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昂歷時二十載,繼《看得見的鬼》、《附身》,《彼岸的川婆》完成「李昂靈異三部曲」。
★ 李昂首次提出「靈異寫實」命題。
「李昂靈異三部曲」的奇幻航行:
彼岸的川婆
「我從小就是個神神鬼鬼的孩子」
指導靈如是說,汝為川婆,三途川引渡亡魂女。
川婆在彼岸,小說家在這端。由近而遠,在三世的緣分時空之中分合。
美國加州大學川流講座教授 廖炳惠 專文推薦
遺忘是幸福,記憶是刑求,汝之天命乃於三途川引渡孤魂女鬼,以淚水、血水、汗水、淫水、島嶼原生種植物調配川婆ㄟ湯。
方洗刷種種冤屈、遺憾、罪愆,始得乾淨心境…….
娑婆之島,滿天神佛,百鬼夜行。大疫之年已過,人心恐懼猶在,關於生死別離、孤單恐懼,小說家問卜、求乩、降神,上天入地、穿行於十方三界。
必得先要經歷撲朔迷離的愛情試煉,來到最終的生死纒綿,情關堪破,方是放下的開始。
小說家遭遇腳踩Adidas 、Nike球鞋而非風火輪的三太子藉著電音節拍翩然而至,歷經了一場冀望能洗滌寃籔,烈火焚燒的王船。
來到臨界,悠悠三途川,分隔真實與虛構,小說家與筆下的小說人物,命定與緣分、生離與死別、傳統與斷裂。
面對一碗川婆ㄟ湯,喝後可真能斷心中妄念、痴愚,能就此遺忘?
遺忘果真是幸福,記憶是痛苦?喝與不喝,都是難題。
2004《看得見的鬼》、2011《附身》, 2025,《彼岸的川婆》,歷時二十載,川婆在彼岸,小說家在這端,「李昂靈異三部曲」的奇幻航行,終將抵達目的地。
並首次提出「靈異寫實」命題。
作者簡介:
李昂
台灣鹿港人,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畢業,美國奧勒岡大學戲劇碩士,曾任教文化大學多年。
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盛讚李昂是他心目中「二十世紀末到二十一世紀初最重要的兩位(華人)女作家之一。」
作品面相廣遠,涵蓋性別、國族、政治、飲食以及神靈鬼怪。被譽為華人女性主義先驅。
無論探索的是飲食男女,性暴力,女性情慾,生死輪迴,或者政治壓迫,歷史記憶,創傷,和演變,總是不斷地勇敢創新突破。
專注寫台灣人的故事反映出普遍的人性與價值,在世界文壇上佔一席獨特位置。
作品在國際間受到好評,曾由美國《紐約時報》、日本《讀賣新聞》、法國《世界報》等等評介。
小說《殺夫》有美、英、法、德、日、荷蘭、瑞典、義大利、西班牙、加泰隆尼亞、捷克、波蘭、韓國、塞爾維亞、阿拉伯文在科威特十五國版本。
《迷園》譯成英、法、日文出版;衣索比亞即將出版。
《自傳の小說》在日本出版。
《暗夜》在法國出版。
《看得見的鬼》在德國、瑞士出版。
《北港香爐人人插》部分在日本、法國出版;改編成漫畫。
《鴛鴦春膳》在法國出版。
《牛肉麵》改編為舞台劇在巴黎演出。
《彩妝血祭》改編成為舞劇在德國、奧地利演出。
近來從事美食活動,書寫出《鴛鴦春膳》與《愛吃鬼的華麗冒險》、《在威尼斯遇見伯爵》等。
2004年獲法國文化部頒贈最高等級「藝術文學騎士勳章」;2013年獲吳三連獎文學類小說獎;2016年獲中興大學頒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中興大學「李昂文藏館」於2019年正式開幕。
章節試閱
歧路花園
是那通靈者的預示,花園保管人的引領,然後是策展人的陪同,帶著我走入那孟婆以花園形式顯現出來的「川婆花園」。
如果不是如此,那川婆花園的川婆也會以其他的方式(不必然是花園)顯身,來形塑她的「川婆ㄟ湯」?而我只是因緣際會在這個時間點認識了通靈者、保管人與策展人,一切便以這樣的方式出現。
否則也可以是疫苗研發室裡,「川婆ㄟ湯」是各式口服疫苗?!
