 《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把過去一度相當普遍,如今似乎在社會上消聲匿跡的經驗——用我們的手去製作和修理東西的經驗——又帶回來了。我們這些坐辦公室的人,經常覺得和物質世界脫節、一種失落感,而且發現,我們說不出這一整天到底做了些什麼。對於那些覺得自己被趕去上大學,然後被趕進辦公室,卻違背自己意向和天性的人,《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努力地去回復手工藝的榮耀,一個值得選擇的人生。 從經濟學和心理學的立場,柯勞佛質疑把每個人都轉變成「知識工作者」的教育命令,這個教育命令乃是根據一個被誤導的做法,把思考和實做區隔,區隔勞心和勞力的工作。柯勞佛向我們說明,這樣的區分,是一個世紀之前從生產線開始的,對處在這區隔兩邊的人來說,他們的工作都被降格了。 但柯勞佛也提供好消息:手工藝和生產線非常不同,也和低格調的白領工作非常不同。它們需要仔細的思考,中間還不時穿插著真正的趣味。柯勞佛根據自己當過電工和修車技工的經驗,為手工工作的內在滿足感和認知挑戰性做辯護。建築工人和修車技工的工作很安穩,它不能外包,也不會過時。這種工作讓我們和住家附近的社區產生連結,並在從事真正有用的工作中,一種驕傲感油然而生。完全原汁原味,《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散發熱情,喚起自助和動人的反省,思考在一個越來越抽象的世界裡,要如何實在地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