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門文閱讀全壘打語言書展66折起高效人生中年之路抵抗行動長照房慧真讀冊選讀多巴胺國度AI五十強大塊商業展東野圭吾黃色臉孔雲端封建從六四到A4

台灣音樂之光:林衡哲音樂札記

作者:

林衡哲

出版日期:2016-04-01
來自台灣真摯樸實的樂音,讓世界看見寶島人文之美。透過音樂作者

林衡哲

三十年來記錄下的音樂人、事、物見聞,品讀百年來台灣音樂文化的發展史,以及名揚國際的台灣音樂之光。鄧雨賢《望春風》、江文也《台灣舞曲》, ...

東方浪漫派音樂大師︰蕭泰然

作者:

林衡哲

出版日期:2021-12-30
蕭泰然(1938-2015)是作曲家、鋼琴家兼指揮家,有「台灣拉赫曼尼諾夫──最後的浪漫主義鋼琴詩人」美名。生平創作致力於將台灣本土音樂融入西方音樂,也將多首民謠改編為演奏曲,如《望春風》、《思想起》 ...

林衡哲80回憶集

出版日期:2020-02-05
本質為醫、卻比各界人士更賣力推廣台灣主體文化的

林衡哲

,為開創「台灣文化新時代」而一生懸命,更將「台灣文藝復興」這龐大的目標視為終生職志,立志成為「台灣文化的傳教士」。數十年來,他在海外政治文化圈積極活 ...

張清吉紀念文集:漁夫.三輪車伕.出版家.文化人

作者:

林衡哲

出版日期:2023-10-01
出版社:允晨文化
志文出版社創立人張清吉先生(1927~2018) 於五年前9 月28日教師節去世,享年92 歲。這位出生苗栗後龍偏鄉的子弟,在日治時代完成外埔國小六年的教育。之後憑著不斷的自學,閱論《文藝春秋》、《中 ...

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

出版日期:2023-05-28
從生命中體驗的智慧與創作本書記錄當代最傑出的人物他們從實際的生活中所體驗出得來的智慧,以及成為歷史的一部份而留給下一代的訪問。透過本書,使我們能和當代最傑出的人物,做知己式的談話,這些詩人如羅伯特‧佛 ...

西方音樂巨人─馬勒

作者:

林衡哲

出版日期:2010-09-15
世界第1部以21世紀台灣人觀點撰寫而成的馬勒傳,也是華文世界第1部最詳盡、最平易近人、文筆最生動流暢的馬勒傳記, 25年資深馬勒迷

林衡哲

,費時3年,隆重推出!古斯塔夫‧馬勒(Gustav Mahler ...

西方音樂巨人馬勒:我的時代已經來臨

作者:

林衡哲

出版日期:2011-10-08
生於1860年的馬勒是十九世紀最重要的交響曲作曲家。在他手中,交響曲「像這個世界,無所不包」,不僅兼蓄西方古典音樂數百年來發展出的傳統,人聲器樂交相爭輝,各種新奇的樂器也被馬勒納入其中,令當時的聽眾手 ...

菲律賓國父:黎剎傳

作者:

林衡哲

出版日期:2014-01-03
一位啟發亞洲民族自決的革命先知菲律賓民族史詩〈最後的訣別〉作者!他,是菲律賓愛國詩人、著名眼科醫師,也是為民族運動奔走的改革家。他,以他的鮮血喚起人民的覺醒,也換來菲律賓民族自決的曙光!荷賽.黎剎(J ...

典範的力量:20世紀經典人物誌

作者:

林衡哲

出版日期:2013-05-31
出版社:麥田
二手書徵求
成功人物的故事,是力挺世界向前邁進的精神食量!醫師/文化人/新潮文庫催生者 賴和醫療獎得主 

林衡哲

再現人物傳記書寫浪潮 人.事.時.地.物 精要剖析點評20世紀22位影響世界的典範人物為什麼是20世紀 ...

開創台灣文化的新時代

作者:

林衡哲

出版日期:1995-11-01
出版社:前衛出版社
二手書徵求
. ...

醫學之愛無國界:醫療典範人物傳記選讀

出版日期:2011-04-28
《醫學之愛無國界》是陳永興與

林衡哲

兩位醫師作家在台北醫學大學深受學生好評的人文課程「醫療典範人物傳記選讀」,所孕育出來的一本好書。……看完這本書,我深受感動,我相信陳醫師與林醫師是希望能利用這些臨床醫 ...

復活的群像

出版日期:1994-06-15
出版社:前衛出版社
二手書徵求
. ...

廿世紀智慧人物的信念

出版日期:1967-11-30
出版社:N/A
. ...

禪林寶訓筆說(木刻珍藏版)

出版日期:2021-12-10
禪林寶訓四字。作兩對法喻喻法釋。禪字是法。林即喻也。寶字是喻。訓即法也。梵語禪那。此云靜慮。以寂靜為義。又云思惟修。所謂禪定者。定對亂言。稍亂則非禪矣。林者。多木為林。譬諸禪師。嘉言善行。說非一人。故 ...

羅素傳 :積極為人類和平奔走的思想家

出版日期:2022-07-28
「假如我這本書有什麼用意的話,那不過是讓人多了解一點關於這位人類史上,追求真理的先知之一的羅素的事蹟,他們這些史上稀有而英勇的人類精神的導師們,曾經鼓舞他的同類,把他們的思想向更深的真理王國邁進。」─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