或者是針劑,挨一針,會有點的刺痛且痛感擴散,但與川婆ㄟ湯同樣是流動的進入。
所以一開始,我以為只是走在保管人工作的山林裡的「保種」大花園。
1
我識得雷遠在一場晚宴。
與許多晚宴無甚差別的晚宴,只除了長條餐桌上不是插花,而是放置一整列香草。
我說:
我最記得的香草名字只有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從一首歌曲來的。我們都說從聽的歌曲,顯示出了我們身處的世代。
(不願提及的是我們的年齡。)
沒錯,我就是生在島嶼還未引進普遍種植,在食物中也不容易吃到這類西方香草的時代。
是的,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這是Sage。」
他指著長條餐桌上橫放的長莖綠草說。
雷遠在圈內頗具知名,早年從國外回來,對台灣原生種的重視與保育,在那個植栽、作物、農漁業普遍喜好引進各式外來種的時代,即有這樣的眼光,被稱為極有遠見。
也因而被延攬到之後保育觀念盛行,財團成立的「保種花園」。
那晚宴我同雷遠說:
「為什麼不擺插花而用Sage?很有趣。」
「還不是普通的Sage,」雷遠回答:「是田代氏鼠尾草」。
「哦!有這麼特別嗎?」我問。
「是極少見的台灣原生種,一直被懷疑已不存在,一百多年來始終不能確定,直到十來年前才再被採集到。」
連那陣子常被提及的台灣原生種黃花鼠尾草,黃色花期都已過。桌上橫放的就只是長條型的對生綠葉,我無從辨識出田代氏鼠尾草有何不同。
便到來了原生種,而且是台灣原生種。
在這之前,我們先就聽聞鼠尾草可比LSD的功力。
雷遠說那只有來自墨西哥瓦哈卡州的特有種,可以名喚「神聖鼠尾草」,長於河岸黑土,可以有一米高,三十公分以上開白色、花萼為紫色的花。園藝上會見到,但盆栽不易存活。
要有「吸食一瞬間感覺到靈魂抽離身體、抽離時彷彿度過一生」的迷幻效果,得是葉子乾燥、純化後。
LSD是我的世代的迷幻藥。神聖鼠尾草?穿過深隔的大陸來到島嶼,在雷遠和我之間,重被認知?
而那在一八九五年台灣割讓後一年,一八九六年,日人即前來採得的台灣原生種「田代氏鼠尾草」,之後全然不見蹤跡,一百多年來甚且不能證明仍真實存有,一切只如同一則傳說。
於今卻好似歷經百世百劫,跳空出現在餐桌上,如此奇幻迷離,要尋回的又是什麼?
我問通靈者關於雷遠和我之間,通靈者給出了意想不到的回答。
(或者說,應當不那麼意外,只因為第一次聽聞。)
2
通靈者是我的舊識,他在盆地稍遠的小山丘裡,有一個小小的自己的宮廟。
說宮廟也許太為過,既不宮也不廟,只是一處大型鐵皮屋,原是座工寮,廢棄了經過他整理,先是放進他容留的被丟棄的各式神尊。
「大家樂」時代,這些原被祭拜求明牌號碼的神尊,被認為不曾出對明牌、害人賠錢後,被原祭拜的人惡意的隨意丟棄。
他開始容留,很快傳開來後,更多被稱作「流浪的神明」被送到此,他不在時,有人乾脆把神尊們就傾倒在門口。
被捨棄流落的各式神尊總算有個落腳處。大大小小有上千尊,就只散亂聚放在地上。有些倒在地上,連立起來都沒有。
這各式神像,只要被認為不靈,不論正神陰神,泥塑木雕,大都遭破壞。
不知道得是多大的恨意,才能對神尊下得了手,神明們斷了胳膊少了腿,有的臉面殘缺。也有斷了頭的,大概就把斷頭擺一旁,數目多了,誰是誰的頭也分不清了。
神尊尺寸大小不一,小的巴掌大,大部分通常也只不過一兩尺,是廟裡家中祭拜供奉的尺寸。
偶才見有半人多高的神尊,皆是武神,祂們配刀配劍,也難為自身討到公道。
更形詭譎的是這些神尊都是從祭拜的供桌上掃落,除了被破壞了軀體,身上彩繪仍在、鮮色混雜,就更如神尊們都是活體被支解,而且尚未腐爛蝕壞,不及老、壞去即被丟棄,只有愈發慘烈。
我站於這些隨意擱棄在殘破水泥地上零落的神尊,感到有如巨人般俯視著本該高高在上供奉的諸神。
先是覺得錯置的異樣,然後乍然之間,算得上矮小的我,第一次為我的身高感到不安。
趕緊蹲了下來,似乎方能表示些唐突歉意,也算一種禮敬。
(可我就算蹲下來,也不曾和神尊們平起平坐,仍高出不少。)
感覺到那整個破舊的工寮,滿溢的是極深的怨念恨意,但並非上達工寮高處的空間,只在低矮處川行。
不知是來自這些遭破壞的神尊,還是慘輸大家樂的人間「受害者」的怨念。
幾年不見,通靈者好似倒著行走時光。
我認識他在一場「廟公」聚會。過往多少是個貶詞的「廟公」,有幾個寺廟新世代出了繼承廟務的子女,畢業於頂尖大學商學院,以所學推展廟務,將簡單的知客大樓改造成文青式的商旅,點平安燈以網路推廣到全台,一年有數千萬、數億的收入。
呼應了那一向流傳的:
「蓋廟也是個生意,廟公是個賺錢行業。」
那次聚會來的都是大廟的新世代廟公,在傳統規矩中創新經營,通靈者算得上獨特,我因此留意他。
看不太出年歲,可以從四、五十到更大歲數,有著一張普通好看的臉,形容起來是雙眼皮、直鼻樑、適度大的嘴,五官都對也好看,但結合起來,就是一張「普通」好看的臉,很難被記憶。
(好似無意要被記存?)
