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2本79折房慧真長照動不動發脾氣AI五十強多巴胺國度大塊商業展賣故事的人萬曆十五年東野圭吾黃色臉孔雲端封建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臺灣路上買房人生課引路人

幼幼小書:我的一天∕我愛玩∕我喜歡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16-01-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波隆納國際插畫大獎得主陳志賢透過設計家的藝術眼光送給寶寶一份最美麗的成長禮物繼長銷圖畫書《逛街》後,陳志賢再度和信誼攜手合作,全新創作這套《幼幼小書》,整套包含三本硬頁書及特別設計的「寶寶身高尺」。作 ...

荷花開.蟲蟲飛(2書+2CD) (二手書)

出版日期:1992-08-01
二手書交易資訊
兒歌歌謠是開拓、滋潤孩子心靈的一淺清流。中國的傳統兒歌,經歷了時間的潤澤與空間的傳佈,是我們珍貴的文學遺產。為了讓現代孩子和文學傳統有美好的接觸,【荷花開‧蟲蟲飛】傳統兒歌集便負起穿針引線的角色,精挑 ...

親子創意遊戲365 (二手書)

出版日期:1994-10-01
出版社:上誼文化
二手書交易資訊
. ...

兔子先生去散步

作者:五味太郎
出版日期:2022-04-01
二手書徵求
有一種圖畫書的魅力叫作五味太郎身歷其境,跟著兔子先生一起解讀好玩的標誌~中文書名特邀童畫大師趙國宗玩心設計~兔子先生要到外面去散步,每走幾步路,就會遇到一個標誌。「咦,這是什麼標誌呢?」兔子先生一開始 ...

【動畫好好玩限量套組】轉轉動畫盒+《給孩子的動畫實驗室》

出版日期:2020-07-15
二手書徵求
【轉轉動畫盒】動手操作,最有趣的動畫入門遊戲帶領你一個一個步驟把想像轉化成動畫,立即播放你的創意!動畫世界裡,想像力無邊無際,得以把天馬行空的想法實體化,這種「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發揮空間,真是讓人著 ...

五味太郎創意的遊戲書(全套共五冊)

作者:五味太郎
出版日期:2022-08-05
出版社:上誼文化
一起想 一起玩 一起快樂找答案從標題想像創意作家五味太郎,希望孩子們和他一樣,一個個都能獨立思考、有創意的小孩。這位日本大師曾這樣說過:「圖畫書,要留下廣大的想像空間給孩子,而不是單向的趣味灌輸」。他 ...

豆豆聖誕貼紙書 (二手書)

出版日期:2010-12-20
二手書交易資訊
寶寶的第一本聖誕貼紙書4種有趣的聖誕情境、超過100張貼紙讓孩子盡情遊戲。貼貼紙是孩子非常喜愛的遊戲。透過反覆地摳、撕與貼,可以促進孩子手部小肌肉的發展;而附有大量貼紙的貼紙書,能滿足孩子嘗試與操作的 ...

小金魚逃走了

作者:五味太郎
出版日期:2023-02-01
五味太郎40年經典作品,孩子的第一本視覺遊戲書榮登日本MOE雜誌百萬繪本排行榜,日本熱銷超過300萬冊調皮的小金魚逃走了,跑到哪裡去了呢?是窗簾上的紅點點、花盆裡的紅花、還是糖果罐裡的糖果?作者五味太 ...

荷花開.蟲蟲飛(2書+2CD)

出版日期:1992-08-01
二手書徵求
兒歌歌謠是開拓、滋潤孩子心靈的一淺清流。中國的傳統兒歌,經歷了時間的潤澤與空間的傳佈,是我們珍貴的文學遺產。為了讓現代孩子和文學傳統有美好的接觸,【荷花開‧蟲蟲飛】傳統兒歌集便負起穿針引線的角色,精挑 ...

我的小書包系列(30本書)

出版日期:2001-06-01
二手書徵求
營造豐富的閱讀,發展幼兒多元能力【我的小書包】系列,兼具文學性、兒童性、趣味性、教育性,幫助小朋友發展多元閱讀的能力。30本包括創造想像、生活認知、自然觀察、情緒經驗、語文故事與傳統遊戲兒歌的得獎圖畫 ...

親子創意遊戲365

出版日期:1994-10-01
出版社:上誼文化
二手書徵求
. ...

豆豆的家立體遊戲書

出版日期:2013-05-16
  一本充滿童趣與驚喜的立體遊戲書,  讓孩子和豆豆盡情享受扮演的樂趣!  充滿吸引力的立體遊戲書,呈現出家的情境:客廳、浴室、廚房和臥室,讓孩子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盡情扮演,享受遊戲的樂趣!  翻開立 ...

我會蓋房子

作者:渡邊茂男
出版日期:1996-01-15
. ...

我的小書包 (2008年版/30冊合售)

出版日期:2008-10-13
二手書徵求
我的小書包一套三十本,是針對3-8歲小朋友的日常生活經驗所創作的圖畫書,內容涵蓋了語文、自然觀察、創造想像、心理成長及社會認知等範疇。 每本書都設計了與內容相關的親子共玩遊戲頁,讓爸爸媽媽和孩子在共讀 ...

【豆豆的家】立體遊戲屋限量特別版

出版日期:2021-02-05
一本充滿童趣與驚喜的立體遊戲屋,讓孩子和豆豆、小豬和青蛙盡情享受扮演的樂趣!新年到,小豬和青蛙一起到豆豆的家拜年囉!一起來布置豆豆的家,貼上紅紅的春聯、掛上鞭炮,擺上過年的食物,和孩子一起來說吉祥話!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