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冊選讀受苦的靈魂周慕姿史景遷T子%%走蒙格ESG財經免費講座

走進微笑漁村-臺灣里海推動進行式(水產試驗所特刊第31號)

出版日期:2021-12-01
本所自2019年啟動「臺灣里海場域及網絡建構研究計畫」,實地走訪後盤點全臺等28處里海潛力場域,邀請產官學研專家共同探討推動里海的運作模式,仔細聆聽地方的聲音,將其具像化成為研究成果及推動策略。此外在 ...

觀賞水族包裝與運輸技術

出版日期:2017-11-01
本所多年來積極從事觀賞魚蝦類繁養殖研究,也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緊密合作,本書內容詳述全球水族產業近年來蓬勃發展的全貌、貿易現況與物種的生產供應及活體水族的包裝與運輸技術,希望在專業技術與知能的 ...

白蝦繁養殖及生物安全防疫管理(水產試驗所特刊第30號)

出版日期:2021-12-01
本所經多年試驗,證實生物安全防疫型蝦類養殖確可減低白蝦受疾病感染機率並有效提高養殖成效,近幾年與家畜衛生試驗所合作,共同進行產業推廣與輔導,落實民間應用。特將10多年來在白蝦養殖的研究成果與現場經驗彙 ...

2020年臺灣周邊海域漁場環境監測航次報告

作者:曾振德
出版日期:2021-07-01
長期海洋環境觀測是一個持續進行的過程,也是一連串的挑戰。本所自2003年起執行「臺灣周邊海域漁場環境監測計畫」,運用「水試一號」與「水試二號」試驗船及其配備的各項科儀設備,克服一切險阻於周邊海域大範圍 ...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una and Billfish Tagging

出版日期:2010-10-01
匯集與會參加鮪旗魚標識放流國際研討會學者的摘要集!. ...

臺灣水產養殖的永續經營

作者:劉富光
出版日期:2016-07-01
近年來世界各國均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愈來愈多大規模生產的水產品,藉著貿易自由化的平台進入國內市場與本地產品競爭,國內養殖產業面臨的挑戰勢將日益嚴峻,唯有以科技研發為後盾,深耕保種育種研究,尋求技術創新, ...

臺灣西南海域拖網漁業之重要漁獲魚類

出版日期:2016-11-01
本特刊主要介紹臺灣西南海域拖網漁業及大棘大眼鯛等13個重要魚種之地理分布、漁獲量之時空變動、性比、孕卵數、產卵期、最小性成熟體長、體長與體重分布、食性、漁具漁法、漁期與漁場分布等相關資訊,並應用地理資 ...

105年度農業創新育成中心培育優質企業專輯

出版日期:2016-07-01
農業創新育成中心105年度畢業及優質案例分享,透過育成中心與培育業者成果分享,藉此推廣農業創新育成中心輔導理念,並做為更多優質農企業參考學習對象。. ...

漁電共生養殖技術應用手冊(上) 文蛤、吳郭魚、泰國蝦、虱目魚

出版日期:2021-12-01
本所自108年開始針對國內十大養植物種:虱目魚、文蛤、吳郭魚、石斑魚、泰國蝦、白蝦、金目鱸、午仔魚、烏魚、七星鱸等,以實體立柱型光電設施及模擬浮筏型光電設施,來測試光電板遮蔽率對成長之影響。另,為加速 ...

水產研究(第30卷第2期)-2022.12

出版日期:2022-12-01
水產研究(第30卷第2期)-2022.12. ...

水試專訊 NO.83

出版日期:2023-09-01
水試專訊 NO.83. ...

熱帶性異種鰻養殖(水產試驗所特刊第25號)

作者:林天生
出版日期:2019-04-01
鱸鰻、太平洋雙色鰻、雙色鰻養殖為臺灣新興產業,但由於該些種類與溫帶性日本鰻之生理生態習性不同,沿用原有養殖模式之幼苗期育成率普遍不佳。水產試驗所近年來投入此三種熱帶性異種鰻相關研究,迄今已累積相當的成 ...

漁電共生養殖技術應用手冊(下) 白蝦、金目鱸、七星鱸、石斑魚、午仔魚、烏魚

出版日期:2023-08-01
在農業綠能多元發展之整合性關鍵技術研發與推動計畫下,透過試驗並進行成果彙整,迄今本所已經累積臺灣10大養殖物種的試驗成果,並集結成上下冊(上冊:文蛤、吳郭魚、泰國蝦、虱目魚;下冊:金目鱸、白蝦、七星鱸 ...

曼妙家族-小丑魚(DVD)

出版日期:2009-11-01
小丑魚可愛的模樣,深受水族觀賞的喜愛。隨著卡通電影「海底總動員」的賣座,主角「尼莫」小丑魚亦成為小朋友心目中的明星。牠必須與海葵共同生活,進行互利共生;具有性轉變能力,以承續族群繁延;親魚的共同孵育等 ...

文蛤科學化養殖(水產試驗所特刊第26號)

出版日期:2019-04-01
本所為落實文蛤科學化養殖管理的產業應用,請參與文蛤科學化養殖研究團隊的專家學者,將輔導成果透過簡淺易懂的文字撰寫「文蛤科學化養殖」特刊一書,特刊內容涵蓋文蛤之分類、分布及形態構造、生理學、種苗生產、養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