本就是一張平平的大臉,略略胖之後簡直看不出皺紋,真正是紋路不能進駐的那種被抹平的光滑,而不是玻尿酸假意做作的虛浮無痕。
整張大臉便處在不變的狀況,有著一種永遠都持平的神情,什麼都不曾、也不會驚擾。
茂盛的自然捲髮,已見灰黑,眉毛極濃但又很短,我笑說他像一隻傳說中的神獸,那種公獅子加麒麟、老虎,還不知再加上什麼的神獸,臉上才不會顯見人有的常情。
通靈者不願多談他自己,只有一回說小時候有天早上醒來(一直強調不是夜晚),突然之間全是一片金光,沒有空間、層次,什麼都沒有,就是光,強烈到極度的光亮射進來,也似在從眼中噴出散去,眼前腦中全就只是光。
想喊救命,可是不能出聲,張口好似光也在從喉嚨裡噴出,想趕快起身求救,身體無法動彈。
能側身後從牀上滾翻下來,爬著來到客廳,見到父親,渾身疼痛難當,救命仍無法說出口。
進出宮廟的父親知道是怎麼回事,找來鄰近王爺廟的乩身,在廟裡先作簡單處理化解。
「怎麼作?」我好奇的問。
「稟告我會替伊辦事。」
「就不痛了?」我本要這樣脫口說出。
看到他沉穆的一張臉,突然感到不可如此無禮也害怕被懲罰,硬生生將話吞回。
忍不住張開口哈了一下。
還好,沒有光噴出來。
通靈者說「流浪的神明」數目一直增加,到偌大的工寮連他睡覺的地方都沒了,才開始作許許多多架子,各式神尊們便四周滿牆的從各處地板上直直堆到天花板。
神尊們被塑造出來原會有固定形樣,但遭破壞棄置,大概也只有通靈者有這樣的靈力還能加以辨識出:
從大神玉皇大帝、觀世音菩薩、玄天神女、王母、地藏王菩薩、城隍爺等等正神。
人間成佛的關公、濟公、媽祖。
還有大量的王爺,有的底座上蘇姓、吳姓仍可辨。
到土地公婆、鄰里的石頭公、有應公。
晚近傳入,可辨識度高的藏傳佛教的白度母、綠度母、歡喜佛。
看出是來自中南半島,泰國?那種可作怨咒的神祇。
還有更多不知道是什麼神的塑像,正神通常被認為不管這些偏財來往,反倒那些牆角路邊祭拜的,被稱作「陰神」:
舉凡當地落水慘死的女人、不當犧牲的男子,死後顯靈,鄉鄰為安撫立個兩三尺高的小廟,廟前擺個香爐,一直是求明牌的人最愛祭拜的。
人們不免說,是他容留流浪的神明的功德。
他的宮廟,也愈發興旺了起來。
(是所有的人都能在這裡找到他/她們的神尊。而不是「觀音亭」以祭拜觀世音為主,「媽祖廟」主祭媽祖。)
所以雖然個人設立的祭拜場所,通常不會被稱作「宮廟」,多半只稱作道場、禪院等等。但通靈者容留了這許多神尊,被認為已經達到了「宮廟」的級別。
原害怕前往,直到認識雷遠後,驚異的發現,這地方與「保種」大花園,有著地緣關係。
在保種花園裡,即看得到宮廟那個小山丘,本以為兩者間以直線的距離很近,但與策展人雷遠要前往,開車繞行在蜿蜒的產業道路上,明明那小山丘就在眼前,卻無從到抵,每每只轉個彎,全變了方向無從接續。
只有退回小山腳下,以通靈者的宮廟為標的,開車才到抵。
3
正值襲捲全世界新冠疫情狂暴在各國來襲期間,被稱為太平洋中「蕞爾小島」的台灣,本被料定會受到最嚴重的襲擊,可海域的阻絕與防禦得當,島嶼生活如常的度過最始初一年三個月,只有極少數「本土案例」紀錄。
與外在世界如同平行時空,雖得戴口罩、出入公共場合實名制,仍得以如常生活。
「我們附近的地區,有的因為無神論,因為政治、社會的原因,限制信仰,神靈無法留下。」
