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冊選讀房慧真長照動不動發脾氣AI五十強多巴胺國度大塊商業展賣故事的人萬曆十五年東野圭吾黃色臉孔雲端封建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臺灣路上買房人生課引路人

有情人間:不遺忘的溫柔書寫 (二手書)

作者:宋怡慧
出版日期:2022-05-31
二手書交易資訊
從花開花落四時美景,找到生命的祝福;捕捉人性善意,成為別人眼底的溫柔。這是宋怡慧的向光生活,36則暖入心扉的浪漫靈思,把未來釀成一個春季。林明進(作家)林達陽(詩人、作家)凌性傑(作家、建國中學國文教 ...

藏在紙裡的科學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21-11-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法國最受歡迎的STEAM科普繪本★紙條可以切香蕉?紙捲起來力量會變大?「紙」到底藏有多少令人驚奇的科學祕密呢?一起進行10個有趣的小實驗,邊玩邊發現!你曾經仔細觀察過紙嗎?它是怎麼製成的?有什麼特性 ...

文具手帖Season(09):書寫的溫度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16-03-09
二手書交易資訊
隨書附贈!美字習字簿(中、英文字)鋼筆、中性筆、原子筆書寫練習帖。重回手寫的初心,享受運筆流暢的美好!手機滑久了,最近似乎回頭興起一股書寫熱潮,其中尤以鋼筆這種經典文具廣受跨年齡層的喜愛。文具手帖在2 ...

2024占星手帳(水逆特別標示!裸背線裝可完全攤平書寫)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23-09-09
出版社:春光
二手書交易資訊
穿越所有混亂與紛擾,回到心中的泉源, 生命之流給予你無限力量, 天上的繁星一同指引你未來的方向。 «12星座皆適用: 每月皆有星座個別分析,外加四季運勢精闢解說, 一手掌握整體趨勢與個人優勢! «收錄 ...

2009╱柯慶明:生活與書寫 (二手書)

作者:柯慶明
出版日期:2010-07-20
出版社:爾雅出版社
二手書交易資訊
《2009/柯慶明》 爾雅日記叢書第八棒,交到了台大教授柯慶明手上,他說:「撰寫文學日記是企圖:站在生命的溪流中,想要撈捕一些可以和人分享 ...

2009╱柯慶明:生活與書寫

作者:柯慶明
出版日期:2010-07-20
出版社:爾雅出版社
《2009/柯慶明》 爾雅日記叢書第八棒,交到了台大教授柯慶明手上,他說:「撰寫文學日記是企圖:站在生命的溪流中,想要撈捕一些可以和人分享 ...

生命‧生活‧成長‧關懷:中文閱讀書寫教本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14-09-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本書特色本書為大學國語文教材專用書,編寫目標以自我認知為起點,透過蘊涵臺灣文化與社會共同情感及強化在地特色價值之文本,經由課程設計與活動安排,達成學生:(一)閱讀文本之能力;(二)書寫表達之能力;(三 ...

生命‧生活‧成長‧關懷:中文閱讀書寫教本

出版日期:2018-09-01
本書為大學國語文教材專用書,編寫目標以自我認知為起點,透過蘊涵臺灣文化與社會共同情感及強化在地特色價值之文本,經由課程設計與活動安排,達成學生:(一)閱讀文本之能力;(二)書寫表達之能力;(三)關照自 ...

生命‧生活‧成長‧關懷:中文閱讀書寫教本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18-09-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本書為大學國語文教材專用書,編寫目標以自我認知為起點,透過蘊涵臺灣文化與社會共同情感及強化在地特色價值之文本,經由課程設計與活動安排,達成學生:(一)閱讀文本之能力;(二)書寫表達之能力;(三)關照自 ...

我城故事:大稻埕街區生活書寫 (二手書)

作者:殷寶寧
出版日期:2021-04-28
二手書交易資訊
我們的城市可以是什麼樣子?每一次行動和論述對「我城」的描繪,都是對居住之地的深情回應。~好評推薦(依姓氏筆劃)~從《情欲.國族.後殖民:誰的中山北路?》、《淡水文化地景重構與博物館的誕生》,到《我城故 ...

不用力生活Ⅱ代(礦灰藍/5支入)原子筆【SKB文明鋼筆】

出版日期:2021-04-20
「沒關係,放輕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對無語的人生,放負是一種態度。除了用力奮戰每一天,偶而無為而治又何妨?不用力生活,輕鬆面對人生,抒發過後再出發。注意:放負有益身心,過量有礙前途。 ▪ 筆上的 ...

左工二流誌:組織生活的出櫃書寫 (二手書)

作者:吳永毅
出版日期:2014-05-07
出版社:N/A
二手書交易資訊
. ...

書寫、消費與生活:二十世紀初期中國的美術風景 (二手書)

作者:劉瑞寬
出版日期:2021-03-03
出版社:藝術家
二手書交易資訊
在傳統與現代、融合與創造之間看見百花齊放的中國近代美術史本書透過中西文化之間的流動與置換過程,試以美術的互動與書寫、生產與消費、創作與生活等三個角度切入,追探近代「美術」一詞的內涵及其名稱的使用,進而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