通靈者說:
「神靈們紛紛來到台灣,疫情期間,在島嶼上空形成一個你們常愛說的結界,病毒才不能入侵。」
我們樂於相信。
「這都是神靈集聚來此的庇蔭。」但通靈者接著說:
「全民業障仍在,病毒也會從結界破口而入。」
而病毒果真從天而入,由航空公司機師確診帶入機場飯店,出現島內群聚感染。第三級警戒,搶打疫苗,停課、線上上課,儘量少出入公眾場合、自主健康管理。
有天通靈者這樣說。
他說四個人一起要去吃飯,他不知有什麼事情耽擱,就要其他三人先去逛逛。他回來,加入大夥,走進一棟大樓。
裡面每個樓層滿滿的都是靈位、神主牌、新死的人的靈堂。
一整棟大樓裡就是只有靈位、神主牌、新死的人的靈堂……
(都知道通靈者作的夢一向會靈驗。)
被驚嚇到的我問:
「那我在那裡作什麼?」
他們各有所司的職責。通靈者一向碰到枕頭就能入眠,而且自詡能全然無夢的,睡眠於他就像一場洗淨,去除意識層裡的紛雜。
可他那一陣子突然抱怨睡不著:「到凌晨三、四點都還了無睡意。」身軀開始出現莫名的紅疹,醫生認為是太過勞累免疫狀況出問題。
可疫情來襲整體社會幾近封閉,是長久以來最少有必得要作事的時刻。
問了指導靈,得到的回答是:
「下面事多下去幫忙。」
忙到連睡眠都被剝奪。
「你們都是作陰的,各有使命我知道。」我問:「可是我為什麼和你們到那棟大樓,去見到滿滿靈位、神主牌、新死的人的靈堂!」
「被叫下去見習一下。」
那麼雷遠呢?
「他也有他的作用,跟著我們一起去看看。」
我的確總有這樣的意象:
十幾層高的大樓,為了要增加使用的容積,中間空的大中庭直達屋頂,成一整個有蓋的空無空間。空的中庭環著樓層,周圍著一層一層的樓。
原本種植垂掛的綠色藤蔓,生意盎然。於今四處只是白色,白色,樓層浮現的全是一個又一個靈位、神主牌、新死的人的靈堂……白色的帳幔垂掛,死寂著一般,只有當我們進入,無風中卻飄揚,招喚牽引著。
我去過那棟大樓,真實生活中我到過而且知道它在哪裡,就在台北盆地邊緣。那都市開發從水岸往內移,終至到了盆地靠山的所在。最後的一塊平地,遍地種起各式超高大樓。
那著名的曾是世界第一高樓的「一○一大樓」,就在其中。
而這中空有大中庭的大樓,便是在盆地的最邊緣,再過去,即是延續的小山丘。
而我赫然發現,這個方向的小山丘再往上,雖然不是直路到達,就是通靈者宮廟的所在地,小山丘的一處高處山坳,就是那保種大花園。
那便是我的入口?
(我們一起從此進入,還是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口岸?通靈者、雷遠的入口又是什麼?)
所幸兩個多月後,結束再有新冠疫情新增死亡病例。
島嶼回復較少限制,可再也不是疫情一開始防禦得當,有一年三個月有如平行時空的日常生活。
被傷害過的與全然不曾有此經歷的,留下了的印記,畢竟仍然有所不同。
歧路花園
是那通靈者的預示,花園保管人的引領,然後是策展人的陪同,帶著我走入那孟婆以花園形式顯現出來的「川婆花園」。
如果不是如此,那川婆花園的川婆也會以其他的方式(不必然是花園)顯身,來形塑她的「川婆ㄟ湯」?而我只是因緣際會在這個時間點認識了通靈者、保管人與策展人,一切便以這樣的方式出現。
否則也可以是疫苗研發室裡,「川婆ㄟ湯」是各式口服疫苗?!
或者是針劑,挨一針,會有點的刺痛且痛感擴散,但與川婆ㄟ湯同樣是流動的進入。
所以一開始,我以為只是走在保管人工作的山林裡的「保種」大花園。
1
我識...
作者序
啊!仙群集聚的島嶼
我小時候的故鄉鹿港,有這麼多古老的廟宇,一直讓我深感神奇。
之後發現老地方也會有許多老廟宇,先是台南,接著是多次在京都流連。
然後在緬甸的浦甘、南印度的甘吉布勒姆,等等許多地方,有同樣的體驗。
為什麼有些老地方會有那麼多老廟宇,遺留下來,人們還不間斷的供養?
一定是有什麼原因!
寫這部小說正逢全球大疫情,三年的隔絕。疫情據稱過去,小說大致完成,但一直不滿意,以為多方未竟。
接下來長期的身體不適,無從繼續,然後在今年(二○二四)年中,突然有了力氣,把需要重作處理的部分完成。也重感受到最愉悅的,仍然是寫作。
赫然發現,正適逢農曆七月。
不免覺得,這部小說寫來真有些身不由己。尤其寫的是神靈。
「身不由己」聽起來像被附身來書寫?不是,被引導的自動書寫?也沒有。
「身不由己」是指為什麼從我正寫的《漂女:小說的自傳》,一下子被移轉來寫《彼岸的川婆》,這小說原要稱作《神靈集聚》。
然後處處都是契機。
契機展現的是在於時間點。
只能說一個機緣帶領著一個機緣,先是碰觸到了可用來作藥的植物,藥、病相關,關係死亡,然後神靈方出現。
植物與信仰的部分,有事實存在的樣貌,需要建構實際的場景,不能逾越亂寫,自然更不是行雲流水一行千里的「自動書寫」了。
這是一部小說。小說以「我」第一人稱來寫,也用到我最早期寫作的一些事件,虛實之間,自有其意。
總之,並非要刻意安排,但相約成串,促成了、有了這個長篇小說。
至於一開始所問:故鄉鹿港,何以有這麼多古老的廟宇?島嶼台灣,這一向更不斷興起更多的廟宇?
能訴說出的理由一定有許多:
鄰近地區,或因政治、社會原因,信仰受限,人們無從奉拜,神靈無法下臨,於是神靈集聚來島嶼。
或者,其他種種契機,都值得長篇探討。
不論緣由為何,首要的應說是:
神靈集聚了島嶼,並非一逕如此。而此時,我有幸親臨其中。
啊!仙群集聚的島嶼
我小時候的故鄉鹿港,有這麼多古老的廟宇,一直讓我深感神奇。
之後發現老地方也會有許多老廟宇,先是台南,接著是多次在京都流連。
然後在緬甸的浦甘、南印度的甘吉布勒姆,等等許多地方,有同樣的體驗。
為什麼有些老地方會有那麼多老廟宇,遺留下來,人們還不間斷的供養?
一定是有什麼原因!
寫這部小說正逢全球大疫情,三年的隔絕。疫情據稱過去,小說大致完成,但一直不滿意,以為多方未竟。
接下來長期的身體不適,無從繼續,然後在今年(二○二四)年中,突然有了力氣,把需要重作處理的部分完成...
目錄
推薦序
靈異書寫:李昂的新作 廖炳惠
序
啊!仙群集聚的島嶼
楔子
島嶼
三途川
川婆
集一
保種花園
岐路花園
岐路花園之夕霧
川婆
非花花園
非花花園之浮光
集二
El Formosa
幻樹鏡花
幻樹鏡花之煙霞
了音空花
了音空花之水印
川婆
終章
向洋之河
荒天寂境
荒天寂境之繫日
尾聲
後記
「靈異寫實」
推薦序
靈異書寫:李昂的新作 廖炳惠
序
啊!仙群集聚的島嶼
楔子
島嶼
三途川
川婆
集一
保種花園
岐路花園
岐路花園之夕霧
川婆
非花花園
非花花園之浮光
集二
El Formosa
幻樹鏡花
幻樹鏡花之煙霞
了音空花
了音空花之水印
川婆
終章
向洋之河
荒天寂境
荒天寂境之繫日
尾聲
後記
「靈異寫實」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
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

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